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母牛繁殖障碍是指其无法正常发情、成功受孕或者妊娠的现象,是母牛养殖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往往会影响繁殖性能,导致繁殖率低下或延长产犊间隔,且泌乳量也会急剧减少,甚至导致其只能被淘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对母牛发生繁殖障碍的病因进行分析,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并总结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户和...  相似文献   

3.
母牛的繁殖过程包括一系列顺序协调的环节,从发情、排卵开始,经过配种、受精、受精卵附植及妊娠、分娩、泌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通过一年多临床实践及走访调查,对吉林市左家镇引起母牛繁殖障碍的常见原因做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通过临床防治总结出较为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母牛繁殖过程包括一系列环节,从发情、排卵开始,经过配种、受精、受精卵附植及妊娠、分娩、泌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母牛扩群增量,影响牛场养殖经济效益。文章介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症状、诱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母牛繁殖障碍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不孕两种。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对暂时性不孕的母牛,按其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使其早日康复。2004年以前我们采用生殖激素,配合抗生素疗法来治疗和调节繁殖障碍牛,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应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近几年,通过应用中草药方剂治疗母牛繁殖障碍,既治标又治本,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降低了生殖激素和抗生素给人畜带来的各方面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母牛的繁殖障碍是指不能按时正常发情、受精或妊娠产犊等现象,表现为不发情或持久发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牛发生流产、死胎、弱胎,畸形胎儿等。其原因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褐牛作为新疆特有的乳肉兼用品种,外貌特征非常健硕。生产性能非常高,其中平均产奶量为2100-3500kg,体脂率为4.03%-4.08%,个别产奶量可以达到5212kg.新疆褐牛繁殖过程中,由于新疆褐牛母牛自身繁殖障碍等问题很容易导致褐牛的生产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当地农牧业经济增长效果,必须要强化分析新疆褐牛繁殖问题,总结新疆褐牛母牛繁殖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恰当的解决策略,促进新疆褐牛母牛整体性能得到有效强化。  相似文献   

10.
11.
选择产犊时间相近的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分别在精饲料中加入0.1%、0.2%、0.3%的复合酶,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45 d.结果表明:添加0.2%复合酶组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3.64 kg/d,提高了12.2%,与添加0.1%、0.3%复合酶组相比产奶量分别增加2.02、3.89 kg/d,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奶牛"性控精液"在高寒地区的推广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牛的受胎率(41.64%)极显著低于青年牛(65.31%)(P〈0.01);性控精液与常规精液相比其受胎率,青年牛组分别为65.31%和67.80%,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成母牛组分别为41.64%和54.03%,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饲养状态(集中饲养、散养)对性控精液的受胎率有显著影响(P〈0.05),集中饲养明显优于散养;季节对性控精液的受胎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在奶牛日粮中每头添加50g·d-1CB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Berkhout)。结果表明,CB可提高产奶量11.2%,试验组产奶量与对照组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含量提高5.13%,试验组与对照组乳蛋白差异显著(P<0.05);乳中乳脂率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干物质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垦区奶牛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系统实现的程序,为奶牛生产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的有关理论对黑龙江垦区奶牛产业化的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奶牛生产系统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奶牛生产效果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奶牛生产系统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模式,为奶牛生产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正确评价奶牛生产的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贵阳市代表性的某养殖小区的奶牛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2007-2009年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且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选取36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即基础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分别添加10、20和30 g.d-1复合包膜甜菜碱于奶牛全混合日粮中.于试验前、中期和后期在牛尾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血液指标,研究复合包膜甜菜碱对夏季奶牛的产奶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组奶牛的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Ⅰ和Ⅱ组的产奶量分别比基础对照组提高0.58和1.17 kg.d-1;三组奶牛乳脂含量、乳蛋白含量和体细胞数的变化均不明显,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三组奶牛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较试验前均有增加,血浆中的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下降后上升;试验中期,Ⅱ组奶牛血浆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试验末期,Ⅰ和Ⅱ组奶牛血浆中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Ⅰ组血浆中的尿素氮含量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Ⅱ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基础对照组(P>0.05).由于试验缺乏空白对照组,因此不同添加量的复合包膜甜菜碱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但Ⅱ组产奶量较高;与Ⅰ和Ⅱ组相比,基础对照组有积累血浆中总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牛、羊乳热处理后蛋白质变性程度,探讨牛、羊乳蛋白质热稳定性差异机理。【方法】采用离心沉淀法、全自动色差仪和SDS-PAGE电泳法,以未热处理的常温(18~20℃)牛、羊乳为对照,测定不同温度(95,121℃)处理15min后牛、羊乳蛋白质沉淀率、红值(a*)和酪蛋白的组成;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菲林试剂法和激光粒度仪测定牛羊鲜乳蛋白质、还原糖质量浓度及蛋白质粒度大小。【结果】羊乳蛋白质沉淀率显著高于牛乳(P0.05),牛乳酪蛋白的红值显著高于羊乳(P0.05),牛、羊乳酪蛋白主要均为β-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2种,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4和26ku;羊乳蛋白质质量浓度((37.67±1.67)g/L)显著高于牛乳((20.33±1.20)g/L)(P0.05),还原糖质量浓度((421.77±10.17)mg/L)显著低于牛乳((525.67±14.98)mg/L)(P0.05);牛乳蛋白质粒度大小主要集中在1nm以下,羊乳蛋白质粒度只有少部分在1nm以下,主要分布于1~1 000nm。【结论】牛、羊乳蛋白质粒度和还原糖质量浓度分别是影响其蛋白质沉淀率和羰氨反应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泌乳阶段的山羊乳与牛乳中核苷酸物质含量的差异性,为功能羊乳产品的差异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羊和奶牛泌乳初期不同时间(2,7,15 d),泌乳盛期不同时间(30,50,100 d)和泌乳末期(200 d)的奶样,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处理后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精确测定次黄嘌呤、尿苷、黄嘌呤、羟基嘌呤、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等9种核苷酸物质的含量。【结果】次黄嘌呤、尿苷、黄嘌呤、羟基嘌呤、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等9种核苷酸物质在整个试验期山羊乳中均检出;腺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仅在泌乳初期2~15 d牛乳中检出,鸟嘌呤核苷酸在泌乳2~100 d牛乳中检出,次黄嘌呤在整个试验期牛乳中均未检出,其他4种核苷酸物质(黄嘌呤、羟基嘌呤、胞嘧啶核苷酸和尿苷)在整个试验期牛乳中均检出。除次黄嘌呤和牛乳中的羟基嘌呤外,牛乳和羊乳中的其他核苷酸物质含量均随泌乳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山羊乳中腺嘌呤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尿苷和黄嘌呤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牛乳;山羊乳中羟基嘌呤含量在泌乳2~15 d显著高于牛乳(P<0.05),在泌乳30~200 d极显著低于牛乳(P<0.01)。【结论】不同泌乳阶段山羊乳与牛乳中核苷酸物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山羊与奶牛的泌乳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