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松原市粮食产量资料分析得出,玉米和水稻分别占总粮食产量的74.13%和12.43%,其他作物占产量的13.44%。采用等权重不同间距滑动平均得到的气象产量序列,间接反映出了因气象条件优劣造成的丰歉年景。由18个因子筛选组建的玉米产量预报方程验证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仅0.08,平均相对误差〈1%。另外,单独组建的其他粮产预报方程,复相关系数均通过0.001信度水准检验。  相似文献   

2.
甘薯又名红薯。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近5年甘薯种植面积平均为500万hm2左右,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54%,年平均产量约1.05亿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2%,其产量在国内粮食产量中居第4位,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20世纪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高产作物之一,栽培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强;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5—45%,单位面积产量相当全国玉米平均产量的102.3%,总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8.73%。栽培的品种以马齿种(黄金塔、红瓤子为代表)、硬粒种(火苞米、长八(足尚)、小金黄、牛尾黄为代表)、中间型(白头霜、金顶子为代表)等三个籽粒质地生态类型在全省各地做有规则的分布。品种生产水平较低。迅速地提高玉米品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安全的区域性和结构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安全不仅是总量上的满足,还包括区域间协调和结构上匹配.笔者将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北方农区、南方农区和牧区,进而考察不同区域粮食和畜产品生产的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差异和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南方农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北方农区则明显上升.南方农区是我国肉类主产区,肉类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50%以上.猪肉在我国肉类生产中占绝对优势地位,1995-2007年间,猪肉产量占我国总肉类产量的比重平均达到66.1%.南方农区是我国猪肉的主要产区,1995-2007年间,南方农区猪肉产量占全国猪肉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4.0%.1995-2007年,作为主要饲料粮的玉米在南方农区的产量仅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0.5%.因此,应充分提高南方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特别是玉米生产潜力,不仅可以减轻粮食生产给北方农区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且可以缓解自身面临的严重饲料粮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视     
2003年世界玉米生产、消费情况生产方面2003年世界玉米产量6.24亿t,增产5.0%;玉米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33.3%。美国、中国和欧盟的产量占当年世界玉米总产量的66.8%,2003年美国玉米产量比2002年增产11.7%。消费方面世界玉米消费6.3亿t,比2002年增长0.9%。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原料,2003年世界饲料用玉米占玉米消费总量的68.2%。美国和欧盟消费量分别为20257万t和4220万t。库存方面世界玉米期末库存0.92亿t,比2002年下降6.2%。玉米库存占谷物库存总量的25.4%;玉米期末库存占当年消费量的14.6%。2003年,美国玉米库存比2002年增长23.2%,欧盟上升2.2%…  相似文献   

6.
利用吉林省1980~2014年春玉米产量、生育期以及逐日气象资料,从春玉米生长发育的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和需光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出发,构建春玉米生长季逐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经过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以及回归分析,根据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7~8月逐旬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吉林省春玉米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各时段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均通过0.01水平的有效性检验,能够客观反映春玉米生长期内气象要素状况;各预报模型的历史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均大于88.9%,均方根误差小于15.0%;历史回代拟合的气象产量与实际气象产量在年际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关性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1981~2011年间各旬单产趋势预报准确年份在21年以上。各时段预报模型对2012~2014年的外推预报结果不稳定,准确率分别在97.0%、88.5%、66.8%以上,趋势预报2014年不准确。总体上,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吉林省春玉米产量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苍溪县地处川北山区,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400kg,总产量达8万t,占全县粮食总产量20%以上。由于苍溪县地处山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春旱连夏旱,夏旱连伏旱,严重影响玉米生产。近年来,野生动物危害也严重威胁着玉米生产。据调查,损失产量一般在5%~25%,个别地方高达40%以上。如何避开和减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挖掘西藏主要农区的生产能力,稳定全区粮食安全大局,开展西藏主要农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与潜力的研究。通过查阅西藏近25年来的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以及粮食总产量等统计数据并对其分析得出,1992—2017年间,西藏主要农区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呈增加趋势,粮食总产量与单产攀升,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均减小;西藏主要农区耕地平均复种指数从1997年的97.26%增加至2017年的102.41%,拉萨市耕地复种指数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小麦、稻谷以及玉米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而玉米也是我国三大粮食品种之一,玉米的年产量大约占我国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增加了玉米的播种面积,大力推广和使用了杂交技术,使得我国的玉米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大省,是我国的"玉米之乡",并且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吉林省种植玉米的耕地占全省耕地的60%以上,并且全省粮食总产量中,玉米产量就有  相似文献   

10.
以烟草秸秆为试材,利用烟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原料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对比了3种不同原料对双孢菇产量及单品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烟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出菇集中,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60%以上;前三潮菇产量达18 kg/m2以上;与玉米秸秆相比,用烟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显著增加;与玉米芯相比较,用烟草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玉米生产和流通形势分析 我国玉米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占我国玉米总产量的35%~40%,长江以南15省市区玉米消费占了50%,由此形成了当前我国玉米"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12.
李树基  贾琼 《甘肃农业》2002,(11):13-15
一、甘肃玉米资源 玉米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位居第一.近年来,由于玉米的特点和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在全省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逐步增加,玉米作为口粮的比例正显著降低.2000年,玉米播种面积696.54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6.59%,年产量210.47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9.5%.甘肃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2.01%,总产量占全国的1.99%.从1978年到1999年的22年中,全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从449.66万亩扩大到796.75万亩.1988年以来玉米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达7 56%,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达7.42%,显示出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2000年,由于受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甘肃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减少.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这给甘肃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运用SPSS19.0软件曲线估计法将宁波海曙区1993—2019年早稻气象产量进行分离,并将其与早稻全生育期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得出2种最优产量预报方程,通过最小二乘法对2种方程进行拟合,建立海曙区早稻产量预报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早稻产量预报拟合准确率较高,除2003年准确率略高于92.34%外,其余年份均在95%以上;虽然2020年受长期阴雨(梅雨)天气影响,但模型预报准确率仍达91.48%,证明该预报模型可作为海曙区早稻产量预报有效依据。早稻产量受多种气象因子共同影响,其中,4月上旬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5月平均最低气温、4—5月的平均气温与产量呈正相关;全生育期降水,尤其是6月降水不均,会影响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产品已进入了国际市场,农业种植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有一定的扩大,其产量的高低左右着中国大豆总产的丰歉,对中国大豆进出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气象指标评估黑龙江省大豆丰歉年型,准确的预报大豆产量,对政府部门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各省区1993~1997年大豆平均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统计分析可知,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33%,是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其余各省区总产对中国大豆总产的贡献率均不足10%,种植面积较为分散、种植季节和方式差异较大,研究大豆产量丰歉气象指标较复杂,本文仅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丰歉年型的气象指标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密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解决集约化栽培条件下间作密植潜力研究薄弱、生产中缺乏间作增密增产理论和实践依据的问题.【方法】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低、中、高(4.50、5.25、6.00万株/hm2)玉米密度对玉米间作豌豆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玉米间作豌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玉米间作豌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低、中、高玉米密度下的间作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2.除在中密度水平下,间作的籽粒总产量低于相应单作4.89%,其余处理均表现为间作籽粒总产量高于单作,间作生物总产量高于单作豌豆;单位面积间作玉米及间作豌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平均比相应单作增加了82.03%和5.89%、37.12%和2.88%;随玉米密度的增大,间作的籽粒总产量、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及间作玉米的生物产量均呈增大趋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性状对玉米籽粒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序为:穗数穗粒数500粒质量,所以穗数对玉米增产的贡献居所有产量性状之首;4个产量性状对豌豆籽粒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序为:株数百粒质量单株荚数单荚粒数,说明对豌豆籽粒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株数和百粒质量.【结论】综合作物的产量高低、产量性状表现及通径分析结果可得:随玉米密度的增大,间作可以显著提高主栽作物玉米的籽粒产量,进而提高间作的籽粒总产量,但会影响豌豆在间作中籽粒产量的优势,所以玉米间作豌豆较单作具有更高的容纳高密度的潜力和产量优势,且密植是提高间作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间序列的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粮食生产动态模型,利用黑龙江省1980~2006年粮食总产量的数据进行了粮食产量的预测。将预测数据实际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抛物线型趋势线平均百分误差为9.60,平均绝对误差为215.80,平均偏差平方和为70 281.90是准确度最高的。而指数型趋势线预测值在最近4年内最接近实际产量,其精度分别达到98.32%、97.31%、96.35%和94.02%。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世界玉米主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主要集中在著名玉米带的艾奥瓦、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和明尼苏达等州。1933年以前种植自由授粉品种。1933年开始应用杂交种,当时播种面积只占0.4%,到1945年约达到90%。1933~1963年种植双杂交种;1964年至现在种植单杂交种。为了总结50多年来玉米杂交种对提高玉米产量的遗传贡献,美国先锋种子公司 D.N.Duvick搜集了艾奥瓦州中部许多试验点,和伊利诺伊州部分地区玉米产量鉴定的历史记录,以及艾奥瓦州1930~1980年的全州玉米平均产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采用了试验的方法,研究各个时期杂交种的增产效果和原因。第一个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光、温、水等生物学特性出发,构建了河南省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了1980—2007年全省13个主产省辖市夏玉米生长季综合气候适宜度;根据各阶段气候适宜度与夏玉米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以旬为步长的夏玉米产量预报模型,并利用2008—2012年数据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夏玉米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气候适宜度变化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夏玉米产量水平及其动态变化。1980—2007年各省辖市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7.5%~94.6%,全省平均为91.8%,2008—2012年各省辖市预报准确率逐旬平均为92.3%~98.4%,全省平均为96.0%,能基本满足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1995-2014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西省1995-2014年统计年鉴,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粮食产量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以来,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作物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粮食作物单产量依次为 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粮食结构和粮食产量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显示,玉米对陕西省粮食总产量贡献最大,稻谷单产的提高对粮食平均单产增加的贡献率最大;地膜使用量和平均单产呈显著正相关,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使平均单产对总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县耕地面积520万亩,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42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总面积85%以上,玉米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因此玉米病害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