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已掌握甘蓝型油菜-萝卜附加系染色体构成,并构建萝卜分子连锁图谱的基础上,以甘蓝型油菜?萝卜附加系为材料,利用(dp)RAPD分子标记技术,筛选附加系中外源萝卜9条染色体(A~I)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研究萝卜染色体与连锁群对应关系奠定基础。试验筛选了576个随机引物(组合),有413个能从附加系中扩增出萝卜染色体的(dp)RAPD标记,平均有效引物(组合)占71·7%,其中RAPD反应有效引物率67·7%,dpRAPD反应有效引物率73·2%。试验共得到899个萝卜染色体(dp)RAPD标记,包括354个RAPD标记和545个dpRAPD标记,覆盖萝卜整个基因组的全部9条染色体,不同染色体的标记数目变化范围在41~160,其中最多的是染色体C,最少的是染色体I。  相似文献   

2.
参考萝卜染色体定位序列标记连锁图谱中F染色体连锁群的SSR分子标记,利用21个已知萝卜染色体组成的甘蓝型油菜—萝卜附加系材料,确定了萝卜F染色体特异的2个SSR标记RM-59-293和Rs1SSR3694-220,应用两个标记对白菜‘559’与甘蓝型油菜—萝卜F染色体附加系FF回交的BC_1进行鉴定,筛选出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_1单株。利用萝卜基因组特异探针pURsN对该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_1单株的基因组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0个BC_1均得到1个杂交信号,含有1条萝卜F染色体。进一步对该10个BC_1单株进行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形态接近白菜亲本‘559’的BC_1-15单株和形态偏向白菜类的BC_1-8、BC_1-16、BC_1-31和BC_1-35单株。  相似文献   

3.
根据21个已知萝卜染色体组成的标准材料及其基因组中萝卜染色体的组成信息,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了萝卜C染色体的特异SSR标记RsSA078-170和RH148-190,并应用这2个标记对甘蓝型油菜-萝卜C染色体附加系CC与普通白菜559杂交获得的F_1进行外源萝卜C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全部F_1单株都扩增出了萝卜C染色体的特异条带。同时,利用萝卜基因组特异探针pURsN对F_1基因组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结果显示F_1有杂交信号,表明F_1含有萝卜基因组,该结果佐证了SSR特异标记RsSA078-170和RH148-190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说明SSR特异标记RsSA078-170和RH148-190可以用于甘蓝型油菜-萝卜C染色体附加系与普通白菜杂交后代中外源萝卜C染色体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以甘蓝型油菜作为母本,大白菜作为轮回父本,杂交获得BC1 和BC2 群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法从BC2 群体中筛选出大白菜-甘蓝型油菜C 基因组6 号单体异附加系,利用甘蓝型油菜C 连锁群特异SSR 标记鉴定,确定该单体异附加系中的外源染色体与甘蓝型油菜C6 连锁群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以萝卜基因组特异序列pURsN 作探针,分别与19 份菜薹与萝卜附加系回交后代BC4A3d 进行杂交,检测回交后代中外源萝卜染色体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1 份材料BC4A3d-45 没有杂交信号,其他18 份材料均得到1 个杂交信号,表明除了BC4A3d-45 没有附加外源萝卜染色体之外,其余18 份材料均含有1 条外源萝卜染色体;该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桃分子连锁图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大久保’与‘兴津油桃’杂交的F2代109 株群体为试材, 采用AFLP、RAPD、SSR 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筛选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36 对AFL P 引物、3 对SSR 引物、2 对RAPD 引物进行群体分离分析, 获得分离标记136 个, 卡方检验27 个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应用Mapmaker 分析软件将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的标记构建了包含11 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 每个连锁群包含3~21 个标记, 平均为8.73 个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组1061.8 cM , 11 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96.5 cM , 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1.0 cM , 与果实毛/ 油桃( G/ g) 、白/ 黄肉( Y/ y) 连锁的RAPD 标记、非酸/ 酸(D/ d) 性状连锁的AFLP标记分别定位在第3 、7 、9 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SSR锚定标记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将已有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和国际上A基因组参考图谱对应起来,利用国际上发表的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特异SSR标记作为锚定标记,以100个DH株系组成的群体为作图群体进行了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研究。利用双亲和F1对230个SSR标记和8个STS标记进行了筛选,共获得67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整合了已有的263个AFLP标记、150个RAPD标记、17个SSR标记、3个SCAR标记、14个同工酶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最终构建了一张由10个连锁群组成,包含了497个标记的大白菜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 086.7 cM,标记间平均图距2.19 cM。此图谱上包含了已在A基因组参考图谱上定位的34个SSR标记和2个STS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上,由此可将该图谱按A基因组参考图谱的连锁群进行命名,即A1~A10,并与10条染色体对应起来,A1~A10分别对应3、6、2、8、5、4、7、9、1、10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为创造CC染色体组附加A染色体组的单体异附加系,以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CCA)为材料,采用人工杂交、形态和细胞学鉴定及核型分析等方法,比较了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与其亲本芥蓝(CC)正、反交的结实性,分析了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及频率分布,并对筛选出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CA×CC和CC×CCA的结籽率分别为0.28%和0.63%;在鉴定的88个CC×CCA的子代中,全部为2n=18的整倍体植株;在鉴定的156个CCA×CC的子代中,(2n+1)~(2n+9)等各类非整倍体均有存在,其中附加1条染色体的1个、附加2条染色体的16个;形态学标记鉴定和核型分析显示附加1条染色体的那个子代植株为单体异附加系CC+A9;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A9染色体常与一对C组的染色体发生局部联会,两者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n+1雌、雄配子均有一定传递率,分别为18.75%和9.82%;单体异附加系CC+A9自交获得了1株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9.
与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355条10bp随机引物来筛选与苹果果实红色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分离群体分组分析,在果实红色与非红色2个对比基因池间进行了扩增筛选,初步选出49个多态性引物,进一步对这些多态性引物进行群体上的分析发现S519可以扩增出大约1000bp左右的一条与红色性状相关的DNA特异带。对本研究的73个来自3个不同杂交组合的F1后代个体分析表明,该标记判断果实红色性状的符合率为76.7%。鉴于获得的多态性标记对果皮颜色预测的准确率不高的现状,我们采用了双标记组合分析方案,即用S5191000分别与以往获得的3个与果色性状相关的标记(S12891200、S12351000和S21071200)配对组合进行判断,从而使得标记对目标性状预测的正确性大为提高。另外,对总共获得的4个RAPD标记在9个栽培品种上进行了分析,大多数品种的表现与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保护我国特有的优异萝卜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区分和合理利用,保障我国萝卜产业发展,目前需积极开展萝卜种质资源的特异性鉴定和种质识别技术研究。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信息处理和图像处理技术,筛选出22对SSR引物对75份来源和特征不同的代表性萝卜种质进行鉴定,共扩增出15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7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5.49%,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6.95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