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燥无阳光直射的室内,测定了6种不同部位蜡封处理对‘华南10号’木薯短段(15.0 cm)种茎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的贮藏期中,木薯种茎相对含水率表现为全封封两端封中部封顶端封基端不封,所有蜡封种茎处理均与不封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平均每天失水速率表现为不封(2.75%)封基端(2.38%)封顶端(2.06%)封中部(1.94%)封两端(1.87%)全封(1.29%),蜡封处理能有效提高种茎的相对含水率及降低其失水速率,且贮藏时间越长,保水效果越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全封与封两端之间、封顶端与封基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越来越大,而封两端、封中部与封顶端之间的相对含水率差值比较稳定。综合考虑保水效果、省工省蜡和方便操作等因素,建议在木薯生产中采用封两端或封顶端的蜡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木薯种植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及其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为我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在广西合浦、南宁、来宾及湖南、浙江等地,于入冬前采用活体田间保存,或离体露天堆放、地埋堆放、大棚内堆放等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开春后检查存活的木薯种茎芽点数量,计算不同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的芽点存活率。【结果】在广西合浦地区采用露天堆放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以露天浅埋堆放的种茎芽存活率最高,达94.38%;在广西南宁地区以塑料大棚堆放贮藏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4.98%;在广西来宾地区以大棚内存放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几乎都在89.60%以上,其中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地埋处理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8.79%;在湖南江永、浙江杭州采用设施化保护性越冬贮藏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较高。【结论】中国木薯种茎越冬贮藏,北纬21.6°以南地区的无霜区(广东茂名—广西合浦—云南景洪以南)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和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北纬21.6°-23.8°地区轻霜至重霜边缘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南)可采用塑料大棚、露天盖膜堆放及大棚内地埋竖放等方法贮藏;北纬23.8°以北的重霜和低温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可采用防寒性岩洞或地窖贮藏法及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竖直堆放法贮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木薯种茎在不同温度贮藏不同时间后的失水状况、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关糖代谢信号通路中有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温度下海藻糖含量与种茎失水率的相关性。【方法】以‘木薯60444’种茎为试验材料,采后分别贮藏于低温(20±2)℃、常温(36±2)℃0~30 d,测定种茎失水率、相关可溶性糖含量,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种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木薯种茎海藻糖含量和失水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低温贮藏组种茎失水率在10、20、30 d显著低于常温贮藏组(P<0.01)。低温与常温贮藏种茎海藻糖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不同程度地提升,且低温贮藏组在10、20、30 d显著低于常温贮藏组(P<0.05);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贮藏组与常温贮藏组种茎海藻糖含量与种茎失水率呈强线性相关,且2个贮藏组回归方程存在显著差异,低温贮藏组相关系数低于常温贮藏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低温贮藏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低温贮藏组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MeTPS-1)的表达量在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基质类型、插穗部位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景天三七扦插繁殖的影响,为景天三七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扦插基质(纯育苗基质、育苗基质∶蛭石=1∶1和育苗基质∶蛭石∶黄土=1∶1∶1)、插穗部位(上部茎段、中部茎段和下部茎段)、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吲哚乙酸、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浓度(100 mg/L、200 mg/L和300 mg/L)与浸泡时间(0.5 h、1.5 h和2.5 h)对景天三七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景天三七扦插繁殖以下部茎段作插穗最优,其扦插成活率最高,为68.75%,显著高于上部茎段(27.08%),但与中部茎段(54.17%)无显著差异;下部茎段插穗在纯育苗基质上的成活率、株高、茎粗和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68.75%、11.03 cm、5.51 mm和8.27 g,且总生物量较其余2种基质(育苗基质∶蛭石=1∶1和育苗基质∶蛭石∶黄土=1∶1∶1)分别显著提高1.48 g和5.03 g;下部茎段插穗在200 mg/L吲哚乙酸(IAA)浸泡1.5 h后扦插于纯育苗基质中,102 d后其扦插苗存活率最高,为96.50%。【结论】...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品种华南124的种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0、7、14 d)和不同浸水时间(0、2、4、6、8 h)对木薯种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茎贮藏时间与存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存活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上存在显著的贮藏时间与浸水时间互作效应;不贮藏的茎段浸水会降低存活率和产量;贮藏后的茎段短时间浸水有利于提高木薯的存活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贮藏714 d的种茎浸水2 h比不浸水提高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11.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品种华南124的种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0、7、14 d)和不同浸水时间(0、2、4、6、8 h)对木薯种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茎贮藏时间与存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存活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上存在显著的贮藏时间与浸水时间互作效应;不贮藏的茎段浸水会降低存活率和产量;贮藏后的茎段短时间浸水有利于提高木薯的存活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贮藏7~14 d的种茎浸水2 h比不浸水提高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11.0%以上。  相似文献   

7.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木薯种茎低温贮藏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5号(SC5)和华南9号(SC9)木薯的种茎为材料,设药剂Ⅰ(预糊化氧化木薯淀粉)、药剂Ⅱ(预糊化氧化木薯粉)和对照(CK)3个处理,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F-NMRI)技术,研究木薯种茎在低温(0℃)贮藏过程中水分的相态和移动性,探讨其对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种茎水分以自由水为主,占55%~75%,主要分布在种茎韧皮部;与对照相比,药剂处理可以提高种茎成活率,且药剂Ⅰ效果较好;同时发现,SC9种茎低温贮藏后成活率高于SC5,可见SC9比SC5较耐低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IAA对木薯生长及氮(N)素吸收的影响,为木薯栽培的化学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以华南205为材料,分析低N处理94 d条件下外施IAA对木薯形态、干物质量、N含量和N积累量的影响及木薯各部位内源IAA含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低N处理)相比,低N条件下喷施IAA可使木薯株高、各部位N含量及N积累量显著提高; 94 d内,喷施IAA处理使木薯叶面积、总根系表面积及总根长分别增加8. 26%、20. 48%及20. 67%;通过比较木薯各部位内源IAA含量,发现叶面喷施IAA后根尖内源IAA含量下降,茎尖及叶片内源IAA含量显著增加。【结论】低N条件下叶面喷施IAA可显著提高木薯茎尖内源IAA含量,维持顶端优势和叶片代谢强度,促进木薯对N素的吸收以及转运,进而促进干物质累积,加快木薯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基质、扦插方式和插穗类型对中药材川滇槲蕨扦插繁殖的影响,为其人工规模化种植及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成活率及发芽时间、叶片舒展时间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基质[腐殖土∶砂石(3∶1)、草炭土∶砂石(3∶1)和腐殖土]、不同类型插穗(顶端插穗和中端插穗)及不同扦插方式(斜插及平铺)对川滇槲蕨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扦插繁殖基质以腐殖土∶砂石为3∶1最优;在此基质中,顶端插穗斜插及平铺均全部成活,其中,以顶端插穗斜插方式扦插的各项指标均最优,扦插后9 d开始发芽,20 d开始展叶,平均发芽时间为扦插后33 d,展叶时间为扦插后52 d;中端插穗以平铺方式扦插成活率较高,为96%。【结论】川滇槲蕨最适扦插繁殖方法为顶端插穗+斜插方式+腐殖土∶砂石为3∶1的基质。  相似文献   

10.
为拓展木薯抗旱栽培技术,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以木薯品种GR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蜡封处理对木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蜡封有利于降低一级分枝高度和分枝数,提高收获指数,除封中部外其余蜡封处理地下部分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封下端和全封处理优势较突出,封下端处理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出9.71%、11.60%、13.72%,全封处理比对照高出7.78%、12.13%、16.94%。考虑到方便操作以及避免全封后种茎缺氧造成无氧呼吸毒害,建议在生产中将蜡封底端处理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种茎质量是木薯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研究筛选木薯种茎活力评价指标,可为木薯种茎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华南8号和南植199木薯为材料,从植后150 d开始,每隔30 d采样1次种茎,共采集6次,分别在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开展种茎发芽试验;同时测定发芽前的种茎生理生化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采样期的种茎活力综合得分,并进行种茎生理生化指标与综合活力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6次采样的种茎活力综合得分差异较大;华南8号种茎活力综合得分与丙二醛含量和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南植199种茎活力综合得分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含水量相关系数较高,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推荐种茎的丙二醛含量作为木薯种茎活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耕作集成技术,为木薯增产增收及培育地力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田间试验,设计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二次开行沟种植,行沟深度50~60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1)及习惯施肥耕作(一次开行沟30~35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2),每处理施肥量以N+P2O5+K2O总养分为9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T1处理的木薯杆茎径、块根直径、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鲜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T2处理(P<0.05),分别增加11.14%、15.06%、12.44%、21.43%、32.39%、23.04%和7697.90元/ha;土壤速效N、P、K、有机质、pH、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增加8.84%、8.73%、5.22%、7.56%、3.08%、15.51%和9.86%,容重降低5.63%。【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集成技术能显著提高木薯的产量、效益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3.
木薯嫩枝茎不同贮藏方式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方式对木薯嫩枝茎发芽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新选048木薯嫩枝茎为材料,采用棚内稻草珍珠岩覆盖浅沟贮藏(A)、棚内稻草覆盖浅沟贮藏(B)和露天浅沟贮藏(C)3种不同贮藏方式对其进行贮藏,研究嫩枝茎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A处理贮藏效果最好,与B、C处理在失水率、芽点存活率、最长芽长、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上表现差异显著,与C处理在枯萎率、丙二醛含量上表现差异显著;其嫩枝茎存活率与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100.00%和65.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木薯种植经济效益和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春1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处理下,木薯‖大豆按50 cm的间作行距进行种植,动态测量木薯的农艺性状,称量木薯和大豆产量,并分析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1)粉垄耕作深度能显著影响木薯生长前期的株高、茎径,粉垄深度越深其株高越高、茎径越大,但对木薯生长中后期的株高、茎径影响并不显著;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株高、茎径均低于单作木薯,但差异不显著。(2)间作条件下,粉垄耕作深度与株高、单株薯重、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产量均低于单作木薯产量,降幅为3.16%~7.19%;其中CF30、CSF30鲜薯产量分别为42 104.4 kg/hm2、39 862.2 kg/hm2,分别显著高于C10、CS10处理,...  相似文献   

17.
抗抑郁中药材贯叶连翘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抗抑郁中药材贯叶连翘组培快繁与炼苗体系.【方法】以贯叶连翘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宜于茎段离体快繁的蔗糖、外源激素(6-BA、IBA、IAA和NAA)以及活性炭的浓度、光照时间、炼苗基质配比.【结果】在MS+4 g/L琼脂+20 g/L蔗糖+光照(200 lx) 24 h/d的基础上,种子萌发率为51%;添加1.0 mg/L 6-BA+0.5 mg/L NAA+1.0 g/L活性炭,茎段数达11个;添加2.0 mg/L IBA+1.0 g/L活性炭,根数和根长分别达到4条和8 cm;蛭石∶泥炭(1∶2)的基质配比下,炼苗成活率达85%.【结论】该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将对贯叶连翘大规模种植、金丝桃素生产以及野生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脱除菊花体内3种病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脱除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烟草花叶病毒(TMV)3种病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菊花品种"墨菊"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法、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及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脱除CMV、CVB、TMV的效果进行研究,其中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茎尖长度、病毒唑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进行筛选,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热处理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结果】茎尖培养法中以长度为0.4~0.5mm茎尖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6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61.9%,63.2%,55.0%;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茎尖长度为0.4~0.5mm、病毒唑质量浓度为10mg/L、处理时间为42d组合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3.3%,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8.2%,86.7%,81.3%;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试管苗热处理60d后,剥取长度为0.4~0.5mm的茎尖进行培养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100.0%,100.0%,94.1%。【结论】3种脱除菊花体内病毒的方法中,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的脱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木薯品种西选03快繁技术,为其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水培幼茎腋芽为外植体,调查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用量6-BA和PP333对外植体芽诱导、增殖培养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外植体采用0.1%KMNO4预处理10 min后经75%酒精20 s+0.1%Hg Cl2(加吐温-80)5 min的灭菌效果较好,污染率为14.0%,成活率达79.3%。采用MS+6-BA 0.05 mg/L培养基进行初代诱导效果较好,外植体培养15 d腋芽萌发率达90.0%,且萌发芽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无菌腋芽茎段在MS+6-BA 0.1 mg/L培养基中继代增殖效果最佳,芽增殖倍数为4.6。MS+PP3330.3 mg/L培养基诱导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100.0%,培养30 d平均根数为6.9,叶色墨绿,植株健壮。【结论】以幼茎腋芽为外植体的快繁体系可用于西选03种苗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木薯种植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及其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方法]在广西合浦、南宁、来宾及湖南、浙江等地,于入冬前采用活体田间保存,开春后检查存活的木薯种茎芽点数量,计算不同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的芽点存活率。[结果]在广西合浦地区采用露天堆放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均可达90.00%以上,且以露天浅埋堆放茎芽存活率最高,达94.38%;在广西南宁地区以塑料大棚堆放贮藏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4.98%);在广西来宾地区以大棚内存放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几乎均可达90.00%以上,其中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地埋处理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8.79%);在湖南江永、浙江杭州采用设施化保护性越冬贮藏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较高。[结论]北纬21.6°以南地区的无霜区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和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北纬21.6°~23.8°地区轻霜至重霜边缘区可采用塑料大棚、露天盖膜堆放及大棚内地埋竖放等方法贮藏;北纬23.8°以北的重霜和低温区可采用防寒性岩洞或地窖贮藏法及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竖直堆放法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