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棉与澳洲棉、黄褐棉种间杂种F_1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倍体栽培种海岛棉与二倍体野生种澳洲棉、四倍体野生种黄褐棉种间杂种F1的主要形态特征及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粱色体行为。结果,(海岛棉416×澳洲棉)F1有的性状趋向澳洲棉,如茎、叶的茸毛、花冠颜色、花的开放形式;有的象海岛棉,如叶形、叶色、花药和花粉之颜色;有的则为中间型,如苞叶形状、铃形等。(海岛棉7124×黄褐棉)F1趋向父本黄褐棉的性状有:腺体较多,茎秆、叶片暗绿色,有茸毛,叶片掌状。短日照性强;表现中间型的性状有:花瓣黄色,有红心。两个组合F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配对构型分别为31.4Ⅰ+3.90Ⅱ+0.02Ⅲ+0.02Ⅳ和0.24Ⅰ+25.71Ⅱ+0.098tⅠ″+0.039Ⅳ,这一结果表明,海岛棉与澳洲棉的亲缘关系较远,与黄褐棉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海岛棉与黄褐棉的染色体间已有所分化,可能存在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泗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科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里塔形,果技第…  相似文献   

3.
中棉19号棉花1品种来源:以(7259×6651)×(7263×6329)复合杂交育成,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选育。2特征特性:株高中等,株型紧凑,茎秆细,茸毛多,果节密,果枝短。叶小,色深绿。铃小,椭圆形。结铃性好,吐絮早而集中,吐絮畅,色白,易收获。单...  相似文献   

4.
中棉19号棉花1品种来源:以(7259×6651)×(7263×6329)复合杂交育成,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选育。2特征特性:株高中等,株型紧凑,茎秆细,茸毛多,果节密,果枝短。叶小,色深绿。铃小,椭圆形。结铃性好,吐絮早而集中,吐絮畅,色白,易收获。铃...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稀毛棉(G.pilosum)、皱壳棉(G.costulatum)、杨叶棉(G.populifolium)的核型。稀毛棉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4sat)+10sm,皱壳棉为2n=2x=26=16m(4sat)+10sm,杨叶棉为2n=2x=26=18m(4sat)+8sm。随体均有两对,一对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另一对位于第1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平均臂比和长度比分别为稀毛棉1.53和2.51、皱壳棉1.55和2.31、杨叶棉1.49和2.37,其核型均属于Stebbins的2B类型。对称系数稀毛棉为26.04,皱壳棉为27.93,杨叶棉为28.32。三者彼此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在90%以上。核型的同质性说明三者在起源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TM-1×三裂棉、江苏棉1号×斯特提棉、泗棉2号×Alll 3个种间杂种F_1的主要形态特征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行为。3个种间杂种F_1的花器官性状大多趋向于父本野生棉,如花冠颜色、花心等;营养器官大多趋向于中间型,如叶色、叶形等。杂种F_1均表现高度不育。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依次为:13.73Ⅰ 12.52Ⅱ 0.03Ⅲ 0.04Ⅳ,28.03Ⅰ 5.38Ⅱ 0.07Ⅲ和33.26Ⅰ 2.87Ⅱ;其染色体组亲和性指数分别为0.9715、0.4192和0.2208。这一结果表明:(1)陆地棉与三裂棉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斯特提棉的亲缘关系较远,与Alll的亲缘关系更远;(2)泅棉2号×Alll的F_1染色体数为2n=3x=39,其染色体数x=13与棉属相同,其次因Alll原产于澳大利亚,形态上与纳尔逊氏棉、澳洲棉比较接近,因此推测它可能属于棉属的C染色体组种。  相似文献   

7.
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蜀棉2号(原代号绵阳80322)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品质棉花新品种.1993年配制杂交组合(绵育3号×中棉所17号).1994年配制复交组合(绵育3号×中棉所17号)F1×北农2027.其中北农2027系中国农业大学从海岛棉赛洛亚×锦71-26的杂交后代,经过连续20多代选择育成的高品质棉中间材料.1995年种植复交组合1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个含有异常棉血缘的陆地棉高强纤维种质系和4个推广品种的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分子结构分析表明,纤维比强度越高,纤维微原纤角越小,取向度越高,而与成熟纤维的结晶度关系不密切。4×3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表明,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分子结构参数的基因型方差(除结晶度外)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基因型方差进一步分解表明,母本的纤维比强度、长度、取向度和微原纤角的一般配合力均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泗棉3号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仅纤维比强度的特殊配合力均方达显著水平。纤维比强度以泗棉3号×7235为最高。F1与双亲均值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难以根据组合的中亲值来预测其杂交组合F1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与7个野生棉杂种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与辣根棉、哈克尼西棉、旱地棉、雷蒙德氏棉、裂片棉、异常棉和司笃克克棉等二倍体野生棉种间杂种F1的细胞学,花粉母细胞中期I染色体平均构型依次为:14.62Ⅰ+11.93Ⅱ+0.17Ⅲ、14.21Ⅰ+12.36Ⅱ+0.02Ⅲ、11.70Ⅰ+13.52Ⅱ+0.09Ⅲ、13.56Ⅰ+12.72Ⅱ、14.101+12.27Ⅱ+0.12Ⅲ、28.19Ⅰ+5.16Ⅱ+0.16Ⅲ和31.2  相似文献   

10.
使样品中的左旋(-)棉酚和右旋(+)棉酚与L-苯基丙胺醇充分反应以后,对生成的两种衍生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方法以Waters μBondapak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每次样品的分析时间在10分钟以内。样品的制备过程简单,并排除了杂质干扰。实验结果指出,L-苯基丙胺醇与棉酚的充分反应时间应为120分钟以上,两者之间的摩尔比应大于4:1。在本文所述条件下,两种棉酚旋光体的进样量在15ng~1.2μg之间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精密度测验表明,两组分的标准方差与变异系数都分别在0.15与3.0以下。(-)棉酚和(+)棉酚的回收率依次为98.0%和98.7%。  相似文献   

11.
1山农棉7号 山农棉7号(原名泰丰棉7号)是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与山东滨州博洋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高产、高抗黄萎病的自育非转基因中熟品系880B(山农269×JH26后代系统选育)为母本,转Bt基因抗虫棉KB-5系(GK-12×Ao97010后代系统选育)为父本配置的一代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豫棉13号棉花1品种来源: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棉花原种场与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合作,由373-58×158-4杂交选胃而成,原名新七12一13,1995年经河南省品审会审定通过。2特征特性:植株中等偏大,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茎秆硬,抗倒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黑山棉一号     
一、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黑山棉一号”是从锦州地区栽培面积最广,适应性较强的优良品种——“锦棉一号”系统选育出来的。“锦棉一号”由“锦育九号”系选而成。“锦育九号”是“关农一号”与“斯字棉”的杂交后代。这个杂交组合变异类型比较丰富,具有“关农一号”的早熟、株型紧凑  相似文献   

14.
王萍 《作物杂志》1999,(5):28-28
晋棉27、28是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选育,1999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棉花新品种。晋棉27  晋棉27(原名2918)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以(陆地棉×比克氏棉)F3为母本,(陆地棉×色伯氏棉)F4为父本,采用棉属间复合杂交及染色体加倍等技术和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70~80cm,主茎节间长7~10cm,果枝节间长5~10cm,株形呈筒形,叶片3~5裂,叶色深绿,花乳白色,铃卵圆,4~5室,单铃子棉重5g左右,衣分38%~4…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棉酚旋光体对棉铃虫和枯萎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浓度的棉酚旋光体加入到人工饲料中,饲喂3龄棉铃虫(HelicovtrpaarmigeraHübner)至化蛹及羽化,发现不同棉酚旋光体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其程度为右旋(+)棉酚>左旋(-)棉酚,说明(+)棉酚比(-)棉酚对棉铃虫有更强的毒性。将两种棉酚旋光体加入枯萎病菌(FusariumvasinfectumATK.)培养基中,发现两种棉酚旋光体对枯萎病菌的发育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棉酚的抑制作用大于(+)棉酚。  相似文献   

16.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X86-1)F4作母本、(无酚1号X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泅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种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呈塔形,果枝第一果…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荆州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即荆1029)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高产、稳定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 F1平均皮棉 1667~2245kg/hm2,比鄂抗棉 3号、9号和湘杂棉2号等增产21,87%~52.78%,杂种优势表现极显著。F21998~1999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平均皮棉1201kg/hm2,比鄂棉18(CK1)增产3.7%,比湘杂棉2号(CK2)增产8.11%。在特大洪涝和虫灾的1998年皮棉1089kg/hm2,比两对照分别增产6.99%和14.8…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海岛棉7124为共同亲本分别与陆地棉品种徐州184和中棉所12杂交,同时以陆海杂交选育出的中长绒系67为父本与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杂交,分别对上述3个组合进行世代均值分析。除麦克隆值外,所有性状在各组合中都存在加性效应(d),而非加性效应的存在与否则因性状、组合不同而异。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未检测到显性效应(h),株高、子指、铃数、绒长无加性×加性效应(i),果枝数、子指、铃数、衣分、绒长和强度,不存在加性×显性效应(j),而显性×显性效应(l)则在各性状中都检测到。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当h+l>d+i时则存在超亲杂种优势,j对杂种优势没有贡献。理论上超亲优势的产生共有10种可能性,在本试验的3个组合中实际发现7种,主要有h>d,l>d和l>d+i,而h>i,l>i,h+l>i未出现。因此,显性效应(h)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l)是本试验中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王晓玲  吴勇 《种业导刊》2010,(10):22-22,30
新科棉1号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于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是以新棉1038为母本,原69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海南加代繁育通过系普法和混合法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08)第157号,安全等级为:I。  相似文献   

20.
肖红 《中国种业》2009,(12):22-23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湖南棉科所)从1995-2008年共选育出湘杂棉1号至19号共计19个形态各异、不同特色的系列品种,在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累计推广面积达267万hm^2,创经济效益数亿元。因湘杂棉品种杂交一代制种(以下简写为F1)开发具有可观的商业利润空间,与湖南棉科所签约合作参与F1开发的省内外种子开发商有10余家。湘杂棉品种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