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水稻上施用“施利康”专用功能叶面肥,研究了叶面营养剂对水稻的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当地常规施肥+‘施利康’功能叶面肥”分别比“当地常规施肥十清水”和“当地常规施肥+市售叶面肥”增幅7.71%和1.53%:亩增效益比一般叶面肥料提高20.56元.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水稻专用掺混肥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有机无机水稻专用掺混肥在八五四分公司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与常规施肥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水稻专用掺混肥等养分施用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有所增加,公顷增产202.5kg,增产率2.18%,公顷增加效益471.30元;有机无机水稻专用掺混肥等商品量施用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公顷减产16.5kg,减产率0.18%,但由于公顷减少成本192元,公顷仍增加效益145.95元。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水田小区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稻专用复合肥在八五四农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和汉枫水稻专用缓释复合肥相比差异不大,和常规施肥相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公顷产量比常规施肥多375kg,增产率4.82%,公顷净增收益为813.75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夸克生物富硒多元活菌叶面肥产品对水稻试验效果,通过本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水稻喷施夸克生物富硒多元活菌叶面肥后,成熟期比常规施肥提前1d,实粒数比常规每穗多4粒,提高结实率4.1个百分点,进而增加水稻产量.每公顷增产343.5kg,增产率3.71%,公顷增加效益285元.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利康硅酸盐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试验结果可知,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施利康硅酸盐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7.25%,增加分蘖数26.34%,提高产量9.43%。  相似文献   

6.
水稻施用专用缓释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 《农技服务》2012,29(2):155
为了探讨水稻专用缓释肥在黔西县的施用效果,进行了水稻专用缓释肥在水稻上的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专用缓释肥可使水稻成熟期提前7~10 d,产量比习惯施肥高,比常规施肥略低。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钙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使用本地常规硅肥相对于对照产量略有提高,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硅钙肥75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245kg/hm2,比CK1公顷增产390kg,增产率为5.7%,公顷增加效益897元。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卢博士有机液体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施用卢博士有机液体肥对于水稻纹枯病和鞘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常规施肥加入卢博士有机液体肥的处理公顷产量为9898.4kg,比对照公顷增产255.3kg,增产率为2.65%。  相似文献   

9.
翠康苗壮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最佳施肥期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先正达水稻病虫解决方案的背景下,使用翠康苗壮叶面肥确实能提高水稻产量,施肥期不同增产效果不同,增产幅度为5.28%-16.50%。其中以分蘖盛期和分蘖盛期+孕穗中期施翠康苗壮叶面肥增产效果显著,说明该叶面肥最佳施肥期是分蘖盛期。其增产主要因素是施用翠康苗壮叶面肥提高了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比对照提高穗实粒数5.04-24.44粒。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片营养吸收机制及专用叶面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水稻叶片营养吸收机制以及水稻专用叶面肥的研究进展。通过阐述水稻叶片结构、养分吸收机制、水稻养分需求特点及市面上水稻专用叶面肥现状,得出在重视根部施肥的前提下,喷施水稻专用叶面肥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然而,目前水稻专用叶面肥品种少、质量差、推广力度小。今后,应加强水稻专用叶面肥的研发,提高其养分利用效率,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推进水稻专用叶面肥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1.
翠康苗壮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最佳施肥期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先正达水稻病虫解决方案的背景下,使用翠康苗壮叶面肥确实能提高水稻产量,施肥期不同增产效果不同,增产幅度为5.28%-16.50%。其中以分蘖盛期和分蘖盛期+孕穗中期施翠康苗壮叶面肥增产效果显著,说明该叶面肥最佳施肥期是分蘖盛期。其增产主要因素是施用翠康苗壮叶面肥提高了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比对照提高穗实粒数5.04-24.44粒。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专用缓控肥应用效果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水稻专用缓控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水稻专用缓控肥和普通专用肥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缓控肥的肥力释放缓慢,施用缓控肥后水稻生长后期不需再施肥,可减少施肥2次;施用缓控肥不仅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还可增加水稻上部三叶的总面积和籽粒的结实率及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 m2施用水稻专用缓控肥75 kg+46%尿素11 kg的水稻产量为最高,以每667 m2施用水稻专用缓控肥55.8 kg+46%尿素11 kg的水稻投产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长中后期,根系的吸收功能日渐衰退,而穗部仍处在营养充实阶段,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如果通过土壤施肥有一个吸肥过程,难以满足要求。若是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则用肥少,见效快。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宜冲旺美乐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同管理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宜冲旺美乐+常规施肥比常规施肥处理出苗整齐,返青期提前1d,每公顷增产360kg,增产率为5.26%。  相似文献   

15.
通过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均有不同影响。从百粒重、穗粒重、子粒率上看,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600kg/hm~2(处理2)比常规施肥公顷增加产量601.5kg,增产率4.8%,公顷增加效益666元。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525kg/hm~2(处理3)比常规施肥公顷增加产量178.5kg,增产率1.4%,公顷节约成本27元,公顷增加效益278元。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和2016年在滨海盐碱区旱作玉米上,研究了3种生物有机肥(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阳牌)不同施肥量(600、900和1 200 kg/hm~2)和施肥方式(撒施、沟施)对玉米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施和沟施生物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滨海盐碱旱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沟施效果优于撒施。采用撒施方式施肥时,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和阳牌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分别为900、1 200和900 kg/hm~2,其中,施用施利康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或和阳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明显较高。采用沟施方式施肥时,微力高牌、施利康牌和和阳牌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分别为900、1 200和1 200 kg/hm~2,其中,施用和阳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用微力高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施利康牌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或和阳牌生物有机肥90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增加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沟施效果优于撒施。降水对旱作玉米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影响均较大,相同施肥条件下,平水年各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贫水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普洱茶上施用“绿保”牌茶叶专用复混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后茶树萌芽率提高,百芽重增加,芽头粗壮,茶叶产量显著增加,施用“绿保”牌茶叶专用复混肥比习惯施肥区每公顷产量提高1435.5kg,增产率14.35%,增值6856.5元/hm^2。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1):27-27
1.稻田施肥 稻田施肥要兼顾水稻和鱼类共生特点,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但农家肥量少质低,特别是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水稻稳产高产的起码要求,因此增施化学肥料作为水稻追肥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鱼施用化肥要适时适量,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每公顷每次施用尿素不超过105kg,过磷酸钙不超过150kg。  相似文献   

19.
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在广西藤县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的水稻生长稳健,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 570.9kg,比习惯施肥增产5.89%,增收节支合计为1 258.45元,说明施用控释肥具有较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同时,施用控释肥分别减少氮、磷养分用量32.43%和53.56%,说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肥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施肥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本田生产传统的施肥方法是在插秧前施基肥,插秧后多次追肥,如分蘖肥、调节肥、穗肥,多次追肥费工费事,如遇干旱年份,无水灌溉,追肥无法施用,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开展免追肥结合磷、钾肥一次施用,是改变传统施肥方法的有效途径。经试验证明:施用免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略高,同时也简化了农事操作,省工省力,降本增效,公顷产量8427.0kg,与常规施肥相比公顷增产649.5kg,增产率为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