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水稻抛秧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抛秧苗小、对除草剂敏感,又无法进行人工除草,草害问题突出。1997年我们选用了丁苄等六种除草剂进行再生稻抛栽田化学除草试验,力图找出适合抛栽稻田的除草剂,结果结下:一、材料与方法1.药剂及用量①30%扫弗特乳油,666.7m2用100ml,诺华公司产品。②35%丁苄可湿性粉剂,666.7m2用100g,浙江乐吉化工厂产品。③17.2%幼禾葆可湿性粉剂,666.7m2用150g,浙江乐吉化工厂产品。④18.2%田草净可除性粉剂,666.7m2用22g,湖南篓底地区农科所产品。⑤15%乐草隆可湿性粉剂,666.7m2用35g,浙江…  相似文献   

2.
中稻抛栽蓄留再生稻稻田免耕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保水保肥、田间操作简单等特点,其关键技术是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和灌水泡田。该类稻田免耕与翻耕比较,每公顷可提高经济效益1094.7元,其中节约成本费用367.2元,增产增效727.5元。  相似文献   

3.
水稻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世宏 《杂交水稻》1999,14(4):23-25
1995~1998年对水稻抛栽的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抛栽的适宜叶龄为3.5~4.5叶,抛栽密度早稻为30.0万~36.0万蔸/hm2、晚稻为33.0万~37.5万蔸/hm2,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早晚稻均以7∶3为宜,抛栽稻的立苗期为3~5d,大田抛栽水层深度以1.0~1.5cm为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杂交稻的增产优势能在再生稻中得到发挥,提高山区粮食自给能力,融水县农技推广站从1988年开始对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再生稻的面积由1988年的781亩发展到1992年的23026.4亩;亩产由76.5kg提高到190.87kg;成功率由1988年的7.81%提高到1992年有76.78%。1992年组织验收的洞头样板点,502.4亩再生稻平均亩产298.63kg,头季稻平均亩产529.43kg,全年合计平均亩产828.06kg。其中103.28亩,头季平均亩产573.93kg,再生稻平均亩产338,28kg,全年合计平均亩产达912.21kg。现将有关试验示范技术经验总结如下。1组合选择根据不同海拔高度气候…  相似文献   

5.
优质杂交稻双季抛栽(“双优双抛”)具有优质高产高效的特点,介绍了其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的制种新方法———小苗抛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昆大 《杂交水稻》1998,13(6):36-37
1997年广西应用小苗抛栽制种474.67hm2,总产1189t,分别占制种总面积和总产的3.39%和3.47%。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有武鸣、田东、桂平等县市,其抛栽制种面积占90%以上。据各地验收结果,小苗抛栽比常规手插制种增产7%~51%,特别是早...  相似文献   

7.
尤溪县11a来再生稻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单产逐年提高,技术逐步成熟,并涌现出一些高产典型。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提出了再生稻适期早播、旱育秧、早插、早攻头、早烤(搁)田,活根壮秆,低指标防治病虫,重施催芽肥,高留桩,根外追肥等配套栽培技术,对推动再生稻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稻抛秧技术的推广,结束了水稻栽插“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历史,大幅度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是稻作技术的一项创新和改革。然而,目前该技术主要以塑盘抛秧为主,农民一次性投八较大,且塑盘育秧秧龄受到限制,不适用于中、大苗,从而影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规模与速度。而肥床旱育秧矮壮多蘖,“爆发力”强,且苗床疏松,拔秧方便,也适于抛栽。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更省工省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扩大抛秧的应用领域,福建省从1995年起进行了抛秧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先后在尤溪、泰宁、莆田、长泰、云霄等地进行试验示范。现将初步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情况(一)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再生稻区,海拔280m,选择在地形开阔,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中进行。(二)试验设计1995年进行再生稻(抛栽)—一养鱼试验,面积1.15亩;1996年进行抛秧再生稻—一养鱼和湿润秧手插再生稻—一养鱼简比试验,面.积5.3亩。两年均采用作畦栽培,并开十字纵横主沟,畦沟…  相似文献   

10.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寅虎 《作物研究》1992,6(1):45-45,4
1901年,益阳地区中稻蓄留再生稻面积2.1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38.9kg,再生稻平均亩产159.9kg,两季合计亩产698.8kg。千山红农场连片种植582.5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50.6kg,再生稻平均亩产187.3kg,两季合计亩产737.9kg。其中该场一分场七队农户秦再奇种植2.0亩汕优63蓄留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510.0kg,再生稻平均亩产305.0kg,创益阳地区再生稻单产最高纪录。展示了益阳地区再生稻生产有着很大潜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12.
吴爱明 《作物研究》2009,23(1):22-23
以岳优360为试验材料进行晚稻免耕抛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和经济效益。与翻耕抛秧比较,免耕抛秧栽培产量增加21kg/hm^2,纯收入增加643.5元/hm^2。免耕抛栽技术操作简单.省工节本,稳产增效,切实可行。同时探讨了该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无盘抛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旱育秧与软盘抛秧两项技术 ,是 90年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两大突破 ,都有秧苗素质高、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省工省本、增产增收的特点。旱育秧秧龄弹性大 ,但拔秧、插秧劳动强度大 ;软盘抛秧劳动强度小 ,但秧龄弹性小 ,长秧龄抛栽 ,秧苗素质反而变差 ,抛后易减产 ,同时购秧盘一次性投资大 ,因而制约抛秧 ,特别是中晚稻抛秧的推广。理论上水稻旱育无盘带土抛栽 ,可结合旱育秧和软盘育秧的优点 ,克服彼此的弱点。但其可行性如何 ?为此 1 998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早、晚稻在培丰镇长流村示范 1 .34 hm2和 2 hm2 ,中稻在坎市镇文馆村、培丰镇振…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南平市延平区选用Ⅱ优航1号、Ⅱ优明86等组合培植再生稻,有效提高了单季稻田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和收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闽北地区种植再生稻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朝昌 《杂交水稻》2000,9(6):33-34
介绍了广西西林县1999年用Ⅱ优63等组合示范栽培66.5hm^2一季加再生稻,获年平均单产1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水稻抛栽技术的发展和前景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推广应用水稻抛栽技术,发展迅猛。1986年以前,面积不足40hm2,1992年全国推广10.3万hm2,1995年达68万hm2。1996年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推广抛栽154万hm2,平均每公顷产粮8445kg(亩产563kg)比手插增产448.5kg(亩增产29.gkg),增产6%,增收节支千元左右(亩增收节支60多元)。农业部计划在2000年推广660万hm‘(1亿亩)。这项技术由于具有省工、省种、省力、省秧田和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引起国家领本文承蒙周天理研究员、程抓扭副研咒店的位导,谨此致谢:导人的高度重视。199…  相似文献   

17.
汕优多系一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陈玉奇(尤溪县占溪农技站)一、产且表现(一)头季稻1994年亩产596.6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skg,增长7.15%】1995年3个点平均亩产分别590ks.574.gkg.603.Zkg,比对照分别增长6.8...  相似文献   

18.
连作晚稻乳苗畦式抛栽栽培,是通过室内培育标准乳苗(即一叶期,苗高5厘米左右,根短苗壮的乳苗),直接抛栽于畦式大田(大田耖平,浑水澄清,放干,分畦开沟拖再立新功)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该技术经过1993年多点,多品种共63.9亩大田试验和示范表明,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寒地无霜期短,许多水稻优良品种不能充分成熟,高产的问题,讷河市采取的方法是:提前在温室内播种,单株移植大棚内继续培育成带蘖大苗,待外界气温合适时,再移栽入本田。结果≥10℃活动积温比当地多200℃的晚熟穗重型优良品种,可以在寒地栽植成熟,化顷产量达12500kg,节本450无。  相似文献   

20.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三稻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地育秧、2.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2粒谷苗、移栽密度23.31万穴/hm^2、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30~5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两季产量可达14.44t/hm^2,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5.71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