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蔓割病菌对27份甘薯新品种(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福薯8号、郑群紫1号等15份表现高抗至中抗;金山630、维多莉等12份为中感至高感。用甘薯瘟2个菌系对10份南方区试甘薯新品种(系)分别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广薯182、龙薯18等6份表现感至高感;龙薯16和金山679为专化抗性;泉薯76和广薯155表现抗病;广薯155对两病具较强的双抗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法对冀东地区主栽的11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盆栽试验,并结合甘薯不同农艺性状及其生物量指标与甘薯块根发病程度2种方法进行了室内抗性评价,分析了不同品种(系)对茎线虫病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根据接种茎线虫溶液和无菌水后甘薯农艺性状的表现筛选出抗性较强品种(系)3个,腾飞(B8)、济薯7(B9)、JK147(B11),抗性中等品种(系)5个,遗字138(B3)、北京553(B4)、商薯19(B5)、开花红(B6)、西瓜红(B7),抗性较弱品种(系)3个,哈密(B1)、济薯25(B2)、JK7(B10);根据甘薯茎线虫病发病等级评价结果筛选出高抗病品种(系)2个,西瓜红(B7)、JK147(B11),中抗品种(系)6个,遗字138(B3)、北京553(B4  相似文献   

3.
先后对365个甘薯品种、品种资源进行了鉴定,使甘薯的群别类型由8个增加到13个,并且使A、B、C三群所占比例由原来的78.42%下降到72.70%,扩大了三群之外群别的品种数量,丰富了亲本材料的遗传基础,提高了育种效率,并选育出烟薯16号、鲁薯3号、烟薯8号、鲁薯6号、烟27、烟薯406等一批优良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引进泉薯52、龙薯9号等6个红肉甘薯新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间产量、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泉薯52、龙薯9号和金山50等3个品种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8.4%~51.6%,其中泉薯52食用品质优、鲜薯产量高、抗蔓割病和薯瘟病,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适宜在泉州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86~1991年在人工病圃对各单位育出的36个特早熟棉花新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进行鉴定评选。结果表明,高抗枯萎病品种仅占8.3%,抗枯萎病品种占16.7%。耐病品种占22.2%,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并对抗病品种进行了抗源分析,认为用杂交引入抗源比较容易,单交一次即可成功.根据抗病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指出高抗枯萎病品系“85抗选556”及抗病品系“85远抗886”适宜在我省特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广东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分析与利用策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室内苗期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方法,对广东154个早晚籼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综合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结果,把154个品种归为6个类别,高抗的22个,占14.29%,抗的有23个,占14.94%,中抗的有30个,占19.48%,中感的有22个,占14.29%,感的有27个,占17.53%,高感的有30个,占19.48%。比较了品种的抗谱、田间叶瘟以及穗瘟三者间的关系,大部分品种三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有少数品种的相关性较低。3个稻瘟病圃的病害严重度排序为从化病圃、阳江病圃及龙川病圃。对抗~高抗的部分品种进行亲本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近年来新品种的抗稻瘟病亲本来源主要有28占、巴太早香I、R64等抗源稻种。提出在抗病品种的选用上,尽量考虑抗病品种的多样性,避免来源于相同抗源的抗病品种在一个区域的单一种植,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观察与鉴定试验,初步了解日清1号和福薯9号等6个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形态特征、产量表现、食味品质、抗病性以及生育期内的生长特点,认为福薯9号、22008、济薯18以及3007可作为优质甘薯开发利用,日清1号和山川紫可作为提取淀粉利用。这些品种(系)引进种植将有效改善福州市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 提高优质甘薯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研究南疆海岛棉品种(系)黄萎病抗性水平,为抗性品种的选育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与人工病圃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以相对病情指数来评价12份后备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期黄萎病抗性。室内苗期和田间生育期鉴定的12个品种(系)中没有表现为免疫和高抗的材料,表现抗的品(系)有:15-182、15-185、13-440、13-203,占鉴定品种(系)的33.3%;感病品种3个,即15-26、15-14、0717,占鉴定品种(系)的25%。经过苗期和成株期的鉴定均表现为抗病品种有4个,在南疆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室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鉴定方法测定15个豌豆品种(系)对根腐病的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表明,中感品系有2个、中抗品种(系)有8个、抗病品种(系)有5个,分别占总参试品种(系)的13.33%、53.33%和33.33%,这与田间试验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室内苗期鉴定方法鉴定豌豆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作为豌豆根腐病抗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系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以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CIP194037-1为母本,多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22)、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以及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均为徐薯22)中淀粉产量突出,平均淀粉产量、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6 220.1、29 258.8 kg/hm~2,与对照相比淀粉增产18.38%、鲜薯增产0.90%;平均淀粉率为21.26%,高出对照3.14个百分点;干基淀粉含量为64.43%,高出对照(徐薯22)3.77个百分点。该品种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分别于2012、2016年通过河南省、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是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适于春、夏薯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甘薯种质抗褐变能力快速鉴定方法,以98份甘薯品种为材料,基于MATLAB R2018b,利用二值化分割图像背景,检测甘薯切片图像像素值,并利用RGB颜色通过聚类分析分类,应用欧氏距离计算不同类型的甘薯褐变面积,并计算褐变面积在整个甘薯切面的比重。结果表明:分割图像背景后,通过聚类分析将98份材料按薯肉色分为40个白色系品种,35个黄色系品种,23个桔红色系品种。利用不同品种褐变面积比重及方差分析筛选出的优质抗褐变甘薯品种有:白肉色系品种‘紫云薯’、‘川薯231’、‘川薯218’;黄肉色系品种‘龙薯21’、‘齐宁31号’、‘冀菜薯7号’;桔红肉色系品种‘金薯69’。因此,基于颜色空间和欧氏距离的图像分割方法可用于甘薯种质的抗褐变能力快速、准确地鉴定。  相似文献   

12.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0号是以高干物率、高抗茎线虫病且与国内亲本血缘关系较远的徐781为母本,以12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国内育成品种(系)为父本,放任授粉,杂交后代经筛选、多点鉴定选育而成。对漯薯10号的特征特性、生产力、抗病性、品质性状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漯薯10号鲜薯和薯干产量均较对照品种徐薯18增加显著;抗根腐病和黑斑病;薯块干物率较徐薯18高3.5%;叶面积指数和T/R值动态变化合理,干物质生产和积累速度快,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为中早熟高产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豫鉴薯2011001)。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个甘薯品种(系)在玉溪的生态适应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玉溪优良甘薯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选自南北方的15个甘薯品种(系)进行生产对比试验,从蔓粗、蔓长、分枝、茎色、茎尖色、开花、地下薯块产量及干物质重量等方面对不同品种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在15个甘薯品种(系)中,15 302、15 303、桂薯131和云紫2号等4个品种(系)的产量较高,分别为77.2t/hm~2、63.6t/hm~2、58.8t/hm~2和56.0t/hm~2;板栗甘薯、云紫2号、运薯654等3个品种的干物质重量较高,均≥28%;板栗甘薯、15 520、济薯26、15 302、南紫008等5个品种(系)的熟食口感最好,适合鲜食消费。综合产量、干物重及熟食口感来看,板栗甘薯、运薯654、云紫2号、15 520、济薯26、15 302、南紫008等这7个品种(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剪叶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系)占9.37%,感病的品种(系)占90.63%,感病品种(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的比例。区试对照材料感病率为95.33%,每年感病对照材料对白叶枯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白叶枯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姚强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7):96-101
为了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青海、西藏等地区春小麦品种120份,在田间接种混合菌种(CYR32、CYR33和中四-1)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品种(系)中各有3份资源接种后表现免疫和近免疫,占参试品种(系)的5.00%;13份资源表现抗病,占10.83%,28份资源表现中抗,占23.33%,其他73份资源表现中感或感病,分别占29.17%、31.6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为青海小麦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象甲抗性鉴定方法及不同品种甘薯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甘薯品种对小象甲抗性的鉴定方法,并对不同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为选育抗小象甲的甘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不同的抗性指标,在单因素变量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网室和实验室试验,对泉薯17、榕薯819、福薯604、广薯214和普薯32号5个不同甘薯品种小象甲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检测不同甘薯品种对小象甲的抗性。【结果】明确了茎叶和薯块危害减退率相关抗性指标,制定了高感、感、抗、中抗、高抗5个抗性级别。甘薯品种的茎叶比薯块危害指数较轻,差异不显著。除泉薯17和广薯214外,其余品种之间危害指数差异显著。两年的危害减退率差异不大,普薯32号平均为21.17、泉薯17为38.78、广薯214为48.00、福薯604为70.91。【结论】以榕薯819为对照,普薯32表现为中抗,泉薯17和广薯214为感,福薯604为高感,该方法可对不同甘薯品种的小象甲抗性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分析了陇东旱塬区冬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感病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所有品种(系)中,没有对条锈病表现免疫的品种(系),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9个,表现中抗的品种(系)有10个;普遍率≤50%的品种(系)有25个,占调查品种(系)的50%;严重度≤50%的品种(系)有29个,占调查品种(系)的58%;在抗病品种(系)中,中抗以上品种(系)大多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选育的品种,其中陇鉴116、兰天133、兰航选271、西农530的严重度为0,为高抗品种,可作为冬小麦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抗瘟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菌系群的薯瘟病菌对780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进行室内抗瘟性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抗瘟性较强的品种,再在不同菌系群的类型田中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室内和田间鉴定论一致,但不同品种对不同菌系群的薯瘟抗性差异显。  相似文献   

20.
2005~2014年甘薯品种国家鉴定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14年国家鉴定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品种的公告资料,对10年期间鉴定品种进行归纳和剖析,结果表明,近10年鉴定的106个甘薯品种中,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放任授粉和定向杂交,利用率最高的亲本是徐薯18和金山57,由它们育成的品种占总育成品种的15.1%。通过研究国家品种鉴定现状,总结国家甘薯育种经验,对未来品种试验鉴定工作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