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农25号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李斯深教授小麦育种课题组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组合来源:J1697/烟农19。区试代号LS4211。该品种的突出特点:节水耐旱、优质广适、抗病抗寒。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1特征特性(1)山东旱地区试:冬性,幼苗半直立。株型半紧凑,叶色浓绿,较抗倒伏,熟相好。生育期比鲁麦21号  相似文献   

2.
正山农30号(试验代号:LS4223)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李斯深教授小麦育种课题组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亲本组合:泰农18/临麦6号。突出特点为大穗(穗重2 g左右,亩穗数35万~40万),抗倒抗病,品质优良。1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山农29号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李斯深教授小麦育种课题组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临麦6号(泰农18姊妹系)。区试代号为LS6109。该品种的突出特点为:抗倒,高产(株型叶相好,结实性好),广适,品质优良。该品种于2016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4.
正山农29号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李斯深教授小麦育种课题组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临麦6号/J1781(泰农18姊妹系)。区试代号为LS6109。该品种的突出特点为:抗倒,高产(株型叶相好,结实性好),广适,品质优良。该品种于2016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5.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工作,分水浇地、旱地、盐碱地三种条件连续进行了九年.在供试的394个组合中,超标组合87个占22.1%,平均亩产534.4斤比对照增12.6%;增产30%以上组合7个,增产20%以上组合13个;增产10%以上组合20个。水浇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603.2斤,比对照增9.0%;旱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420.2斤,比  相似文献   

6.
全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学术讨论会于2月25日至8月2日在京召开,28个单位、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篇,研究年度报告17篇。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反映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的新高度和新水平。在广度上,从农艺性状到品质性状,从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的培育到杂种小麦最适宜密度的研究,从化学杀雄到新三系选育;在深度上,从地下部根系测定到地上部花药显微观察,从育性恢复的遗  相似文献   

7.
二、目前杂交小麦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展望1.杂交优势问题杂交小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F_1的杂种优势为小麦增产服务。在常规育种 F_1代我们常常看到有穗大穗多粒大粒多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1973—1974年,我们做了一个包括阿夫、丰产3号、墨巴66等7个品种人工去厷授粉的双列杂交试验,测定结果21个组合每株产量平均杂种优势36.8%,平均超亲优势15.2%。产量构成三因素即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平均杂种优势分别  相似文献   

8.
一、国内外研究的经过及进展1962年美国小麦育种工作者威尔逊和罗斯,从提莫菲维/普通小麦比松杂交组合后代中,成功地分离出提莫菲维胞质(简称提型)小麦厷性不育系比松。同年又成功地把提莫菲维恢复基因转移到表现型与马尔奎斯相同的普通小麦上,即育成了马尔奎斯恢复系。这就使得小麦提型三系配套,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于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威尔逊和罗斯却不是最初发现小麦胞质厷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人。远在1953年,日本遗传学家木原均,为了研究小麦的进化起沅和细胞质遗传等问题,就曾应用连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是集冬、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杂交小麦培育、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旱地小麦水分有效利用及其相关生产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科研单位。现有职工24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4人、硕博11人,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人。下设清水、徽县、庆城、灵台、武威、定西等固定试验基地,基本覆盖全省冬、春小麦产区的主要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10.
山农22号(原代号山农055843,或SN055843)系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组选育。选育过程:从创建的优质Ta1(Ms2)小麦轮选群体中选择可育株,经多代选择稳定,于2005年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匍匐,苗势壮,越冬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即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系统(三系),核基因雄性不育和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种优势F2代利用研究的现况。着重介绍了T、V、K型雄性不育利用,太谷核不育与光温敏不育利用,CHA诱导雄性不育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现状。对小麦杂种优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小麦F_2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25个组合产量分析,阐明小麦F2潜在有可利用的杂种优势。采用遗传基础复杂、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纯系品种(系)作亲本,筛选强优势F2组合。双亲抽穗期差异≤4.43天,株高差异≤5.2cm,芒、壳色、粒色等性状基本一致,有助于提高F2群体整齐度。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母本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取得F1杂种,F1杂种自交得F2杂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1山农30号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李斯深教授小麦育种课题组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泰农18/临麦6号。突出特点为新型大穗,抗倒抗病,品质优良。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中绿,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株高82 cm,株型半紧凑,旗叶上举,茎秆较硬。穗近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6.6万穗,穗粒数39.7粒,千粒重47.8 g。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外杂种小麦研究已分别进展到小面积试种和小规模推厂阶段,但仍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是:1、小麦杂种优势虽然确实存在,但单株优势高于群体优势。因此,冬性和弱冬性组合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0—14万粒左右效果较好。提型不育胞质带来种子瘪瘦、发芽力低、有效穗数优势较低等不良付作用。选择适当的保持系基因型和使恢复源多样化有助于  相似文献   

17.
正安麦1241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杨春玲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以矮败群体为育种材料,历经8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抗低温冻害、后期抗干热风等特点,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25。特别是2018年4月初多地出现的"低温霜冻"(倒春寒),对该品种幼穗分化、孕育生长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大灾之年更显优势,是一个难得的高产、稳产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供试的三个 T 型杂种小麦在根,茎、叶的生长量,亩蘖数.成穗率,抗寒性等生长特性和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希尔反应,伤流量,干物质积累及向穗部运转能力等生理特性方面都具有超亲或一般优势。杂种的生物学产量(总干物重积累)较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但由于恢复系的恢复力不强,杂种不孕小穗和小花多,穗粒数少,影响杂种的产量下降。供试的三个杂交种在经济产量上都没有超过产量较高的亲本或对照。由此,要培育高产杂交种,必须要选育出经济性状良好和恢复能力强的恢复系,以及经济性状与配合力均好的不育系,以提高杂种的结实率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种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2.33×10~8ha,为水稻的1.4倍,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约2.93×10~7ha,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自1951年Kihara用尾状山羊草作母本与普通小麦白芒红杂交并回交,得到第一个普通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算起,其间包括1962年Wilso和Ross用提莫菲维小麦作母本与普通小麦比松杂交,得到T型不育系,并实现“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