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一馨 《农学学报》2017,7(5):76-81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京郊农民财产性收入虽有一定提高,但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基于北京市2011—2015年农民财产性收入数据资料,并结合对京郊3个区县实证调查,分析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及增长潜力。结果表明: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制度、集体分配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农民财产拥有量、受教育程度、与增加财产性收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因此增加京郊农民财产性收入需要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和个人形成合力,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盘活农村现有宅基地、创新农村金融模式等途径,让农民的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手中的钱财流动起来,共促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望晓东  江华  魏玲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4):223-228
随着广东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鼓励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对如何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的研究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采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及其差异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并重点分析财产性收入和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结构及其变化,论证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并进而深入分析制约其增长的一系列瓶颈因素,为实现农民土地财产的增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晨曦  颜毓洁  范凤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74-16276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陕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陕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与全国人均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收入结构逐渐演化为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共同主导格局。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缓慢增长,但比重较低。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缓慢以及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有限时制约陕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长长效机制以及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措施,提高陕西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的背景下,农民如何实现增收已成为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刚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的贵州省,如何利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来帮助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也是一个迫切的课题。根据贵州省相关数据定性分析城镇化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系,可以发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就地城镇化相比较异地城镇化更能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城镇化发展阶段不同对农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吴芳  葛淼  代振  田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60-9362,9367
根据历史统计年鉴,对辽宁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辽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五大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是农民增收和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三明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农民增收现状,以及影响农业经营收入的主要因素,围绕如何提高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农民自我发展动力、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促进少数民族村农民增收,是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收入结构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省少数民族村农民收入的结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从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方面具体分析影响少数民族村农民增收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北农民收入结构现状分析以及和苏南、苏中的对比分析发现,苏北工资性收 入比例相对较低、家庭经营性收入比例相对较高,财产性收入比例与苏南的差距较大、转移性支 付收入比例稳中有升。为了拓展苏北农民的增收路径,本文基于收入结构,提出提升农民职业 素质、培育乡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医疗、社保等专项转移支付等 农民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通过调查我市农民财产性收入情况和现状,分析影响我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提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考建议:一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扩展农民投融资渠道,三是完善农村住房和土地制度,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20-122
以丘陵县(区)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民收入结构为主要视角,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占主体地位,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已超越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稳中有升,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进程缓慢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四川丘陵地区农民增收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统计数据,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研究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下,对2011—2017年津京沪DG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天津农民增收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京沪农民收入水平及结构差距。结果显示:短期内,增加天津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长远看,增加天津农民收入要突出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特别注重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最后,基于农民增收的宏观背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促进天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对于天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已成为影响阜阳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阜阳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深入剖析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促进阜阳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唐海县10 a来农村劳动力变化和20 a来农民收入状况,计算了农民收入与其影响因素、构成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唐海县农村劳动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逐年增长,从事农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近年来增幅不大;在选取的影响唐海县农民收入的5个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粮食产量;在农民收入的5个构成因子中,家庭经营收入贡献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种植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 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性问题,而我同的农民收入普遍存在地区间不均衡、城乡差距过大、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阐述我同农民1993-2008年收入及其结构和各种收入增加前景的基础上,指出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现状和增长重要性,分析农民财产性收入较少的原因,进而引出农民拥有的集体土地是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最后就宅基地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农民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必须深入研究制约农民增收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因素,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契机,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以构建多元化农民增收渠道为指向,大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凌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337-340
通过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结构增长及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的分析,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从而研究影响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结果表明: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大,呈现高离散性;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中占比最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非农劳动力占比、人均年收入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家庭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目前土地财产化、市场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关键还需要从制度创新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罗永  王红姝  张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132-11137
非农收入结构影响着农民的非农收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非农收入的结构变化,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拉格朗日极值法,构建非农收入最优结构模型,并分析最优结构与实际结构的差异,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2013~2017年黑龙江省的非农收入结构,将非农收入结构与最优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对非农收入的贡献率最高,第二是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依次次之,农民的非农收入表现出来源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促进农民非农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安徽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一是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总量低且不稳定,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二是地区间差异大;三是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贡献率极低。剖析了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是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二是总体收入水平低;三是土地流转及配套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金融体制等相关机制不健全。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三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