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打破体制性障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实现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打破体制性障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打破体制性障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翟国胜 《中国农垦》2011,(10):59-60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迁移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国有农场作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国家队"和  相似文献   

6.
韩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71-3174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动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应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量化,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消除制度因素影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农机技术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发挥农机技术培训的职能和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山东省委副书记姜大明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各级一定要把促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而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和前提。沂水县作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业培训试点县,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业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真总结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于各地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中枢。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始终是制约"三化"互促互动的关键瓶颈。近年来,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征地制度改革不深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07-20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着资金投入来源不稳定、培训质量有待提高、部门统筹不协调、法律及相关政策匮乏等问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应完善投入培训机制、培训方式、法律政策体系和组织领导体系等,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崛起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技能是制约其顺利转移的内在根本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农村经济增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乡村旅游为例,从协调论、系统论和投入产出理论观点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部分协调发展的特征。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协调互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旅游经济收入合理分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将成为山区内部消化"三农"问题的择优之策。同时提出了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现代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粮食安全的支撑重要性越发明显,但农村目前的青壮年劳动力却面临主动或被动脱离土地的窘境。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应,加强其相关金融服务是一项重要有效途径。通过研究,发现辽宁省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服务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山东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比较庞大,转移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加快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握好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在“十一五”时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笔者在研读了相关的文件、措施后,结合当前农村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必须明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二是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在就业、教育、享受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上建立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公平的社会制度,搭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公平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问题成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外来人口获取城镇公共服务较难、福利与户籍挂钩。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农民担心进城可能面临原有福利的损失、部分城市居民担心自己的福利水平会因为外来人口落户而下降、地方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扩大城市公共服务覆盖面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鉴于此,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财产权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越 《农业展望》2014,(7):42-46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当今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方式的功能正逐步弱化,养老社会化成为了必然选择。通过实地调研,对于农村老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促进农村养老机构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全省非农区而言,河南省农区劳动力,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较大,但农区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列举了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如农业结构层次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落后、结构转换失衡等,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政策及制度缺陷等,并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