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洱海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禁养区;抓实生态隔离带建设;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抓实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治理重要指示精神和云南省政府关于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洱海的部署要求,深入强化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全面推进"三禁四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全力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题,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洱海保护治理与农业绿色发展双赢,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以科技创新助推洱海保护农业  相似文献   

3.
对洱海流域主要农作物种植模式氮磷流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流失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旱作水旱轮作水作。为科学测算农田面源污染物、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原湖泊洱海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开展主要种植作物牧草、烤烟、玉米、水稻地表径流水监测试验研究,为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1项目背景在洱海流域实施主要农作物种植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试验研究,对保护高原湖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为测算洱海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污染物排放总量,保障测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掌握种植业污染特点和规律,为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三是  相似文献   

5.
大理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典型村庄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分析农村生活污染、养殖业污染和种植业污染的权重,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大理市在洱海流域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轻因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洱海水质的污染。大理市凤仪镇每年都有93.33 hm~2茭白种植,同时,开展渔业和茭白结合高效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南方农作物生产集中区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村域径流等不同污染源角度出发,分析了南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近年来综合防控实践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提出要从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加强优产减污控制、布局配置优化、循环体系构建、管理制度完善,构建生态系统要素与物质交换、能流与物流联动及信息流互换的综合防控策略,维持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自身消纳农业面源污染的能力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南方农作物生产集中区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村域径流等不同污染源角度出发,分析了南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近年来综合防控实践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提出要从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加强优产减污控制、布局配置优化、循环体系构建、管理制度完善,构建生态系统要素与物质交换、能流与物流联动及信息流互换的综合防控策略,维持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自身消纳农业面源污染的能力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1998-2016年洱海流域磷素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通过输出系数模型计算1998、2005、2010、2016年洱海磷污染负荷,以细化磷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998-2016年,洱海总磷污染负荷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流域内点源污染增加、面源污染减少,但面源污染仍是主要污染源。其中,1998年洱海流域总磷污染负荷为390.273 t,2005年为402.150 t,2010年为398.879t,2016年达到最高值429.451 t。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粪便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是洱海流域三大污染来源,其产生平均负荷分别占总磷污染负荷的48%、18%、15%。洱源县总磷污染负荷达205.608 t,大于大理市污染负荷。洱海子流域总磷单位面积负荷集中于86.027~540.519 kg·km^-2·a^-1,其中子流域1~14变化明显。今后流域治理过程中可通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实现畜禽粪便科学还田、合理施用化肥等方式,减少磷素向水体中的排放量,从而实现流域内磷素的合理循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洱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现状,提出几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模式,为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保护洱海水体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巢湖烔炀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验区"一创两减三循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创新耕作制度,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进秸秆、水肥、效益良性循环等,以期为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产业,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与农业循环产业的内涵。从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种植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农业循环产业链技术的构成,并重点分析了"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路。最后,结合实践提出加快我国农业循环产业体系建设与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包括政府加强引导、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产业园区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国内治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约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更加适应我国国情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模拟优化系统,由于涉及数据量大、模拟与优化过程复杂且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需要多次循环,所以手动计算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作且容易出现错误,为使整个模拟与优化过程更为精确和简易快捷,将整个数据库、模拟和优化过程通过计算机实现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模拟优化系统的软件,并选取阿什河流域为案例具体讲述软件的操作流程。该软件能够成功模拟国内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情况,为制定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优化策略提供软件支持,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治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提出了治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步骤、运行路线、技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重点流域,选择农业环境问题突出、代表性强的小流域,加大源头控制,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区,为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规划》明确重点建设四类治理工程。一是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全面推进化肥农药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做好洱海综合治理保护,进一步控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在不断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大理市稻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保护与发展互利互赢,结合大理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现状,打造大理市各有特色农业品牌,积极探索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洱海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全面减少洱海流域氮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占比逐渐增加以及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多,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三河三湖"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饮水安全,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及存在问题,并总结了欧盟、美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政策、技术措施及其成效,最后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3个方面提出中国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洱海流域2006~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洱海流域城市化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进行了交互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存在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市化与农业面源污染在短期会偏离长期均衡;不同类型的农业面源污染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滇池作为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项目,在经过多轮治理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湖泊水体污染得以缓解,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2018年全湖水质提升至Ⅳ类后,后续几年均保持在Ⅳ类水质等级。为进一步提升滇池水体品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显得愈加重要。本文梳理了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历程及成效,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对策,为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湖泊水质进一步改善以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功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美国、欧盟、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主要政策、技术措施及其成效等,指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及存在问题,在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成功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从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加强防污染技术培训及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省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