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工作,分水浇地、旱地、盐碱地三种条件连续进行了九年.在供试的394个组合中,超标组合87个占22.1%,平均亩产534.4斤比对照增12.6%;增产30%以上组合7个,增产20%以上组合13个;增产10%以上组合20个。水浇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603.2斤,比对照增9.0%;旱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420.2斤,比 相似文献
6.
王明礼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85,(2):225-226
全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学术讨论会于2月25日至8月2日在京召开,28个单位、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篇,研究年度报告17篇。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反映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的新高度和新水平。在广度上,从农艺性状到品质性状,从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的培育到杂种小麦最适宜密度的研究,从化学杀雄到新三系选育;在深度上,从地下部根系测定到地上部花药显微观察,从育性恢复的遗 相似文献
7.
二、目前杂交小麦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展望1.杂交优势问题杂交小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F_1的杂种优势为小麦增产服务。在常规育种 F_1代我们常常看到有穗大穗多粒大粒多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1973—1974年,我们做了一个包括阿夫、丰产3号、墨巴66等7个品种人工去厷授粉的双列杂交试验,测定结果21个组合每株产量平均杂种优势36.8%,平均超亲优势15.2%。产量构成三因素即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平均杂种优势分别 相似文献
8.
一、国内外研究的经过及进展1962年美国小麦育种工作者威尔逊和罗斯,从提莫菲维/普通小麦比松杂交组合后代中,成功地分离出提莫菲维胞质(简称提型)小麦厷性不育系比松。同年又成功地把提莫菲维恢复基因转移到表现型与马尔奎斯相同的普通小麦上,即育成了马尔奎斯恢复系。这就使得小麦提型三系配套,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于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威尔逊和罗斯却不是最初发现小麦胞质厷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人。远在1953年,日本遗传学家木原均,为了研究小麦的进化起沅和细胞质遗传等问题,就曾应用连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即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系统(三系),核基因雄性不育和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种优势F2代利用研究的现况。着重介绍了T、V、K型雄性不育利用,太谷核不育与光温敏不育利用,CHA诱导雄性不育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现状。对小麦杂种优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小麦F_2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25个组合产量分析,阐明小麦F2潜在有可利用的杂种优势。采用遗传基础复杂、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纯系品种(系)作亲本,筛选强优势F2组合。双亲抽穗期差异≤4.43天,株高差异≤5.2cm,芒、壳色、粒色等性状基本一致,有助于提高F2群体整齐度。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母本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取得F1杂种,F1杂种自交得F2杂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16.
范濂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85,(4)
当前,国内外杂种小麦研究已分别进展到小面积试种和小规模推厂阶段,但仍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是:1、小麦杂种优势虽然确实存在,但单株优势高于群体优势。因此,冬性和弱冬性组合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0—14万粒左右效果较好。提型不育胞质带来种子瘪瘦、发芽力低、有效穗数优势较低等不良付作用。选择适当的保持系基因型和使恢复源多样化有助于 相似文献
17.
18.
范濂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85,(4):124-124
通过分析,供试的三个 T 型杂种小麦在根,茎、叶的生长量,亩蘖数.成穗率,抗寒性等生长特性和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希尔反应,伤流量,干物质积累及向穗部运转能力等生理特性方面都具有超亲或一般优势。杂种的生物学产量(总干物重积累)较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但由于恢复系的恢复力不强,杂种不孕小穗和小花多,穗粒数少,影响杂种的产量下降。供试的三个杂交种在经济产量上都没有超过产量较高的亲本或对照。由此,要培育高产杂交种,必须要选育出经济性状良好和恢复能力强的恢复系,以及经济性状与配合力均好的不育系,以提高杂种的结实率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9.
永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种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2.33×10~8ha,为水稻的1.4倍,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约2.93×10~7ha,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自1951年Kihara用尾状山羊草作母本与普通小麦白芒红杂交并回交,得到第一个普通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算起,其间包括1962年Wilso和Ross用提莫菲维小麦作母本与普通小麦比松杂交,得到T型不育系,并实现“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