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花岗岩、玄武岩水稻土及三角洲沉积水稻土的磷素形态,有效磷源及其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花岗岩和玄武岩水稻土无机磷以闭蓄态磷为主,铁磷次之,有效磷源主要是铁磷和铝磷。三角洲沉积水稻土无机磷也以闭蓄态磷为主,铁磷和钙磷的相对含量与土壤酸碱度有关。三角洲沉积酸性水稻土的有效磷源为铁磷和铝磷,中性、弱碱性水稻上为铝磷。用6种化学方法对三类水稻土进行了测定,以A值及四造水稻吸磷量、产量作为参比项进行校验,结果以Olsen法最好,并提出了该法对上述土壤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广州花岗岩地区水稻土和菜园土有效磷六种化学测定方法的测定值、土壤各形态磷量及作物施磷反应参比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结果表明:Olsen法是测定上述水稻土有效磷的最适方法,此法用于此类土壤其测定值与Fe—P量相关性最好,其次是Ca—P,而这两组磷酸盐正是水稻的磷源。0.1N HC1法是测定上述菜园土有效磷的最适方法,此法用于此类土壤其测定值与A1—P量相关性最好,其次是Ca—P,而这两组磷酸盐正是菜心的磷源。以磷分组为根据,制成“土壤有效磷提取剂选择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禾谷类作物(水稻)为对象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用化学方法和电超滤法研究土壤供钾状况与水稻吸钾间的关系。作者初步试验结果已证明,非交换性钾(即缓效性钾)是水稻钾素的主要给源,根据禾谷类作物(稻、麦)的吸钾特点,我们提出用冷的2N HNO_2溶液提取法有可能作为测定水稻土有效钾的快速而简便的方法。本研究证明水稻土有效钾量小于10—12mgk/100克土为缺钾土壤。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福建省黑云母花岗岩,凝灰岩、玄武岩和石英闪长岩母质发育的3种水型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钾素 Q/I 曲线,获得钾位缓冲容量 PBC~K,速效钾含量-△K,钾离子平衡活度比 AR_c~k 和钾位 pK-1/2 P(Ca+Mg)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不同水型水稻土PBC~K,潴育型>潜育型>渗育型>超源土壤.主要受水稻土形成发育过程中土壤胶体表面性质的综合影响.(2)不同母质红壤性水稻土 PBC~K,渗育型系列玄武岩者>黑云母花岗岩者>凝灰岩者>石英闪长岩者,潴育型系列玄武岩者>凝灰岩者>石英闪长者者>黑云母花岗岩者,主要受到腐殖质、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影响.(3)黑云母花岗岩母质水稻土的现实速效钾最大,玄武岩母质者最小;但在 AR_c~k 一致的条件下则机反.(4)钾位和 AR_c~k 的分析与上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田间和盆钵试验,阐述了水稻土钾素动态和水稻钾素营养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水稻土钾的有效度随淹水时间延长和NH_4~+—N用量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生长发育能促进土壤缓效钾的释放。(2)水稻的缓效钾是水稻钾营养的重要给源,早稻吸钾量中,来自缓效钾占地上部分总吸钾量的28.0—44.6%。晚稻占33.4—55.8%。晚稻对缓效钾的依赖性较大。(3)为满足水稻的钾营养,在不同生育期水稻和土壤的临界K/N含量比不等。水稻植株的K/N比临界值分别为:早稻分蘖期1.0;始穗期0.8;成熟期1.0。其相应时期土壤K/N含量比临界值分别为3.3;6.0;5.5.晚稻试验所得的相应植株临界值为分蘖期1.0;始穗期0.75;成熟期1.0。土壤值为2.3;5.1;和6.0。  相似文献   

6.
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与稻谷吸收养分及其产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1983—1985年间进行了本地区草甸型水稻土养分丰缺指标的研究。3年来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速效 P、K 含量与不施 P、K 肥区稻谷相对产量之间相关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土壤速效氮含量与不施 N 肥区稻谷相对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延边地区草甸型水稻土的速效 P、K 含量指标暂定如表5所示(随文见)。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酸性水稻土速效磷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2)P示踪法测得的“A”值与盆栽试验水稻吸磷量为标准参比项,用6种化学提取法对吉林省3种酸性土壤的磷素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Abbas法与“A”值和水稻吸磷量分别达极显著相关与显著相关,与供给水稻磷素的主要磷源磷酸铁星极显著相关。建议在吉林省酸性水稻土上速效磷的化学提取法应采用Al—Abbas法。  相似文献   

8.
用连续10次水稻耗竭盆栽试验,探讨了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不同形态钾占土壤全钾含量的比例。结果是,难风化的白云母和长石类矿物中含钾量平均占90.0%;缓效钾平均占3.34%;有效钾贮量平均占11.1%;交换性钾平均占0.871%。盆栽水稻吸钾量与交换性钾和有效钾贮量呈极显著相关(r=0.7659,0.7695),与缓效钾贮量呈显著相关(r=0.6032)。这也间接证明难风化钾矿物不是钾源的提供者,从有效钾贮量看并不丰富,特别是鄂南地区稻土尤甚。强化钾素在农业内部循环,这才是有效利用土壤钾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产和进口阳离子交换树脂膜埋置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个来自中国各地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进口和国产阳离子交换树脂膜埋置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钾的技术,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膜埋置法测定土壤有效钾的最佳埋置时间为20min。树脂膜法测定的土壤钾值与中性醋酸铵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进口树脂膜的测定值与中性醋酸铵法测定值间的相关性稍优于国产树脂膜。中性醋酸铵法和树脂膜法测定的土壤钾与植物实际吸钾量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树脂膜法测定值与植物实际吸钾量间的相关性明显优于中性醋酸铵法.进口树脂膜稍优于国产树脂膜。  相似文献   

10.
水稻土耕层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作为研究对象,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水稻土耕层速效钾与各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因素与速效钾含量的相关顺序为:粘粒含量〉阳离子代换量〉PH〉全钾量〉全磷量〉盐基饱和度〉全氮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钾的形态和固定的研究表明,矿物态钾占95%~98%,是土壤钾的主体;非代换态钾和代换态钾仅占0.6%~3.55%和0.49%~1.28%;水溶态钾含量在10.0mg/kg 以下。在施入的钾中,水溶态和代换态钾所占比例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非代换态和矿物态则呈增加趋势。土壤固钾能力决定于土壤中蛭石、伊利石和萦脱石的含量。酸性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明显低于钙质和中性紫色水稻土。在施钾量低时,钙质紫色水稻土固钾能力弱,但随着施钾量增加而显著增强。根据施钾量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可计算土壤施钾量和评价其肥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研究海南岛典型水稻土硅形态的分布状况及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为海南岛典型水稻土硅养分的高效施肥管理和硅肥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逐级提取法、GIS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海南岛5种典型成土母质(海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发育的水稻土硅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有效硅的主控因子。【结果】海南岛典型水稻土有效硅平均含量为44.79 mg/kg,且所有样点有效硅含量低于100 mg/kg,属于缺乏水平。土壤有效硅、有机硅与铁锰氧化结合态硅的高含量主要分布在琼北和东南部,土壤全硅和无定形空间分布呈互补趋势。花岗岩发育水稻土有效态硅占比最低,无定形硅占比最高,玄武岩发育的水稻土有效态硅、有机态硅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硅占比最高。除成土母质外,海南岛典型水稻土植物有效态硅主要受土壤pH和速效氮的调控。【结论】海南岛典型水稻土缺乏硅素现象严重,针对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实施合理施肥和田间管理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品种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几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化学肥料对水稻生长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氮肥用量为N150mg/kg土时各处理水稻的实粒重较大。对于不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以猪粪+秸秆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产量较高,平均实粒重为17.64g/盆。随着N素用量的增加,水稻的空瘪率也在不断上升,而谷牵比不断下降。水稻植株的吸氮量及吸磷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水稻植株的吸钾量则不断降低,水稻秸秆N、P、K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均达到1%显著水平,其中N、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N、K及P、K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28年来宁波市郊水稻土钾素变化及钾肥有效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宁波市郊水稻土的供钾能力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28年来宁波平原水稻土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从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108.1 mg·kg^-1,下降到98.2 mg·kg^-1,下降了9.2%;如果按水稻速效钾临界值为80 mg·kg^-1来计算,则2008年有39.6%的点(畈)速效钾含量不足。探讨近28年来宁波市郊土壤速效钾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施用钾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用肥力高、中、低不同的十五个土样作盆栽试验,用四种有效氮化学测定法作土样分析,所得土测值与盆栽试验的小麦吸氮量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扩散法、碱解蒸馏法、碱性高锰酸钾蒸馏法.20%NaGl 提取蒸馏法相关性都极显著,这四种方法均适用于灌漠土有效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水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在田间条件下,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早稻仅在分蘖-拨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约占总吸氮量的60%;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分别占总吸氮量的40%和24%左右。早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可从分蘖期-直持续到抽穗期以后,而晚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仅在分蘖期,其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55%以上。在稻谷产量、稻草产量和干物质总积累量方面,两系杂交稻比其它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分别高出21%,46%和32%;在这些方面晚稻比早稻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晚稻的磷钾养分(尤其是磷素)利用效率比早稻高,晚稻吸收较少的养分而生产较多的稻谷。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中后期的磷钾吸收多为奢侈吸收,它与稻谷产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r=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r=-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施用高丰度的~(15)N 标记 KNO_3和(NH_4)_2SO_4的水稻根箱试验中,采用直接测定 N_2+N_2O 释放通量(直接方法)和结合~(15)N 亏缺值(间接法或差值法)的方法,评价了北京和江苏水稻土硝化-反硝化脱氮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肥时,直接法测得的损失量为施入氮量的10.7%,间接法测得的损失量为87.5%;施用铵态氮肥时,两种方法测得损失量分别为加入量的0.26%~0.32%和38.9%~45.4%。两种方法测得结果表明了江苏和北京水稻土均具有一定的硝化-反硝化活性,差值法测得的硝化-反硝化损失量远高于直接法的测定结果,硝化-反硝化气体在土壤中滞留未能在本试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为选出红壤水稻土理想的有效磷测定方法,本研究基于红壤性稻田长期定位试验,通过不同有效磷测试方法(Olsen法、Bray法、阴离子交换树脂法和铁试纸条法)测定了不同红壤性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与水稻吸磷量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测试方法测定有效磷结果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61。Olsen法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的有效磷含量较高,而铁试纸条法与Bray法的测定值较低。对红壤性水稻土,Olsen法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得土壤有效磷与水稻吸磷量相关性最高,有效磷每增加1 mg/kg,水稻吸磷量约增加0.4 kg/hm~2。因此,Olsen法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法可作为红壤性水稻土较理想的有效磷测试方法。研究发现不同地块有效磷对水稻产量的增产效率有较大差异,因此基于水稻目标产量进行磷肥管理时还需考虑土壤的实际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钾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游水稻种植主产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以湖北省主推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研究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_2O)(60~180 kg/hm~2)显著提高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及稻谷产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分别增产3.7%~12.8%和10.3%~16.9%;随施钾量增加,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平台的趋势。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均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规律(P0.01)。随施钾量增加,干物质快速积累始期(T1)、末期(T2)以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_(max))均有所提前、快速积累持续时间缩短(ΔT),最大积累速率显著提高(V_(max));相同施钾量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T_1、T_2、T_(max)和ΔT均存在一定差异。钾素快速积累始期(T_1')、末期(T_2')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天数(T_(max)')以及快速积累持续时间(ΔT')均随施钾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钾量(K_2O)在60~120 kg/hm2时达到最大。施钾也显著提高了水稻钾素吸收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生产100 kg稻谷的吸钾量随施钾量增加同样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施用钾肥(K_2O)(120~180 kg/hm~2)可明显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缩短干物质和钾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之间补充钾肥有利于中后期养分供应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