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铜锌元素与仁用杏SOD活性的关系。针对仁用杏在北方冬季花芽、枝条受冻,早春易受晚霜危害出现冻花冻果的现象,通过测定四种处理下仁用杏各部位铜、锌含量,各部位SOD活性,找寻二者间的关系,探讨铜锌对仁用杏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锌不同处理间仁用杏SOD活性差异显著,各处理SOD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Cu(0)Zn(3)>Cu(3)Zn(3)>Cu(3)Zn(0)>Cu(0)Zn(0);(2)铜、锌处理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Cu2+和Zn2+可增强SOD活性,降低超氧自由基含量,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细胞膜的受损程度,提高仁用杏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u(Ⅱ)、Zn(Ⅱ)、Cd(Ⅱ)和Pb(Ⅱ)4种重金属离子对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鱼体不同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别.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Ⅱ)(0.06、0.12、0.25、0.50mg/L)、Zn(Ⅱ)(0.60、1.25、2.50、5.00mg/L)、Cd(Ⅱ)(0.60、1.25、2.50、5.00 mg/L)、Pb(Ⅱ)(0.06、0.12、0.25、0.50 mK/L)溶液中,分别测定染毒24、48、72 h后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的活性.结果表明:Cu(Ⅱ)、Zn(Ⅱ)、Cd(Ⅱ)和Pb(Ⅱ)对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相似,即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SOD活性整体上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Zn(Ⅱ)、Cd(Ⅱ)、Pb(Ⅱ)对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活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高浓度的Zn(Ⅱ)、Cd(Ⅱ)、Pb(Ⅱ)则使组织中SOD活性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愈加明显;肝脏组织中SOD活性和敏感性均高于鳃和肌肉.  相似文献   

3.
江萍  王雪莲  姚延涛  牛攀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0-11372
[目的]研究仁用杏的抗逆性机理。[方法]以5年生发育良好的仁用杏苗木的叶片为试验材料,于硬化期、生长初期和速生期对仁用杏苗木进行铜、锌喷雾处理,采用NBT还原法和邻苯二酚法分别对仁用杏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分析了仁用杏叶中主要保护酶PPO和SOD的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仁用杏叶经Cu(3)Zn(0)处理后PPO活性显著提高,且在硬化期也保持较高的水平。仁用杏叶经Cu(0)Zn(3)处理后PPO活性的增强很小甚至表现负作用。仁用杏叶经过Cu(0)Zn(3)处理后SOD的活性有显著提高,生长初期的SOD活性明显高于硬化期和速生期。[结论]锌对仁用杏叶内SOD的活性的增强作用比较显著,铜、锌通过PPO和SOD的活性的改变影响仁用杏苗木生长,从而提高苗木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u2+、Zn2+和Mn2+在黄瓜幼苗抗冷中的作用。【方法】以自根和嫁接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用含有不同(Cu2++Zn2++Mn2+)整体浓度营养液育苗对幼苗叶片Cu、Zn和Mn含量、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工酶活性和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结果】提高营养液(Cu2++Zn2++Mn2+)整体浓度,自根黄瓜幼苗叶片Cu、Zn和Mn含量显著增加,低温胁迫下其SOD、Mn-SOD及Cu/Zn-SOD活性均显著增强,且低温胁迫时间越长活性增强越显著,Fe-SOD活性和电解质渗漏率则显著降低;降低营养液(Cu2++Zn2++Mn2+)整体浓度培育嫁接黄瓜幼苗的结果则与之相反。【结论】Cu、Zn和Mn在黄瓜幼苗抗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黑籽南瓜为砧木嫁接的黄瓜,根系吸收Cu2+、Zn2+和Mn2+能力较强是其抗冷性增强的内在因素之一;自根黄瓜幼苗叶片Cu、Zn和Mn含量和SOD活性因营养液(Cu2++Zn2++Mn2+)整体浓度升高而升高,从而增强其抗冷性。  相似文献   

5.
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锌效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Zn效率,为Zn高效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9种面包型小麦(渭丰151、陕715、郑麦9023、中育6号、小偃22、武农148、小偃216、西农889和远丰175)为供试材料,以黑麦(Secale cereale)为对照,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设不供锌(-Zn)和供锌(+Zn,3μmol/L)2种处理,进行为期35 d的水培试验,测定小麦叶片SOD活性、生物量、植株样品Zn含量及种子Zn含量。【结果】培养2周后,缺Zn条件下9个小麦品种植株均出现典型的缺Zn症状,并且缺Zn症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缺Zn导致小麦地上部干质量大幅度下降,而根系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6个小麦品种(渭丰151、郑麦9023、远丰175、小偃22、西农889和中育6号)在供Zn时其地上部干质量接近,但在缺Zn时差异很大。9个小麦品种的Zn效率为23.6%~46.3%,远低于黑麦的Zn效率(81.4%)。供Zn后,小麦植株地上部Zn含量和Zn吸收量均显著提高,但黑麦地上部Zn含量变化不大。缺Zn时小麦Zn效率与植株地上部Zn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植株地上部Zn含量无明显相关性;Zn效率与种子Zn含量和Zn总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面包型小麦的耐缺Zn性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Zn效率可以作为筛选面包型小麦耐缺Zn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Cu^2+胁迫对龙葵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重金属Cu2 胁迫对龙葵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 浓度为0.2 mmol/kg时,叶绿素含量达到峰值,随Cu2 浓度的增加,含量下降。几种光合色素对Cu2 的敏感性顺序为:叶绿素a>叶绿素a b>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随Cu2 浓度增加,细胞膜透性呈上升趋势。在龙葵根、茎、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很大差异。龙葵根中SOD活性随Cu2 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茎中SOD活性随Cu2 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中SOD活性随Cu2 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OD活性根中明显高于茎和叶。龙葵根中CAT活性随Cu2 浓度增加呈极显著负相关;茎中的CAT活性则与Cu2 浓度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性;叶中的CAT活性随Cu2 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萍萍  唐咏  孙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53-3155
主要研究了重金属Cu2+胁迫对龙葵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0.2mmol/kg时,叶绿素含量达到峰值,随Cu2+浓度的增加,含量下降.几种光合色素对Cu2+的敏感性顺序为:叶绿素a>叶绿素a+b>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随Cu2+浓度增加,细胞膜透性呈上升趋势.在龙葵根、茎、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很大差异.龙葵根中SOD活性随Cu2+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茎中S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中SOD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OD活性根中明显高于茎和叶.龙葵根中CAT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极显著负相关;茎中的CAT活性则与Cu2+浓度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性;叶中的CAT活性随Cu2+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和饲料添加剂中Cu和Zn的添加, 畜禽粪便中重金属Cu和Zn含量较高, 通过畜禽粪便施肥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畜禽粪便施肥和冻融作用均可能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 进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本文针对东北气候特点,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猪粪施肥和冻融作用对黑土中重金属Cu和Zn活性(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未施肥的对照比, 猪粪施肥初期, Cu和Zn的可交换态含量均明显增加, 而Cu和Zn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则略有下降;同低施肥量比, 高施肥量下, Cu和Zn的可交换态含量略有增加, 而Cu和Zn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下降;同施肥初期比(1周), 随施肥时间延长(1个月)土壤中可交换态Cu和Zn含量下降, 而碳酸盐结合态Cu和Zn含量增加;高低不同施肥量相比, 高施肥量下可交换态Cu和Zn含量均高于低施肥量, 而碳酸盐结合态Cu和Zn含量则低于低施肥量;随冻融温度下降, 土壤中可交换态Cu和Zn含量、碳酸盐结合态Cu和Zn含量均显著增加, 且在高施肥量下的含量均大于低施肥量。由此可见, 猪粪施肥和冻融作用对黑土中Cu和Zn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的看是随施肥量的增加和施肥时间的延长, 黑土中Cu和Zn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 但冻融作用可以使猪粪施肥的黑土中Cu和Zn的活性增加, 且随冻融温度下降Cu和Zn活性增加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锌(Zn)对烤烟生长及其在烟株体内分配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处理下,烤烟生长均受到抑制,特别在高浓度(Cu和Zn为800~900 mg/kg)上,烤烟的农艺性状均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Cu的烟株株高降低了54.72%~81.31%,烤烟叶面积减小50.64%~79.70%;相对于Cu,Zn的抑制作用弱于Cu。烟株体内的重金属分配与累积情况为,Cu的吸收与累积为根大于茎和叶,Zn为叶大于根和茎。  相似文献   

10.
采用PEG (6000)根际渗透胁迫处理, 测定了水分胁迫下马尾松、火炬松、水杉幼苗硝酸还原酶(N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下各苗木NR 和SOD 活力都呈下降趋势。NR 和SOD 活性以及RWC 两两间均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从3 个树种抗旱性与NR 和SOD 活性下降程度来看, 抗旱性较强的马尾松NR 和SOD 活性下降幅度均最小;抗旱性较差的水杉NR 活性下降幅度最大, SOD 居第2 位, 抗旱性居中的火炬松NR活性下降幅度居第2 位, 而SOD 居第1 位。表明3 个树种抗旱性与胁迫下NR 活性呈明显正相关, 而与SOD 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NR 活性可以作为这3 个树种间抗旱能力评定的有效生化指标, SOD 活性可以作为参考指标。表2 参15  相似文献   

11.
锌、铜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超氧物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使用缺Cu或Zn与缺Cu、Zn的木村B营养液培养耐性品种IR8192—32—2和敏感品种IR26幼苗至七叶期,缺Cu的稻苗只是新生叶叶尖枯黄,扭曲。而缺Zn与缺Cu、Zn的稻苗叶脉间全部褪绿,根系衰退。缺Zn与缺Cu、Zn的稻苗叶绿素含量、根长、株高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且不耐性品种降低的幅度大。凡是缺素培养的稻苗,根和叶的SOD活性均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镧(La3+)、铈(Ce3+)、锌(Zn2+)对水稻根系的生理生化影响,探讨过量施用稀土的环境效应。[方法]以稀土元素镧(La3+)、铈(Ce3+)和兼具营养与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锌(Zn2+)为胁迫因子,采用组织培养法比较三者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La3+、Ce3+和Zn2+对水稻种子萌发率影响很小,但对幼苗根、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高浓度下稀土离子的抑制作用均大于Zn2+。水稻根可溶蛋白质含量随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La3+、Ce3+较Zn2+更为敏感;CAT和POD的活性随La3+、Ce3+和Zn2+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而SOD活性则先降后升;3种金属离子均能显著地刺激水稻根内MDA迅速积累。在高浓度下,La3+、Ce3+表现出比Zn2+更强的毒性。[结论]稀土元素La3+、Ce3+同重金属元素Zn2+对水稻的毒害机制相似。从长远来看,稀土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 S O D)和过氧化氢酶 ( C A T)活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抗病品种 和感病品种棉苗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 差异;氟乐灵处 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且氟乐灵处理的棉苗组织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 性明显提 高,但抗病品 种棉苗组 织中 S O D 和 C A T酶活性在前期 增加不显著,后期增 加较慢,而感病品 种棉苗中两种酶活 性在前期就明 显升高,增加 速度快;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其组织中两种酶活性始终低于未处理棉苗 接种后的水平⒚棉花组织中的 S O D 酶主要是 Cu, Zn S O D,受侵后 S O D 酶活性的升高主要来自于 Cu , Zn  S O D⒚因此, S O D 和 C A T 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无关⒚  相似文献   

14.
以武育粳3号(粳)和汕优63(杂交中籼)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旱秧本田期氮素营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旱秧本田期植株含氮量、吸氮量、根重和根系伤流强度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杂交稻施氮量过多,生育后期植株含氮量、根系伤流强度下降,吸氮量降低;与湿润秧相比,旱秧拔节前和抽穗后根系活力具有明显优势,植株含氮量高,吸氮量多,但拔节至抽穗根系活力较低;旱秧返青至N-n叶龄期具有明显的分蘖优势,N一n叶龄期之后分蘖消长速度低于湿润秧,茎蘖动态表现出速发稳降的特征;在适宜的施氮水平下,旱秧比湿润秧产量高,在穗粒结构上表现为穗数多、德型大、千粒重偏低的特点,提高千粒重是进一步发挥旱秧增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结合83个县土壤普查,测定6千多个土样,通过微机处理数据,对山东省不同土类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分析汇总。认为本省土壤以缺硼、锌为主,部分缺锰;在3个地貌区的分布有明显规律,元素间有密切相关;各土类各元素的丰缺也有明显规律,并多呈正偏态分布,应以中位数和平均差表示之;本省土壤工作分类基本适于研究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和应用微肥的依据;各元素在土壤剖面中含量多随深度而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pH、碳酸钙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三峡库区家禽体外土壤、粮食、饮水生态体系,Cu,Fe,Zn,Mn,Se5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家禽对铜等5种元素的营养需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壤中Cu,Fe,Zn,Mn,Se含量不缺乏;但小麦、稻谷及玉米中Cu,Zn,Mn,Se含量不能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饮水中Cu,Fe,Zn,Mn,Se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对生活饮用水的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17.
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稻幼苗期利用不同浓度锌处理对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幼苗2叶1心期,喷施1.0mg/L的锌溶液能够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苗高、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及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23.05%、10.74%、29.77%2、3.27%和89.97%;根内的SOD、POD活性比对照增加243.48%和43.60%,叶片中的SOD、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72.77%和75.35%。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水稻幼苗期喷施锌溶液,浓度以1.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8.
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营养元素浓度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石灰性缺锰(DTPA-Mn=3.54ppm)土壤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体内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和钠浓度季节性变化和分布模式的效应。结果表明,随冬小麦生长发育的进程,磷和钾明显降低,镁、铁、锰、铜、锌趋于升高,在拔节期以前取样和分析测定对大多数元素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是适宜的。在同一生育期,不同元素的浓度分布模式不同,移动性相近的元素分布模式大致相似。在不同生育期,钙和锰的浓度分布模式稳定,不受施锰、锌肥影响;钾、铁、铜、锌则因施锰、锌肥而改变;磷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及氮、钠在收获期的浓度分布模式也随施锌肥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