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将生物量模型分为单木生物量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 型。分 别介绍了这两类生物量模型的历史和现状,简要概括了生物量模型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 题, 并且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物量模型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将生物量模型分为单木生物量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型.分别介绍了这两类生物量模型的历史和现状,简要概括了生物量模型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地区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丁访军  陈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13-1518,1527
在参考前人大量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按不同林分类型和林分起源对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森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总结概述.结果显示,西南地区的森林生物量为162.15 t/hm2;若按不同的林分类型来划分,则阔叶林的森林生物量(178.08 t/hm2)大于针叶阔叶混交林( 164.63 t/hm2)和针叶林(145.18 t/hm2)的;若按不同的林分起源进行划分,则天然林的森林生物量(210.58 t/hm2)大于人工林(110.65 t/hm2)的.西南地区的森林净生产力为11.98 t/(hm2·a),若按不同的林分类型来划分,则阔叶林的森林净生产力12.75 t/(hm2·a)大于针叶林的12.13 t/(hm2·a)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的9.61 t/(hm2·a);若按不同的林分起源进行划分,则天然林的森林净生产力13.38t/(hm2·a)大于人工林的10.56 t/(hm2·a).同时对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的碳库大小及碳汇功能,根据1 259块标准地和836株标准木资料,建立了锐齿栎等8种树种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小陇山不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栓皮栎、杨桦、落叶松、华山松、云冷杉、其他硬阔混交林等8类林分生物量依次为:84.047 2、 62.442 4、 81.774 7、 77.436 7、 68.998 2、 70.069 5、 96.486 5、 98.723 5 t/hm2; 各树种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各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之间相关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5.
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所采用数据源的不同,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森林地上生物量测算中所用的主要方法,即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方法和基于遥感估测的方法。根据国内外前期研究成果,概括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初步探讨了结合多源数据联合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结合当前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估测方法的尺度、模型与参数化以及精...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论述了森林生物量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研究方法,总结了森林经营、混交、造林密度等对生物量的影响:连栽的林分生物量逐代下降;林分间伐后,林分总的生物量有所降低,但是提高了林分质量;合理混交有利于提高林分总生物量;一定密度范围内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不同密度林分的生物量接近一个常数 最后,作者指出了森林生物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SPSS相容性林分生物量非线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分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是进行林分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构建模型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各分量模型与总量模型之间不相容.本研究根据闽江流域杉木林分的生物量实测数据,从模型相容性的定义出发,分析各分量的代数关系,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构建了林分各分量的相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能够快速地构建各种林分非线性模型;本研究所构建的相容性林分生物量非线性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中,且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内均匀设置51块标准地,对单木、灌草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建模,再通过独立检测样地验证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D2H为参数的拟合精度高于仅以D为参数的模型,其中幂函数B=4.6×(D2H)0.827对预测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效果最佳,γ值和F值分别...  相似文献   

9.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森林生物量估算的基础。实测广东境内90株木荷的数据,伐倒前测量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伐倒后,树干分为3段测定树干和树皮的鲜重;树冠分为3层,每层选取3~5个标准枝,并分别称枝、叶的鲜质量,取样后带回实验室;在85℃恒温下烘干至恒质量,根据样品鲜质量和干质量计算含水率,然后利用各部分的含水率推算样木树干、树皮、树枝及树叶等各部分干质量,最后汇总得到地上部分干质量。利用获得的生物量数据,以相对生长模型为基础,采用加权回归估计消除异方差,建立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拟合地上部分及各个分量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中,树干生物量模型精度最高,确定系数达0.90以上,树叶生物量模型的精度最低,但确定系数也达0.74,树枝和树皮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均大于0.80;木荷树干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树枝和树皮生物量,树叶生物量所占比重最低,随着径阶的增加,树干生物量不断增加,树枝生物量略有增加,树皮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树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持续降低。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精确估算广东省木荷生物量,为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大青山典型生态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从大青山典型林分类型林分生物量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对太青山森林生物量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1.大青山各林分中干生物量相关系数都在0.90以上,而枝和叶和皮的相对较差.2.在大青山中,白桦、落叶松林、人工油松林都是以乔木层的生物量为主要地位,但是从林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来比较,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恒  高利 《吉林农业》2010,(5):84-85
文章以大青山典型生态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从大青山典型林分类型林分生物量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对大青山森林生物量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1.大青山各林分中干生物量相关系数都在0.90以上,而枝和叶和皮的相对较差。2.在大青山中,白桦、落叶松林、人工油松林都是以乔木层的生物量为主要地位,但是从林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来比较,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祁连圆柏整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数据,为估算祁连圆柏林的生物量估算提供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共获取了63株祁连圆柏天然林样木生物量与生长指标实测数据。用其中50株样木数据进行回归模拟,用其余的13株样木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构建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单木水平下,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6,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0、0.85和0.05;枝条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897,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69、0.80和-0.66;叶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61,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54、0.86和0.15;根生物量模型的R2adj为0.93,均方根、模型有效性和残差系数分别为0.12、0.997 和-0.01。在调查数据范围内构建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祁连圆柏生物量与生长指标间的关系,形式简单、使用方便;与实测值相比,树干与叶生物量模拟值偏小,枝和根偏大。  相似文献   

13.
生物量是林业和生态应用研究的重要信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估算的遥感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结与探讨不同数据源与估算方法能够为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指导.本文首先总结并探讨单传感器遥感数据,包括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与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以及协同使用多源遥感数据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优...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物量模型国内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森林生物量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根据实际的研究情况,提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建立具有高精度生物量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及评估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至关重要.遥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在大尺度区域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光学(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SAR(极化SAR、干涉/极化干涉SAR和层析SAR)数据、小光斑LiDAR、大光斑LiDAR(机载Li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参数,是研究森林碳平衡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松林分生物量将为评估云南森林碳汇能力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在滇西北宁蒗县翠玉和红桥乡设置云南松样地,对样地进行了每木检尺和标准木生物量调查,建立了云南松单木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回归模型,并计算了云南松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及乔木层、草本及灌木层生物量大小。[结果]云南松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各器官生物量中,树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另外,由于样地海拔较高,土层较薄,林分平均生物量和生产力相对较低。[结论]云南松生产力在平均胸径为15.3 cm时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西峡县2013年Landsat 8影像及同期217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信息源,以9个植被指数、3个地形指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决策与回归树、装袋算法、随机森林4种遥感估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及相关系数、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5个指标,对遥感估测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2013年的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遥感估测模型中,随机森林综合性能最高,装袋法次之,多元线性回归最低;在12个自变量中,地形(海拔、坡度)、土壤(亮度指数、湿度指数)、植被生长状况(垂直植被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 6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变量;2013年,研究区域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为3856t/hm2,其中低(<40t/hm2)、中(40~60t/hm2)、高(>60t/hm2)的面积分别占5992%、2430%、1578%;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森林茂密、人类干扰活动较少的北部石质山区,而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大,坡度较为平缓的南部鹳河谷地。  相似文献   

18.
拟合并选择云南红豆杉单木生物量模型,明确树冠结构调控技术。以3年生福建省明溪县云南红豆杉原料林为对象,采用4种自变量类型模型,并导入树冠结构特征变量拟合生物量模型;经配对t检验、偏差检验与估算预测精度,优选系列单木生物量模型。比较导入树冠结构特征前后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效果,明确并验证树冠结构调控技术。结果表明,采用D2H变量拟合的模型效果最优,其次为DH变量,然后是D2变量,最后是DH变量。采用D2H变量较DH变量明显提高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效果。导入树冠结构特征后明显提高模型拟合与预测效果。冠幅、冠形率显著影响红豆杉系列单株生物量,促进系列生物量的树冠结构调控重点与方向是促进冠幅宽大;经验证,树冠结构调控技术显著提高系列单木生物量是可行的。自变量类型显著影响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效果,选择自变量类型以优化红豆杉单木生物量模型是必要和可行的。导入树冠结构特征因子明显提高单木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与预测精度。选出4个最优红豆杉单木生物量模型,其决定系数不小于0.862,预测精度均不小于95.18%,MAPE均不大于16.95%,可以用于生产中的生物量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福建省明溪县云南红豆杉原料林为研究对象,以地径、树高为基础自变量,导入冠幅、冠形率、树冠率等树冠形态特征自变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优选系列单木生物量理想数学模型。采用独立样本的检验方法,对优选模型进行t检验与偏差检验,估算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导入树冠形态特征自变量后明显提高单木生物量模型的判定系数,且模型较未导入树冠形态特征有着更好偏差与预测精度表现。树冠形态结构显著影响红豆杉单株生物量;冠幅和冠形率明显促进枝叶生物量、茎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树冠率、冠幅明显促进红豆杉总生物量。在系列红豆杉单木模型导入树冠形态特征因子是必要的,可提高系列生物量模型的预测效果。系列优选的生物量模型均通过t检验、偏差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在92.36%以上,可以用于生产中的生物量预测。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样地调查是利用遥感方法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的基础。通过回顾国内外利用遥感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领域中样地调查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可知,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的遥感数据源、研究区和调查对象而不同,涉及到样地的个数、样地布设、样地形状及大小、样地调查因子和内容等方面。由此提出了样地调查的建议,以期减少今后利用遥感估测森林生物量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