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地膜覆盖栽培春花生(以下简称地膜花生)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高产栽培措施。地膜花生由于播期比露地花生早,生育期提前,因而受金龟子危害的情况以及对金龟子的防治要求也与露地花生不同。1983~1985年,我们对地膜花生金龟子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一、地膜花生的生育特点  相似文献   

2.
花生发生病虫害,一定要根据其生长的特性和本身的特点来选择农药来进行施用。科学合理地运用物理、生物等各种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达到花生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花生田蛴螬是危害花生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可引起花生的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临沂市农科院花生课题组开展了对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花生田蛴螬发生规律、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可持续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我国南方红壤旱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田间杂草种类繁多,危害较重,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杂草、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笔者进行查阅资料及调查统计,并结合试验研究,对红壤旱地花生田混生杂草的危害及防治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综合治理杂草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临沂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临沂花生叶斑病的危害症状、病原菌及发生特点,拜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合理施肥)、药剂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滑县花生白绢病防治提供参考,介绍了滑县花生白绢病发生危害期、发生特点、危害症状、病原菌和发病条件与有效农业防控、药剂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花生价格的上升,有花生种植条件的地方,种植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为害其病虫害种类较多,做好病虫害防治对其产量影响尤为显著。控制花生病虫危害应农业等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依据不同病虫种类和不同生育时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我国花生叶斑病、青枯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茎腐病等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花生病害防治的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花生抗病育种与栽培、病害专家系统及抗病基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9.
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在辽宁省分布广,危害重。为了将蛴螬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下,为大面积防治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1988年,辽宁省植保站、鞍山园艺科研所分别进行了蛴螬危害玉米、花生防治指标的研究,简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室内饲养观察食量  相似文献   

10.
早春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因此,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显得极其重要,其主要防治办法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花生主产区,山东省是中国的花生主产区,淄博市位于山东省鲁中地区,与山东省花生主产区相接,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土壤透气性好、非常适合花生种植。本研究梳理了淄博市历年气候资料、查阅国内外花生种植业及加工业的相关最新资料,深入花生主产区通过实地调查、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淄博市花生栽培、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淄博市花生种植历史悠久,但存在工业加工基础较弱、缺乏龙头企业、农田基础设施差、花生种植比较效益低、缺乏花生病虫害预警机制、花生种植成本高和缺乏高油酸花生产业链等问题。研究提出促进淄博市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采取出台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加强花生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增加花生种植效益;建立花生病虫害预警系统;针对山区特点,加快适合山区花生栽培的农业机械研发、引进工作;积极发展高油酸花生全产业链等对策,促进淄博市花生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其消解动态进行分析,评价嘧菌酯在花生生产上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与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嘧菌酯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嘧菌酯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4~12.07 d和5.57~13.48 d.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1.135、0.154、0.922和0.957 mg/kg,嘧菌酯残留量排序为花生<花生壳<土壤<花生植株.根据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嘧菌酯在花生中的残留中值为0.05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18785 mg/k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2%左右.采收间隔期为21和28 d时,在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条件下,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按常规方式施用嘧菌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但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对最终残留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在花生上安全使用多效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样品用乙腈提取,土壤经液液分配净化,花生样品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和石墨化炭黑净化后,用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并进行两年3地的田间残留试验,探究多效唑在花生仁、花生壳、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多效唑的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最低检出量为0.15 ng,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3~0.05 mg/kg.在添加浓度水平为0.05、0.50和1.00 mg/kg时,多效唑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5%~108.8%、95.9%~108.3%、81.8%~109.6%和75.2%~96.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1%~14.3%、5.8%~8.7%、4.6%~9.3%和5.0%~8.9%.多效唑在土壤和花生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14.3和1.0~5.7 d.广西、湖南和河南3地成熟花生中多效唑的最终残留量未检出.[结论]以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检测多效唑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花生和土壤中多效唑残留检测.在花生下针期间按照推荐剂量90~120 g a.i./ha使用15%多效唑悬浮剂对水施用1次,收获时无多效唑残留,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快速检测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大豆油、花生油、掺有大豆油的花生油GC-MS指纹图谱,并分别匹配特征峰,通过特征峰比对,快速辨识花生油与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结果]花生油指纹图谱匹配了9个共有峰,掺伪花生油指纹图谱共匹配了10个共有峰,利用共有峰差异可快速筛选掺伪花生油。经过质谱数据库分析,掺伪花生油中增加的色谱峰为C18∶3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掺伪量最低检出限为5.5%(V/V)。[结论]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也为其他油脂掺伪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化广西花生产业布局、提升花生产品竞争力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花生种植面积、区域分布、栽培品种、产量、种植收益,以及花生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产品品牌建设、加工规模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分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属于我国南方春秋两熟、油食兼用的花生产区,各地市均有种植,普遍采用轮作或套种等种植方式。根据广西花生种植集中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五大产区:桂南花生产区(南宁市和崇左市),桂中花生产区(来宾市和贵港市),桂北花生产区(桂林市),桂东花生产区(贺州市和梧州市),南部沿海花生产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2019年广西花生种植面积21.85万ha,总产量67.20万t,65%用于榨油、25%用于食用、10%作种用。广西花生生育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效益高,但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农户自给自足生产为主,无机械干燥设备,花生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且不同年份或种植户间的花生品质差异明显;广西花生加工产品主要是花生油和烤果类,由于本地生产的花生收购价格高,加工企业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其他省份或从国外进口,无法有效带动广西花生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广西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究了不同类型花生侧根条数规律。结果表明,在花生全生育期内,最多可出现七级侧根,立蔓型、半蔓型花生二、三级侧根和爬蔓型花生二、三、四级侧根在花生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半蔓型花生和爬蔓型花生的根系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三级和四级侧根上。  相似文献   

17.
花生牛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令洁  杭锋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郭本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43-3145,3151
[目的]比较花生微粒的粒度、结冷胶对花生牛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Malvern粒度仪分别测定了由花生酱(过75μm筛)和花生浆(过300μm筛)制得的花生牛乳的粒径分布,并基于物理反射模型的背散射光检测技术研究结冷胶对花生牛乳的稳定效果。[结果]由花生浆且未经结冷胶悬浮的花生牛乳体系SI为1.60,而经结冷胶悬浮由花生酱和花生浆制得的花生牛乳体系的SI分别为1.21、0.17,浮油速率分别为0.20、0.09 mm/h,且沉淀现象较空白组有明显改善。这说明结冷胶对300μm及以下的花生微粒均可悬浮。而粉碎过细的花生酱会导致花生细胞因油相析出而浮油现象严重。[结论]结冷胶以及粒度较粗的花生浆更适合于花生牛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花生的生长特征是地下结果,地上开花,相应的栽培种植技术关系到花生的生长和成熟情 况。花生的产量与花生品种有关,产量的大小取决于选用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好坏。伴随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花生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研发和进步,本篇文章将以赤峰市花生种植情况为例,简 要分析其种植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花生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方向,希望能够给相关工 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包括结瘤和固氮两个过程,涉及复杂的互作调控机理,并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对花生生产尤为重要,具有较多特异和未知的共生机制.本文综述了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1)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多...  相似文献   

20.
AM菌根和花生/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尼龙网袋套根的盆栽方法模拟研究了接种 AM菌根及花生 /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及其对植株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置 4个处理 ,即单作花生 +不接种 AM菌根 ,单作花生 +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不接种 AM菌根 ,花生 /小麦间作 +接种 AM菌根。结果表明 ,接种 AM菌根促进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单、间作种植方式下均为接种 AM菌根的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花生 ,且接种 AM菌根有利于改善花生铁营养 ,其地上部铁含量、新叶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 ;花生 /小麦间作有利于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的累积 ,无论接种与否 ,间作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花生 ,其地上部铁含量和新叶叶绿素含量也高于单作花生 ;花生 /小麦间作和接种 AM菌根两种处理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的累积及植株缺营养的改善有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