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海柔鱼渔场夏季气象的探讨许翌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日本海中,以日本海中部的大和堆渔场和西部的大彼得湾渔场产量较高,可捕潜力大。1989年夏,上海水产大学《浦苓》号实习渔轮首次开赴日本海苏联专属经济区试捕柔鱼...  相似文献   

2.
<正> 在农业部水产司和中国水产总公司的直接领导下,上海水产大学和舟山海洋渔业公司通力合作,经过3年时间的渔场调查和钓捕技术的研究,采用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完成了“日本海柔鱼渔场调查和钓捕技术研究”课题的预定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浙江舟山远洋渔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进程 我国于1989年首次在日本海对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探索和光诱钓捕技术的试验获得成功。1993年开始开发西北太平洋柔鱼,1994年在西北太平洋作业的渔船达到248艘,产量为7.3万t,平均单船产量为294.3t。1996年作业渔船进一步增加到369艘,产量为8.3万t,平均单产为225.5t。1995年开发了新西兰双柔鱼,1996和1999年相继开发了西南太平洋阿根廷滑柔鱼和东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资源。  相似文献   

4.
我国光诱鱿钓渔业一些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军 《海洋渔业》1996,18(2):82-86
光诱鱿钓渔业是利用鱿鱼强烈趋光的生物学特性,使用灯光诱集鱿鱼,采用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拟饵钓钓捕鱿鱼的一种渔业方式。它具有节约能源、减低成本等优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渔场是世界上生产头足类的两个重要渔区,目前它们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光诱钓捕作业。198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展了远洋光诱鱿钓渔业,先后  相似文献   

5.
上海水产大学主持的《鲫鱼腹水病的研究》课题于1991年1 2月24日通过鉴定。鲫鱼腹水病在全国20多个省市流行,危害各种养殖水体中的多种鱼类,流行季节长,死亡率高,给养鱼生产造成的损失严重。上海水产大学从1989年开始对这种鱼  相似文献   

6.
黄东海的柔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6,8(4):165-168
<正>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我国底拖网渔轮在黄东海生产中,渔场较今偏西,无大量捕获柔(鱿)鱼的历史。据日本资料“以西底拖”在1971年以前就在江外到温外的广阔海域兼捕到柔鱼及其他头足类(包括围网兼捕),并认为遍及日本列岛之柔鱼为太平洋斯氏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其南限可达东海南部之北纬26度。而在黄海部分则在连青石及大沙间及沙外在10~12月兼捕到。因而1972~1973年曾在黄海试捕,  相似文献   

7.
柔鱼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根据自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捕到柔鱼、数量有多少、为什么那些地方会有柔鱼作一概述。我的情报大部分来源于在新西兰200里经济区作业的外国拖网船和Sealord产品有限公司雇用的柔鱼钓船的渔获情况,以及日本、台湾的远洋柔鱼协会的出版刊物和新西兰的商业拖捕渔获情况;但鉴于材料不足,本文还纳入了根据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普遍说法而作的综合推测。这里,我要谈的是新西兰斯隆氏柔鱼。  相似文献   

8.
台湾省渔民最近获准可以在阿根廷的大西洋柔鱼渔场捕捞柔鱼。据最近台湾省台北农委会的官员透露,阿根廷政府批准同意给13艘台湾捕柔鱼船发捕捞许可证,而台湾的每艘船须缴26万美元年合作税。阿根廷水域大西洋海岸蕴藏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柔鱼资源。台湾  相似文献   

9.
鱿鱼类在日本市场是为畅销水产品之一。2000年在日本市场的鱿鱼类总供应量为666660t,但2006年减至351890t,减少48%。在日本市场供应的鱿鱼类中,一是捕自日本近海水域,一是捕自国外水域。在日本近海捕捞的鱿鱼主要的有二条,一是太平洋褶柔鱼(白鱿),一是北太平洋柔鱼(赤鱿)。  相似文献   

10.
鱼类驯化和网围诱捕的初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湖泊型水库网围的起捕率,上海水产大学采用实验室鱼类驯化试验,将声、光、化学物质的刺激多次与鱼类的摄食行为相结合,结果实验鱼都能建立条件反射。以此为据,课题组在安徽芡河水库设置5亩网围作为诱捕鱼类的生产性试验,设计放养模式与实验室类同,诱捕效果亩平均达500kg,起捕率为87.9%。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探捕结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叶旭昌 《海洋渔业》2002,24(4):165-168
本文对2001年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探捕调查的海况、渔获、渔场和生物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秘鲁外海表层水温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表层到100m水深存在温跃层;茎柔鱼的优势胴长为24~48cm,胴长和体重的关系为:Y=6×10~(-6)L~(3.2598)(R~2=0.9924);渔场主要集中在14°00′S、80°00′W附近海区。调查表明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渔场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茎柔鱼钓捕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企业     
<正>广东广远渔业集团庆祝成立30周年"开创我国远洋渔业在境外设立独资企业的先例、建造国内第一艘玻璃钢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船、与上海水产大学多次开展《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有关公海金枪鱼等资源探捕项目》合作、承接的‘中菲渔业合作项目’首批深水网箱养殖成品鱼返销国内。"这些成绩,是广东广远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0年来取得的。记者从7月15日召开的"公司成立30周年庆"上了解到,广东广远渔业集团从1989年成立之初,就组织第一批远洋渔船  相似文献   

13.
许柳雄 《水产学报》1994,18(4):340-343
尼龙钓线颜色、粗度和钓线长度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的影响许柳雄(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钓获率,尼龙钓线EFFECTOFCOLOUR,THICKNESSANDLENGTHOFNYLONFISHINGLINEONJIGGIN...  相似文献   

14.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97,19(2):79-81
<正> 一、黄海柔鱼资源状况 全球从70年代以来纷纷出现数量可观的柔鱼,因而在鱼产量统计上被单列出来。黄海柔鱼1974年以前在渔获中很少发现过,只是在1974年11月日本在成山头迎捕对虾时发现了它而吸引了200多艘日本鱿钓船来生产,仅福冈在一个时期内共卸1107t,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黄海有丰富的柔鱼,但1975年日本据此再来生产时却未形成渔汛。 80年代起,柔鱼在底拖网中被捕获的频率增多了。因而我们在渔捞日志上专列出一  相似文献   

15.
长江鱼1987年至1989年实行禁捕三年,1990年开捕后应发Ⅲ龄以上的鱼为捕捞对象。江峡江江段鱼体形系数为0.136,体重系数为5.86,开捕后刺网网目不得小于124毫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99年探捕调查资料,对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该海域的柔鱼属大型柔鱼,但在三个作业海区中也有区别,中部海区柔鱼的个体最大,其次为东部海区,西部海区为最小;其形体变化规律在特定的海域(175°E~ 172°W、39°~42°N)有随经度和纬度增加而增大;柔鱼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胴长、体重有显著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快,经测试其胴长、体重关系式为:W_i=1.52×10~(-4)×L_i~(2.7231)。在5~7月份,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较低,绝大数处于Ⅰ期和Ⅱ期,其摄食等级也较低,以空胃和Ⅰ级胃为主,胃含物以小鱼和柔鱼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据阿根廷国家海洋资源局统计,1991年阿根廷的渔业产量较上年增长13.1%,尤其是柔鱼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达46313t,较上年增加67.1%,相当于1989年的2倍。柔鱼出口48000t(2990万美元),较上年增加135.6%(金额增加139.9%)。出口至国家:对  相似文献   

18.
严利平  王林 《海洋渔业》1996,18(2):80-81,94
从1993年度起,每年的秋季,上海海洋渔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为上海公司)都要在对马海区组织阶段性及规模性的太平洋褶柔鱼(以下简称为鱿鱼)生产,兼捕鲐鱼、带鱼。生产表明,与同期东海杂鱼渔场生产相比,对马鱿鱼渔场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扭转了往年秋季捕  相似文献   

19.
东黄海鱿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允聪  邱盛尧 《海洋渔业》1990,12(3):102-106
<正>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Steenstrup 1880)原名太平洋斯氏柔鱼,以下简称鱿鱼,是珍贵的海产品之一。历年来,在东黄海的底拖网、流网和围网渔获物中经常出现鱿鱼,由于50~70年代渔业资源较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现象,随着我国《渔业法》的颁布实施,禁渔线和禁渔期的划定,传统的底拖网渔场上每年第三季度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烟渔公司率先开发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柔鱼亚科(Ommastrephinae)中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的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 Bank中获得的玻璃乌贼(Hyaloteuthis pelagica)、鸟柔鱼(Ornithoteuthis volatilis)、大西洋鸟柔鱼(Ornithoteuthis antillarum)的同源序列,以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外群,运用贝叶斯法(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同时联合了2个基因片段序列,运用贝叶斯联合模型综合探讨了柔鱼亚科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发现,除16S rRNA基因外,COI基因片段和联合模型所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完全一致;结合形态学资料,发现玻璃乌贼、发光乌贼和鸢柔鱼亲缘关系较近,且形态上都出现了外套膜大型发光器,是柔鱼亚科中分化较晚的种类;其次茎柔鱼、柔鱼与其它种类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形态上丢失了内脏和眼球发光器,可能预示着柔鱼亚科种类一个新的进化方向;鸟柔鱼属两个种为柔鱼亚科中最原始种类,且为褶柔鱼亚科向柔鱼亚科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