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形成了民族聚落的多样性。文章在全面收集西南地区民族聚落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近现代我国西南民族聚落研究的发展历史、当代民族聚落研究的成果及发展方向,为西南地区民族聚落景观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在长期的山地生活中,西南山地各少数民族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以哈尼、苗族、侗族、仡佬和傈僳族等山地民族为例,提出了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传统及现代产业开发式、民俗节庆活动式,村规民约式,学校家庭式等传承发展与保护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下的特有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南地区地形地貌、气候与农业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区域的系列人文资源特征。认为:西南地区在极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样的农业,加之民族众多、聚居混杂,西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但文化资源开发的无序或过度却普遍存在。最后,提出了西南地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结晶,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旅游产业,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要求,也是建设我国西南桥头堡的重要举措,对于弘扬和发展、传承与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在产业发展中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金平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世居着汉族及8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至今仍然保持着较为完好的生态环境体系,这是因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少数民族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断调适,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天人共一""双赢"的局面。千百年来,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道德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天民族  相似文献   

6.
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及其分布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丰富多彩的竹类多样性孕育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生态文化资源。民族竹文化多样性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系统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竹文化的分区区划以及少数民族竹文化的特色评价,以期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历史因素,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竹类种质资源与竹文化资源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竹文化及其资源开发情况,对于了解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过程,更好地保护、发展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区域分布,总结了竹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即真实性原则、助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性原则、市场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丰富多彩的竹类多样性孕育了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生态文化资源。民族竹文化多样性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作为案例,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和开发潜力,提出了以少数民族竹文化为背景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构建方案:"建立2种体系、实施1个工程",即建立生态竹林景观体系和民族文化景观体系,实施"12345工程"。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西南山地城镇是各民族聚居地、聚落文化多样化的蕴藏地,自然资源充裕,但由于其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敏感、也易发生工程和地质灾害。针对西南山地特有的土地资源情况,脆弱的人居环境,分析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进行了思考,为西南山地小城镇生态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蒋晓华 《绿色科技》2013,(1):100-101
对四川美姑县林业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林业的思路和对策,以对改善当地环境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民族生态学、社会林业学、文化人类学,采用社会调查并结合PRA和RRA方法对桂北地区进行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饮食文化、禁忌文化、民间文学、节日文化、佛教文化、村规民约等朴素的生态文化对桂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云南是世居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高校校园景观是展现一所高校精神风貌、艺术与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适当应用,有利于彰显高校所在地地域文化特征,同时也是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以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山水地形、建筑、道路、设施小品和园林植物5方面出发,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造景手法、建筑形式、装饰纹样和植被特色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校园景观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方式提供新思路,促进校园景观地域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邓锐 《绿色科技》2014,(8):273-274
指出了民族地区是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中较为薄弱的区域,由于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特性决定了其发展有特殊要求。研究了中国民族地区村镇建设的意义和主要特点,从经济、文化、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民族地区村镇建设的对策和意见。并运用这些理论对贵州省贵定县麦懂村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经济-文化-生态共同提升的规划策略,让麦懂民族村在发展经济之时,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景观遗产的显著代表,现代文明冲击使文化景观保护面临危机,希望通过景观的再定义与再创造实现景观再生,重焕地区活力.油岭古排在连南排瑶聚落中景观遗产保存最为完整,基于节事活动视角,归纳其生产性景观和生活性景观特色,分析出文化景观发展面临文化内涵不足、景观功能单一、整体空间风貌有待更新的困境,进而提...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贵州西南部地处珠江上游,是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地区。以贵州西南部重要水系两岸林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西南地区重要水系两岸林区森林生态效益为24.6亿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少数民族生活领域的生态文化实例进行描述,介绍了其住宅、饮食、丧葬、服饰等方面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探讨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指出了深入挖掘和发扬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必要性和对建设青海"生态文化高地"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发展中需要在充分探究和继承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转换,实现人与自然的新平衡,充分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博物馆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而生态博物馆利益相关者冲突是制约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首先对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识别;然后在深入分析其利益冲突与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合作博弈模型;最后依据模型的定量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机制。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发展窘境,对怀化侗族传统聚落生态景观模式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怀化通道县240余个传统侗族聚落中的35个,分析得出"玄武龙脉山林+耕地+建筑群+鱼池+鼓楼+耕地+道路+福桥+曲水+寨门"为这些聚落生态景观的基本构成模式。研究发现侗文化影响降低导致传统侗族聚落发生演替,聚落生态景观模式发生扭曲。为此,须重点调整聚落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根据原生态创建新型立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产业体系以修正聚落生态景观模式演替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涓 《森林与人类》2024,(1):118-119
<正>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公园建设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都与其他国家公园有所不同。祁连山国家公园拥有独特壮观的自然景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及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在悠长的岁月中创造的传统文化,都是发展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普遍的森林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宗教中的森林生态观,系统总结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植物文化、林地经营技术文化与森林文化艺术,对当前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