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氏菌病。它是危害养猪业生产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在有些地方时有发生,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在临床上使用土霉素等抗生素疗效较差,给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借鉴吴鞠通《湿病条辩》之理法,指导仔猪副伤寒的临床辨证,组方遣药治疗该病猪153头.治愈141头,治愈率92.1%以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仔猪腹泻是一种临床症状,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很多因素都可引起仔猪腹泻。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为10%~15%。仔猪发生腹泻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抗病力减弱,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在规模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是养殖户反映较强烈、经济损失较重的一种疾病。仔猪腹泻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仔猪的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为10%~15%。发病后生长发育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同时由于腹泻,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  相似文献   

4.
仔猪腹泻是指3月龄以内的仔猪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群发病,发病仔猪常表现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等症状,顽固性仔猪腹泻,治愈后的仔猪常表现生长迟缓、耗料增多、疾病不断、出栏体重小,甚至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5.
冬春季节是母猪产仔高峰期,也是仔猪腹泻疫情的高发季节,2011年冬季以来,陆续发生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不同程度的腹泻,造成大批仔猪死亡,导致养猪场出栏率明显下降。据有关资料统计数字表明,有许多猪群仔猪腹泻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病死率为15%~20%左右,由腹泻引起的仔猪死亡数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  相似文献   

6.
断奶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其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据报道,断奶后7d腹泻率为0.6%,8-13d增至32%,14~17d增至41.4%。22~28d降到8.4%。断奶后死亡率为20%~30%。存活下来的仔猪大多生长发育不良,总增重下降约33%,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农村养猪不论是零散户、专业户还是规模户,  相似文献   

7.
油脂(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固态的称为脂)的能量含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倍多,把它添加到畜禽的饲料中,不仅能提供能量及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与营养成分,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率,防止畜禽产生夏冬季应激反应,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实践证明,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2%~5%的油脂,仔猪增重提高14.5%;在母猪妊娠前期加喂2%~6%的油脂,其年产仔成活率增加1.5头~2.0头,仔猪初生时体重还提高10%~12%;在母猪妊娠后期添加5%的植物油,仔猪成活率达100%,比对照组提高了9…  相似文献   

8.
探析莲参注射液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选择奶牛饲养户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8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予以回顾性分析,均给予莲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病牛的临床治疗效果。8头病牛中,治愈7头,好转1头,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是100.0%。给予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莲参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病牛治愈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仔猪腹泻是仔猪生长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一类病症,猪场中该类病症占到仔猪发病的70%,由其导致的死亡占到仔猪死亡总数的50%左右,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根据笔者临床实践治疗,现将对该病的防治实践及心得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0.
仔猪腹泻是一种临床症状,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仔猪腹泻,而且仔猪腹泻发病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为10%~15%。仔猪发生腹泻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抗病力减弱、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代县发生哺乳仔猪痘病,共13窝,125头,死亡18头,死亡率14.4%,死亡与日龄大小、是否及时治疗有关。共治疗7窝63头,死亡5头,治愈率93%。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猪舍潮湿污秽,吸血昆虫蚊蝇较多的季节,白猪薄皮的改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病(又称大肠埃希氏茵)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组幼畜肠道传染病。大肠肝菌是条件性病原菌,因各种幼畜的年龄和个体的不同,其发病率与症状也有不同,可单独引起疾病,也可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多病原性疾病,仔猪、犊牛、羔羊等多发。详述了禽畜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沙棘籽油(Hippophae rhamnoides)和防腐软膏(5%碘伏)、草本软膏(印度草药研究与供应有限公司)及一种刺激性温和的基础药膏(液体石蜡),来研究沙棘籽油对牛的皮肤伤口愈合效果。这个实验是将12头雄性牛犊分为4组,6头牛都有皮肤伤口,3头胸背部脊椎区的两边都用当地的镇痛药。伤口分别用液体石蜡、5%的碘伏软膏、沙棘籽油(沙棘油)及草本软膏处理28d,并分为Ⅰ、Ⅱ、Ⅲ、Ⅳ四组。不同处理的功效是建立在对经过0d、3d、7d、10d、14d和28d的不同临床血液参数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在研究中,所有组的心脏、呼吸率和血液学的各种参数及肛温都维持在正常的生理极限内。沙棘油和草本软膏对伤口处理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在伤口愈合的初期,伤口保持了一定的干燥度,并且抑制了炎症初期伤口的恶化。不同的组之间,在持续28d的实验中,用草本软膏和沙棘油做处理的组中伤口的愈合率最高。这些组的伤口试验同时还表现出早治疗,早治愈的特征。但是,在草本软膏和沙棘油处理组中,草本软膏组处理的伤口的整体愈合能力还是略优于沙棘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猪冬季病毒性腹泻是由于不同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肠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及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等。该病多发生在阴冷潮湿的冬季或早春,故俗称“冬痢”,各种年龄猪都易感染发病,只靠症状不易分辨,多以排水液粪便、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1~3月龄的仔猪更容易感染该病,断奶仔猪发病率高达30%~40%。该病为寒湿泄泻,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运用中兽医辩证论治理论,以渗湿利尿、散寒温阳为治,则选五苓散加减治疗,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15.
断奶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其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据报道,断奶后7d腹泻率为0.6%,8~13d增至32%,14~17d增至41.4%。22~28d降到8.4%。断奶后死亡率为20%~30%。  相似文献   

16.
仔猪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属于常发病症,因为病原体血清型相对较多,所以始终没有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彻底治愈。为此,必须要积极采取综合方式的措施,遵循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及早发现并治疗,尽可能降低对于生猪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猪水肿病俗称摇摆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运动失调、接触敏感、惊厥、声音嘶哑、眼睑和头部水肿。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常见的病原菌有02、08、0138、0139、0141等群。该病多发于同窝仔猪中体格健壮、生长快的猪体,未断奶的仔猪和肥育猪很少发生。发病率为30%左右,但死亡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88头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分成2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饲喂添加有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的基础日粮;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猪。试验期为18天,实验结束,称取每个重复仔猪的重量,统计每个重复组的日均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提高采食量(p0.05)和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仔猪料肉比(p0.05)。日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1.概述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的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为100%)为特征。虽然不同年龄段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敏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  相似文献   

20.
仔猪水肿病是对断奶仔猪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经常给养猪场(户)造成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重视。2011年3月,山西省高平市某猪场断奶1-2周的保育期仔猪发病,虽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较高,来我站进行就诊。笔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等初步诊断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仔猪水肿病,后经病原分离鉴定得到确诊,并对分离菌作了耐药性分析和血清型鉴定,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