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湿度对水稻干尖线虫垂直迁移的影响以及线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生长繁殖和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线虫迁移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线虫迁移率越高。温室接种实验表明水稻拔节期线虫主要分布在接种点周围及水稻上部,且虫量递减明显,20 d后线虫虫量仅为接种5 d时的50%。孕穗期线虫主要分布在水稻的幼穗中,并且大量繁殖,20 d后线虫虫量为接种5 d时虫量的3倍。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稻干尖线虫部分群体对水稻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地理群体和寄主群体的中国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致病力差异,通过室内水稻盆栽接种试验,对来自中国6个省、2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水稻干尖线虫8个群体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水稻干尖线虫群体均能侵染供试的3个水稻品种,但不同群体对水稻同一品种的致病力,以及同一群体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不同水稻品种被侵染后的症状也存在差异,仅有辽盐16被所有群体侵染后均表现“干尖”症状,武育粳3号和博优998没有明显“干尖”症状。供试的3个水稻品种接种水稻干尖线虫后均能抽穗,但是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致病力与群体寄主相关,来自草莓的水稻干尖线虫群体对水稻的致病力明显弱于来自水稻上的群体;在供试的水稻干尖线虫群体中,HN 2群体对水稻品种辽盐16的生长影响最大,但在稻株上的虫量最少,显示该群体繁殖数量不大,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这说明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上的繁殖数与致病力之间并不一定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的水稻干尖线虫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 Grx)作为一种抗氧化酶,在通过清除多余活性氧来维持生物细胞氧化还原平衡、降低细胞膜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能在高温、渗透及氧化胁迫等多种逆境压力中存活。本研究旨在探究Grx在水稻干尖线虫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获得了一个水稻干尖线虫谷氧还蛋白基因AbGrx-1,进行了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qRT-PCR检测了AbGrx-1在线虫响应氧化和温度胁迫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AbGrx-1的重组蛋白,并分析了AbGrx-1蛋白浸泡对水稻干尖线虫在氧化和高温胁迫下存活的影响。【结果】AbGrx-1基因全长包括90 bp的5'非翻译区(UTR)、321 bp的编码区和97 bp的3'UTR,开发阅读框(横跨91至411位)编码106个氨基酸。AbGrx-1蛋白的第24至27位点具有谷氧还蛋白催化残基(CPYC),分别在第69至第72和第83至第86位点存在保守的谷胱甘肽结合位点RSVP和GGDD,归为Ⅰ类谷氧还蛋白。遗传进化树显示AbGrx-1与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Grx亲缘关系最近,位于同一进化分支。AbGrx-1在H2O2处理和12℃下时显著上调表达,但在0℃, 4℃, 37℃和45℃极端温度中下调表达。高浓度H2O2和高温导致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增加,AbGrx-1重组蛋白能显著提高暴露于高浓度H2O2中线虫的存活率,但不影响高温下线虫的存活率。【结论】AbGrx-1参与调控水稻干尖线虫的抗氧化免疫反应,在抵抗氧化损伤、维持线虫生存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 Grx)作为一种抗氧化酶,在通过清除多余活性氧来维持生物细胞氧化还原平衡、降低细胞膜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能在高温、渗透及氧化胁迫等多种逆境压力中存活。本研究旨在探究Grx在水稻干尖线虫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获得了一个水稻干尖线虫谷氧还蛋白基因AbGrx-1,进行了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qRT-PCR检测了AbGrx-1在线虫响应氧化和温度胁迫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AbGrx-1的重组蛋白,并分析了AbGrx-1蛋白浸泡对水稻干尖线虫在氧化和高温胁迫下存活的影响。结果 AbGrx-1基因全长包括90 bp的5'非翻译区(UTR)、321 bp的编码区和97 bp的3'UTR,开发阅读框(横跨91至411位)编码106个氨基酸。AbGrx-1蛋白的第24至27位点具有谷氧还蛋白催化残基(CPYC),分别在第69至第72和第83至第86位点存在保守的谷胱甘肽结合位点RSVP和GGDD,归为Ⅰ类谷氧还蛋白。遗传进化树显示AbGrx-1与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Grx亲缘关系最近,位于同一进化分支。AbGrx-1在H2O2处理和12℃下时显著上调表达,但在0℃, 4℃, 37℃和45℃极端温度中下调表达。高浓度H2O2和高温导致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增加,AbGrx-1重组蛋白能显著提高暴露于高浓度H2O2中线虫的存活率,但不影响高温下线虫的存活率。结论 AbGrx-1参与调控水稻干尖线虫的抗氧化免疫反应,在抵抗氧化损伤、维持线虫生存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工控温条件下稻米垩白形成变化及胚乳扫描结构观察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3℃)和适温(23℃)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对2个不同垩白类型品种西农8116和广二矮104抽穗后稻米垩白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稻米胚乳内部淀粉体形态、大小、发育程度、排列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变化与胚乳内部淀粉体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灌浆结实期稻米垩白形成的变化过程主要是在抽穗5 d到15~20 d的这一时期,其余时段垩白度的变化幅度不大;高温(33℃)与适温(23℃)处理相比,以抽穗后10~20 d间的变化差别最为明显;胚乳淀粉体表现为“裸露型”还是“非裸露型”,主要与胚乳细胞内部淀粉粒发育程度有关,而与品种本身的垩白类型特征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给燕麦孢囊线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温度对燕麦孢囊线虫侵入、发育与孢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3d后,在18℃下燕麦孢囊线虫侵入数量最多;接种6~9d后,16℃处理的线虫侵入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在12、14℃下线虫侵入数量分别于接种15、12d达到最大值。在16~18、20、22、24℃下线虫完成生活史分别需要34、30、27和18d;在10~12℃下,于2个月后尚未发现雌虫形成。线虫在18~22℃下形成的孢囊数量最多。综合线虫的侵染数量与速度,认为线虫的最适宜侵染温度为16℃,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18~22℃。  相似文献   

7.
早稻灌浆期淹水对剑叶理化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优998和桂农占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在灌浆期进行2/3淹水和没顶淹水处理(淹水历时0 d、1 d、3 d、5 d和7 d,0 d为对照),对淹水后早稻剑叶理化特性以及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灌浆期水稻在1 d~3 d短期2/3和没顶淹水后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淹水5 d~7 d产量下降最为严重。有效穗数下降是淹水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相同淹水条件下,两个水稻材料间产量和品质变化差异不显著。灌浆期水稻淹水后水稻剑叶的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升高,SPAD值和SOD酶活性下降,随淹水深度和持续时间的延长变幅增大。灌浆期淹水后水稻剑叶SPAD值和MDA含量与产量和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是反映淹水后水稻产量和品质变化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水稻潜根线虫的致病性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接种试验证实潜根线虫侵染水稻能引起减产,主要是减少有效穗和千粒重;返青期为感病期,这一时期每株稻苗接种300条和470条潜根线虫,分别减产8.8%和13.5%。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烟 稻轮作、稻草还田、冬翻冬种、利用耐病品种和药剂防治。返青期为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9.
水稻小穗头上的线虫形态特征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水稻生产上较大面积发现的“小穗头”现象,即稻穗长度缩短,籽粒明显减少, 米粒小且米色黑褐,部分籽粒为秕粒,剑叶形态正常,无干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从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小穗头”谷粒中分离到一种滑刃属线虫,百粒线虫数达2014条,单个谷粒带虫量最多可达74条,病穗中谷粒带虫率为92%。经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观察表明,虫体侧区具4条侧线,尾尖突为星状,具3~4刺突;雌虫后阴子宫囊短于肛阴距1/2,内无精子,卵母细胞多行排列,为2~4排;雄虫交合刺有一中等发育的缘突。虫体测量数据与Fortuner(1970)所测水稻干尖线虫的原始数据基本相符。因此,将该线虫鉴定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 1942贝西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10.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 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 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 d,25 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 P7-1基因,分析RBSDV P7-1是否是导致水稻不育的重要致病因子,并明确过量表达P7-1转基因植株对病毒的抗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感病植物中扩增获得RBSDV P7-1基因,构建pCAMBIA-1300-P7-1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水稻,观察水稻是否能够正常结实,并采用人工接种病毒方法分析转基因植株的抗性。【结果】过量表达RBSDV P7-1的转基因水稻生长、结实正常。在接种7 d和14 d时转基因植株中病毒积累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但在28 d时部分转基因株系中病毒积累量高于对照,接种30 d时转基因植株的发病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水稻中过量表达RBSDV P7-1不影响水稻的结实;转基因水稻在RBSDV侵染早期可抑制病毒的积累,但在后期对病毒的抗性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小区对比试验,探讨了种子不同处理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稻乐丰乳油1 000倍液+10%浸种灵5 000倍液浸种消毒防病效果最好,干尖线虫病穴发病率仅为0~3.4%;其次是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10%浸种灵5 000倍液浸种消毒,病穴发病率为0~13.2%;去掉种子颖壳用纸隔离后播种,对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位居第三,病害穴发病率0~21.4%。水稻遭受干尖线虫病危害,由于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进而造成了水稻的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symptom 'small grains and erect panicles' in rice was widespread in most rice growing areas of China, which generally caused yield loss ranging from 10% to 30%, even as high as 50% in heavily infected regions . It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the middl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some regions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phenomenon 'small grains and erect panicles' in rice totaled 3.3 ×105 ha during 2001-2003 in Jiangsu Province, resulting in at least…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明确不同生态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水稻生态种植提供方法。【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五优稻4号、鄂早18及甬优538为试验材料,在北方单季稻、南方早稻及单季稻三种种植类型中设置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处理及不覆膜处理,研究不同生态区水稻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对土壤温度、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1)增温效果:北方覆膜水稻增温效果更好,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特别是在移栽到穗分化期这段时间。与对照相比,土壤日平均增温2.76℃;2)生育期变化:南北方覆膜水稻均缩短了水稻生育期,北方覆膜水稻提前7 d成熟,南方两种种植方式覆膜处理均提前3 d;3)叶龄:无论南北方覆膜均能促进水稻叶片生长,增加出叶速率,在生育前期北方覆膜水稻的出叶数比对照多0.6~0.9叶;4)株高:南北方覆膜水稻均降低水稻株高,北方覆膜水稻显著降低了5.7cm;5)茎蘖数:北方单季稻覆膜处理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发快长,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有效茎蘖数35.7万个/hm2;6)干物质积累量:北方覆膜水稻在穗分化期、齐穗期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南方覆膜早稻在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大于对照;南方单季稻在齐穗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小于对照;7)增产效果:南北方覆膜水稻都有显著增产效果,北方增产效果更好,增产达到了8.7%,南方早稻增产7.9%,南方单季稻增产4.1%;8)稻米品质:北方覆膜水稻显著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南方单季稻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南方早稻也得到相同结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模式在两个生态区均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对于稻米品质,北方覆膜水稻提高了稻米加工品质,而食味品质下降,南方覆膜水稻提高了加工品质,而外观品质变劣;将南北覆膜水稻进行比较发现,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模式对北方水稻有更好的促进生长作用及增产效果,并且降低了水稻覆膜生产中塑料薄膜对环境的污染,为水稻绿色优质生产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根据郑州郊区稻麦连作区稻象甲以老熟幼虫在麦田内的前稻茬及其周围土壤中越冬的生物学特性,探讨了芜菁夜蛾线虫对越冬的稻象甲幼虫的致病性以及线虫防治稻象甲幼虫的可能性。使用病原线虫防治地下害虫是一种理想的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措施芜菁夜蛾线虫对越冬稻象甲幼虫有很强的侵染力,在很短时间内即可使大量稻象甲幼虫死亡。此外,受侵染的稻象甲体内所繁殖的线虫有很强的再侵染能力,因此,一次使用后可长期在田间发挥作用,抑制地下害虫的种群。不同剂量的线虫制剂对稻象甲的致死率不同。一般来说随田间稻象甲幼虫的密度不同,施用线虫制剂后死亡率差异较大。高密度的幼虫使用高剂量的线虫制剂效果好,低密度时低剂量的效果好。大田使用时因根据虫口密度决定线虫剂量。根据大田实际情况,似应以40~80万条/m2的剂量较好。线虫剂量的增加,侵染力也逐渐增加,但达到一定剂量时,其杀虫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6个优质晚籼稻品种在江西北部上高、中部吉安、南部赣州3个不同生态区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灌浆结实期温度与产量、稻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优质晚籼稻的生态适应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随着纬度降低,各品种产量逐渐降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变优;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峰值粘度、崩解值以及糊化温度增加。优质晚籼稻产量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高温影响,外观品质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低温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齐穗-齐穗后20 d的日最低温影响。优质晚籼稻在赣北地区种植能发挥产量优势,而在赣南地区种植则具有品质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稻米垩白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之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通过19个品种在全国13个点的多播期试验,分析了稻米垩白形成的气象生态基础及我国稻区不同稻作制下水稻气象垩白的分异情况。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15 d内的温度状况是稻米垩白形成的主导因子;且自北而南,稻米气象垩白随水稻齐穗后15 d内均温的变化由小到大。气象垩白<5%的稻区为四川盆地以北、淮河以北及云贵高原地区,5%~10%的稻区为四川盆地、滇南及淮南至沿江江南地区,10%~20% (只为双季稻的早稻)的稻区为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effect of an organic fertilizer inoculated with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EM) on the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13 paddy-rice varieties varying with maturation period was studied. EM inoculation increased kernel enlargement after the panicle formation stage and also increased ear number and length and kernel number. The yield of brown rice from EM inoculation was higher for the standard fertilizer rate and lower for the higher rate of organic fertilizer. EM inoculation increased the glutinousness and the total quality index of glutinous rice varieties. Under 1993 weather conditions, early and medium-ripening non-glutinous varieties and glutinous varieties were suitable for nature farming with EM-inoculated organic 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9.
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籼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内分别进行不同低温(13℃、15℃和17℃)及持续时间(3 d、5 d、7 d、9 d)处理,研究不同低温强度与持续天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处理降低了水稻株高、穗长与节间长度,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减少,籽粒空壳率增加,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减少,籽粒充实度和千粒重降低,产量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品种间,籼稻品种扬两优6号耐低温能力弱于粳稻品种南粳9108。  相似文献   

20.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留桩高度下再生稻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3种再生类型:高桩再生型、低桩再生型和中高桩再生型。留桩高度降低,再生稻有效穗数减少而每穗粒数增加,而低桩再生型品种每穗粒数增幅更大;高桩与中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以高桩处理最大,而低桩再生型品种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大;高桩再生型品种灌浆期光合速率以中、高桩处理较大,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齐穗期以高桩处理最大,齐穗后10 d和20 d以中低桩处理较大;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作物生长率以高桩处理最高,而中高桩、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低桩或中桩处理最高;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强,而高桩再生型品种表现相反;高桩再生型品种茎鞘碳水化合物转运率以高桩处理较高,而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中、低桩处理较高。可见,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与品种的再生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