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在冬瓜种质资源创制中的效果和探索适宜的冬瓜种子诱变体系,采用EMS磷酸缓冲液对冬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了处理浓度和诱变处理时间对冬瓜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对冬瓜M1、M2代突变体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诱变条件为1.2% EMS诱变12 h,在此条件下,冬瓜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分别为54.67%、51.83%,接近半数致死浓度;在该诱变条件下大规模处理冬瓜种子10000 粒,催芽播种4752 粒,成苗4500 株,植株具有典型的EMS处理后的真叶畸形、黄化等特征,证明EMS诱导成功,自交授粉获得586 个自交瓜。种植M2代株系后获得叶、花、果实和株型等相关的突变体,突变率分别为27.22%、26.80%、20.47%、16.06%,冬瓜总突变频率为11.53%。本研究建立了冬瓜种子EMS诱变体系,构建了冬瓜突变体库,为冬瓜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亚麻荠种子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贮藏蛋白。为了获得广泛的育种材料,创建优异的新种质,采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亚麻荠种子进行诱变处理。通过EMS不同处理时间(0,8,12,16 h)和不同处理浓度(0,0.2%,0.4%,0.6%,0.8%,1.0%,1.2%)条件下诱变亚麻荠种子,建立了EMS诱变亚麻荠种子的优化体系,以0.8%(V/V)EMS处理成熟种子12 h效果最佳,筛选获得一个亚麻荠2SP1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种子贮藏蛋白成分中缺失了2S清蛋白,但是亚麻荠种子含油量和蛋白含量、株型和种子萌发等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殊的亚麻荠2SP1突变体可作为研究种子贮藏蛋白合成机理及培育高营养品质亚麻荠新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也可用于进行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亚洲棉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适于亚洲棉诱变的甲基磺酸乙酯(EMS)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亚洲棉突变体。【方法】用体积分数0.4%~1.5%EMS溶液浸泡处理亚洲棉石系亚1号种子4~8 h,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EMS溶液处理对石系亚1号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对M1、M2代突变株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0.6%EMS溶液处理8 h,石系亚1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为51%、18.84,诱变效果最佳。以该参数大规模诱变处理约23 000粒石系亚1号种子,共筛选获得M1代变异材料5559株,突变频率为48.37%;M2代变异材料825份,突变频率为14.17%,其中叶型、株型的突变频率最高,分别为8.0%,5.9%;M3代变异株系57个,变异性状遗传频率为31.30%,M3代新增突变频率为18.26%。【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亚洲棉种子EMS诱变体系,构建了亚洲棉石系亚1号M2突变群体,获得了36份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株系,为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稻"9311"突变体筛选和突变体库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叶俊  吴建国  杜婧  郑希  张志  石春海 《作物学报》2006,32(10):I0003-I0004
利用γ射线和EMS溶液诱变处理籼稻“9311”种子,经过M2筛选和M3重复鉴定,分别获得465份和210份(共675份)叶、茎、穗和根等性状变异的突变体,突变频率为5.62%。γ射线诱变群体的变异范围要大于EMS诱变群体,突变频率也较高,但紫色叶鞘和叶片类病斑等少数突变类型只在EMS诱变群体中出现。新构建的突变体库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EMS诱变甘蓝型油菜获得高油酸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4% EMS诱变甘蓝型油菜NJ7982种子,从M2代筛选得到1个油酸含量76.15%的突变株(M2-2080),M3代该突变体的油酸含量也达到了75.0% (M3-2080-1).对高油酸突变体M3-2080-1和野生型BnFA D2基因进行克隆,分析突变体油酸含量高的原因.序列表明,高油酸突变体中,BnFA D...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浓度的EMS对高粱晋粱5号和V4B种子进行不同时间处理,分析EMS处理对高粱出苗及株高、叶片、穗型、育性和成熟期的影响,确定高粱EMS处理的最适条件,为高粱种质创新以及品种培育和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晋粱5号和V4B的出苗率、相对成苗率变化总趋势为随EMS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增长而升高,但是与对照相比,部分EMS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株高变异率、育性变异率及成熟期变异率变化总趋势为随EMS浓度升高而升高,而EMS处理对两个种质的叶形变异率和穗型变异率的影响趋势不同。不同浓度EMS应用于高粱诱变育种时,0.20%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构建突变体库的适宜条件;0.20% EMS和0.25% EMS浸种12h可分别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矮秆突变体的适宜条件;0.25%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穗型突变体的适宜条件,以及晋粱5号筛选叶片突变体的适宜条件;0.35% EMS浸种12h可作为EMS诱变晋粱5号和V4B筛选成熟期突变体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谷子突变体库,以便在谷子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种植的谷子品种‘长农35号’干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0.8%和1.0%甲磺酸乙酯(EMS)进行了诱变处理,试验共收获株型相关M1代突变体材料282份,其中,0.8%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00个单株,可分为10个组;1.0% EMS诱变‘长农35号’获得株型突变体材料182个单株,可分为17个组。M1代成熟期株型相关性状突变体分析结果表明:1.0% EMS处理‘长农35号’所获突变体,在株高、穗下节粗、穗下第一节间粗和茎节数4个性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0.8%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对于‘长农35号’来讲,采用1.0% EMS进行诱变处理更有利于多类型大量突变单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8.
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EMS诱变处理栽培稻粳籼89(Oryza sative L.indica JX89)种子,从M2代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突变体,其植株形态表现为叶细、色淡、植株矮化和极度分蘖.在将近一年的营养生长过程中,分蘖总数达到2000多个,命名为极度分蘖突变体(Excessive tillering mutant)ext 37.ext 37自交所得M 3和M4代植株表现同一表型.突变体自交及其与JX8  相似文献   

9.
花生突变体的EMS诱变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化学诱变能有效的创造各种突变体,确定诱变的适宜条件能提高诱变效率,更好地拓展花生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2个花生品种的种子外植体,设置5个处理浓度(0.3%,0.6%,0.9%,1.2%,1.5%)和5个处理时间(0.5h,1h,3h,5h,7h)共25个组合,以半致死量为选择标准,确定了中花5号的适宜诱变组合为0.9%7h,1.2%5h,远杂9102的适宜诱变组合为0.6%7h,0.9%7h.对中花5号M0代植株的一些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发现EMS对其产生了明显的生理损伤,两个品种对EMS的敏感性有差异,但差异性不大。对部分突变体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其DNA已经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
新疆早熟陆地棉EMS诱变后代鉴定及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化学诱变技术在棉花种质资源创制中的效果及探索适宜的新疆早熟陆地棉种子诱变体系,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组合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新疆早熟陆地棉材料223种子。结果显示:在EMS浓度为1.0%,处理2 h是最有效的处理组合;在M1代中出现了叶片形状差异、第一果节真叶数量差异和植株矮化、双头等变异性状;M2代中获得双茎、子叶黄斑、无顶端等变异性状植株。对部分M2代及变异植株进行SSR分析表明,变异植株与对照在电泳条带上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说明了变异的真实性。本研究获得的适宜诱变体系可为深入开展棉花种质创新及相应的机理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开展羊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研究对于丰富羊草育种技术和方法,加快羊草新品种选育进程及开展羊草种质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育成品种‘吉生4号’羊草种子为材料,通过6个浓度(0%,0.7%,1.0%,1.2%,1.5%,1.8%)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旨在揭示不同浓度EMS诱变对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筛选羊草种子EMS诱变的最优处理浓度,为后续构建羊草EMS突变群体提供指导。结果表明,EMS诱变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呈降低趋势。当EMS浓度超过1.2%时,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1.5%EMS处理后,羊草种子相对发芽率降低到51.68%,1.8%EMS浓度处理的发芽率比对照降低67.5%,发芽指数降低了44.0%。EMS诱变处理后羊草种子萌发起始时间被延长3~10 d。EMS诱变处理对羊草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根长、苗长的降低。通过计算EMS诱变后羊草种子的半致死率,最终确定EMS诱变羊草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5%EMS浓度处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EMS诱变处理对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浓度抑制效应,表现为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苗长和根长变短;以相对发芽率达到半致死率为标准,EMS诱变羊草种子的优化体系为1.5%EMS处理。本研究在育种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对于后续构建羊草EMS诱变群体,丰富羊草诱变育种材料及加快羊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18,(11)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芸豆种子的最佳诱变条件,快速有效地获得性状稳定的芸豆有益突变植株,以诱变剂EMS诱变处理芸豆品种"英国红"的纯系干种子,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0%,0.4%,0.6%,0.8%,1.0%),5个诱导时间(0,6,8,10,12h),分析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结果表明:EMS诱变处理对芸豆发芽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EMS诱变浓度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小于诱导时间;EMS诱变处理对芸豆的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无显著影响;0.8%的EMS诱变浓度和8h的诱导时间组合,是芸豆种子的最佳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13.
EMS诱导小麦TcLr19感叶锈病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利用小麦感叶锈病突变体进行抗病基因功能和机制研究,用EMS处理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 Lr19的种子,对获得的M2、M3植株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叶锈性鉴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MS溶液处理种子共获得367个M1单株,处理浓度为1.0%时,接近半致死剂量,且M2表型突变频率最高,适宜突变筛选。在2 359个M2突变群体中,共筛选到表型突变体38个,表型突变频率1.61%;筛选出感叶锈病突变体53个,感病突变频率2.25%。在459个M3感病突变群体中,共鉴定出146个感病突变体,其中M36-2、M333-8、M333-9、M333-11、M344-4、M396-8这6个M3感病突变材料,遗传稳定率较高,达70%以上。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试验中还利用Lr19的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分子辅助筛选。结果表明,EMS诱变是获得小麦感叶锈病突变体的有效手段,不仅为小麦抗叶锈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还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  相似文献   

14.
《种子》2018,(12)
采用浓度分别为0.1%、0.3%、0.6%、0.9%、1.2%、1.5%和2.0%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无芒雀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EMS化学诱变剂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EMS处理对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p0.05)。无芒雀麦种子在不同浓度EMS诱变15h的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长等与对照相比均有降低。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剂量为标准,EMS诱导无芒雀麦种子建立突变体库的适宜浓度为1.2%~1.5%,处理时间为15h。  相似文献   

15.
EMS诱变对蒙古国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2018,(10)
以蒙古国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EMS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分析EMS对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EMS诱变黄花苜蓿种子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随着EMS诱变浓度的增加,EMS对黄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幼苗变短;在同一EMS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黄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呈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EMS处理黄花苜蓿种子的适宜浓度为1.4%,处理时间为18h。本研究为后续构建黄花苜蓿EMS诱变群体,丰富黄花苜蓿育种材料及加快黄花苜蓿育种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于绿豆突变体库构建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和处理时间,以‘皖科绿3号’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4种EMS浓度(0.6%,1.0%,1.4%和1.8%)和4种时间(6 h,10 h,14 h和18h)共16个组合,并以半致死剂量为突变体库构建的条件。结果表明,‘皖科绿3号’的最佳诱变条件为1.0%/10 h。用该条件处理6000粒成熟的‘皖科绿3号’种子,获得M1代植株998份。对M2代群体中植株叶色、叶形、株高、花器官、开花期等性状进行鉴定。共发现表型变异材料324株,变异频率为2.97%。突变体中叶色变异和矮秆是主要的变异类型,分别占植株总数的1.10%和0.46%。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4份突变材料的突变位点进行鉴定,测序结果表明碱基突变频率为1/37.78 kb。实验确定‘皖科绿3号’的最佳诱变条件为1.0%/10 h。研究结果也表明利用EMS诱变的方法可获得丰富的表型变异材料,可用于绿豆品种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理化诱变小豆京农6号突变体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小豆品种京农6号种子,分别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0.5%、0.9%和1.4%处理12h和24h)、电子束(100、300、600Gy)、60Co-γ(400Gy)诱变处理,将处理后的种子种于大田,鉴定后代植株性状的变异。观察表明,EMS诱变的变异类型最丰富、60Co-γ射线次之、电子束产生的变异类型较单一。EMS处理小豆以浓度0.5%和0.9%处理24h为宜;0.5%EMS处理的粒色和荚色变异突出,有鲜红、黄白、绿白粒色和黑荚、褐荚、黑褐荚变异;0.9%处理的叶形变异突出,有鸡爪叶、剑叶、肾形叶、小密叶等突变类型;电子束诱变后,M2变异率分别为4.09%、3.64%和2.22%。400Gy60Co-γ射线处理种子,后代变异率为7.23%。通过两年的鉴定筛选,获得937个EMS诱变M3代株系,934个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诱变M2代株系,已得到株高、叶形、叶色、粒形、粒色、荚色、无分枝、多分枝、叶簇生、分枝簇生、光叶、蔓生、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松散、育性、成熟特性等突变体材料1490份。本研究为小豆基因遗传分析、基因定位与克隆及其进一步的基因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为小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水稻93-11 EMS诱导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EMS对籼稻品种93-11进行诱变处理,以构建基因突变群体。M1单本移栽并单株收获。M2播种5000个家系,根据各个生育阶段表现鉴别出411个家系发生了形态突变,并收获271个家系。M3代对M2代收获材料按照系谱法进行跟踪观察和验证。结果表明,形态性状的突变频率为8.22%。其中一些突变体具有优良农艺性状,有可能在育种中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21,(6)
为探索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党参种子的最佳诱变浓度和时间,创新党参种质资源以及选育党参新品种,以党参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EMS(0,1%,2%,3%,4%,5%)分别处理党参种子6 h、8 h、12 h和24 h。结果表明,EMS对党参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EMS浓度升高,降低党参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延长党参种子起始发芽时间和缩短持续发芽时间,并抑制芽的生长。研究表明,4%EMS处理4 h为党参种子最佳适宜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20.
谷子十里香的EMS诱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谷子成熟种子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处理下的最佳诱变条件,以期为筛选十里香感锈突变体进行基础研究奠定材料基础。以优异抗锈谷子品种十里香为材料,用不同浓度EMS(0,0.8%,1.0%,1.2%,1.5%)处理提前浸种或未浸种的谷子十里香成熟种子16 h,于处理后第3,7天分别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长度。十里香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EMS浓度为1.2%和1.5%时,种子发芽率不受提前浸种与否的影响。除此之外,同一EMS浓度处理下,提前浸种比未浸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发芽势在EMS浓度1.2%时差异最显著(9.66%),1.0%时次之;发芽率在EMS浓度1.0%时差异最显著(8.66%),1.2%和1.5%时无显著差异。EMS浓度越大,十里香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降幅度越快,EMS浓度由1.2%增加到1.5%时,发芽势与发芽率降幅最大,分别是36.34%~40.33%和44.00%~48.00%;EMS浓度为1.5%时,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均达到最低值。随着EMS浓度的增加,十里香种子的发芽长度随之变短,以EMS浓度1.5%时芽长的变化最显著。EMS能够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以十里香种子发芽率50.00%为标准,提前浸种或未浸种条件下,1.2%为EMS诱变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