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ArcGIS10.2软件进行重采样,获取了30m、60m、90m、120m四种不同分辨率下的吕梁市DEM数据。以1000开始200为间距设置阈值,在不同分辨率下进行了水文分析,并计算了沟壑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分辨率降低,沟壑数量、沟壑总长与沟壑密度逐渐减小;吕梁市以吕梁山为分水岭分为西麓直入黄河水系和东麓通过汾河进入黄河水系。对吕梁市沟壑密度的分析可为当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陆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采用2004年Landsat TM图像解译的景观图为主要信息源,从空间粒度方面探讨了20种景观生态指标对粒度的敏感性及其随粒度变化的规律;利用Moran's I指数对不同粒度下景观生态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半变异函数探讨景观生态指标的空间异质性与幅度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①在斑块类型层次,除相对丰度(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和景观分离度指数(DIVISION)粒度效应不明显外,其他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粒度效应;部分指数或某些斑块类型的指数出现明显的尺度转折点,研究区域内农田和建筑用地等优势斑块,其平均斑块面积(MPS)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大致分别在180m和120m附近出现尺度转折点;②在景观层次,各景观生态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粒度效应,部分指标在150m,120m至180m出现尺度拐点;③上海市陆域范围的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150m的粒度水平为景观空间自相关性对尺度响应的一个敏感点;④随着幅度的增加,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AWMFD)的块金效应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性引起的空间差异对总体变异的贡献逐渐减小;对于景观聚集度指数(CONT)和分离度指数(SPILT),其块金效应的尺度变化较为复杂,分别在1km和2km幅度下,块金效应最强;⑤随着幅度的增加,对于SHDI和CONT,空间自相关的存在范围增大,而对于AWMFD,则略有减小;对于SPILT,空间依赖性的存在范围在幅度为2km时最大;⑥半变异函数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对于SHDI,CONT和SPILT,2km对于研究上海市陆域范围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度。  相似文献   

3.
川中盆地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占全省较大比重,然而,该地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农业生产受到危害,不仅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而且严重危及长江下游广大地区。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全面治理川中盆地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急不可待的课题。本文仅以乐至县为例,针对川中盆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飞机播种造林在我国南方已普遍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而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究竟能不能进行飞播造林?人们意见不一,说法纷纭。前不久,笔者曾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国南方几省的飞播造林进行了考察学习。后又随同林业部、国家民航总局、中国林业科学院飞播联合考察组的同志,对我国北方地区,重点是黄土高原、荒漠风沙区、土石山区的飞播进行了考察。现结合本人几年来从事飞播工作的体会,以延安为例对黄土高原的飞播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永安市引种的尾叶桉、巨桉、巨尾桉在同一气候、同一栽培模式下对立地级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巨尾桉、尾叶桉对立地级的适应性比巨桉强,巨桉要求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丰产潜力,否则反之。  相似文献   

6.
雪松在豫西丘陵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长在豫西不同土壤条件下的雪松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雪松在豫西丘陵地区适生的土壤种类。  相似文献   

7.
为更加直观地了解维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更好地保护维西森林植被,以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简称维西县)为研究区,借助GIS空间分析,从林分尺度评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根据现行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并结合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实际情况,以此制作可视化专题地图,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显示:维西县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9.31×104元/(hm2?a),总价值335.91×108元/a;维西县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松杉林的服务功能价值相对高于其他林分,以云南松林价值最高;维西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各乡镇以塔城镇价值最高。研究表明,维西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远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不同服务功能与林分类型价值呈现较大差异,且整体上呈现空间异质性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林业》2022,(1):43-48
探究空气温湿度与环境影响因子间的空间尺度相关关系,界定关键影响尺度范围,可为合理规划城市公共开敞活动空间建成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武汉市8块城市广场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夏季空气温湿度值、广场-行道树温湿度差值、日较差值与测试点周边25~3 000 m缓冲区内地表温度、硬质下垫面面积、绿地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交通道路长度和人口密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与测试点周边50 m缓冲区地表温度变量相关性最显著;相对湿度与测试点周边100 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变量和硬质下垫面面积变量、250 m缓冲区NDVI变量、500 m缓冲区地表温度变量相关性最显著。2)广场-行道树温度、相对湿度差值分别与测试点周边2 000 m、3 000 m缓冲区内绿地面积变量最显著相关。3)温度、相对湿度日较差分别与测试点周边500 m、1 000 m缓冲区内交通道路长度变量最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夏季城市广场空气温湿度与周边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增加广场建成环境周边绿地面积、减少硬质下垫面面积、提高NDVI、减少交通道路长度可有效改善城市开敞空间的温湿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的景观"三元论"的哲学基础上,风景园林这一综合学科应对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改善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居角度分析影响集水造绿的各类因素,从降水、坡度、坡向、河流、泉眼等自然因素以及城镇、道路、水库等人工因素的角度评价集水造绿的适宜性;以GIS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量化分级,通过综合考量确定集水造绿的优势地带等级,即适宜度分析;识别集水造绿的"节点"与"路径";规划水绿双赢的空间网络。研究证明,在引入适当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基底—节点—路径"方式构建的集水造绿优势空间网络能够适应人居环境集水造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的木豆在两种基质下的发芽出土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营养土和红壤土基质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木豆品种在不同播种深度下的发芽出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土中品种间:ICPL87119与CK,ICPL87与ICP8094、云县对照样无显著性差异,ICPL87119与ICPL87、ICP8094呈显著性差异,最佳播种深度为2-5cm;在红壤中品种间:云县对照样与各品种呈显著性差异,其余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最佳播种深度为2cm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选取温度、风速、湿度3个因素,通过12 h连续定点测量的方法,对不同景观空间(临水型空间、建筑围合型空间、林荫型空间、空旷广场型空间)的小气候进行实测和对比研究,评估这4类活动空间在夏季的人体舒适度。结果表明:林荫型空间总体温度较低、波动较小,临水型空间因无遮挡温度最高、波动最大,其他2种空间温度亦较高、波动较大;林荫型空间湿度最大,其次是阳光直射的临水型空间、建筑围合型空间,空旷广场型空间湿度最小;4种空间的舒适度总体呈现林荫型空间临水型空间建筑围合型空间空旷广场型空间,乔灌草群落丰富的林荫型空间更适合校园人群活动。认为在校园活动空间设计过程中,可布置适当的乔灌草群落以提升空间小气候的调节功能,借此提高人群活动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以商业建筑的室内空间为研究对象,对成都市商业综合体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可运用的室内绿化形式,并集中对室内绿化的形式、植物配置的模式、植物的选择以及植物的养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该研究,引发人们对商业室内空间环境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应的商业室内空间垂直绿化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丽水白云森林公园地形图和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借助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9.3地理信息系统构建DEM并进行基于DEM的地形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纸质地形图和矢量地形图等生成地势特征图、坡度特征图、坡向特征图,对地形地势进行量化和分析,并为森林公园规划提供数据支撑。该方法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成本低,速度快,可以为其他森林公园的规划提供一种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发展的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涉及多元主体的利益,单纯依靠政府一元决策的更新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治理概念的引入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思路。文章以上海市黄浦江两岸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的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其更新治理的成功经验可知,基于治理的内涵,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采取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3方面协同治理的更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多主体合作治理是未来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巨尾桉造林试验,采取相同的营林措施。经过7a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树高生长达到显著差异,胸径生长达到显著差异;其林分植被在好的立地条件下,植被种类多,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6.
吴曦  罗君  郑吉林 《绿色科技》2020,(4):154-157
指出了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在地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较之传统的地貌学分类,基于DEM数据划分地貌类型的方法更全面、准确。以30m×30m的GDEMDEM数据为基础,以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指标对该地区地貌形态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分析窗口面积为0.15km2,汉源地区的整体地貌特点为:东、西两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倾斜。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共划分出9种地貌形态。以该区进行地貌类型划分的尝试,具有典型代表性,为基于DEM的地貌类型的快速定量系统划分提供了经验与方法,分类结果与实际地貌类型相符,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随着人们对景观绿化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较少的彩叶乔木品种,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彩叶乔木日益增加的需求。大叶杨是余慈地区常用树种之一,以速生丰产、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著称。红叶杨是大叶杨的芽变品种,观赏价值颇高,也是彩叶树种红叶类中的珍品。全红杨是红叶杨的的二代品种,适种区域广、见效快、效益大。通过比较这3种杨树在余姚平原和盐碱地的不同生长情况和成活率,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每种杨树的生长差异,为下一步绿化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兼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和供水安全,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径流和产沙影响,以寻找节水、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技术。【方法】利用甘肃平凉纸坊沟典型小流域1955—2003年的水上保持措施与径流和输沙等监测数据,建立年径流系数和产沙模数与土地利用的线性关系,定量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1955—2003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降低趋势,年径流深和产沙模数显著减少;小流域降水产流能力随植被破坏而提高,随植被恢复而大幅降低;修建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可增加小流域的径流拦蓄能力,但会因工程老化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小流域单位径流深的侵蚀与携沙能力随林草面积增加而下降很大,但工程治理后未能明显降低;拟合小流域年径流深随年降水量和土地利用及年产沙模数随年径流深和土地利用的线性关系,发现林地和梯坝地可消减年径流,其中林地消减强度为梯坝地的1.48倍;径流主要来自草地与坡耕地和其他2个地类,其中草地径流率是坡耕地和其他的1.8倍;林地和草地可降低产沙模数,其中林地作用是草地的2.5倍;产沙来自梯坝地与坡耕地和其他2个地类,尤其梯坝地贡献为坡耕地和其他的2倍;将流域面积10%的坡耕地和其他地类转为林地、草地和梯坝地后,年径流变化量分别为-9.6,+4.2和-8.1 mm,产沙模数变化量分别为-6 367.0,-2 532.4和+300.5 t·km-2a-1。【结论】植被措施的治理效果寿命长于工程措施。林地减沙效果好,但耗水最多;草地减沙效果和用水效率虽低于林地,却能维持甚至促进小流域产流;梯坝地减少径流作用稍低于林地,其拦截泥沙能力会逐渐降低甚至丧失,且用水效率最低。综合来看,干旱缺水地区要满足节水、高效的水土保持治理要求,应以恢复草地为主,既能持久减沙,又能增加或维持产流,且生态用水减沙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降水格局改变对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优势植物种多根葱和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采取试验设置模拟小、中、大3个降雨量,并设置与之对应的3个降雨时间间隔,来研究其对降水格局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①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对两种草原植物的生长都有不同的影响,但降雨量对其生长的影响更显著;②在相同降雨量处理下,增加降雨间隔时间有利于克氏针茅幼苗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③在相同降雨时间,降雨量的增加,混播克氏针茅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减少,混播多根葱在模拟降中雨条件下根系地下生物量大于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值为最大;④该两种草原优势种植物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变化主要由各时间段内降雨量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在具有山地地形的综合性公园中,由于海拔高程差异巨大,观赏草的种类与配置方法普遍趋同。近年南京市建委对紫金山植物资源的科研活动高度重视,旨在以南京紫金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海拔高程对观赏草配置方法的影响与可利用方法,提出了不同海拔的草种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