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不同培养时间对‘保罗兰’睡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为睡莲杂交育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离体萌发情况。【结果】20和40 mg/L的硼酸(H_3BO_3)处理均能促进花粉萌发,适宜浓度的蔗糖和低浓度的Ca~(2+)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睡莲花粉在培养的4 h之内,花粉萌发率上升较快,4~6 h萌发率趋于稳定。花粉管生长在前2 h生长较快,2~6 h生长趋于稳定。【结论】10%蔗糖+20 mg/L或40 mg/L H_3BO_3+20 mg/L氯化钙(CaCl_2)是‘保罗兰’睡莲花粉最适萌发培养基组分,最佳镜检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思茅松花粉活力研究,为思茅松杂交育种提供技术保障。【方法】以思茅松花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蔗糖、硼酸和氯化钙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对思茅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基内蔗糖、硼酸和氯化钙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花粉生活力测定最适蔗糖、硼酸和氯化钙用量分别为10%、100 mg/L和100 mg/L;正交试验中蔗糖对思茅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显著影响,最佳配方组合为10%蔗糖+30 mg/L硼酸+100 mg/L氯化钙。【结论】获得了适宜思茅松花粉活力检测的离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克服菊科近缘属杂交受精前障碍,探究不同授粉方法对菊花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及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太行菊属长裂太行菊和地被菊‘赛牡丹’为材料,以常规授粉为对照,采用不同液体介质(蔗糖、蔗糖+Ca~(2+)、蔗糖+硼酸)混入花粉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柱头,授粉后24 h内用荧光显微观察柱头上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授粉后8 h,100 mg/L蔗糖花粉的附着数、萌发数最大,分别为对照的4.08倍、1.09倍;授粉后2 h,0.1 mg/L Ca~(2+)处理附着及萌发的花粉最多,分别为8.1、3.6粒;授粉后1 h,0.025 mg/L硼酸处理花粉的萌发数显著多于其他处理,不同浓度硼酸处理后的花粉附着量均低于对照;8%NaCl处理柱头0.5 h,授粉后24 h,花粉附着数及萌发数分别为32粒、2.4粒,显著多于其他处理,且花粉管生长正常.【结论】0.025 mg/L硼酸对花粉萌发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100 mg/L蔗糖、0.1 mg/LCa~(2+)、8%NaCl处理柱头均可显著促进长裂太行菊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有利于克服太行菊属和菊属杂交受精前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籽瓜花粉的离体培养,比较不同浓度蔗糖、硼酸为基本的液体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对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方法】选用最适培养基,对籽瓜花粉进行6个温度水平以及4个时间水平的离体培养。【结果】当培养温度在25~30℃时的花粉活力最高,籽瓜花粉的最优培养基配方是:15%蔗糖+0.01%硼酸+1%琼脂。【结论】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温度上升到30℃以后,随着温度的上升,花粉的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降低。在室温下花粉培养4 h时,花粉萌发趋于稳定而花粉管长度仍在增加;培养6 h,其花粉管长度不在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富宁林檎花粉离体和原位萌发特性,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凹玻片培养法对富宁林檎花粉的离体萌发条件和萌发情况进行观察,用苯胺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原位萌发。【结果】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5%蔗糖+0. 01%硼酸,最适温度为25℃,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5. 82%;有无光照对花粉萌发没有影响;花粉萌发率单一的15%蔗糖要显著高于0. 01%硼酸,分别为56. 01%和26. 41%。原位萌发时,自花授粉后2 h,柱头上有少量花粉粒附着,4 h开始萌发;授粉后4~8 h,大量花粉粒在柱头上附着并萌发,10 h时花粉管进入柱头;授粉后1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5~2/5处,并有胼胝质沉淀出现;授粉后2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2处;授粉后3~10 d,花粉管生长出现中部膨大、顶端变细、缠绕扭曲和回折生长等不亲和现象,并且花粉管生长始终停留在花柱1/2处。异花授粉后2 h就有大量花粉附着在柱头上,8 h后花粉管进入柱头,10 d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并进入胚中;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有胼胝质沉淀出现。【结论】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率高、活性强。富宁林檎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主要原因是自交花粉管在花柱中部生长异常,致使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以完成受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a~(2+)螯合剂EGTA对花粉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花粉管形态、Ca~(2+)分布、细胞骨架和胞内运输的影响。【方法】以Ca~(2+)螯合剂EGTA处理‘秦冠’苹果成熟花粉,显微镜观察其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花粉管内Ca~(2+)分布、微丝分布和囊泡运输模式。【结果】发现低浓度的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很小,甚至有促进作用。用较高浓度的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花粉粒甚至不萌发,花粉管有扭曲膨大短小等现象。用400μmol/L 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内流稍有增加,用2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交换被抑制。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游离Ca~(2+)在花粉管顶端聚集并呈现浓度梯度分布,与对照的分布模式一致,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顶端聚集模式消失。对照和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与花粉管生长方向平行排列,而用2 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断裂、丝状结构不明显,无序分布在花粉管内。对照花粉管内囊泡运输在顶端以及近顶端区域聚集,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分布模式变化不大,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囊泡运输增加,布满整个花粉管内。【结论】钙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构成和胞内囊泡的运输模式,从而调节苹果花粉的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茵芋花粉增殖条件,采用蔗糖(A)、硼酸(B)、氯化钙(C)三因素三水平培养基离体培养法,使用染色法以及生物荧光显微镜对茵芋花粉活力进行观察与检测,筛选利于茵芋花粉活力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外部介质蔗糖、硼酸、氯化钙对花粉管生长的交互效应极显著,15 g/L蔗糖+0. 01 g/L硼酸+0. 02 g/L氯化钙组合的花粉管最长(398. 8μm),15 g/L蔗糖+0. 03 g/L硼酸+0. 02 g/L氯化钙组合次之(364. 4μm)。三因素三水平互作下,对茵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一致性; A×B、A×C、B×C的双因素组合仅对茵芋花粉萌发具有一致性,对茵芋花粉管生长不具一致性。影响茵芋花粉管生长的主因素为氯化钙,次因素为硼酸,辅助因素为蔗糖。  相似文献   

8.
离体萌发法测定垂丝海棠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离体萌发法对垂丝海棠的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丝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0.8 g琼脂+15 mg/L蔗糖+2.0 mg/L硼酸;低浓度的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培养基中的Ca(NO3)2浓度为1.6×10-5mg/L时最适合垂丝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蜂糖李花粉活力影响因素和贮藏特性,为蜂糖李花粉的保存提供支持。【方法】以蜂糖李花粉为研究对象,青脆李花粉为对照,采用离体培养萌发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蔗糖、H_3BO_3、植物生长调节剂(NAA、GA_3和6-BA)以及不同贮藏方式(4℃低温干燥、-20℃冷冻干燥及蔗糖密封保存)对2种李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蜂糖李和青脆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50 g/L蔗糖+0.10 g/L H_3BO_3+10 g/L琼脂,在此条件下花粉萌发率分别为53.68%和57.06%,花粉管长度分别为1 554.70和1 353.43μm,均无较大差异。10~30 mg/L NAA能极显著提高蜂糖李的花粉萌发率;但所有NAA处理均极显著抑制其花粉管的生长;不同质量浓度GA_3均可极显著促进蜂糖李花粉的萌发,且20和50 mg/L GA_3可极显著促进其花粉管生长;5~10 mg/L 6-BA能极显著提高蜂糖李花粉萌发率,质量浓度达20 mg/L时会极显著抑制其花粉管伸长。蔗糖密封保存能有效减缓2种李花粉活力的下降速度,延长花粉贮藏时间;贮藏至20 d时,蔗糖密封保存的蜂糖李花粉萌发率(39.54%)分别是4℃低温干燥保存、-20℃冷冻干燥保存的2.11和1.94倍。【结论】蜂糖李最适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培养基组分为150 g/L蔗糖+0.10 g/L H_3BO_3+10 g/L琼脂;GA_3是最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0和50 mg/L GA_3能同时促进蜂糖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花粉保存以蔗糖密封保存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水滴法研究不同浓度硼酸和氯化钙对紫茉莉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茉莉花粉粒在花朵未完全开放时活性最佳,在一定浓度的硼酸和氯化钙对花粉的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对未开放紫茉莉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硼酸浓度为100mg/L,最适氯化钙浓度为1%,其得到高花粉萌发率和最长花粉管生长长度。  相似文献   

11.
以4个杏品种为试材进行离体培养,在含各品种萌发最适蔗糖、硼酸浓度的培养基上观察比较不同品种24.0h内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率随蔗糖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乔尔胖花粉萌发最适蔗糖浓度为15%,大尤佳、洛浦洪待克与特尔湾玉吕克则均为20%。乔尔胖、大尤佳、特尔湾玉吕克花粉萌发最适硼酸浓度为0.01%,高于此浓度萌发受抑制,洛浦洪待克花粉萌发率则随硼酸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硼酸浓度为0.05%时萌发率最高。4个品种中,乔尔胖花粉在培养6.0h内大量萌发,花粉管快速生长时间延至8.0h,大尤佳花粉大量萌发时间为1.0~10.0h,而花粉管快速生长时间为1.0~6.0h,洛浦洪待克花粉在8.0h内大量萌发,花粉管则仅在4.0h内快速生长,特尔湾玉吕克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高峰均在离体培养后6.0h内。离体培养各时段各品种花粉萌发率与自身花粉管长度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除特尔湾玉吕克外,大尤佳、乔尔胖、洛浦洪待克花粉萌发率依次降低,但花粉管长度排序则相反。不同杏品种花粉离体萌发需要适宜的蔗糖、硼酸浓度,离体培养过程花粉在前期大量萌发,快速生长,后期萌发与花粉管生长减缓甚至停滞,品种间花粉萌发生长速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基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丁香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L16(45)研究蔗糖、硝酸钙、硼酸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筛选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蔗糖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最大,硼酸次之,硝酸钙影响最小;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培养基为:蔗糖20g·L-1+硼酸0.06g·L-1+硝酸钙0.06g·L-1。  相似文献   

13.
花粉活力测定采用固体培养基法,通过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魁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最适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培养基组合分别为10%蔗糖+0.1%硼酸和5%蔗糖+0.01%硼酸;根据自花结实率4.70%证明魁金杏为自交不亲和类型,结合花粉重量和花粉量测定,初步探讨魁金杏自花结实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魁金杏自花结实率与花粉管长度关系最为密切,与花粉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蔗糖浓度(A)、硼酸浓度(B)、硝酸钙浓度(C)、温度(D)对早酥梨花粉离体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早酥梨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主次顺序均为:BADC。最适宜早酥梨花粉离体萌发和生长的培养条件为:蔗糖1.5 g/L、硼酸0.2 g/L、硝酸钙0.2 g/L、温度20℃。  相似文献   

15.
香花槐花粉萌发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香花槐的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利用TTC(氯化三苯四氮唑)和碘-碘化钾染色法及培养基萌发试验,选配出最适合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以研究不同浓度的Ca2+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袁明:香花槐花粉管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10 mg/L蔗糖+2.0mg/L硼酸+0.8g琼脂.较低浓度的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的钙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台湾桤木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及台湾桤木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台湾桤木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萌芽法及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沉淀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台湾桤木花粉离体培养的适宜培养液为:10%蔗糖 100mg/L硼酸;最适培养温度为25℃。过氧化物酶沉淀法是快速测定台湾桤木花粉生活力的适宜方法。【结论】蔗糖和硼是台湾桤木花粉萌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蔗糖和聚乙二醇对黄金梨花粉离体萌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谷良  秦仲麒  陈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94-295,308
在含有不同浓度蔗糖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的培养基上对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 Nakai cv.Whangkeumbae]的花粉离体培养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蔗糖和PEG-4000的浓度逐渐升高时,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都逐渐增加,但浓度过高时表现出一...  相似文献   

18.
以国庆小菊金陵丰收为试验材料,使用的培养基是ME3+150 g/L PEG4000)+100 g/L蔗糖),添加不同浓度钙和硼酸,研究不同浓度的钙和硼酸对国庆菊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旨在获得菊花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结果发现:硼酸对花粉萌发率影响明显,当硼酸浓度是100 mg/L时,花粉培养2 h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为10.05%。外源钙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并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一定浓度的钙使花粉管生长笔直,在钙浓度为400 mg/L时金陵丰收花粉管生长状况最佳。外源钙浓度过高和培养时间过长时,花粉管生长出现细弱、畸形,而且容易断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配方培养基及贮藏条件对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离体萌发效果的影响,为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活力鉴定、人工辅助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花瓣刚好完全展开大果型黄百香果花朵的花粉,采用L_(25)(5~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宜其离体培养的蔗糖、硼酸、硝酸钙浓度及pH;利用最适宜花粉离体培养基,开展花朵不同采样时间、花粉离体贮藏湿度和温度对花粉活力影响试验,确定适宜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离体贮藏条件。【结果】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萌发率的因素排序为硝酸钙蔗糖硼酸pH,确定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00.00 g/L蔗糖+0.02 g/L硼酸+0.40 g/L硝酸钙,培养基pH 5.0。在最适培养基中,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为85.55%;于11:30—17:30采集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的萌发率均在80.00%以上,其中,开花后3 h(16:30)花粉的活力最强,显著高于除13:30和15:30外的其他时间采集花粉的萌发率(P0.05,下同)。花粉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平铺在硫磺纸上自然风干处理3~48 h的花粉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同时间段密封于离心管中常温贮藏和平铺在硫磺纸上置于干燥器中贮藏处理,其中在硫磺纸上自然风干贮藏48 h的花粉萌发率仍达34.28%;自然风干5 h后密封于离心管中4℃贮藏24 h的花粉萌发率为61.49%,显著高于自然风干5 h后密封于离心管中-20℃贮藏24 h的花粉萌发率(55.22%)。【结论】大果型黄百香果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00.00 g/L蔗糖+0.02 g/L硼酸+0.40 g/L硝酸钙及pH 5.0;当天采集花朵的花粉自然风干5 h后密封于离心管4℃贮藏其萌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李树液体授粉的效率,以3个李品种的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条件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率均随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和培养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曲线,最佳培养组分为10%蔗糖+100μL·L-1硼酸,最适培养温度25℃;李花粉萌发较快,培养2h花粉萌发率达到28%以上,培养4h花粉萌发率达最高值,此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花粉萌发率不再增长。在筛好的离体培养条件下测定3个李品种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金红李花粉萌发率最高为42.89%,花粉管长度以金艳最高为35.97μm,早美丽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在3个品种中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