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迪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1-6
本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衡量标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许文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4):41-43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只有社会和谐,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致力于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必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法律保障。法律对于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迪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1-5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赖于经济发展、制度完善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和谐思想文化,又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5.
孔慧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54-56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社会发展状态,已经成为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然而,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贫富差距的扩大便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黄敏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3):120-121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对当前监督制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通过组织、纪律、制度、群众等监督机制的建立,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和质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样一个必须认真应对的重大战略任务。文章认为 ,应通过四条路径 ,即 :在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 ,在不断激发创造活力和为每一个中国公民公正、自由地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中 ,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及保障体系和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中 ,在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政策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 ,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析,在阐述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全峰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1):1-5,28
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机制就是要使农村社会处于最优化的平衡与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的维系需要农村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社情民意表达机制、人口顺畅流动机制、社会制约监督机制、社会救助安抚机制和社会预警应急机制来支撑。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机制需要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相信和依靠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并采取适当方法,需要社会各方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2.
王立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70-72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长效机制,弘扬和谐自觉的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新阶段实行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大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新时期新阶段实行爱国统一战线,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杨锋娜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2)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追求这一理想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直接启蒙着后来的探索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这一探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也为后来的改革家们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供了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它推崇的道德和规范,在某种程度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将武侠小说作为中国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刘颖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3):21-22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核心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及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反映出我党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及执政能力的提高,也是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