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油松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省3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园和1个优良种源区的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方差分量大于林分;不同种子园和同一种子园的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家系比生长最差的家系苗高生长大1倍以上;油松家系种子千粒质量之间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20.04~65.10 g,种子千粒质量与地径相关紧密而与苗高相关一般;油松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运用生长量指数,评选46个优良家系,可获得苗高和地径16.32%~27.86%和6.39%~23.08%的遗传增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7参12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35个油杉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揭示其苗高和地径两个性状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家系间苗高、地径两个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6和0.83,说明油杉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苗期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主要受遗传力控制,极具改良潜力。从苗高、地径这两个主要生长性状入手,对油杉二年生苗进行优良家系初选,选出3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豆杉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长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南方红豆杉遗传品质,对23个材用型南方红豆杉家系(含对照)在福建明溪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的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在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家系间在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22个南方红豆杉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在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方面均显著性优于对照;南方红豆杉苗期苗高、地径、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均有较高的遗传力,中等的变异系数和较高的遗传增益;采用22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进行繁育苗木可以达到遗传改良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应用逐步聚类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研究,经分析比较2种方法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确定合理的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苗高、地径作为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依据是可行的;2种不同方法制定的峦大杉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与造林成效有着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应用逐步聚类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但在Ⅰ、Ⅱ级苗木间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差异与造林成效,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7.5 cm,D≥0.63 cm;Ⅱ级苗27.0 cm≤H47.5 cm,0.36 cm≤D0.63 cm;苗高、地径中的任何一项达不到等级标准,则下降苗木等级一级。  相似文献   

5.
以赣南162个杉木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情况进行测定与分析,旨在探究苗期生长性状因子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选择出表现好的杉木半同胞家系。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间的苗高、地径、轮枝数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与地径、苗高与轮枝数以及地径与轮枝数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结合苗高与地径的生长表现,通过LSD法初步选择出Y135、Y145、Y190、Y11、Y16、Y199、Y111这7个表现优良的杉木半同胞家系。  相似文献   

6.
毛红椿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江西宜丰毛红椿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在浙江富阳进行苗期试验,分析苗期苗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根茎比、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8个性状。家系间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苗高的遗传力相对较高,为0.80;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4个性状的遗传力为中等,在0.53~0.68之间;而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3个性质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苗高与地径、茎干重之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根总体积显著负相关;地径与根干重、茎干重、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根系性状(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采用独立选择法,选出8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7.
红锥家系苗期变异与初步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锥46个家系的苗期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并初步选择,结果表明:红锥不同家系的苗期差异主要由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决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74%、77.66%和72.26%,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7.96%、12.92%和9.40%。利用系统聚类法将红锥家系划分出优、良、中、差4个等级组,其中优良组的家系有11个(种源均为福建华安),序号分别为22、23、25、38、39、40、41、42、20、21、24,其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平均值大于群体平均值,苗高平均值29.91cm,地径平均值0.547cm,生物量比的平均值1.90,通过遗传增益计算,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84%~69.02%、19.36%~58.80%和11.84%~44.11%。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薄壳山核桃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生长情况和选择利用潜力,给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选择提供依据。以薄壳山核桃15个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1年生子代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家系生长指标和荧光参数在家系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各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以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冠根比和品质指数均较大,表明各家系具有选择潜力。苗高和地径以家系3、6、8和11号较大,其中苗高最大值是59.88 cm,地径最大值是0.86 cm;单株生物量和品质指数以家系1号、7号较大,并且这2个家系的根干质量分别为59.72 g和56.92 g;家系1、2、3、6和15号的Fm/Fo(PSⅡ电子传递情况)和Fv/F0(PS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较大,其中家系3号的Fm/Fo和Fv/Fo高达5.60和4.58。相关分析表明,Fm/Fo、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IABS(光合性能指数)与高茎比呈显著负相关,Fm/Fo、Fv/Fm可作为薄壳山核桃苗期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快速评判的有效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综合评价(D)值较高的6个家系划分为3类,其中家系3号、6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优良;家系8号和11号表型性状一般,而PSⅡ光合效率较高;家系1号和7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一般。薄壳山核桃家系子代苗期表型生长越优良,其PSⅡ指示光合效率的荧光参数值越高,说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家系子代苗期的生长状况,能为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曲柳优树子代测定与家系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试验点的53个家系9年生水曲柳表型优树进行子代变异分析,深入探讨了水曲柳家系选育技术。结果表明:水曲柳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变异幅度均比较大;材积的家系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增益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材积的家系遗传力为69.24%,遗传变异系数为38.98%,遗传增益为23.45%。从54个家系(包括当地对照种源)中按生长量高中低选取10个家系30个单株(包括当地水曲柳对照株)用于生物量分析和建立生物量与生长量的回归方程,进而得到其他参试家系的生物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生物量性状的家系遗传力(71.65%)、遗传变异系数(38.51%)、遗传增益(21.06%)均比较大。以生长量、生物量为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本试验分别选出了10个生长性状优良和10个生物量性状优良的家系,并进一步选出9个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均优的家系,其树高生长量高于对照31.05%~59.82%,其材积生长量高于对照75.22%~246.08%,生物量超过当地对照的17.76%~176.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南洋楹Falcataria falcata苗期生长及固氮等性状遗传变异规律,选择速生且固氮能力强的优良家系。【方法】以南洋楹1代无性系种子园中37个半同胞家系1~6月生幼苗为材料,调查测定苗高、地径、叶绿素相对含量、生物量、根瘤数量等指标,通过遗传变异分析、性状间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苗期生长比较及选择。【结果】南洋楹37个半同胞家系1~2月生时生长性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4月生时超过16个家系的苗高或地径显著优于饶平县南洋楹母树林混合种(ck,P<0.05),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9~0.90和0.84~0.86,在入选率为30%时,遗传进展分别为0.118 9~0.221 4和0.096 2~0.154 3。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选择出13个家系,占群体的34%,与群体平均值比较,苗高和地径的现实增益分别为27.99%和12.73%、遗传增益分别为24.91%和10.69%;与ck比较,现实增益分别为62.47%和41.65%,遗传增益分别为55.59%和34.98%。【结论】南洋楹半同...  相似文献   

11.
青榨槭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对来自5个省的12个青榨槭种源首次进行种源试验。对1年生青榨槭苗期性状和生物量进行调查观测,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青榨槭苗期苗高、地径及组成生长量相关性状的种源间差异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榨槭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在种源间具有极显著差异,并且苗木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部分结构上的分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初步筛选出湖南茶陵、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湖南新宁等3个苗期生长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12.
以保存于安吉县龙山林场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39个无患子优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种实各表型性状、子代苗期生长性状的均值、变异系数以及相关性,并计算苗高和地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筛选子代生长表现优良的优树无性系。结果表明:无患子优树无性系种实表型性状间差异显著,种实质量性状变异系数大于其形态性状,子代生长性状变异系数大于种实质量性状。种实各表型性状间、子代苗高与地径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实各表型性状与子代生长性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子代苗高与地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96.09%和93.23%,以10%入选率选择时,子代苗高和地径性状遗传增益分别高达39.97%、27.51%,以20%入选率选择时,子代苗高和地径性状遗传增益分别高达35.10%、25.59%。无患子优树无性系种实表型及子代生长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但两者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根据子代生长性状差异以及遗传增益估算,选择出子代生长表现优良的优树无性系为SM322号、SM36号、SM331号、SM312号。  相似文献   

13.
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方法]以湖南省17个闽楠优树子代一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进行育苗试验,对苗期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并对苗高、地径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了苗期生长相对较快的闽楠家系3个:PB17、PB9、PB12。入选3个闽楠家系平均苗高为36.52 c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苗高(31.45 cm)高16.1%,3个闽楠优良家系平均地径为2.6 m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地径(2.3 mm)高13.0%。[结果]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闽楠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苗期油松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的测定与分析,初步评选出陕西省的油松优良种源和家系。【方法】采集陕西洛南、黄龙、太白、宁陕、黄陵和富县6个种源地的82株油松自由授粉优树种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各家系2年生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及侧根数,对测定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评选优良种源和家系。【结果】所测定的油松实生苗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除主根长外,其余7个性状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地上部干质量和鲜质量及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两两间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鲜质量4者间遗传相关系数≥0.813;家系间油松实生苗主根长和侧根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7.976%和11.275%;家系间油松实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的相关遗传力均较大,分别为0.754和0.750,但是均小于其对应的家系遗传力,所以不适宜进行间接选择;运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评选出17个油松优良家系,所选家系各性状值均明显优于82个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值。【结论】洛南种源为陕西油松种子园建设的优选种源;选出了17个油松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5.
秃杉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4个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台湾杉T.cryptomerioides和香杉Cunninghamia kon-ishii的苗期及田间造林试验,观测分析了3树种场圃发芽率及高生长节律特征,用Marquardt方法拟合了Logistic苗高生长曲线,利用6年生秃杉自由授粉家系和台湾杉生长性状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树种间差异显著性,以及秃杉自由授粉家系间差异显著性,并估算秃杉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初步选择了6个优良的秃杉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结果表明:秃杉、台湾杉和香杉3树种的平均场圃发芽率分别为9.1%、11.3%和1.3%,一年生平均苗高为25.1、22.9和24.4 cm,3树种苗高生长速生期开始及结束日期依次推后;秃杉与台湾杉的生长性状树种间差异显著,秃杉的生长性状家系间差异显著;秃杉自由授粉家系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0.88、0.87和0.91,从19个家系中选择6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52.6%,现实增益为58.1%.  相似文献   

16.
麻栎半同胞家系苗期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山东泰山林场25个麻栎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在烟台市林科所苗圃展开苗期试验,测定1年生苗期苗高、地径等13个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麻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叶数、主根粗等性状遗传力较大,均在0.60以上;苗高与地径、叶数、主根粗、高径比,地径与叶数、主根粗,侧根数与茎根比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光皮桦优良家系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期收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林朵林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优树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光皮桦优良家系育苗试验.通过统计分析42个优良家系4个月苗龄的苗高、地径2个生长性状指标的差异,发现各家系苗期分化明显,苗高、地径差异显著,经苗期评价,初选30、39、17、35、19、32、20...  相似文献   

18.
黄连木优树子代苗期测定与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行山区采集到的40株优树种子为材料,进行多地点苗期子代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间各性状差异显著,且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各性状平均家系遗传力为0.449,属于中等遗传力,苗高遗传力最大达0.657,地径次之。联合方差分析说明参试地点间存在使家系显著增产或减产的效应。以苗高和地径2个性状为主要选择指标,在各试验点选取的10个优良家系都表现出明显的速生性,其中河北临城点子代长势最好,平均苗高、地径、冠幅都远大于其它2个地点,而平均遗传增益则是陕西扶风点高于河北临城点。所选出的优良家系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或无性繁殖材料,并有待于在子代试验林中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19.
楸树苗期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配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南阳地区楸树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苗期苗高、地径、单叶面积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叶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但都属于中度以上遗传控制,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581和0.663,单叶面积、叶片数的遗传力为0.683和0.874。以综合育种值为标准,选出9个苗期优良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6.32%和11.38%。从入选的9个优良家系内选择36株优良单株,其树高平均增加25.87%,遗传增益为15.03%,这些优良单株可作为营建楸树无性系试验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从浙江建德刨花楠天然林中选择22株优树,采集优树种子测定其种子千粒重,并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刨花楠优树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1.5年生苗高和基径4个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4个性状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期生长性状与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间相关性不强;根据苗高和基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1.5年生时其苗高和基径的平均值分别为55.88和0.49 cm,比母树林混种的苗高和基径分别高出23.16%和1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