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述评     
上半年主要畜禽生产逆势增长6月22~23日,上半年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分析和预测了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一、生产总量:在价格有高有低的情况下稳步增长。生猪生产总体平稳,价格低位徘徊;家禽生产保持稳定,鸡蛋价格略降;奶业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 中国畜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生产结构调整全面展开,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769.02万吨,比上年增长3.68%;蛋类总产量可达到2475.15万吨,比上年增长5.57%;奶类总产量可达到950.06万吨,比上年增长17.74%。预计全年农民新增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将达到49元,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我国畜牧业经济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我国现阶段畜牧业发展仍落在发达国家的后面。特别是由于我国畜牧业经济学科建立较晚,很多问题尚在研究探索之中。畜牧业经济涵盖范围较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畜牧业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畜产品需求与供给;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畜牧业经营预测与决策;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畜牧业中的生产资料;畜牧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畜产品加工与销售;畜牧业的经济核算;畜牧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畜牧业中的分配和消费;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畜牧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泽库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在近几年畜牧业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入手,提出泽库县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建议是:灭治草地鼠虫害,彻底根除鼠虫危害,治理退化草地,缓解畜草矛盾;加快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加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畜产品产出能力,加强防灾保畜工作,减少牲畜损亡率。  相似文献   

5.
自建区以来,颍州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畜牧业作为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中轴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抓紧抓好。各项畜牧生产指标均呈上升态势。据统计,从建区至今,人均牧业产值由841元提升到1003.2元,提高19.29%;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34.8%提升到44.56%,提高28.1%。目前,颍州区畜牧业处于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时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产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品质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四大生产特色;个人带头、企业龙头、协会牵头三大生产特点;生猪、家禽二大生产优势和财政支持一大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6.
锡林郭勒盟退化草地治理与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莉玛  蔡萍 《中国草地》2002,24(2):75-77
在调查研究锡林郭勒盟退化草地现状和草地畜牧业生产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遵循西部大开发“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的战略方针;主张有效地加速治理退化草地,摒弃“头数畜牧业”传统观念和做法,提倡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方式。为此,初步提出治理退化草地和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向豪 《中国饲料》2023,(19):193-202
科学把握畜牧业生产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力结构是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为揭示中国畜牧业生产重心的时空演化动态,文章采用重心移动模型对1995—2021年中国畜牧业生产重心的时空演化路径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演化驱动力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移动路径上,畜牧业、猪肉、牛肉、羊肉的生产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奶类、禽蛋生产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在移动空间上,畜牧业的生产重心在豫中北,猪肉、牛肉、羊肉的生产重心分别在南阳盆地(鄂北中部)、上党高地—临汾盆地、陕北高原,奶类和禽蛋的生产重心分别在大同盆地、鲁西南;中国畜牧业生产向三北地区转移,生产重心抵达南太行山前平原;中条山—太行山成为中国畜牧业空间分工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左右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别成为耗粮型与草食性畜产品生产重心的落点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制度变迁、市场机制、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分别成为推动中国畜牧业生产重心演化的基础性、根本性、决定性、稳定性和革命性力量。研究深刻揭示了中国畜牧业生产重心演进的时空特征及内在规律,这对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进进程中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与调整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支持,对此提出相应的对...  相似文献   

8.
戴有理  王健 《中国家禽》2005,27(21):27-34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畜牧业总产位2004年已突破万亿元大关(1217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6%,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25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畜牧工作考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中国畜牧业生产经历了数量上的从小到大,方式上的从分散到相对集中,供给上的卖方到买方,分布上的从城郊到乡村,经营上的粗放到相对集约,终于开启了规模化、集约化春天的大门。 为了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确保人畜安全;为了提高畜禽产品生产、加工质量,适应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外出口的需要;为了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联结,缓解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了提高畜牧生产效率与水平,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的需要,2004年7月农业部颁发了《关于推进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的指导意见》(农牧发[2004]26号),2005年9月在浙江杭州又召开全国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畜牧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奏响我国畜牧生产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主旋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统计工作是畜牧经济工作的基础,是制定畜牧业政策、实施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需要做好畜牧业统计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做好统计工作;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畜牧业需要做好统计工作;记载畜牧业历史,造福后人需要做好统计工作。统计工作要求连续性,通过长期积累,将畜牧业历史续写下去,为后人研究分析畜牧业历史、寻找发展规律提供材料。因此畜牧业统计工作谱写畜牧业历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但畜牧业统计又是一项非常繁琐、枯燥的工作,数据繁杂,各个数据之间还有联系,统计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数字打交道,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因而畜牧业生产报表的审核工作,也成了畜牧业统计工作中的一大板块。在报表中,有的问题不是一目了然的,而是要通过进一步的计算来进行核对,正是这些数据容易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畜牧业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但也出现了诸如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问题、畜产品安全问题、生猪价格波动问题、畜牧业污染问题等,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生猪等畜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震荡,挫伤了饲养者的积极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影响了社会稳定,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只有搞好畜牧业的统计监测工作,掌握畜牧业生产的真实情况,制定科学的调控政策,合理安排畜禽生产,保持总量相对稳定;优化生产结构,丰富供应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和特点 2001年广东省畜牧业以调整生产结构为重点,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科技兴牧,加人依法冶牧的力度,强化牧业管理,畜牧业生产继续旱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预计2001年全省肉类总产量333万吨,增26%;奶类产量10.95厅吨增长19%。禽蛋33万吨略为减产,工业饲料产量850万吨持平。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畜牧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熵值法分析了我国畜牧业绿色发展不同维度发展状况和整体水平,总结面临的制约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应对举措。结果发现,2010—2019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和产出高效等4个维度表示的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区域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中快北慢”的发展态势;畜牧业绿色发展面临着养殖模式固化、技术研发与采用不足、结构布局不优、智能升级不力等制约;畜牧业绿色发展亟需强化育种、疫苗、饲料、数字化、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技术开发,推行种养结合、规模化、特色化等生产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梁莉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10):14-15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我们畜牧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为了使广大牧民增产、增收,走上致富之路,真实了解我县畜牧业生产现状,更好地指导我县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我们对全县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畜牧业生产现状,从而有利于指导我县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萧山区是畜牧业生产大区。据调查,2006年生猪饲养量144.68万头,家禽饲养量1494万羽;存栏奶牛1337头;肉类总产量8.54万t,畜牧业总产值12.67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2%。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繁荣。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稳步发展,畜禽非正常死亡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尤其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生产不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大发展的要求;优质畜禽产品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西部一些地区由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粗放的经营管理,草地畜牧业经济还比较落后,与快速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该区内经济发展。因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科学确定以科技和现代化管理的手段,促进西部地区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建立新型畜牧业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优质鸡产业化发展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20年中国禽业迅猛发展的历史回顾 自建国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期阃由于受到畜牧业政策和生产水平的影响,肉类产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其特点是供给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7.
农牧交错区又称半农半牧区,是指以农业经营为主和以牧业经营为主的生产单位交错分布的地区。农牧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是:①农业和畜牧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②农牧结合、农业经营和畜牧业经营在当地生产中的地位和比重大体相当,因而反映当地的经营情况时,需有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③影响生产结构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932.9万吨,禽蛋产量达26067万吨,居世界首位;奶及奶制品产量也实现了较陕增长,从1979年90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1848.6万吨。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基本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然而,从现实情况看,近几年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畜牧业生产逐渐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当,都加剧了畜禽生命活动产生的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迅速提高的今天,解决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 2000年全省畜牧业生产形势与特点   据初步统计, 2000年全省出栏生猪 2931.14万头,产肉 221.54万吨,分别比前年同期 (下同 )增长 5.9%和 6.2%;出栏肉牛 43.01万头,产肉 4.58万吨;山羊出栏 26.67万头,产肉 0.52万吨;出栏家禽 92863.19万头,产肉 133.3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 359.9万吨、奶类产量 8.98万吨、禽蛋产量 32.16万吨,分别比增 6.9%、 15.6%、- 3.85%;工业饲料产量 850.8万吨,比增 12.1%。   2000年我省畜牧业生产有如下特点:   1.1饲料主原料玉米价格下降,比 1999年同期下降 9.6%,配合饲料价格略有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