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I-69)×欧美杨(P.euramericana(I-45)F1无性系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美洲黑杨×欧美杨F1无性系第12年生的数据,对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利用率和弯曲度等8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弯曲度这一性状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所有性状在各无性系之间都呈极显著差异.通过对遗传参数的估算可知,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和利用率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65,0.75,0.50,0.81,0.51,0.71和0.63,表明各性状为中等至高度遗传,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要强于环境的影响,也表明各无性系在各性状上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上的差异造成的,通过选择可以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895,797,312,139和194等无性系是生长表现最突出的无性系,木材密度最大的前5个无性系是1271,410,187,748和1317,而根据圆满度和利用率2个指标选出的无性系为561,748,1150,1317和1381.由此可见,生长性状、材质性状和干形性状的优良无性系各不相同,必须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多性状综合分析,才能对各无性系做出合适的评价.表3参13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群众杨、合作杨为对照,对以I-69、欧洲黑杨、美洲黑杨、小叶杨、箭黑杨、青杨等为亲本的23个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分析。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6-7年生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力均很高。随着树龄的增大,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增大,受较强的遗传力的控制。各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差异极显著,最大者较对照群众杨提高了23.5%,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ZJ-2和ZJ-10较对照群众杨高出10.9%,通过综合评分法,从23个无性系中,选出6个无性系,分别为:ZJ-7、ZJ-2、ZJ-3、ZJ-10、ZS-8和L910-140。这几个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均优良,可以与群众杨、合作杨等品种平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2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单株材积、湿心材、通直度、尖削度、树皮厚度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差异极显著(Sig.0.01),存在广泛变异,重复力高(R0.58);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材积、湿心材材积、树皮材积、通直度、尖削度、不同高度直径间显著正相关;单株材积与树皮材积(r=0.992)、湿心材材积(r=0.596)呈线性相关。利用综合评定法评价无性系,当入选率为20%,初步选出624、609、616、629和623等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单株材积、地径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30.49%、11.12%和15.60%。  相似文献   

4.
杉木不同无性系主要经济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乐昌市龙山林场杉木基因库中272个10年生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树皮厚、单株材积4个生长性状,心材比、木材基本密度等2个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72个杉木无性系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表型变异系数均10%;以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为69.04%,遗传变异系数为73.97%,变异幅度0.003 8~0.479 1 m3。6个重要性状在无性系间均表现为极显著差异,表明所测各性状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均是材积最高;密度遗传变异系数最低,为13.03%,重复力属中上水平(0.684 3),仅心材比的重复力低于0.5。在10%、20%、30%和50%不同入选率下计算,所测性状遗传增益值均随入选比例的增大而降低。树高、胸径、树皮厚、材积4个生长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木材基本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方法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杉木的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材积、胸径和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06%、16.44%和12.41%.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管胞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且无性系重复力除管胞长宽比外均在0.5以上.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上呈负相关.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其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9.83%、7.58%、24.60%、-3.92%、4.65%、2.12%和1.26%.[结论]杉木无性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法可以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对杉木种质资源库中103个嫁接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等生长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至极显著,广泛变异,其中以材积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6.23%;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宽度重复力相对较高(〉50%)。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和生长性状及管胞宽度间、管胞宽度与管胞长宽比间均表现为遗传负相关;而不同生长性状间、管胞长度与管胞宽度及管胞长宽比间、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宽比间、管胞长度和管胞长宽比与胸径材积间则显示为遗传正相关。此外,采用基于指数选择的无约束和约束法分别对无性系进行综合选择,发现均有一定数目无性系入选;与无约束选择相比,约束选择有效排除木材基本密度过小无性系,选择效果更为明显。约束选择中,在材积获得28.77%遗传增益时(20%入选率下),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值达到最大;当材积实现最大遗传增益时(10%入选率下),管胞长度遗传增益值也有较大幅度提高(0.62%)。说明在杉木多性状综合选择中获得生长材质皆优无性系是可能的,进行改良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杉木无性系主要生长、材质性状遗传差异及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营造在福建省邵武市11 a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有较高重复力(除材积外)和中等的变异系数;3个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应用选择指数初选出8个中期表现较好无性系,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51.65%,比试验对照大102.68%.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外引进黑杨派29个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测定各个无性系第3年至第6年的胸径、树高及第7年的胸径、树高、材积、冠幅、胸高形数、胸高形率、树干圆满度、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和分枝角度等19个性状,各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方差分析表明,除胸高形数和分枝角度外,其他1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46%~44.97%,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44.97%;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圆满度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615 4~0.937 7,属于高遗传力,表明这些性状受强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弱;胸高形数、分枝粗度、形率和枝下高的遗传力在0.349 2~0.463 4,属于中等遗传力。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多为正相关,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4个性状分别与枝下高、冠表面积、分枝粗度、分枝角度的遗传相关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7年生试验林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第1主成分值对无性系进行排序,排在前2位的无性系是分别为21和卡帕茨。对无性系单株材积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无性系21和...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4个杉木无性系的进一步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杉木无性系平均树高为10.41m,平均胸径为12.65cm,平均材积为0.075 9m3,林分保存情况良好,且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对4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表现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了表现最优的2号无性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0.75m、15.56cm和0.112 7m3;估算重复力,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63、0.572和0.667,说明该批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受较高的遗传力控制,遗传稳定性很好,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选择,选择的效果会比较好;本试验按25%的入选率来估算遗传增益,其中树高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8.5%,胸径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14.6%,材积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51.2%。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东杉木第二代亲本(母本)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家系子代为对象,对两组材料12年生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并探析亲本与子代间性状表现遗传相关性.结果 显示,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世代间、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木材基本密度和吸水率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6、0.31、...  相似文献   

11.
杉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块7~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木材密度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为无性系木材密度做出贡献的各因素中,有50%~60%来自于遗传因素;无性系木材密度的重复力介于0.829~0.911之间,遗传变异系数介于4.86%~6.98%之间,木材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介于1.25~1.47之间.无性系重复力较高.相对生长性状而言遗传变异及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木材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性均呈现负相关,有近80%的木材其密度与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选择生长性状与材质兼优的无性系相当困难.讨论提出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分两步进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鄄城县国有第一林场7个8年生美洲黑杨无性系(丹红、桑迪、NL351、中菏1号、239、W07、T26)试验林为研究对象,以欧美杨I-107为对照,通过每木检尺、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动态及树高、胸径、材积、形数、冠幅、分枝角度、冠长率、根冠比等生长指标的差异性,并对8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分枝角度、根冠比差异显著;形数、冠幅、冠长率差异不显著。从生长动态看,丹红、桑迪生长量大,生长高峰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生长优于其余无性系;NL351、239生长变化规律与丹红、桑迪相似,但生长量小于前者;中菏1号、I-107、W07、T26整体生长量较低,生长高峰出现较晚。从聚类分析看,第8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相近的无性系归为一类,共分3类,生长量低(I-107、中菏1号、W07、T26)、生长量中等(NL351、239)和生长量高(桑迪、丹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无性系生长性状表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第1组的树高和第3组的胸径外,其余的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广义遗传力变化范围:树高为0.389~0.771,胸径为0.169~0.703,材积为0.377~0.674,试验中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3个性状多具中等以上的广义遗传力,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按选择强度估算,优良无性系累积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达到了40%以上,最优无性系累积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达到55%以上。无性系年轮宽度自髓心向外总体上呈逐年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无性系的变化趋势还是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1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所评选出的10个优质速生无性系子代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0.1568 m3和0.3507g/cm3.与群体平均值相比,其遗传增益分别为9.0423%和-1.3830%...  相似文献   

15.
50个红松无性系生长与木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选育高产、优质红松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林场的50个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性状(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棕纤维素含量、碳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质素含量外(P=0.114),无性系间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09%~34.48%;除木质素含量(0.2689)外,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5234~0.8481,属于高重复力。高变异系数,高重复力,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7),木材性状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49),其余性状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以10%的入选率,根据生长性状初步选出PK6、PK47、PK15、PK37和PK27这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总平均值高8.50%、19.05%和50.00%,遗传增益分别为4.47%、12.91%和30.92%;根据木材性状进行选择初步选出PK22、PK20、PK41、PK18和PK21这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木材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增益处0.90%~31.18%之间。该研究以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相关性较弱为基础,对各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及木材性状分开选择,入选无性系改良潜力较大,为红松优良无性系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选择白杨派的毛新杨、银白杨、银腺杨(84K)、银毛杨、截叶毛白杨、鲁毛50等为亲本,开展杂交育种,获得遗传变异丰富的杂种无性系,选育白杨派新品种。对白杨派的21个杂种无性系及对照鲁毛50进行无性系测定,对苗木、1~6 a的胸径、树高及7 a的胸径、树高、材积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综合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苗木胸径、苗高、1~7 a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性状的方差分析,除分枝粗度差异不显著外,无性系其他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94%~68.88%,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68.88%;苗木胸径、苗高、1~7 a树高和胸径、7 a材积、冠幅、分枝度、分枝角度、枝下高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725 7~0.966 8,22个性状属于高遗传力,受强遗传控制;胸径和树高对材积的相关系数呈极显著相关;冠幅、枝下高和树冠表面积对树高、胸径和材积呈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对7年生无性系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692%;运用主成分第1主成分值和7 a材积多重比较,选出YX-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引进的美洲黑杨为材料建立基因库,通过比较分析该基因库7年生美洲黑杨的物候、生长、性别等特征,为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物候和生长特征变异丰富,生长和物候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变色落叶晚,有利于树高和胸径的快速增长。其中雄株中的优良比例和选育潜力更具有优势,在后期的良种培育中要适当重视雄株的选择。结合材积、胸径、物候生长季等性状从443份种质中筛选出优良无性系41个,对选出的系号统计发现,有25个无性系的母本来自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占比约60.98%,尤其是材积最大的5个无性系,其母本均来自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天然林优株。总体来看,该基因库遗传多样性丰富,无性系间生长、物候等特征差异大,322、331-9、329-26、1-31等无性系表现优良,具备良好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9.
17年生杂种落叶松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实验林场17年生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测定其树高、胸径、材积与基本密度,估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遗传力及遗传增益,以筛选生长和材质兼优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都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3.3%、22.5%和49.0%,基本密度变异系数为9.1%;树高、胸径、材积和基本密度4个性状家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家系遗传力分别为94.2%、92.1%、92.7%和30.8%,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基本密度遗传力稍低;树高、胸径、材积与基本密度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93、-0.140、-0.159,呈微弱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可以进行独立选择。通过对10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选出了日3×兴2和兴7×日77-2生长性状优良的2个家系,在20%的入选率下,树高、胸径、材积其遗传增益分别为9.4%、17.3%、42.3%。基本密度较大的家系是兴7×日77-2,在10%的入选率下,家系遗传增益为3.3%。综合生长和密度性状,确定兴7×日77-2家系为优良家系。家系兴7×日77-2高出对照均值:树高15.1%、胸径23.1%、材积49.5%、基本密度4.1%;高出家系均值:树高5.4%、胸径5.0%、材积16.6%、木材密度4.4%。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亚美马褂木在广西北部的生长表现.【方法】连续4 a对20个亚美马褂木无性系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对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各性状重复力、变异系数和性状间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最后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指标,基于聚类分析结果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亚美马褂木树龄4 a时,有5个无性系保存率大于对照(CK);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个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均大于0.7,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91%、5.35%、11.25%;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初选出LH16和LH18号2个优良亚美马褂木无性系,与对照(CK)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1.99%、14.34%、32.19%.【结论】LH16和LH18号无性系在广西北部生长表现优良,可在后续马褂木造林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