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产业结构转型期市场对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德、美两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经验,初步建立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在实验室中实验-在项目中实践-在企业中实训"的"二创三实"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化校企联合办学,构建了适应于土建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对我国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创新应用型人才普遍匮乏。近年来,高等学校都在认真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调整办学思路,优化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青岛农业大学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建校以来一直坚持贯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致力于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主要阐述了学校多年来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和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厘清思路,进一步凝练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三足鼎立"式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3-2-2"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得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前土建类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素质要求高的现状,本文重点分析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个性化培养与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培养土建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在协同创新理论基础上,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成企业项目、共建校园社团、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构建方面提出"2+N"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形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企业的对接互动机制,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纵深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高校-玉林师范学院综合改革转型发展为例,笔者分析该校对地方性、应用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个案研究,提出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路径,搭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融为一体的实践平台,为该校在综合改革过程中,其他专业培养地方性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竞赛+项目+创业"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泰州学院5年前以"以创业为导向,实施竞赛、项目、创业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推广,是学校面向理工类专业建设高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示范研究。笔者通过创新创业型人才规格定位,科学制订课程体系和建设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分阶段、分类别实施竞赛、项目和创业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实现国家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应用型本科学生高质量就业,高素质为社会奉献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鉴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整体转型所面临的困难和目标,笔者以西昌学院动科类专业为例,立足"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进行了分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动科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在改革与实践中,将动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三大模块,各占总学分的30%~35%、40%~45%、20%~30%。在专业教育模块中,除必须的专业核心课程外,以社会需求为前提设置职业岗位课程群;在拓展教育模块中,重视应用技能培养,设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设置创新创业、专业技能训练及竞赛、职业(岗位)迁移以及结合校企产教融合实际的"企业订单培养"课程群。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华南农业大学以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搭建的"校企联合,科教融合"合作平台为依托,强化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构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实践"型教学模式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笔者阐述了"校企联合,科教融合"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经验,目的为大学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沈阳工学院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创新,探索出一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分析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指导和借鉴。在阐明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基础上,分析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构建一体化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实例,通过制订"321"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和构建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开展"畜牧科技下乡"活动、制订"3+1"分段式教学计划、参与科学研究、推行"双导师制"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提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相关院校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紧密围绕山东省教育厅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要求,青岛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实践水平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赛教融合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存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的矛盾,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核心,将"学生高就业率"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训、实习、就业等相关环节进行结合,建构以协同创新理念引导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实践教学质量和电子信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高校信息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困扰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应用型院校实际情况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地方引导,企业扶持,结合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制改革,逐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2+2+4"信息学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从教学方法、科研项目、孵化基地、课程圈四个方面协同进行,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契机,探索出一套适合应用型高校信息学科的建设方案,力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提升自我探知能力,提高软件开发技能,拓展综合能力,拓宽知识层面。  相似文献   

15.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入手,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案例,从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以"三元互动"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出发,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客"实验室建设基础、建设中心、建设举措及建设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完善的"创客"实验室培养体系、师生协作,共同管理、仪器设备网络化管理和实践成果激励等措施加强"创客"实验室建设,为科研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做法和经验可为同类型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键问题。通过创新竞赛、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创新能力构建、教师实践能力等环节改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激情,建立符合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本文阐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建筑类的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掌握了建筑施工中基本的测量知识。然而,当前本课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到考核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根据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对本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科学专业"1334"创新教育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三个实验实践基地,构建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和建立健全四个体系,即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建设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与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笔者就"1334"创新教育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为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