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不同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差异,对云南3个地方猪种大河乌猪、撒坝猪和滇南小耳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滇南小耳猪和大河乌猪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撒坝猪(P0.01),而撒坝猪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大河乌猪和滇南小耳猪(P0.01),其中,撒坝猪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50.58%),而滇南小耳猪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15.28%),表明云南地方猪种特别是滇南小耳猪肉质优良。本研究为云南地方猪种作为育种、杂优利用素材的推广以及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肉质特性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轼富源大河乌猪是在原大河猪(国家级猪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优良地方猪种)基础上利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经过多代选育而成。大河乌猪毛色乌黑,肉质特优,适合腌制优质云腿。该品种于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应用于云南地方猪种肉质特性分析的可行性。在云南省8个县采集7个云南地方猪种腰背最长肌共计102份样品,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各猪种近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猪种肉质的近红外光谱具有共性和差异性,其主成分空间分布位于不同的区域,大河乌猪与大河猪光谱欧氏距离最近,迪庆藏猪肉质特异性明显。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对地方猪种进行肉质特性分析,揭示出地方猪种肉质方面的特色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大河乌猪(DW)、约长大乌猪(YLDW)、洋三元猪(DLY)三个品种(组合)140 kg肉猪的育肥、屠宰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河乌猪日增重(674.29±40.53) g、料肉比(3.51±0.48)、瘦肉率(52.09±2.77)%,洋三元猪(DLY)日增重(856.39±63.61) g、料肉比(3.02±0.39)、瘦肉率(61.23±0.64)%。大河乌猪(DW)育肥及屠宰性能极显著低于洋三元猪(DLY)(P<0.01);大河乌猪(DW)肉的肉色评分、大理石纹、系水力、肌纤维直径等主要肉质性状指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优于洋三元猪(DLY)。生产成本核算分析,大河乌猪(DW)活重、白条肉、高附加值肉产品单位成本分别比洋三元猪(DLY)高2.48元、3.50元和9.24元。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大河乌猪原种为基础,并按大河乌猪原始血缘比例,引入部分杜洛克与大河猪杂交,利用开放核心群的育种方法组建大河乌猪Ⅱ系育种群,开展大河乌猪持续选育。通过5个世代选育,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28头,经产12.21头,分别提高0.81头(P>0.05)和1.81头(P<0.01);窝均产活仔数,初产9.97头、经产10.91头,分别提高1.30头(P<0.05)和1.21头(P<0.05);同胞肥育日增重683.32 g、提高53.90 g(P<0.01);料重比3.26,降低0.1(P<0.05);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182.42 d,减少19.00 d(P<0.01);肥猪100 kg体重屠宰,眼肌面积32.46 cm^2、瘦肉率56.50%,分别提高4.55 cm^2(P<0.05)和3.76个百分点(P<0.05);胴体背膘厚3.46 cm,降低0.66 cm(P<0.05);主要肉质指标、肌肉氨基酸、脂肪酸构成,6世代与0世代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仍保持大河乌猪原始的优良肉质特性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河猪与大河乌猪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中国地方猪种大河猪和以大河猪为母本选育形成的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个猪种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以肉质性状优良闻名于世的大河猪及含有大河猪血缘的大河乌猪肌肉中有丰富的氨基酸含量。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2个品种的肌肉中分别达到12.12%和12.32%。含量最少的是蛋氨酸和脯氨酸,2个品种肌肉中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75%和1.79%,脯氨酸分别为2.54%和2.57%。两品种间各种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2个实验猪种在肌肉中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各方面指标都较高,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较高,这说明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高,也部分解释了中国地方猪种肉脂特性优良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大河乌猪数量性状遗传与生产性能测定、大河乌猪标准化繁育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基础上,为规范大河乌猪的培育、选育与推广,统一大河乌猪的生产技术指标,规定大河乌猪品种特征、种猪鉴定评级、种猪出场标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4)
正大河乌猪是富源县大河乌猪研究所利用地方优良遗传资源—大河猪作母本,外来杜洛克作父本,经杂交合成、横交固定、继代选育而成的新猪种。2003年农业部254号公告将大河乌猪定为国家培育品种(农01新品种证字第7号)。为了解大河乌猪在生产中采用什么样的能量水平能使生产性能发挥更好且经济效益更高,笔者于2016年5—10月在富源县大河乌猪研究所开展了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大河乌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正大河乌猪是在大河猪基础上适度导入外血育成的新品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的特点。母猪发情明显、产仔多、繁殖性能优良,初产9.20头,经产达12.51头。肌肉脂肪含量高(5.24%),肉质细嫩味美,纯种及杂交猪是开发优质鲜肉和腌制火腿的原料猪种。生产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母猪繁殖率不高、仔猪存活率低、饲料利用率低等,制约着大河乌猪产业化发展。目前规模化程度不高,小型、分散养殖形式仍占相当比例,养猪盈利能力低下。为做到肉猪品种规格化,转变传统养殖模式,特提出大河乌猪繁殖管理技术来助推产业发展和促进养殖增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大河乌猪这一品种资源价值,通过对大河乌猪的现状和自身优势分析,提出创建大河乌猪品牌的具体方法,有效推进富源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河乌猪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大河乌猪在农村和猪场两种不同的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杂交育肥和猪肉胴体品质及肉质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粗放型饲养条件下,2~3岁经产母猪体重(130.9±6.35)kg,胎均产仔数(10.47±2.31)头,窝均育成仔猪(9.36±3.20)头;大×大乌(大约克×大河乌)育肥猪日增重(779±51)g,料重比3.3,瘦肉率58.1%±2.41%,与大河种猪场标准化饲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赣西两头乌猪是江西八个优良地方品种猪之一,属肉脂兼用型猪,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等特性,在优质商品肉猪的开发与异体器官移植上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对赣西两头乌猪的起源发展、种质特性以及潜在利用价值进行综述,为其后续保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中能量对大河乌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血缘、胎次、体质量相近的大河乌猪40头,分成5组,每组8头,消化能水平依次为:1组11.05MJ/kg、2组11.63MJ/kg、3组12.26MJ/kg、4组12.89MJ/kg、5组13.47MJ/kg。分20~50kg和50~90kg2个饲养试验阶段,试验结束后,进行胴体性状及肉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能量对大河乌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各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同时试验结果证明,大河乌猪这种国家级地方猪种不适宜用高能量日粮饲养(高能≠高效),相反用低能量(11.05MJ/kg)日粮饲养,可能会取得较佳的胴体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系统测定了江山乌猪的体重、体尺、育肥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等主要的种质特性。经过分析,江山乌猪的优势特点总结为肌纤维直径小(36.75μm)、肌纤维密度大(512.86根/mm2),肌内脂肪含量比例适中(4.30%),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阉公猪14.08%,母猪12.92%)。本研究完善了江山乌猪的种质性能资料,为江山乌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分化水平和遗传结构,以曲靖市5个地理种群的46个大河乌猪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DNA序列。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62.63%),说明该物种群体遗传结构不明显。中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大河乌猪群体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这种不显著的种群结构主要来自于大规模的引种和扩大繁育,致使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趋同和遗传一致性。研究结果有望为大河乌猪分子遗传选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并为其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河猪新吕系选育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大河猪选优提弛的基础上,导入外血(杜洛克)50%,横交固定,继代选育4个世代,初步育成适宜腌制优质火腿的大河猪新品系,为配套生产炎腿提供优良母本。经测定,新品系猪瘦肉率54%,日增重588g,耗料指数3.0,达90kg日龄187d,产仔数10.26 ̄10.67头,比原大河猪提高26.46% ̄30.12%,肉脂率7.47% ̄9.64%,保持大大河猪优良的肉质特性。与大约克杂交生产的优质火腿,产  相似文献   

17.
对乌金猪、宣和猪、杜宣猪、约宣猪进行肉质性状及火腿品质测定。通过分析,表明宣和猪、杜宣猪、约宣猪基本上保持了乌金猪肉质鲜美的优良品质,宣和猪新品种的培育,解决了宣威火腿产业优质原料腿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外由于对猪应激综合症研究有了较显著的进展,引起更多专家对猪的肉质研究发生了兴趣。尤其伴随猪的育种和生产转趋向肉用型使猪肉品质变劣的趋势,更引起畜牧、养殖、育种以及动物生化、生理专家的严重关注。由此产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均应运而生。比如对应激敏感猪(SS)和非敏感猪,在育种方向上,必然通过培育选择应激抵抗系的猪(SR);在研究方法上,有着突出成绩的氟烷(halothane,CF_3·CHB_rCl)测验方法有效地运用在遗传育种实践中,为生产出肉质较好的猪,在选种上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地方猪种大河猪和以大河猪为母本选育的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个猪种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以肉质性状优良闻名于世的大河猪及含有大河猪血缘的大河鸟猪肌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2个品种的肌肉中分别达到12.119%和12.320%.含量最少的是蛋氨酸和脯氨酸,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753%和1.792%,脯氨酸分别为2.535%和2.566%.2个品种间各种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另外,以影响肌肉分化形成的Myf-6基因为候选基因,研究了Myf-6基因在试验猪群中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氨基酸测定结果进行了Myf-6基因与肌肉氨基酸组成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Myf-6基因的AA纯合子与AB杂合子个体间在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1)
大河乌猪是曲靖自主培育于2003年经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新品种,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做过其生长肥育猪对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为探索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我们于2015年5—8月开展了不同蛋白质营养水平饲料对大河乌猪的生长肥育试验,试验分A、B、C 3组,30~50 kg、50~120 kg两阶段,每组用"奥斯本"种猪性能精准测定设备1套,肥育大河乌猪10头(试验中A组损失1头后为9头),在能量、钙、磷等其它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A、B、C组30~50 kg阶段分别用16%、14%和12%蛋白质营养水平,50~120 kg阶段分别用14%、12.5%和11%蛋白质营养水平,结果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30~50 kg阶段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水平为14%,50~120 kg阶段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水平为11%,30~120 kg全程肥育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为前期(30~50 kg)12%、后期(50 kg以后)11%。试验初步探索了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的蛋白质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