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麻疯树树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GC对其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解析,分离鉴定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从麻疯树树皮的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56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醛、酮、酯、萜类化合物、甾醇类、脂肪酸、烷烃、烯烃、芳香族化合物等,实验证明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是一种提取植物挥发性成分很有效的方法。麻疯树皮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多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三萜类和植物甾醇类物质,3个地点采集的麻疯树树皮的化合物组成和相对含量差异不明显,为了解麻疯树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采自云南省建水县、石屏县和元阳县的麻疯树叶、树皮及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树叶39种,树皮35种,种子30种,化合物类型包括醛、酮、酯、萜类化合物、甾醇类、脂肪酸、烷烃、烯烃、芳香族化合物等。5-羟甲基康醛、蒽、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亚油酸甘油酯、角鲨烯和β-豆甾醇等8种化合物为麻疯树叶、树皮及种子共有的挥发性成分。在麻疯树叶、皮及种子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多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三萜类和植物甾醇类物质和天然维生素E,同时发现相同海拔和生境的麻疯树样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较相似,为了解麻疯树各部位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异同,为进一步了解麻疯树各部位化学物质成分及研究麻疯树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了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萃取物为深黄色或淡黄色液体,产率为叶0.53%、树皮0.56%、种子0.7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结果]从麻疯树叶、皮、种子挥发性物质中分别检测出26、26、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66.88%、36.44%、88.31%。化合物类型以酮、酯、脂肪类、萜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类、烷烃等化合物为主。麻疯树叶、皮及种子中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了云南元阳县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解析,分离鉴定了各组成及相对含量.从麻疯树叶、皮、种子挥发性物质中分别分离出53、58、13个色谱峰,鉴定出28、32、10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79.2%、75.4%、97....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法分离、分析延安糜子酒和绍兴糯米酒2种黄酒中的多种易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延安糜子酒中共分离得到4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烃类、酚类、醛酮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9.292%、23.556%、7.366%、1.888%、4.214%;从绍兴糯米酒中共分离得到2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烃类、酚类、醛酮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3.600%、24.904%、1.437%、0.888%、19.316%。2种黄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62种,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1种,在挥发性组成上相似,醇类含量最高,酯类次之,两者相对含量占鉴定得到物质总量的50%以上。该试验从黄酒中分析出不同种类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黄酒中挥发性物质组成提供了数据,也为黄酒感官评价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云斑天牛寄主核桃树皮及树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云斑天牛对寄主核桃的选择机制,为筛选对云斑天牛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源引诱剂,实现对该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核桃树皮和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核桃树皮和树叶共含有萜烯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醌类和杂环化合物9类6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核桃树皮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9类36种,分别是15种萜烯类、4种烃类、4种芳香族化合物、1种醇类、3种醛类、1种酮类、2种酯类、3种醌类和3种杂环化合物。核桃树叶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8类42种,分别是22种萜烯类、2种烃类、4种芳香族化合物、4种醇类、2种醛类、1种酮类、5种酯类和2种醌类。核桃树皮和树叶均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共4类13种,分别是9种萜烯类、1种醛类、1种酯类和2种醌类。此外,核桃树皮和树叶萜烯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43.371%和78.948%;核桃树皮烃类相对含量最低,为1.043%;核桃树叶酮类和烃类相对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009%和0.268%。【结论】云斑天牛寄主核桃树皮和树叶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醌类和杂环化合物,其中萜烯类相对含量最高,酮类和烃类相对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梨渣饲料的风味和香气成分,为梨渣发酵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地霉属菌株TF和TM对新鲜梨渣进行固态发酵,并用GC/MS方法分析鉴定发酵过程中所产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在发酵和未发酵梨渣中共检出化合物81种,鉴定出化合物77种,其中未发酵梨渣中鉴定出31种,TF和TM发酵梨渣中分别鉴定出38和37种;除反式-4-癸烯酸乙酯为发酵和未发酵梨渣共有物质以外,其他物质均不相同。未发酵梨渣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酚、烷类及其他物质(18种,相对含量为49.35%),醛、酸类(7种,相对含量为36.70%)和酯类(11种,相对含量为14.45%);经TF和TM发酵后的梨渣中,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酯类(TF 29种,相对含量为74.83%;TM 31种,相对含量为88.86%)、醇类(TF 4种,相对含量为22.17%;TM 4种,相对含量为10.15%)和少量醛、酸类(TF 2种,相对含量为1.53%;TM 1种,相对含量为0.52%)。酯类是地霉属菌株TF和TM发酵梨渣中的主要化合物。【结论】发酵能够有效地提高梨渣中酯类和醇类的种类和含量,减少醛、酸、酚、烷类及其他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能有效提高梨渣的风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百合科Liliaceae植物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收集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和文竹Asparagus plumosus 3种百合科植物VOCs,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这3种植物VOCs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吊兰释放34种VOCs,包含萜类、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等5类化合物,其中二氢香茅醇相对含量最高(28.79 %);一叶兰释放VOCs共鉴定出25种,包含醛类、酯类、醇类、萜类、酮类、烃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壬醛(相对含量为12.12%)为其主要成分;文竹释放出38种VOCS,包含萜类醛类、酯类、醇类、醛类等4种化合物,主成分为牻牛儿醇(相对含量为27.90%)。3种百合科植物挥发物中都含有萜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百合科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9.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藤茶(显齿蛇葡萄)和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并对两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旨在为优质藤茶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分离出藤茶(显齿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8个,鉴定出28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3.68%,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醛类、有机酸、醇类及甾醇类等化合物;分离出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4个,鉴定出2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9.41%,主要成分为烷烃类、有机酸类、酚类、醇类及甾醇类化合物。虽然两种植物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穿贝海绵甾醇(≥30%),但其他高含量成分大多数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了云南元谋、梁河、永胜、元阳、老挝和卢旺达6个地区的小桐子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云南元谋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30%、43.46%、34.50%;云南梁河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97%、58.32%、32.57%;云南永胜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98%、55.48%、33.45%;云南元阳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16%、47.42%、31.47%;老挝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11%、64.69%、37.75%;卢旺达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9%、51.02%、30.56%。  相似文献   

12.
林杰  江汉美  卢金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65-166,199
[目的]分析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这2种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出4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72%;从杜仲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83%。杜仲和杜仲叶2种药材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都为壬醛,含量分别为17.47%、13.53%。[结论]杜仲与杜仲叶中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干热河谷东川小江口麻疯树果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东川干热河谷小江口野生麻疯树的果实体积、千粒重、千仁重、种仁含油率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第6株和第8株结果量和含种子个数均低于其他,立地条件对麻疯树影响较大;千仁重最高的是第6株;千果重最高的为第7株,最低的为第8株;种壳厚薄性状差异可以作为选育良种的指标;麻疯树种仁含油率为38.8%~55.8%,含油率较高,可以作为选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麻疯树籽种仁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地不同,麻疯树种子中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差异,种仁中油脂含量为46%~58%,粗蛋白含量为20%~28%,总糖含量为1.6%~2.9%,灰分含量为4.1%~4.9%;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样地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华坪地区种子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样地。综合来看:潞江地区的种子含油率最高,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质种植基地;云南地区麻疯树籽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去脂脱毒后有望成为动物饲料源。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浸种,分析其对4℃低温下麻疯树种子萌发特性及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CaCl2溶液处理的种子相对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率均较高,同时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又较低。说明适量浓度的Ca2+处理能促进低温胁迫下麻疯树种子的萌发,且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麻疯树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武  彭彦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21-3823
实现麻疯树的产业化,创规模经济效益是发展麻疯树能源林的根本出路。分析了我国麻疯树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现状,认为良种不足、农业比较效益低、技术研究基础薄弱、示范效果不明显、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是制约麻疯树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良种先行、合理布局、集约经营、规范标准、示范推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