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质对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讨了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绿光和蓝光)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和黄光培养壮苗的效果最好,蓝光和红光次之,绿光下徒长。幼苗生长过程中,白光下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NR)和抗坏血酸酶(APx)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氧化酶(SOD)活性最低,绿光下SOD活性最高。各种光质间存在差异性,白光较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湖南冬季烤烟漂浮育苗补光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根系和叶片生长及主要碳氮代谢产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蓝光与红光1:3、1:1、3:1比例组合的 LED灯,并且与日光灯组合成不同照光强度光源对烟苗进行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和照光强度对烟苗的出叶时间影响不大;照光强度达到7200 lx以上且红光︰蓝光比为3:1时,烟苗生长最好。红光︰蓝光为3:1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生长,而红光︰蓝光为1:3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组合光源光照下蓝光强度占总照光强度的5%~15%时,对烟苗的茎的作用尤为明显。随着照光强度增加,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3:1处理的烟苗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1:3处理烟苗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光质及光照强度对烟苗叶绿素合成、碳氮代谢具有十分灵敏的调节作用。合理光照可促进烤烟幼苗根系与叶片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奇楠沉香(Aquilaria crassna Pierre.)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源的不同光质(100%红光,100%蓝光, 100%黄光, 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及普通荧光灯(对照)对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效率及光保护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下组培苗的增殖系数最高,75%红光+25%蓝光处理下增殖母芽的株高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下增殖新芽长得最快,25%红光+75%蓝光最有利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普通荧光灯处理下组培苗的丙二醛含量最高且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黄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不同光质处理下组培苗的各生长和生理指标都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而言,红蓝混合光(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有利于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4.
光温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根区温度与LED补光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根区加温、2种光照强度与2种光质配比3因素裂区试验,另外设置了根区不加温与不补光对照,共10种组合处理。结果表明:根区加温与补光都能显著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提早番茄上市时期与提高番茄的营养品质,其中补光密度为40 μmol/(m2·s)更能显著提高番茄的生长与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而补光光质红蓝比为3:2时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但光质红蓝比为1:1时,更有利于提早番茄果实前期转色日期,且能增加番茄果实的糖度。另外,根区加温与光强耦合相比于根区加温与光质耦合效应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总体表明,根区加温与光密度为40 μmol/(m2·s)及光质为红蓝比3:2的耦合处理更符合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红蓝LED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湄601’一年生茶树苗为试材,光量比为1∶3的LED红蓝光作为光源,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茶树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光合色素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探索茶树苗生长发育对光强的响应机制。采用LED精准调节光质和光强,设置50μmol·m-2·s-1、100μmol·m-2·s-1、150μmol·m-2·s-1、200μmol·m-2·s-1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15 d后,5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色素含量的增加及Ca/Cb值的降低;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及氨基酸含量的增加,酚氨比值最低;150μmol·m-2·s-1光照强度对茶树叶重增加有促进作用;2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和氨基酸、光合色素含量的减少;酚氨比值最高,光合色素含量最低。红蓝LED光照强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形成,综合考虑,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LED光源设施栽培的理想光照强度。本研究结果对于设施茶树种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桑树幼苗对红蓝组合光的响应机制,以LEDs为光源,以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红光(0B)、蓝光(100%B)和红蓝组合光(15%B、20%B、30%B、50%B) 6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红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光合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可促进桑树幼苗的茎伸长和叶片展开,但引起桑树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碳代谢能力降低;而补充蓝光虽然抑制桑树幼苗茎伸长和叶片展开,却逆转或削弱了这些红光的负面效应,促进叶片比叶质量、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升高,叶片Rubisco活性增强。相比于白光、红蓝组合光和蓝光处理,红光下桑树叶片Pn降低可能主要是由于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Rubisco含量和活性降低造成的。总体来看,红蓝组合光下植株的生长状况、生理特征与白光处理相似。由此可知,一定比例的红蓝组合光(15%B和20%B)可减弱单质红光、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在红光基础上补充蓝光对保持桑树幼苗叶片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驱动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58±20) nm]、蓝光[(460±20) nm]、远红光[(730±20) nm]和绿光[(530±20) 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随着LEDs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LEDs光照系统将会替代荧光灯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8.
不同 LED 光源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菊花小八叶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乌塌菜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以红/蓝(7/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比值呈正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不同光质处理对乌塌菜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白光的Fm/Fo、Fv/Fo和ΦPSⅡ均最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红/蓝(7/1)有利于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光质对黄瓜幼苗绿色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飞  高志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161-167
以北方白黄瓜幼苗为试材,用蓝、绿、红发光二级管(LED)单色光进行单色光和混合光照射诱导处理,分析了光质对Fp685、Fp735、Fp685/ Fp735、F685、F735、 F685/ F735和Y(II)的影响。3种LED单色光源(蓝、绿、红)照射诱导下,随着光强的增加白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曲线OJIP中P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Fp685主要表现为蓝光>绿光>红光;而Fp735均表现为绿光下高,红蓝光下低;Fp685/ Fp735荧光比值均表现为蓝光最高,绿光和红光下较低。混合光得到的荧光曲线的P点出现早于单色光照射,且P混合>P单色光加和。混合光荧光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始终低于单色光荧光加和值计算得到的F685/F735比值。各个单色光质下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现为:Y(II)绿光> Y(II)红光> Y(II)蓝光。  相似文献   

10.
以矾根‘紫色宫殿’(Heuchera‘palace purple’)为试材,将丛生苗切割成单苗作外植体,接种于添加0.2 mg/LNAA的1/2MS培养基上,分别置于LED红光(R)、蓝光(B)和红蓝复合光(2RB;4RB;8RB)下进行生根培养,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矾根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合矾根组培苗生根培养的最优LED光质。结果显示:(1)与荧光灯相比,红蓝复合光质处理下矾根组培苗的大部分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4RB处理下生根苗的生根数、根长、整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整株干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值最大,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58.73%、22.56%、36.08%、19.82%、65.90%、40.37%、45.72%和37.84%;(2)仅单一红光处理不利于矾根组培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红光有利于矾根组培苗可溶性糖的积累,蓝光能够降低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4RB处理下SOD、CAT和POD抗氧化酶活性表现次高或最高,提高了矾根组培苗对活性氧的解毒能力。综合分析认为,4RB处理有助于矾根组培苗的形态建成、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且抗氧化酶活性良好,所以LED红蓝复合光质比为4:1是矾根生根培养的优选光质。  相似文献   

11.
污泥蚓粪-蛭石复合基质在辣椒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泥蚓粪、蛭石为原料,按不同体积比例(4∶6、5∶5、6∶4、7∶3)复配成育苗基质W1、W2、W3、W4,采用穴盘育苗试验,通过对辣椒穴盘育苗的幼苗素质的观测,探讨污泥-蚓粪基质在辣椒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污泥-蚓粪复合基质处理的辣椒幼苗的生物量、地上部分生长、地下部分生长及壮苗指数均优于对照处理。W3处理的辣椒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最高,其余依次是W2>W4>W1。随污泥、蚓粪比例的提高,辣椒幼苗的株高、SPAD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茎粗、根系各项形态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用适当配方的污泥-蚓粪基质可明显提高辣椒幼苗的质量,W2、W3、W4处理的辣椒幼苗壮苗指数较高,W1、CK处理的辣椒幼苗壮苗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2.
LED补光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找出适于番茄生长的最佳光谱成分,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番茄‘菜都5号’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改变了番茄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使番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LED光源虽然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但对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不明显。LED光源对番茄光合速率的影响因光质而异,红灯和蓝灯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绿灯,这表明红灯和蓝灯比绿灯更有利于增加番茄的光合速率,促进番茄叶片内有机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蓝光照射对采后果蔬的保鲜效果,采用配比为1∶1、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0μmol·m-2·s-1的LED红蓝光(红光:650 nm;蓝光:450 nm)照射采后西兰花,并置于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90%的实验库贮藏,测试并分析贮藏过程中西兰花叶绿素含量、VC含量、失重率、色差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μmol·m~(-2)·s~(-1)光照处理能够明显延缓叶绿素和VC的降解,贮藏结束时,LED光照组的西兰花叶绿素和VC含量均为无光对照组的1.28倍;LED光照组的西兰花色差-a/b数值比初始值降低了16.9%,无光对照组的西兰花色差-a/b数值比初始值降低了41.5%;虽然贮藏后期LED光照加重了西兰花失水,但LED光照组的西兰花感官品质显著高于无光对照组(P0.05),是无光对照组的1.81倍。综合分析得出,配比为1∶1、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0μmol·m-2·s-1的LED红蓝光照射有利于保持西兰花采后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人工光源植物工厂中不同光质对油葵芽苗生长和芳香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00μmol/(m2·s)的条件下,以蓝光LED为对照,在蓝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光强一致的绿光、红光、远红光和紫外线,研究不同光质组合处理下油葵芽苗的生长以及芳香物质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相比,蓝光+远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下胚轴长显著增加,而蓝光+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下胚轴直径、根长、全鲜和全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不同光质处理对油葵芽苗的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蓝光+绿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与对照蓝光相比显著上升,分别增加了28.78%,72.25%,163.32%。蓝光+紫外线处理下的总酚、维生素C、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蓝光分别显著上升了25.81%,238.10%,12.50%,150.00%。蓝光+远红光处理有利于提高油葵芽苗特征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如青叶醛、α-蒎烯、对异丙基甲苯等,该处理下芳香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蓝光处理,且含量最大,使油葵芽苗菜具有清香。综上所述,蓝光+红光能促进油葵芽苗生长,蓝光+绿光则对油葵品质有较好的提...  相似文献   

15.
摘要:[方法]采用菇渣为原料,在菇渣中加入蚓粪和蛭石,复配成育苗基质。菇渣与蛭石按8:1和4:1体积比混合的基质培育的番茄幼苗的根鲜重、根干重和为育苗基质培育番茄幼苗,[目的]研究其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影响特征。[结果]结果表明,相比市售基质,菇渣复配育苗基质能够明显提高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菇渣与蚓粪、蛭石按8:1:1体比混合的育苗基质培育的番茄幼苗在茎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壮苗指数都大于市售基质。菇渣加入蚓粪、蛭石复配基质的各处理的番茄幼苗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总鲜重、总干重和根冠比与市售基质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总之,菇渣可以作为基质材料培育番茄幼苗,添加蚓粪和蛭石都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本实验条件下,推荐采用菇渣与蛭石按照8~4:1体积比复配的基质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16.
不同苗质及移栽条件对新丰生姜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新丰生姜 (ZingiberofficinaleRosc .)组培苗按不同苗质与移栽条件组合成 2 4种处理。移植结果表明 ,壮苗、炼苗、蘸生根粉和蛭石与草炭土 1∶1有利于新丰生姜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在各种组合中 ,壮苗的平均成活率比弱苗高 8 33%,炼苗的平均成活率比不炼苗的高18 75 %,蘸生根粉的平均成活率比不蘸生根粉的高 6 2 5 %,蛭石与草炭土 1∶1的比 1∶2和 1∶3的分别高 6 2 5 %和 14 0 6 %。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作用最大 ,壮苗和炼苗的组合结果最好 ,移栽成活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菇渣、草炭和蛭石混合基质化处理产物对番茄苗期发育特性的影响,将菇渣经基质化处理后,与草炭、蛭石原料复配进行番茄基质育苗试验,菇渣基质化处理产物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33%,50%,67%,于播种后25,45,65 d对番茄幼苗成活率及发育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分析表明,复配基质处理T1、T2和T5番茄幼苗的成活率均为100%,高于CK 3.3%,处理T3和T4的番茄幼苗成活率分别低于CK 23.4%和33.4%。对45 d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和根系的发育指标进行比较,T3和T4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K,也显著低于T1、T2和T5。但随着番茄幼苗发育至65 d,T3、T4根长指标显著高于CK,株高和茎粗指标与CK基本无显著差异,T1、T2和T5茎粗和根长指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株高指标高于CK。研究表明,T1处理(菇渣∶草炭∶蛭石=1∶1∶1)培育幼苗的各项发育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的幼苗,随着复配基质中菇渣基质化处理产物的添加比例增高,对番茄幼苗发育初期根系的发育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在番茄幼苗发育后期,增加菇渣基质化处理产物的添加比例可以显著促进番茄幼苗根系的发育,提高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通过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黄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叶绿素含量和Chla/Chlb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CO2羧化效率影响很大,净光合速率以红光处理最强,黄光次之;CO2羧化效率以黄光的最大,红光次之。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用莴苣叶片的ΦPSII、ETR、qP、NPQ都以黄光处理最大,红光次之,Fv/Fm以红光下最大,黄光次之,蓝光最小。由此表明,黄光最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添加蚓粪和蛭石对菇渣育苗基质培育番茄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菇渣、蚓粪和蛭石混合基质化处理产物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影响特征,采用菇渣为原料,在菇渣中加入蚓粪和蛭石,复配成育苗基质。育苗期间测定番茄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菇渣复配成的育苗基质相较于市售基质可以显著增加番茄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菇渣与蚓粪、蛭石按8:1:1体比混合的育苗基质培育的番茄幼苗在茎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壮苗指数都大于市售基质。菇渣加入蚓粪、蛭石复配基质的各处理的番茄幼苗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总鲜重、总干重和根冠比与市售基质相比差异不显著。总之,菇渣可以作为基质材料培育番茄幼苗,添加蚓粪和蛭石都有利于提高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本试验条件下,推荐采用菇渣与蛭石按照(8~4):1体积比复配的基质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番茄穴盘育苗基质适宜养分添加量,以番茄品种中杂105为试材,3∶1∶1(V/V/V)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为育苗基质,研究了基质养分添加量对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及成苗质量的影响,测定了种子出苗率、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幼苗形态指标等。随基质养分添加量的升高,番茄幼苗根区基质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番茄种子出苗率、幼苗壮苗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的来说,基质养分添加量为600N-120P-600K时,培育的番茄穴盘苗质量较优,表现为出苗率升高、壮苗指数增加,分别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8.54%~22.60%,2.07%~147.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