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获取研究生教育的机会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南京市16所高校1121名考研大学生和在读研究生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背景对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第一,家庭经济资本对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整体呈负向影响,其中家庭提供月生活费的影响极其显著;第二,家庭文化资本对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呈弱化趋势;第三,家庭社会资本对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并未产生有规律的影响;第四,家庭成员鼓励度对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父母的考研支持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因为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在同等比重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普通家庭的学生相比,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多。而高校思想教育教师有必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作出针对性教育,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思想问题,并避免受到其家庭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也主要分析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253-254
目前深圳市农民工子女面临的义务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不均等、辍学现象依旧存在、家庭教育严重匮乏等问题一直存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深圳市政府弱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强师生沟通,给予学生更多心理关爱;学校加强学籍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农民工自身的教育理念,构建家庭积极教育观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产生了很多思想问题,这些思想问题给这一群体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适当的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和物质上的资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尤其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他们能够乐观面对人生,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与家庭策略:流动家庭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 32 个农民工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制度和家庭两个层面探讨了流动家庭的形成。分析发现,制度变迁为农民外出流动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流动家庭是制度变迁的产物。面对机会与可能,农民家庭作出了让家庭成员外出流动的决策,流动家庭的形成是农民家庭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攀升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深入研究,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离异家庭学生在诸多方面都有别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是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7.
许二梅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3):233-236
教育向来是底层阶层通往上层阶层最可靠的途径.但各种现象表明,在对教育这一有限资源的争夺中,位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子弟处于劣势,出现了农村子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与城市孩子不均等的现象.造成农村子弟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背景的缘故,也有农村教育的原因及高考政策的影响.需要从改革高考招生政策,调整农村教育财政制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村文化设施等方面来改善,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求班主任或教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遇到一些棘手或意外的情况时,对出错学生的处理应当保持冷静,不抛弃、不放弃,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育他们的机会,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采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加强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对策,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进程逐渐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变得尤为谨慎。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家庭因素有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阶层出身的大学生在入学机会、专业选择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本文分别论述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大学生专业的影响,旨在为大学生专业选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在新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中存在着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界定、评定办法不够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准确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规范评定程序和方法,以更好地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政策。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两次提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一起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构成.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依托,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综合管理,才能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部分学生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影响,出现了自卑、人际交往困难、就业焦虑、自我认同不到位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善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家庭方面,父母应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并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在学校方面,心理健康中心应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社会方面,要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局限,导致了问题学生的数量日趋增加,从而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要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一难题,必须靠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的沟通与感化,对其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外高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指出高等农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现有的本科教育基础上,通过与涉农企业的合作,提供学生相应实践机会,加强学生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学生、高校、企业三赢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应将企业需求引入学生科研训练,构建以企业高管为主体的兼职班主任制度,设立创业基金以推动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6.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力,从学前阶段到小学、中学、大学阶段,明显呈下降趋势。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家庭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对家庭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绝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并指出高校与家庭配合教育学生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并不为学生所接受,加上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影响,教育效果不佳。因此,通过改变既有教育模式,尊重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重视社会、家庭对学生思想教育效果,采取加强"两课"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两课"教师业务水平、重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高校学生党团支部的作用等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促使大学生实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季承勇 《新农村》2006,(8):31-31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个性孤僻、学习困难、纪律散漫的学生。这些特殊学生的性格、心理及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对特殊家庭学生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治,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齐抓共管。我们认为,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1.家校联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235-236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农村籍大学生的绝对数量有所增长,但过高的教育成本,城市生活成本,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秉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原则,探索高校大学生救助体系,对减轻农村大学生的升学压力、降低教育成本、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美玲 《河南农业》2007,(23):52-53
初中新课程标准本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基于这一观点,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在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情感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