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全国收集的10余种茯苓菌种进行对比,优选出适合江西种植的茯苓菌种菌丝。比较10个茯苓菌种菌丝生长速度、茯苓的产量、茯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JN与P02个茯苓菌种菌丝生长良好、茯苓产量高、产品品质优。本研究优选出JN与P0两个茯苓品种适合江西种植的优良菌种,为今后江西地区推广茯苓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蔡爱群  张雷  韩伟  代凯 《湖北农业科学》2016,(19):5117-5119
为了研究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丝的最适pH和生长因子,采用在不同pH和生长因子条件下,对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株进行斜面试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茯苓1号菌丝的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C,最适pH为5;茯苓5.78号菌丝的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C,最适pH为4。可见茯苓1号、茯苓5.78号都是偏酸性的,最适生长因子都是维生素C。  相似文献   

3.
"家家户户种茯苓,村村寨寨闻药香",这是"中国茯苓之乡"——靖州发展茯苓的真实写照。走进该县茯苓大市场一股茯苓清香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经液体培养的茯苓1号[Poria cocos(Schw.)Wolf.Strain 1]、茯苓5.78号(P.cocos Strain5.78)菌株菌丝体,并干燥后称重,比较其生物量产率;采用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株菌丝体的多糖吸光度,从而测定出其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茯苓1号比茯苓5.78号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茯苓5.78号菌丝体的多糖含量比茯苓1号高。说明在相同的液体培养基条件下,茯苓1号、茯苓5.78号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不同;茯苓多糖含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收获与加工,是茯苓生产的最后两个环节,既关系到苓农的收入,又关系到茯苓的药用价值。一、鲜茯苓的科学采收1.收获适期。茯苓收获又称起场或起窖。茯苓菌核成熟后应及时收获,过早收获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茯苓下窖种植第2年6月份便陆续成熟,可开始收获。采用嫁接新技术种植的茯苓,可当年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蒙药材茯苓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的去氢茯苓酸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生物转化。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进行去氢茯苓酸的生物转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和制备原形化合物去氢茯苓酸及其生物转化产物,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确定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优化了温孵体系;去氢茯苓酸在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下,产生2个转化产物,即茯苓酸和25-羟基茯苓酸。去氢茯苓酸可被苯巴比妥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转化为茯苓酸和25-羟基茯苓酸。  相似文献   

7.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罗田县茯苓(Poria cocos)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罗田县制定有一套规范化栽培茯苓的技术,部分地区运用"四改"方针种植茯苓。目前茯苓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规范化茯苓种植技术普及不够、茯苓加工水平较低、种质来源混乱、科技投入不足、产业化发展模式单一、品牌产品少等。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了广泛推广"四改"方针、注重茯苓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实行挂牌销售澄清茯苓菌种来源、联系科研单位和大企业提高茯苓的科技投入、鼓励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并存5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水明  陶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42-5543,5564
对湖北罗田茯苓种质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罗田茯苓在栽培技术、种植环境、种质资源等方面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罗田可以作为茯苓规范化种植示范点和茯苓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生产基地选址。开展罗田茯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以期在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茯苓产量、发展新技术、提高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为茯苓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新的依据,并在了解茯苓种质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茯苓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其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达到茯苓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解决茯苓连作障碍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调节土壤pH和添加厩肥的方法来栽培茯苓,对比废弃茯苓栽培场与新开茯苓栽培场之间、废弃茯苓栽培场中各处理之间栽培茯苓的差异。[结果]废弃茯苓栽培场调节pH和调节pH+添加厩肥的方法所产茯苓的质量均未达到新场栽培效果,平均结实率分别比新场栽培低31.7和20.0个百分点;与废弃茯苓栽培场空白相比,调节pH和调节pH+添加厩肥的方法所产茯苓的质量略好,产量分别是后者的3.4和4.4倍,平均结实率分别高41.6和53.3个百分点。[结论]调节pH和调节pH+添加厩肥的方法能够提高茯苓的质量和产量,且后者效果要优于前者,但效果有限。解决茯苓连作障碍问题必须探寻其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茯苓是一种常用中药,在此将茯苓早期到近期特别是近3年来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发现,茯苓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其中,已知多糖类化合物有1i种,已知三萜类化合物有42种;茯苓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茯苓多糖和茯苓三萜类化合物,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保肝、利尿、抗衰老、抗炎、降血脂、增强免疫、催眠等作用,茯苓三萜具有抗肿瘤、保肝、抗衰老、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马尾松采伐基地培育杉木林分套种茯苓的平均产量和产值,以及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马尾松采伐基地培育杉木林分套种茯苓平均产量232kg/hm2,平均产值4296元/hm2;套种茯苓让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杉木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茯苓产地适宜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生态因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根据茯苓主要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气温、海拔、土壤等),分析了茯苓的适宜产区及分布面积。结果表明,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四川等18个省(直辖市、区)是与茯苓原产区生态相似度最高的区域,这与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同时还预测出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区域,如甘肃,为茯苓的引种扩种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可见,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分析茯苓产地适宜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茯苓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茯苓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成分分离,用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biemnasterol(1),octadecanoicacid(2),triacontanol(3),octacosyl acid(4),pentacosanoic acid(5),β-sitosterol(6),daucosterol(7)。结论:为茯苓皮的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2种长度料筒对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进行了旱田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料筒长(75 cm)的对照组全生长期为173 d,料筒短(50 cm)的试验组只有138 d。对照组结实率94%、单个最大苓重6.3 kg、单窖产量2.1 kg,试验组结实率98%、单个最大苓重6.5 kg、单窖产量2.5 kg。对照组每日料筒分化量为46.24 g,比试验组高出2.76 g。对照组净收益2 496.00元,比试验组低984.00元,但试验组比对照组用料量少砍40株15龄松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茯苓面条加工工艺中复合磷酸盐和食用碱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小麦面粉、茯苓粉为原料,以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茯苓面条加工工艺中复合磷酸盐和食用碱的工艺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茯苓粉添加量23.84%,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12%,食用碱添加量0.22%,此时茯苓面条的感官评价得分预测值为82.58分。但从实际操作的方便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对数据进行修正为:茯苓粉添加量23%,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10%,食用碱添加量0.20%,此时茯苓面条的感官评价得分为82.39分。[结论]模型建立合理,预测的结果较为准确,可为茯苓面条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陶跃中  姜辉  舒志愚  杨生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95-9097,9364
[目的]优化茯苓深层发酵菌丝体的多糖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水料比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水料比与茯苓多糖得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茯苓多糖水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3 h,提取温度73.8℃,水料比29.8∶1;多糖得率理论值达到2.45%,实际得率可达2.57%。[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得到的提取条件可信,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茯苓酸奶的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茯苓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确定茯苓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茯苓多糖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26℃,15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5.6,接种6%的菌龄为2 d的茯苓菌,摇瓶振荡培养7 d,发酵液中茯苓多糖含量为6.91 mg/ml。各因素对茯苓酸奶发酵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液(奶粉、发酵液、水)的构成质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糖浓度。[结论]茯苓乳酸制作的最佳工艺为:奶粉∶发酵液∶水=1∶1∶7,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菌=1∶1)接种量6%,糖浓度6%,发酵温度40℃,发酵6 h后后熟12~24 h,制取的酸奶品质最好,兼具茯苓发酵液的香味与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18.
对黔东南州茯苓主产区的白蚁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定点调查.结果发现,黔东南州全州茯苓均发生白蚁危害,以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最为常见,且种群密度高,对茯苓的危害性最大;白蚁主要危害山冲种植的茯苓,坡塝地带白蚁危害相对较轻.由于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易传播和扩散蔓延特点,防治较为困难,部分药农使用高效、高残留农药灭杀白蚁,导致茯苓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品质.建议从开展高效低残留防治白蚁药物的筛选研究、开展白蚁防治技术研究、开展科学防治白蚁的技术推广工作3个方面着手防治白蚁.  相似文献   

19.
5种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鲤肠内细菌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将5种常用中草药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板兰根lsatis indigotica Fort、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茯苓Poria cocos Wolf及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鲤Cyprynus(cyprynus)carpio,研究了这几种中草药对鲤的生长、肠内细菌数量及组成的影响。饲养25d后称重,每组随机取3尾鱼,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黄芩及黄芪可明显促进鲤的生长,并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添加茯苓、鱼腥草及板兰根也有一定作用,经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投喂5种中草药均使鲤肠内细菌数增加,并对其组成产生影响,试验组出现了对照组所没有的芽孢杆菌属及棒杆菌属细菌,并且使优势菌群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不动细菌属明显增加,芽孢杆菌属所占的比率也在10%以上,而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及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则明显下降。另外,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明显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及数量,使有益菌类增加,并抑制大部分条件致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