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在山西省朔州市发现甜菜龟叶甲(Cassida nebulosa Linnaeus)严重为害藜麦。该虫在2007年于丹麦首次发现为害藜麦,此为国内为害藜麦的首次报道。本文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与发生情况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中、下旬,稀点雪灯蛾[Spilosomaurticae(Esper)]在山西省平定县的玉米田暴发。在此之前,本省尚无此虫为害的记载。据调查,稀点雪灯蛾主要发生于平定县张庄、东回、柏井、石门口等乡(镇)的77个村,发生面积0.61万hm2。一般地块被害株率40%~55%,为害重的地块被害株率达98%,平均虫量2.1头/m2。该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严重地块玉米苗几乎被吃光。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从周边地区潜入的虫源,防治中,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农业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组,因地制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人工捕捉与化学…  相似文献   

3.
凉山州粘虫大发生世代(二代)虫源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凉山州立体气候的特点和粘虫发生为害情况,结合多年的实地调查、诱蛾观察和标记回收试验,初步明确了粘虫大发生世代有本地和外地两种虫源。本地一些低山地区终年都有粘虫存生。海拔1400公尺以下偏东南的部分地区有少量粘虫越冬,海拔2000公尺以下地区的小春作物上有零星的一代粘虫发生。二代粘虫大发生时,低山的一代粘虫可垂直飞往高山繁殖为害,成为大发生时部分虫源;高山二代粘虫发生为害后,又垂直飞往低山繁殖为害,在州内及其附近地区形成互为虫源,辗转为害的小循环。二代成虫大发生时有两个蛾峰,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情况很不一致。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粘虫大发生时蛾量的大小、时间的早迟,直接与我国东部地区江淮一带一代发生区粘虫的发生为害有密切关系。外来虫源主要来自江淮一带,这是决定大发生世代发生为害程度的主要成分。通过标记回收试验,使这两种虫源都得到了初步证实,从而为提高预测预报水平与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蔬菜花斑虫在伊犁河谷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花斑虫是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为害蔬菜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尤其对蔬菜中的马铃薯、茄子等为害甚重。咬食叶片、嫩尖,植株常被吃成光秆。秋季大白菜出苗后,又转移其上继续为害,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心叶被咬食成为无心苗。此虫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发生田块产量损失达50%以上,甚至绝产。蔬菜花斑虫在伊犁河谷每年发生面积0郾7万hm2左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千万元左右。为了掌握该虫在本州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1994年以来,笔者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的监测调查和化学防治试验,总结推广了综合防治措施。1调查研究方法1994年春季起,每年4月…  相似文献   

5.
豆荚螟Etiella zinkenella 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分布较普遍,尤以南方为害较重。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此虫的为害亦见加重。据调查,第三代幼虫在夏播大豆上的为害损失达24%。为了进一步掌握此虫的发生规律,1982年和1983年对此虫的生物  相似文献   

6.
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 linne)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此虫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对高温抵抗力较弱,适生在温暖或寒冷地区,分布于印度、欧洲大部分地区,美国北部,澳大利亚等地,我国仅新疆等局部地区发生。成虫、幼虫都能为害各种谷类种子、豆类、油料、薯类、干果等,成虫还为害谷类加工品如面粉。在我国口岸检疫中,特别是旅客携带的  相似文献   

7.
1984年9月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赛力克地区,首次发现一种为害可可豆荚的新害虫—可可豆荚螟 CvyptophIebia encarpa Meyrick。当时只在局部发生,一年后扩散面积达56公顷。此虫以幼虫为害豆荚各个阶段。该虫虫体很小,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在印度南部、新汉诺岛、苏迪斯特岛和新不列颠岛也有分布。发生原因是因该地区大量的森林空旷地种植可可,害虫发生后使用久效磷药所致。这种  相似文献   

8.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c Germar)是宁夏及西北地区主要旱生植物害虫之一。此虫在宁夏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卵在茧里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越冬代卵孵化。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2代卵孵化。以幼虫为害沙枣、榆、柠条、花棒、沙拐枣等旱生植物的叶、果及嫩枝皮层,为害严重,影响沙荒地区造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山西省静乐县首次发现根蛆(Tetanops sintenisi)为害藜麦。该虫属于双翅目斑蝇科直斑蝇属,最早记载发现于荷兰,国内外均未见其为害藜麦的报道。该虫在静乐县发生量大,造成藜麦大量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藜麦的产量。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鉴定确认其分类地位,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及发生情况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今年已有约20个省市发生了黏虫为害,包括近期发生严重的山西省.由于今年2代黏虫幼虫的发生范围广、密度高,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作物被吃光的惨状,因此,潜在的3代黏虫的虫源数量可能较大.另外,进入2代黏虫羽化期,即7月中下旬以来,北方地区降雨量偏大,适宜黏虫产卵的生境增多.目前已经进入了3代黏虫发生为害期,将发生的为害高峰期是作物的生长后期,一旦黏虫暴发成灾,便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今年3代黏虫的监测、防治工作,减少黏虫造成的灾害损失,十分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桔  王思政 《植物保护》1982,8(4):14-14
梨红木蛾(Aeolanthes sp)属鳞翅目木蛾科(Lepidoptera:Xyloryctidae),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一种食梨叶害虫。1978年此虫在宜城地区的某些梨园中为害株率达99%,严重影响梨树生长。梨红木蛾在皖南的发生历史尚未查明,但从1977—1980年调查的情况来看,虽然各年发生的严重程度不稳定,却有逐渐扩大为害的趋势;近年在陕西省武功县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1965年江西省稻叶蝉发生面积广,为害程度重,为近十多年来所罕见的现象。在引种矮秆稻地区,由于此虫为害,引起严重的黄化矮缩病害发生,影响产量很大。现将我所和各地防治所用药剂与防治时期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防治药剂:以往防治稻叶蝉,多采用二  相似文献   

13.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近年来,商丘地区大豆田普遍发生造桥虫。其中大豆小夜蛾约占大豆造桥虫总数的60—70%,银纹夜蛾占20%,云纹夜蛾占10%左右,剩余的只是极少数的豆卜馍夜蛾、豆长须夜蛾、棉大造桥虫等。 由于大豆造桥虫种类多,发生世代和为害不一样。小夜蛾和云纹夜蛾一年发生3代,是以第二代为害大豆最严重;银纹夜蛾一年发生5代,对大豆为害最重的是第三  相似文献   

14.
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Kuwaya-ma)属鞘翅目、叶(虫甲)科.俗名背屎虫.柳州地区北部的三江、融安、融水及金秀等山区县有发生.近年来、由于稻田施药、改革耕作制度,稻田受害大为减轻,但有些地方尚能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摸清此虫的发生、为害情况,笔者于近年对融安、三江、融水、金秀等县的稻负泥虫发生和为害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5.
梨虎象(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又称梨虎、梨象虫,是苹果、梨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地苹、梨产区都有发生。此虫在凉山州苹果产区猖獗为害,1986年在喜德县一苹果园内定株系统调查,被此虫产卵为害的苹、梨落果率达94.4%。为此,作者于1986—1988年在喜德县采用室内、室外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对此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和防治方法作了初步研究。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泰国南部宋卡地区蔬菜和花卉上为害的斑潜蝇进行了种类鉴定 为害调查,结果 该地区发生为害的斑潜蝇有美洲潜蝇三叶草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葱斑潜蝇等四种,其中美洲斑潜蝇为害较严重和普遍。田间为害调查结果还表明:在该地区7-8月美洲斑潜蝇对瓜类的为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其百叶活虫数可由58-63增至315-572头。  相似文献   

17.
经5年系统观察,侧多食跗线螨的发生逐渐严重.该虫在绥阳县辣椒上1年可发生12~15代,每年6月至8月以成螨和若螨在辣椒上发生为害重.此虫以成螨在牛皮菜、狗牙根、空心莲子草等植株下部叶片凹陷处聚集越冬.采取消灭越冬虫源、适时施药防治,可减少其为害.  相似文献   

18.
柳蝙幅蛾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又称柳蝙蛾,是为害多种林木和一些果树枝干的害虫。近年发现该虫在局部地区为害玉米。1987年7—8月间在吉林伊通县景台镇的一些玉米田发生。邻近糖槭、杨树,柳树和桃树的地块发生较重,有虫株率个别地块达20—30%。一般每株玉米有虫1头、少数为2头,同时在蓼科杂草的茎秆中也有发现。 此蛾以幼虫钻蛀玉米茎秆。我省为害盛期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1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19.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20.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为害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旧名爻纹细蛾,是荔枝、龙眼常发性的重要害虫。在常年情况下,荔枝果被蛀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以上;龙眼果的蛀害率一般在5%~7%,较严重时达15%~20%;对荔枝、龙眼生产影响较大。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国内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该虫在广西目前发生为害普遍严重,主要原因是果农对此虫每年发生为害期尚未掌握,且有效对口药剂品种少,没有做到适期防治,防效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此虫为害,1997~1999年我们在开展“龙眼、荔枝梢果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中,把该虫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