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饲喂次数 奶牛每天的饲喂次数,一般与挤奶次数相一致,多实行3次挤奶,3次饲喂,尽可能保证挤奶间隔和饲喂间隔时间相等。采用“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饲养原则。  相似文献   

2.
第一,挤奶次数为每天3次,也可根据产奶量高低而增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增加挤奶次数对不同阶段泌乳奶牛产奶量的提升,找出最佳挤奶管理方案,为有效提升牧场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泌乳牛只随机分为两组,保证不同胎次、不同产犊阶段平均泌乳量相当,分组后两组分别保持3次挤奶和4次挤奶1个月。对牧场不同挤奶次数奶牛泌乳量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奶牛泌乳量(P<0.05);泌乳量高于45 kg奶牛增加挤奶次数对产奶量的提升,显著高于泌乳量低于45 kg的奶量(P<0.05);增加挤奶次数显著提升头胎牛产量2.33 kg,二胎牛产量2.31 kg,三胎及以上牛奶产量2.78 kg(P<0.05);不同泌乳阶段,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泌乳初期及产奶高峰期的产奶量(P<0.05)。[结论]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升奶牛泌乳量,对高产及处于产奶初期及高峰期的奶牛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奶牛人工干奶分逐渐干奶法和快速干奶法两种,简述如下。 1 逐渐干奶法 即在15-20天内达到干奶的方法。首先停止对乳房的按摩,降低精料,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只喂品质差的干草;停止运动或加大运动量。打乱挤奶的时间,逐渐减少挤奶次数,改日挤3次为日挤2次,1次,隔日1次。  相似文献   

5.
木子 《江西饲料》2002,(1):44-44
美国佐治亚州的农业专家研究出一种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新方法,就是增加奶牛每d挤奶的次数,即从2次提高到3次。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成年奶牛(产过多头牛犊)的产奶量平均提高17%,而仅产过一头牛犊的奶牛产奶量则能提高22%。每d挤奶3次的奶牛,在300d左右的哺乳期间  相似文献   

6.
要点 ●泌乳早期至少头2l天每天挤4次奶可提高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 ●增加挤奶次数可增加催乳素的产生,而催乳素可促进乳腺细胞生长,因而可提高奶产量。●泌乳早期增加挤奶次数以很少的附加成本,就可提高整个泌乳期的奶产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减少挤奶次数和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对泌乳早期奶牛产奶量、能量平衡和后期繁殖力的影响。66头春天产犊的经产荷斯坦—富里斯兰奶牛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标准日粮,每天挤奶1次(1×ST组);标准日粮,每天挤奶3次(3×ST组);高能量日粮,每天挤奶3次。试验从泌乳开始,持续28 d,之后则每天挤奶2次,饲喂标准日粮。在试验期间,1×ST组与3×ST组相比,产奶量降低19.6%,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提高15.7%和10.2%;1×ST组和3×ST组干物质采食量相近(分别为12.64和13.25 kg/d,SED=0.82);泌乳1~3周时1×ST组较3×ST组能量略显负平衡(分别为-3.92和-5.30U FL/d,SED=0.65;1 U FL=1 kg标准风干大麦的产奶净能)。试验期间高能日粮组的产奶量提高17%,与较3×ST相比较,干物质采食量提高到15.5 kg/d(SED=0.71),两组能量平衡相似(分别为-4.45和-4.35 U FL/d,SED=0.65)。日粮对所测的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1×ST组比3×ST组首次排卵间隔稍短(分别为18.3和28.6 d,SED=1.76)。结果表明,奶牛泌乳初期每天挤奶1次并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可以提早恢复卵巢周期。  相似文献   

8.
1挤奶次数适宜在多数情况下,增加挤奶次数可以提高产奶量,但次数不能过多,否则既浪费劳力又影响奶牛休息。要根据奶牛的个体特点,确定适宜的挤奶次数。高产奶牛或处于泌乳盛期或初次分娩的奶牛,每天可挤奶4次;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中等的奶牛,每天挤奶3次;干奶前的奶牛,以每天挤奶2次为宜。  相似文献   

9.
1成年奶牛 根据饲养标准供给营养。首先青贮饲料和干草是日粮的基础,用粗饲料满足其需要,不足部分由精料供给,通常每天100千克体重给予不低于0.5千克的干草,3-4千克青贮料,精料按100千克体重,控制在1千克左右,最大量为15千克。饲喂次序按粗料-精料-粗料的顺序进行,实行三次上槽三次挤奶,工作日程和挤奶次数不得随意更改。运动场设粗饲料和矿物质补饲槽,任牛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10.
奶牛挤奶时必须按照泌乳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挤奶量,产犊后7d内不要一次性将鲜奶挤净,防止奶牛体内营养过度消耗。奶牛的挤奶次数以3~4次/d为宜,挤奶人员应遵循挤奶规程,保持用具和个人卫生,每次挤奶前后用碘药液对乳头药浴1次,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勤刷拭牛体奶牛皮肤对外界尘土敏感,当被毛附有干粪便时,奶牛感到不舒服,常用舌舐,用身体擦墙等方式解除身上的奇痒,不利于奶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由于妊娠后期消耗了大量的营养,此时奶牛正处于生理病态。所以,奶牛产后最初几天,乳房水肿,乳房及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不正常,在此期间有的奶牛饲养户为了多赚钱而大量挤奶,不给奶牛一个喘息恢复的机会。这样会使奶牛血钙传入奶中,造成奶牛大量失钙,引起产后瘫痪或酮尿病等产后疾病。因此,在奶牛产后5d内不可将奶挤净,要严格控制挤奶量,减少挤奶次数。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含能量较高的饲草、饲料及足够的饮水,以达到增强奶牛体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目的。奶牛产后第1天,挤奶量要控制在够犊牛吃即可;第2天挤日产奶量的1/2以下;第3…  相似文献   

12.
将奶针样乳头切割器消毒后,涂润滑剂从乳头孔插入乳导管,将阻塞组织捅开直至乳导管深处,利用切割器两侧锐处将堵塞乳导管的组织逐渐刮下,完毕后即可挤奶(尽量减少挤奶次数,每日挤奶2次即可)。挤完奶用均匀散布高锰酸钾(高锰酸钾用量0.5g)细粉的脱脂棉(长度约3-5cm)裹在通乳针上,旋转通乳针缓慢插入乳导管,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乳的分泌速度与乳腺内压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使奶产量最大化需考虑的挤奶问隔、挤奶次数、干奶母牛等8个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14.
将奶针样乳头切割器消毒后,涂润滑剂从乳头孔插入乳导管,将阻塞组织捅开直至乳导管深处,利用切割器两侧锐处将堵塞乳导管的组织逐渐刮下,完毕后即可挤奶(尽量减少挤奶次数,每日两次即可)。挤完奶用均匀散布高锰酸钾(高锰酸钾用量0.5g)细粉的脱脂棉(长度约3-5cm)裹在通乳针上。旋转通乳针缓慢插入乳导管,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新型的挤奶管理系统,而全自动化挤奶(AM)系统的开发对该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欧洲,AM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挤奶系统,还是一个已被业界公认的完善高效的管理系统。AM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挤奶、牛奶质量、饲喂、奶牛流向、放牧和动物行为等。该系统可实现更高的挤奶频率,并可根据泌乳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已有数据显示,AM系统可以提高奶产量,但也有报告表明奶产量并未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未充分利用整个管理系统。AM系统保证了挤奶程序的一致性,通过在挤奶过程中的乳头刺激和饲喂,促使释放足够的催产素,从而使奶牛进行更加充分地泌乳。据观察,AM系统使用初期的牛奶质量会有所下降,自由脂肪酸(FFA)含量、总细菌数和体细胞数(SCC)会增加。导致FFA含量增加的具体原因很可能与挤奶次数增多或牛奶处理不当有关,总细菌数升高可能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AM系统可充分清洗掉乳头上的孢子和污物。一些研究发现,AM系统对乳房健康和乳头处理具有积极作用,因为系统所采取的分乳区挤奶程序可使奶杯在奶流量低于预设值时脱杯,从而杜绝过量挤奶。良好的奶牛流向是AM系统性能成功的先决条件,能够使所有奶牛前往饲喂区和挤奶厅的次数保持在最佳水平。AM系统的技术性停机(例如挤奶装置故障)及挤奶间隔时间的变化将会导致牛奶中SCC的增加。在许多国家,放牧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为了驱使奶牛前往挤奶厅,已采用了各类方法进行了试验,例如缩短牛舍与草地之间的距离、增加饲喂量、提供水源、使用声信号等。结果表明,如果挤奶厅与草地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可采用AM系统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只有正确的管理方式才能使AM系统达到比传统挤奶系统更高的生产水平和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16.
(接本刊16期第47页)10奶牛流向进入挤奶系统后,奶牛应由通道进入饲喂区。在"强迫式流向"系统中,奶牛必须在进入了挤奶系统后才能进入饲喂区。在"受控式流向"系统中,具有奶牛识别和容量选择功能的单向门将限制奶牛直接走向饲喂区,只有在最后一次挤奶超出了预设的最低值时才能走向饲喂区。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奶牛的养殖事业,给中国奶农引领了富裕之路。要想稳定地经营牧场,提高奶牛产量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应在“奶牛的改良”、“饲料的搭配及分配”、“挤奶技术,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努力。但是,即使这些都得到了改善,在每天的挤奶中,提取乳房内乳汁的技术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错误的挤奶方法和奶牛的疾病与奶量的降低和奶质的恶化都有关系。那么“适合奶牛的泌乳生理的挤奶技术”是什么呢?我们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同大家共同探讨正确的挤奶技术。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挤净初乳方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犊后第一次挤奶是否要挤净初乳在养牛业的同行中一直存在着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ZB B4332- 85 5.11中规定:“……,进行第一次挤奶,但不要挤净”。传统的挤奶方式,一般是分三次挤净初乳,第一次只挤三分之一,第二次挤出量不超过三分之二,第三次才将初乳挤净。笔者前几年根据人医倡导的孕妇产后挤净初乳能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和刺激泌乳的观点,提出了奶牛产后一次性挤净初乳的倡议。高级畜牧师刘忠贤先生也在文章中提出了“引进饲养新概论,精心围产前期2周的护理,挤净产后初乳”…  相似文献   

19.
<正>1管理日程日前国内的高产奶牛普遍采取3次上槽饲喂、3次挤奶的管理方式。挤奶间隔必须保持8~10 h,特别是产后和泌乳高峰期挤奶次数不可减少或延迟,有的牛还采取4次挤奶。但至妊娠后期、干奶之前及  相似文献   

20.
续偲 《中国乳业》2007,(10):72-72
寒冷地区寒冷季节牧场在挤奶操作时对奶牛、挤奶操作工和挤奶设备应注意的主要事项如下。1.奶牛1.1除了保证充足饲喂外,还需要添加额外的御寒能量,从而保证正常的奶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