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礼燔  曹萃禾 《水产学报》1985,9(3):223-230
本文报导了对含酚水的自净试验、鱼类急性中毒试验、鱼类对含酚水的回避试验、鱼体酚污染的嗅感与味感测定、以及鱼体酚的积聚与消除试验和鲤鱼酚中毒的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水温越高,水中酚浓度降低越快;白鲢、草鱼、鲤鱼在水温28℃时,酚污染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5.14毫克/升、30.98毫克/升、31.00毫克/升,水温降低酚毒性增强,即其半致死浓度下降;白鲢、草鱼、罗非鱼在水温21—26℃的含酚水中,都无回避表现,即使在含酚量高达25毫克/升时,仍无明显回避行为;酚中毒的鲤鱼,在肝脏组织切片上可以发现细胞膜收缩、核增大、细胞间出现空泡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苯酚的毒性对鱼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鲢、草、鲤鱼鱼种接触酚后肉眼可观察到的生理反应的起点浓度为4mg/L。鱼类的呼吸频率随酚的浓度加大而递增;鱼类的红血球、血红蛋白随酚的浓度增加而下降;酚对鱼的毒性与鱼的品种、体重、休质等状态有关;在致死浓度水温条件下,鲢、草、鲤鱼对酚的敏感性为鲢>草>鲤。酚的毒性随水温下降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耿建国 《科学养鱼》2001,(11):47-47
硫酸铜有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和收敛作用,常与硫酸亚铁配制成合剂,对多种鱼病特别是寄生虫病有药到病除之功效,且疗程短。但是硫酸铜对鱼类毒性很大,鱼类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的反应比较敏感,特别是鳜鱼的反应最为突出,其次是草鱼、鲢鱼,再次是鲤、鲫、罗非鱼,使用安全浓度很小,其浓度低于0.5毫克/升时对鱼类的寄生虫没有杀灭作用;超过0.8毫克/升时又易引起中毒死亡,而且当水中铜达到5~10微克/升时,水中的蓝藻等氮固定及光合作用就受到抑制。稍有不慎常会造成池鱼中毒死亡,危险性较大。再者,经常使用会引起…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6,(1):31-32
在气温22-23℃.水温25-23.2℃范围内.体重40.8—44.1克的罗非鱼.当水中含氧量下降至1.2-1.0毫克/升时,鱼感不适.进而挣扎窜跳(鲮、鲩鱼、小虾、野杂鱼相继死亡)。继续下降至0.42-0.3毫克/升时失去平衡.死亡。呼吸频率也随水中氧量的减少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人工养殖的金鳟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末从日本引进的发眼卵繁育的后代,经过了五年的饲育,金鳟以其特有的生长和市场优势而得到较迅速的推广。为使有意养殖金鳟的读者能尽快熟悉和掌握苗种培育技术,本文将金鳟的人工繁殖和稚鱼培育技术要点叙述如下。一、饲养环境条件金鳟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同虹鳟鱼类似。生长水温在6~20℃,最佳生长水温在14~18℃,低于6℃或高于20℃鱼摄食受到影响。饲养水质要求清澈、洁净无污染,溶解氧要在6毫克/升以上,pH6.5~7,总硬度8~12德国度。饲养池规格:稚鱼池3…  相似文献   

6.
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鲤科鱼类的适宜含氧量为5.5毫克/升,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鱼类呼吸频率加快,能量消耗加大,生长速度降低,饵料系数增高。一般含氧量低于1毫克/升以下,鱼类即“浮头”,停止摄食,甚至引起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7.
贵州山区15℃水温硬头鳟孵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冷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我们从美国引进硬头鳟发眼卵10万粒在15℃水温进行人工孵化,成活率可达86.62%,证明在贵州山区15℃的水温条件下孵化硬头鳟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养殖业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适宜饲养鱼类的水域,其次就是供氧。向鱼供氧的问题非常重要,养殖的任何鱼类都应提供足够的氧。德国饲养的斑鳟对溶氧要求高,在最佳生长温度时,每一公斤鱼需氧500~1500克,而流水鱼池中排出的废水中含氧量一般为5~6毫克/升。显然,注入鱼池的水在饱和溶氧时,被斑鳟利用的氧为4~5毫克/升。因此,在较好的水质条件下,每一公斤斑鳟要求每小时的注水量在100~300升之间。如水质较差,PH值较高,水的溶氧量未达到饱和时,则注入鱼池的水量还要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铜仁地区位于黔东武陵山区,气候特征为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全区可进行水产养殖的面积为18.8万亩,有效灌溉稻田面积100万亩,几乎所有地区都可实现自流灌溉;大部分河段年最高水温在27℃左右,最低水温在6.9℃以上,部分河段水温常年稳定在11℃~25℃,并有丰富的冷、热水资源。另外本地区河流水质十分优越:溶氧含量大于8毫克/升;生化耗氧量低于2毫克/升;PH值7~8;总硬度为60~160毫克/升。铜仁地区还有丰富的流水和冷水资源,为特种水产的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将各种水资源配合使用,将会使养殖对象常年处于适温范…  相似文献   

10.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硬头鳟(O.mykiss)为同一种的不同生态型,都属冷水性鱼类.为探讨急性高温胁迫对虹鳟和硬头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虹鳟[体重(22.76±2.89)g]和硬头鳟[体重(23.2±1.22)g]幼鱼,分别在不同温度梯度(16℃、20℃、22℃和24℃;16℃、19℃、...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5,(4):21-22
虹鳟是一种珍贵的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生长迅速,容易起水,饵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它喜生活于清冷流水的水域中.适宜水温3—25℃,最适水温13-18℃.水产清澈见底最宜。水中含氧量不能低于8毫克/升。  相似文献   

12.
农药杀虫双对鱼类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实验得出杀虫双对鲤鱼、白鲢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毫克/升、4.51毫克/升,而安全浓度则分别为0.47毫克/升,0.451毫克/升;对草鱼胚胎最大无作用浓度为1.0毫克/升,对大型水蚤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13毫克/升。综合评价杀虫双的毒性,0.13毫克/升浓度对鱼类生长、鱼卵胚胎发育,以及饵料生物均无急性毒性作用,以此浓度乘0.1(应用系数)得0.013毫克/升,故建议渔业水体杀虫双浓度以不超过0.013毫克/升为宜。  相似文献   

13.
鱼类饵料中必须脂肪酸(HFA)的存在是鱼类代谢正常的必备因素,这已在大鲶大马哈鱼、硬头鳟等鱼的饵耳料试验中证实了。为了确定皱褶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鱼类营养价值的高低,作者于1979年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培养皱褶臂尾轮虫,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养殖水体硬度情况养殖水体总硬度主要由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决定,并以碳酸钙(CaCO3)当量表示。水根据碳酸钙当量分为:0~75毫克/升,软水;75~150毫克/升,中硬度水;150~300毫克/升,硬水;300毫克/升,非常硬水。水中硬度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碳酸硬度也叫暂时硬度,是由于碳酸硬度在煮沸的时候会沉淀。由于非碳酸硬度无法通过煮沸而消除,所以也称为永久硬度。我国常见养殖池塘总硬度低的区域:广东、福建、海南、广西、黑龙江大部分区域;浙江、江苏、山东、江西、湖南、安徽、四川、辽宁、河北的部分区域。养殖水体中常出现总硬度低的池塘:①很少用石灰清塘的水体;②养殖过程中很少使用石灰的水体;③虾蟹养  相似文献   

15.
硬头鳟的英文名称SteelhardTrout,鱼类分类学上属于太平洋鲑(Oncorhynchus),属洄游型鱼类,与虹鳟同为一种。它在海水中生长的速度比淡水中还快。曾有人把250g的鱼放入海水网箱,在水温适宜情况下,一个月净增重500g。 还有报道,放养 800g的鱼,8个月后体重达3~3.5kg。当前沿海城市有些人有意于开展海水养鲑,开辟鲜活鲑鱼市场,硬头鳟就是一个很好的海养品种。硬头鳟鱼种在淡水中养成,不能直接投入海水,需要一个过渡。掌握可靠易于操作的“过渡” 技术,成了海养鲑鱼的关键。鉴此,…  相似文献   

16.
试验测定了氨氮对大瓶螺的急性中毒,经过5个不同浓度组的试验,在PH=9.0±0.1、水温23~25℃的条件下,测得氨氮对大瓶螺的安全浓度为2.684毫克/升。同时测定了大瓶螺的窒息点,在水温25℃、PH=7~8的条件下为0.080~0.096毫克/升。还测定了碱度对大瓶螺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目的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0.2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生理耐受能力时,使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将对鱼、虾造成危害,毒性与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鳗康素”是新一代防治鳗鲡细菌性病害的特效药物,对治疗鳗鲡肝肾病、赤鳍病等疗效较佳。本试验用药浴法和灌胃法做“鳗康素”对鳗鲡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鳗康素药浴鳗鲡LD50为1633微克/毫升,安全浓度为163.3微克/毫升;鳗康素灌胃鳗鲡LD^50大于4000毫克/公斤,安全浓度大小400毫克/公斤;证明鳗康素用于口服和药浴均是比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渔业现代化》1986,(3):15-16
高密度养鱼的主要原理是向水中增氧和去除水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和亚硝酸盐。水中非离子态氨对鱼的安全浓度是0.025毫克/升,亚硝酸盐是0.1毫克/升,超过浓度就会对鱼产生生理和组织上的影响,轻则抑制摄食与生长,重则致病致死。一般1公斤鲤科鱼类每天要排氨300毫克,加上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水介氧化成氨,对水体的污染是严竣的,只有去除水中的氨,才能安全地高密度地养好鱼。  相似文献   

20.
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