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索影响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的因素,为其快繁提供试验依据,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的适宜条件,如杀菌剂处理时间(A)、插穗年龄(B)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C)。结果表明:对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率影响的主次关系是C>A>B,杀菌剂处理时间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率影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多菌灵800倍液杀菌浸泡6分钟(A2)+插穗年龄18个月(B2)+ABT1号生根促进剂(C3)组合为促进勃氏甜龙竹扦插生根率的适宜条件。人为创造适宜的外界条件有利于工厂化快繁扦插育苗。  相似文献   

2.
以2-3年生勃氏甜龙竹的壮年竹作母竹,将其伐倒后,把芽饱满的茎秆锯成2~3个节1段的竹秆,培育出1年生的埋节苗,于2002年3月育苗,2003年5月造林。2004年11月和2005年11月,采用羊粪+地膜(处理Ⅰ),沼液+绿肥+地膜(处理Ⅱ),鸡粪+地膜(处理III),鸡粪+绿肥(竹叶)(处理Ⅳ)4种措施,开展勃氏甜龙竹反季节栽培试验,测定其产笋量。结果表明,采用反季节栽培可使勃氏甜龙竹的发笋时间提前至每年1-2月份,与常规方法 (5月发笋)相比,出笋时间提早了2-3个月。处理Ⅲ(鸡粪+地膜)对勃氏甜龙竹竹笋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产量为5 386.8 kg,比对照(2 887 kg/hm2)增产2 499.8 kg/hm2,增幅达46.41%。  相似文献   

3.
云南甜龙竹组培及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6种类型的云南甜龙竹外植体,经不同浓度的升汞溶液消毒一定时间,在添加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试验,以筛选云南甜龙竹组培繁殖的适宜条件;同时,以1年生云南甜龙竹组培苗为材料,在6种育苗基质和4种育苗环境下试验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筛选适宜组培苗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云南甜龙竹组培繁育以1年生种子苗茎段作为外植体,用0.10%~0.15%的升汞消毒6~9 min,使用标准MS培养基,添加浓度为1.5~2.0 g/mL的6-BA,能够获得较高的芽诱导率;1年生组培苗移栽时,采用大棚套小棚的移栽环境,以植物碎沫作为栽培基质,苗木成活率较高,幼苗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4.
‘曼歇甜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anxie Tian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的勃氏甜龙竹(云南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Munro) Kurz,1998年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的勃氏甜龙竹栽培居群中,是勃氏甜龙竹栽培型Dendrocalamus ‘Brandisii’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优质笋用竹新品种。‘曼歇甜竹’与勃氏甜龙竹栽培型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形更加高大、粗壮,秆高15~17 m,直径10~16 cm,梢头下垂,2级分枝反抱主枝,秆箨初期绿色,产笋量达7 500 kg/hm2以上;而后者秆形相对较小,其秆高10~15 m,直径10~12 cm,梢头极度下垂,2级分枝不反抱主枝;秆箨初期红棕色至鲜黄色,产笋量在6 000 kg/hm2以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一系列育苗、造林先进技术,在高海拔、春旱山区,获得山地栽培勃氏甜龙竹和麻竹成功,并总结出山地育竹苗、营造丰产林的技术措施。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勃氏甜龙竹引种及栽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福建省三明市从华安县引种勃氏甜龙竹进行栽植,经过3年的试验观察,引种初步成功。竹种栽植当年,成活率达78%,保存率达75%;栽植第2年可郁闭成林,第3年可形成盛产高产的林分结构,且经济效益显著。在引种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勃氏甜龙竹栽植与管理技术可供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于2019年,在广西南宁市七坡林场开展低丘松林下套种3种丛生笋用竹种(绿竹、麻竹、勃氏甜龙竹)试验,探究3种丛生笋用竹种的造林效果、发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高达83.15%,略高于绿竹(76.6%)和麻竹(62.13%);发笋时间,以勃氏甜龙竹最早(5月中旬),绿竹最晚(6月上旬);发笋持续时间历时最长的为勃氏甜龙竹(180 d),最短的为麻竹(150 d);麻竹的发笋量最高,平均单株母竹发笋率、退笋率分别为2.186、0.115,且以下坡位发笋率略高于上坡位,而退笋率相反;3种笋用竹幼竹高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勃氏甜龙竹与麻竹的高生长速率相接近,生长盛期日均高增长量为12 cm; Richards、Gomperz.T方程分别较好地拟合了勃氏甜龙竹和绿竹、麻竹的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云南、福建、浙江、重庆、四川、广东等地竹种进行了调查,选择当地主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竹子开展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16个竹种在主产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组培外植体以播种苗枝条为最佳,其次依次为种子、无性繁殖苗枝条、成年竹枝条;3)16个竹种的组培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麻竹 > 绿竹 > 龙竹 > 香糯竹 > 巨龙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版纳甜龙竹 > 筇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4)16个竹种组培苗的造林效果表现为:马来龙竹 > 龙竹 > 麻竹 > 高氏甜龙竹 > 勃氏甜龙竹 > 巨龙竹 > 绿竹 > 版纳甜龙竹 > 香糯竹 > 毛竹 > 雷竹 > 中华大节竹 > 金佛山方竹 > 云南方竹 > 苦竹 > 筇竹。组培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重要经济竹种的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华安县竹种园5种牡竹属笋用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梁山慈竹竹笋营养进行成分比较。结果表明:5种笋用竹鲜竹笋含水量均接近或超过90%,口感较好;灰分含量勃氏甜龙竹竹笋的最高,达0.893%,版纳甜龙竹最低(0.340%);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马来甜龙竹(1.717%),最低的是版纳甜龙竹(1.260%);勃氏甜龙竹(0.281%)和云南甜龙竹(0.292%)脂肪含量较低,马来甜龙竹(1.134%)和梁山慈竹(1.083%)脂肪含量较高;勃氏甜龙竹(0.655%)和云南甜龙竹(0.666%)粗纤维含量较低,而梁山慈竹、版纳甜龙竹和马来甜龙竹含量相近,达较高水平,分别达0.953%、0.894%和0.879%。5种竹笋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227.64 mg·g~(-1)),最低的是马来甜龙竹(120.43 mg·g~(-1));必需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84.26%),最低的是马来甜龙竹(50.67%);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达212.79 mg·g~(-1),其次依次为梁山慈竹(164.71 mg·g~(-1))、版纳甜龙竹(156.35 mg·g~(-1))、云南甜龙竹(141.44 mg·g~(-1))和马来甜龙竹(115.83 mg·g~(-1))。  相似文献   

10.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土壤结构和质地适宜、种源比较集中的苗圃地及一系列的整地筑床过程,以龙竹为母竹进行节间切口不带蔸埋秆育苗,用勃氏甜龙竹的主枝及次生枝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扦插的无性繁殖。在埋扦和扦插过程中,技术把关、管理跟上,龙竹埋秆育苗平均成活率达到70.2%,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技条平均成活率达78%。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高氏甜龙竹(商品名)扦插育苗的适宜条件,试验研究了环境条件、育苗时间、插条特性及生长调节剂对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氏甜龙竹扦插育苗适合在云南年均温适中、海拔较低、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于3月份以腐殖土为扦插基质,选择1年生、长度为3节(35 cm)、直径3.0 cm的枝条,用质量分数为100 mg/L的竹类专用生长调节剂(DQ)处理,育苗成活率可达90%以上,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下旬福建三明市区出现极端低温,最低气温-4. 2℃,造成引种的勃氏甜龙竹遭受较严重的冻害。为探讨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影响,分别选择砍伐枯竹与扒土施肥结合、砍伐枯竹及未采取冻害补救措施3块样地进行出笋、退笋、笋高、地径及笋重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达高度显著影响,尤其对勃氏甜龙竹平均每丛笋总重量的影响最大;扒土施肥对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出笋期也略长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竹林,对提高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的质量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勃氏甜龙竹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施加不同浓度(0.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的外源硅肥(Na_2SiO_3水溶液),每隔2天喷洒1次,共喷洒3次。在试验的第7天、14天以及21天,采集勃氏甜龙竹幼苗的叶片进行硅含量测定;第21天对植株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不施加外源硅肥的条件下,叶片中硅含量也会逐渐增加。当施加外源硅肥时,叶片中硅的含量显著增加。随着施加的硅肥浓度不断上升,叶片中硅的含量增加越显著。当施加浓度达到2.0mmol/L时,叶片中的硅含量达到最高,但与1.0mmol/L施加浓度的结果差异不显著。若外源硅浓度继续升高,叶片中硅含量不再增加。施完硅肥21天后,施加硅浓度为1.0mmol/L的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因此1.0mmol/L为最佳施硅浓度。  相似文献   

14.
以勃氏甜龙竹竹叶为原料,对其中竹叶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勃氏甜龙竹、箬竹、浦竹仔及椅子竹中总黄酮及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勃氏甜龙竹超声提取最佳的工艺为: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0(w︰v)、超声时间60min、温度40℃。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勃氏甜龙竹中总黄酮得率能达到4.6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4种丛生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795 2%、1.166 9%、0.092 6%、0.897 2%。勃氏甜龙竹、箬竹和椅子竹中均含有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及异荭草苷,浦竹仔中仅含有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分析方法的建立,为丛生竹化学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选择野生大苗,按株行距2m×4m 雌雄比8:2营造水地沙棘园。在集约栽培条件下,定植3a 后,保存率可达94%以上,树高、地径、当年生侧枝的年均生长量逐年增加,同时冠幅迅速扩展。山地沙棘园的营造,造林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一年生实生苗,2年生实生苗和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在造林当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勃氏甜龙竹的引种与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南靖对泰国的勃氏甜龙竹进行了引种试验。6年的观察和结果分析表明:勃氏甜龙竹适合在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生长,其发笋期为5~11月,以6~8月为盛期,占全年发笋量70%以上;在造林第4年后,其笋产量就趋于稳定,比竹材产量提前1年达到稳定。在4个无性系中,以5号无性系的竹材产量或笋产量为最高,分别为45.95t/hm^2/a或12.1t/hm^2/a,并经竹笋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综合分析,认为勃氏甜龙竹5号无性系是与麻竹、绿竹等相媲美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云南高氏甜龙竹苗木质量分级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障高氏甜龙竹(商品名)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昆明市嵩明县、富民县,保山市昌宁县,玉溪市元江县开展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试验,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研究了高氏甜龙竹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苗木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富民县和元江县对Ⅰ级苗的要求较高,富民县Ⅰ级播种苗要求苗高≥8.31 m、地径≥4.63 cm,元江县Ⅰ级扦插苗要求苗高≥6.55 m、地径≥3.67 cm。高氏甜龙竹不同育苗方式,其苗木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播种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扦插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状况和每丛株数,播种苗的平均根系数量、根系总质量、每丛株数分别是扦插苗的7.07倍、7.13倍和6.69倍,表明播种苗以后的生长潜力更大。不同等级的高氏甜龙竹苗木的造林效果,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Ⅰ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100%,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Ⅲ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低于82%。  相似文献   

18.
笋用竹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但传统母竹挖篼方式繁殖在生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勃氏甜竹、缅龙竹和野龙竹3种竹子的1 a生、2 a生、3 a生、4 a生竹节灌注生根粉进行埋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灌注生根粉对野龙竹的效果最明显,萌节比均值可达49.20%;其次是缅龙竹,萌节比均值可达43.21%;勃氏甜竹相对最不敏感,萌节比均值仅为38.47%;灌注生根粉对2 a生和3 a生的竹节效果最显著,萌节比均值可达55.96%~58.44%,1 a生和4 a生的萌节比均值为25.27%~34.83%,由此得出,缅龙竹和野龙竹的埋秆育苗可采用灌注生根粉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甜龙竹为云南优质特产笋材两用大型丛生竹。其笋体洁白粗大,鲜甜可口,生熟均可食用,是我国30多种笋用竹中含糖量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的竹种;其竹材力学性能良好,是制作竹地板、家具、农具、生活用品等工农业产品的优质原料。据统计,全国已开发出甜龙竹笋材系列产品200多种,产品供不应求。其竹丛高大翠绿,叶片极大,又是优良的观赏竹种。1 形态特征甜龙竹主要品种有勃氏甜龙竹、版纳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野龙竹4个品种。甜龙竹地下茎合轴丛生型;高一般为15~20m,最高25m,粗10~15cm,最粗可达20m;稍头下垂,节间长30~50cm,节上下密被白色…  相似文献   

20.
以3年生勃氏甜龙竹、龙竹、麻竹、泰竹、小叶龙竹与黄皮绿筋竹的竹叶与竹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竹种竹秆及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结果表明:6种竹材间无论是竹叶还是竹秆,其灰分含量及二氧化硅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为竹种及生长环境的差异所致;同一竹种竹叶中的灰分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竹秆中的含量;竹秆不同部位二氧化硅含量表现为自顶部至基部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