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小麦茎杆特性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46-149
石麦15为冬小麦节水高产型新品种,为了探明生长抑制剂对石麦15等品种的降秆防倒及产量效应,试验采用多效唑(paclobutrazol,PP333)和矮壮素(chlormequat,CCC)两种生长抑制剂进行春季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抑制剂影响冬小麦的茎秆生长,降低节间长度,但喷施时间较早对基部节间的影响明显,喷施较晚对较高节位的作用更大。生长抑制剂可降低茎秆干物重,促进茎秆储存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从而增加产量,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效应。试验初步明确了两种抑制剂的最佳应用剂量分别为矮壮素2.250kg/hm2和多效唑0.45kg/hm2,喷施溶液量450kg/hm2。  相似文献   

2.
喷施多效唑对谷子农艺性状及抗倒伏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倒伏是谷子“高产、优质、高效”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喷施多效唑对谷子抗倒伏力的影响,本试验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1200 mg/L多效唑,清水作对照,收获期分别测定谷子茎秆机械强度和产量。结果表明请将涂成黄色的内容改成用实验数据支撑的实验结果: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谷子株高逐渐降低,伸长节间数和节间长度逐渐减少,节间增粗增厚,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300 mg/L多效唑处理‘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株高分别降低14.12%和22.10%,节间数分别减少1.2和0.8,其中N3节间节长分别减小1.70cm和2.20cm,茎粗分别增大0.61mm和0.44mm,茎壁厚度分别增大0.64mm和0.29mm,抗倒伏能力分别增强24.79%和47.55%,产量分别增加1.12 kg/hm2和1.27 kg/hm2。苗期叶面喷施300 mg/L多效唑有利于形成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抗倒伏能力强的株型,进而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15%多效唑、5%烯效唑、粒正和麦巨金对小麦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所有处理小麦株高均表现为降低,单位面积穗数表现为升高。除矮壮素处理外,其他处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表现为升高。其中粒正处理的小麦综合表现最好,比对照增产达5.37%,其次为多效唑和麦巨金处理的小麦,分别比对照增产4.7%和3.36%。  相似文献   

4.
黄瓜穴盘育苗株型化学调控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质表面喷施(即1次)、基质表面喷施+子叶展平时刚露心时叶面喷施(2次)及浸种3种处理方式,研究缩节胺、矮壮素、多效唑、乙烯利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对夏季黄瓜幼苗生物学性状、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PC 400 mg/kg(2次)、PP333 20 mg/kg(1次)、CCC 400 mg/kg(2次)、浸种CEPA 5000 mg/kg 4种处理组合下胚轴相对对照明显缩短,有效控制了夏季黄瓜秧苗徒长。壮苗指数增加,根系活力提高,增加了干物质向根系的分配率,提高了秧苗质量。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病相关酶PPO、POD、CAT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增加,增强了黄瓜的抗逆(病)性。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可有效降低谷子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的化控剂及其最佳喷施期,探讨不同化控剂对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苗期和拔节期分别对嫩选17喷施4种化控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烯效唑),于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各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SPAD、净光合速率、茎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谷子苗期和拔节期喷施烯效唑、矮壮素、缩节胺、多效唑都能不同程度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提高抗倒伏能力,达到增产效果。其中,在苗期施用多效唑株高和节间长分别相比于CK降低6.76%,25.43%,苗期喷施矮壮素增加茎粗效果最显著,比CK增加22.89%,多效唑喷施处理下的谷子抗倒伏性最好,苗期喷施多效唑增产效果最显著,比CK增产17.51%;4种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谷子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苗期喷施多效唑处理对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比CK提高了35.29%,30.37%;与CK相比,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谷子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喷施化控剂对谷子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CK相比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苗期喷施多效唑效果最好,可作为谷子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书强 《种子》2016,(5):76-79
为了更好地调控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在拔节期对直立穗型近等基因系ZF13和WF13喷施不同浓度外源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和生长抑制剂多效唑(PP333),研究外源生长调节剂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ZF13和WF13在喷施GA3后,株高性状改变较大,显著增加,主要是第3、4、5节间增长导致的,尤其是第4节间增长最多,而叶部性状变化幅度较小.直立穗品系ZF13喷施GA3对穗部性状和解剖性状有所改善,增加了它的每穗粒数、穗颈节和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近等基因ZF13和WE13系喷施PP333后,株高比对照明显降低,降低原因主要是各节间长度都缩短导致的;对叶部性状、穗部性状和稳颈解剖性状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外源生长调节剂除对直立穗型近等系的株高性状影响显著外,还对与产量相关的穗部性状、叶部性状和穗颈解剖性状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高产小麦抗倒防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高产、高秆、抗倒性差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稀效唑、国光矮丰和爱久收)以及传统的镇压措施对小麦最终产量、茎秆形态结构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和225×104/hm2的基本苗相比,270×104/hm2的基本苗植株高度增加,且籽粒产量、茎节粗度、茎秆充实度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返青期喷施壮丰安、烯效唑和国光矮丰或者人工镇压都可降低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其粗度和充实度;拔节期喷施爱久收可缩短小麦穗下节间长度、增加其粗度和充实度,最终各调控措施下小麦茎秆重心高度降低,抗倒指数增加,尤其在较高基本苗条件下;喷施壮丰安和爱久收降低了小麦最终植株高度;喷施烯效唑和爱久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国光矮丰和镇压措施对最终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壮丰安降低了低密度群体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在泛麦7030分蘖末期至拔节中期3个时期喷施抗倒剂挺立和多效唑,结果表明:药后7 d对苗高和叶色没有明显差别;喷施挺立能增加茎壁厚度,促进根系发育,降低基部第1、2、3节间长度,总体效果优于同期喷施多效唑;喷施挺立和多效唑均能降低株高、增加小麦产量,喷施挺立产量水平分别为7 344.0 kg/hm2、8 440.5 kg/hm2和8 482.5 kg/hm2,较对照增幅为925.5~1 519.5 kg/hm2,拔节中期、拔节始期产量高于同期喷施多效唑。经方差分析可知,喷施挺立较对照达极显著水平,挺立最佳喷施时期为拔节始期至拔节中期。  相似文献   

10.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明花生在化学调控作用下的产量、品质变化及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机理。比较研究了初花期喷施矮壮素、缩节胺和结荚初期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矮化植株,增加茎粗、有效分枝数及结果数,提高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并在结荚期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最终达到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的目的。其中,多效唑对增加花生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增加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调控效果最好,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0%和7.8%;而缩节胺对提高花生的光合速率调控效果最佳,其光合速率比对照增加了25.0%;矮壮素最利于改善花生的亚油酸含量,其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了6.4%。综合考虑花生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效应,多效唑对花生的化学调控增产效应最好,其次为缩节胺处理。  相似文献   

11.
闫锋 《作物杂志》2022,38(1):179-113
为了明确多效唑喷施时期和浓度对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齐黍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糜子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和1200mg/L多效唑,以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以改变糜子植株茎秆的形态特征,使株高降低、茎粗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同一喷施时期,随施药浓度的增加,糜子主茎高逐渐降低,节间增粗,抗倒伏力逐渐增强。在糜子生育时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能增加糜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对叶绿素含量,且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适宜时期喷施多效唑可提高糜子主穗重及主穗粒重,使糜子显著增产,且分蘖期喷施效果优于拔节期和孕穗期,但浓度过高时会降低增产效果。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分蘖期喷施300mg/L的多效唑可以有效增强糜子的抗倒伏能力及光合指标,提高产量,是较适宜糜子的防倒增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燕麦的抗倒伏特性,提高燕麦产量,以燕麦品种冀张莜7号为试验材料,以喷等量清水为对照(CK),拔节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2.0、2.5、3.0和3.5mL/L)和矮壮素(2.0、4.0、6.0和8.0mL/L)进行化控处理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和矮壮素对燕麦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和矮壮素均能降低燕麦株高,增加茎粗,提高茎秆中全钾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喷施3.5mL/L缩节胺的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34.94%;喷施4.0mL/L的矮壮素增产效果最好,比CK增加20.95%,且喷施缩节胺的效果优于矮壮素。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茄子浸种处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最佳浓度,试验采用穴盘育苗,以圆茄‘京茄一号’和长茄‘京茄黑龙王’为试材,设置多效唑(100、150 mg/L)、缩节胺(600、800 mg/L)2种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比缩节胺更有效降低2种茄子幼苗的下胚轴和株高,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幼苗的地下部干鲜重、壮苗指数、G值、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相对于圆茄,多效唑和缩节胺对长茄的抑制效果更大。因此在茄子穴盘育苗下,适宜圆茄‘京茄一号’浸种处理的是150 mg/L浓度的多效唑,适宜长茄‘京茄黑龙王’浸种处理的是100 mg/L浓度的多效唑。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矮壮素对杂交小麦及其亲本矮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杂交小麦及其亲本杂交制种在喷施不同化控剂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以杂交小麦‘新冬43 号’及其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选用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2 种化控剂,在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分1 次和2 次叶面喷施,研究化控剂对小麦株高的矮化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350 mg/L、多效唑400 mg/L 均能有效降低3 种材料的株高和节间长;多效唑不同剂量与产量为负相关。根据不同种植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喷施方法,不仅降低株高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性,还可以减少杂交小麦制种过程中亲本之间的株高差,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给高产小麦抗倒防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以高产、高杆、抗倒性差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稀效唑、国光矮丰和爱久收)以及传统的镇压措施对小麦最终产量、茎秆形态结构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和225×104 ha-1的基本苗相比,270×104 ha-1的基本苗植株高度增加,且籽粒产量、茎节粗度、茎秆充实度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返青期喷施壮丰安、烯效唑和国光矮丰或者人工镇压都可降低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加其粗度和充实度;拔节期喷施爱久收可缩短小麦穗下节间长度、增加其粗度和充实度,最终各调控措施下小麦茎秆重心高度降低,抗倒指数增加,尤其在较高基本苗条件下;喷施壮丰安和爱久收降低了小麦最终植株高度;喷施烯效唑和爱久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国光矮丰和镇压措施对最终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壮丰安降低了低密度群体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冬小麦品种新冬3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对冬小麦养分吸收、生长及籽粒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浓度小于90 mg/kg范围内,施用硒肥能促进冬小麦对氮、磷、硒养分的吸收,减少对钾的吸收,同时促进冬小麦生长和产量,且冬小麦植株氮、磷含量及株高、单穗重、穗粒数、地上部干重、千粒重、产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冬小麦喷施60 mg/kg硒肥时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4.68%;冬小麦籽粒、面粉、麸皮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增加现象,喷施90 mg/kg硒肥时,籽粒、面粉及麸皮的总硒含量分别为0.608 mg/kg、0.103 mg/kg和0.969 mg/kg。综合考虑,在石河子垦区富硒冬小麦的生产以喷施60 mg/kg的硒肥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常见园林绿化植物萱草观赏性状及繁殖更新特性的影响,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饲草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选取细胞分裂素(CTK)、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坐果精(Pol)、赤霉素(GA)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萱草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CK)为对照,于盛花期测定叶片性状、花器构件、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及种子产量,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萱草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垦稻1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2个稀效唑调控水平,进行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稀效唑调控对水稻茎秆形态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对寒地水稻抗倒性有较大影响,随施氮量增加,水稻株高、下部节间长度和弯曲力矩有增加趋势,单位长度节间干重降低,高氮处理水平下水稻茎秆抗折力有降低趋势,水稻倒伏指数增加。采用稀效唑调控措施后,水稻株高、节间长度和弯曲力矩减小,单位长度节间干重、节间粗度和茎秆抗折力增加,水稻倒伏指数降低。在各施氮水平下稀效唑调控均能有效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特别是在较高施氮量条件下效果更为明显,是水稻高氮栽培的有效保障措施。在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方面表现为稀效唑调控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增加趋势,N3处理在稀效唑调控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乙矮合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玉米吉单209和郑单958拔节前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乙矮合剂,试验表明,乙矮合剂处理缩短了玉米穗下部节间的长度,降低了玉米的穗位高,降低了植株的重心,增加了基部节间的茎粗和茎秆密度,提高了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同时,乙矮合剂在控制玉米株型的基础上,保持了低密度(6万彬hm^2、7.5万彬hm^2、9万彬hm^2)条件下玉米的正常产量,提高了高密度(10.57万株/hm^2、127万株/hm^2)条件下玉米的穗行数和行粒数,显著提高了产量,使玉米子粒产量与茎秆质量得到了协同改善。  相似文献   

20.
灌水和追氮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灌水和追氮对冬小麦茎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京9428’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时期灌水和追氮对小麦茎秆性状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春3、4叶期一次性肥水使基部第一、二节间显著较长,穗下节显著较短,株高显著较低,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显著较少,产量显著较低。春3、4叶期灌水后春5叶期灌水追肥的处理,虽然基部节间也较长,但穗下节间显著较长,株高显著较高,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显著较多,产量显著较高,其他处理的结果处于以上二者之间;灌水和追氮都能显著提高小麦顶部功能叶光合速率,但春5叶期较春3、4叶期灌水追氮显著提高开花后冬小麦顶部功能叶的光合速率;灌水和追氮时期对单株茎数和单茎干重影响不大。该区域小麦春季肥水以春3、4叶期灌水,春5叶期一次性追肥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