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云南垂穗石松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合理利用云南垂穗石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MS分析云南垂穗石松全草脂溶性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化学成分为葵酸(25.518%)、油酸(18.481%)、十六烷酸(17.096%)、葵酸乙酯(9.092%)、十六烷酸乙酯(7.279%)。云南垂穗石松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脂肪酸类和倍半萜类物质,34种脂溶性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5.2%。[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云南垂穗石松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竹节参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竹节参脂溶性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竹节参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分析鉴定组分。[结果]共检测出27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41%。竹节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1-十八碳烯(18.06%)、3-甲基-2-丁酮(12.88%)、3-甲基丁酸(8.40%)、正己酸(6.60%)、辛酸(6.41%)、异丙基乙醚(6.08%)、2-乙氧基戊烷(5.08%)、十二烷(4.93%)、可巴烯(4.17%)。[结论]该试验检测出了竹节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竹节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忠梅  王慧  包海鹰  白冰  刘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6-10648
[目的]研究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期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从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从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13种化合物是相同的。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17种萜类化合物,6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9种萜类化合物,12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2种千里光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即栽培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11.60%)、α-石竹烯(13.49%)、石竹烯氧化物(8.57%)、棕榈酸(10.86%)和亚油酸(9.00%);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8.10%)、α-石竹烯(19.50%)、石竹烯氧化物(14.22%)、棕榈酸(21.45%)和亚油酸(13.66%)。[结论]该法测定出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这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娄方明  白志川  李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41-5742,5745
[目的]通过研究椿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椿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椿皮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椿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02%,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Spa-thulenol(11.59%)、顺-α-可巴烯-8-醇(8.37%)、α-胡椒烯(5.87%)、△-杜松烯(5.76%)、α-荜澄茄油烯(4.4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椿皮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芒果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丽丽  刘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06-12907
[目的]对芒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芒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芒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到22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1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06%,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28.89%),α-古云烯(11.64%),α-芹子烯(10.04%),石竹烯(10.01%),β-榄香烯(6.81%),α-蓓草烯(6.19%)等。[结论]揭示了芒果叶的药理作用,为综合开发利用芒果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钰  吴娟  颜仁龙  彭括  阿萍  周先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73-13674,13679
[目的]对藏产鳞腺杜鹃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4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70%。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18.30%)、柠檬烯(14.85%)、萘(11.78%)、β-蒎烯(8.81%)、γ-松油烯(5.54%)、反式丁香烯(4.57%)、橙花叔醇(3.19%)、间伞花烃(2.99%)、氧化石竹烯(2.37%)和β-月桂烯(2.03%)等。[结论]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份为首次报道,为鳞腺杜鹃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建文  黄艳  何开家  刘布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56-14156,14168
[目的]研究粗齿冷水花石油醚部位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粗齿冷水花石油醚部位脂溶性的化学成分,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质谱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25个成分,并鉴定出其中14个成分,主要成分为7,11-二甲基-3-亚甲基-(E)-1,6,10-十二碳三烯(23.75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S-(1α,7α.,8aα)]-萘(15.541%)、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S)-环己烯(30.349%)和角鲨烯(11.485%).[结论]这些成分均首次从粗齿冷水花中分离鉴定,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文生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0-12102
[目的]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铺地柏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铺地柏挥发油提取率为0.68%,共鉴定出88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85.74%。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17.06%)、(-)-4-萜品醇(2.96%)、β-香茅醇(2.34%)、2-十一烷酮(8.35%)、3,7-二甲基-6-辛烯酸甲酯(5.87%)和α-杜松醇(4.07%)。[结论]该研究通过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铺地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河菜脂溶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河菜脂溶性化学成分,为高河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脂溶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8种组分,占总成分含量的80.80%,其中植醇(26.49%)、乙基胆甾醇(10.65%)、2-甘油-亚麻酸脂(7.84%)和亚麻酸甲酯(7.16%)含量较高。[结论]高河菜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萜类、脂肪酸酯、甾醇和烷烃类化合物,为高河菜的科学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剑  刘纳纳  杨虹傑  杨敬国  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84-19286
[目的]分析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树根和根皮中挥发性成分,以期为刺楸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刺楸根和根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分析确定各组分的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刺楸树根和根皮中分别鉴定出81种和7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47%和96.17%,其主要成分均为γ-榄香烯、反式-β-金合欢烯、α-愈创烯和2-(1-甲基乙基)-5-甲基-苯酚等,且在2种材料中的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该试验确定了刺楸根和根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开发刺楸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覃文慧  冯旭  李耀华  牛晋英  郭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3-12004,12084
[目的]研究广西山胶木鲜、干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01%,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22.83%)、β-罗勒烯(7.19%)、植醇(6.90%)、β-蒎烯(6.79%)、α-蒎烯(5.97%)和石竹烯氧化物(5.95%)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3.22%)、β-罗勒烯(7.78%)、二环大根香叶烯(7.24%)、α-石竹烯(5.89%)和α蒎烯(5.42%)等;两者共有成分有30种。[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山胶木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田光辉  刘存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7-5049
[目的]研究秦巴山区野生的糙苏叶和嫩枝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这一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糙苏叶和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oleanolic acid(Ⅰ),ursolic acid(Ⅱ),β-sitosterol(Ⅲ),maslinic acid(Ⅳ),trichoranin(Ⅴ),rabdosianin B(Ⅵ),hinokiol(Ⅶ),5,7-dimethoxy-4′-hydroxyflavone(Ⅷ)。[结论]化合物Ⅳ~Ⅷ首次从糙苏叶和嫩枝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3.
当归藤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藤不同部位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当归藤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当归藤根中鉴定出1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7.67%;从当归藤茎中鉴定出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88%;从当归藤叶中鉴定出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11%。[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3-18774,18776
[目的]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柳蒿芽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柳蒿芽挥发性物质中共分离出了69种成分,其中62种成分被鉴定清楚,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β-月桂烯(7.60%)、(顺)-1,8-萜二醇内醚(9.29%)、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7.02%)、(S)-顺马鞭烯醇(7.05%)、蒿醇(2.64%)、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醇-乙酸酯(5.72%)、石竹烯(4.11%)、(Z)-β-法呢烯(10.61%)、大=牛儿烯D(8.07%)、α-佛手柑油烯(10.62%)等。[结论]通过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柳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慧竹  孙玉婷  李锐  陈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73-17074
[目的]研究五味子藤皮油状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五味子藤皮油状物的主要成分。[结果]气相色谱共分离出36多种化合物,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出其中19种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亚油酸(30.06%)、油酸(17.17%)、棕榈酸(11.05%)、丁香烯(10.40%)、肉豆蔻酸(6.21%)和十七烷酸(4.39%)等。[结论]五味子藤皮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或产地木犀科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不同品种或产地的小叶苦丁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鉴定55个化合物,7个不同批次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的成分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以芳樟醇(48.34%~79.25%)为主的单萜类成分,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松油醇、香叶醇何橙花醇等。[结论]该方法为小叶苦丁茶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荣祥  都姣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34-9534,9567
[目的]为科学利用石松科植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而对黔产扁枝石松干燥全草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黔产扁枝石松中共分离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3乙-酰基齐墩果酸(Ⅱ)、阿魏酸(Ⅲ)、β-胡萝卜苷(Ⅳ)和石松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钮子茎中石油醚提取物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秦巴山区钮子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对秦巴山区野生的钮子茎粉末进行提取,得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9种化合物,主要有萜类、脂肪酸、烯醇、烯烃、酚类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5.15%。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是(-)-斯巴醇,为22.07%,其次为棕榈酸,含量为11.18%,再次是β-芹子烯,含量为9.20%,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双键,预示着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结论]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罗非鱼下脚料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法(GC)对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鉴定出22中脂肪酸成分,主要成分为油酸(22.1%)、二十四碳一烯酸(20.8%)、棕榈酸(14.2%)和二十二碳一烯酸(10.1%)。[结论]单不饱和脂肪酸是罗非鱼下脚料油的主要成分,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罗非鱼可再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