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记述异钩属一新种 ,即大鳍异钩棘头虫Arhythmacathusmysturisp .nov .与其他相似种进行了比较。新种体呈纺锤形 ,躯体前端披有小棘 ;吻部粗大 ,雄虫吻的大小 (0 .35~ 0 .4 6 )mm× (0 .11~ 0 .14 )mm ;具有吻钩 6列 ,每列 7个 ;吻腺较长 ,延伸到精巢前端 ,为 (0 .5 5~ 0 .79)mm× (0 .0 4 6~ 0 .0 98)mm ;前、后精巢的大小分别为 (0 .16~ 0 .2 0 )mm× (0 .15~0 .19)mm ,(0 .15~ 0 .18)mm× (0 .14~ 0 .17)mm。虫卵大小为 (0 .0 2 0 7~ 0 .0 2 94 )mm× (0 .0 0 5 1~ 0 .0 0 6 9)mm。  相似文献   

2.
蛭形巨吻棘头虫传播媒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蛭形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是寄生于猪小肠的大型寄生蠕虫,俗称钩头虫(简称猪棘头虫),亦常寄生于人.以常尖锐、坚韧的吻钩牢固而深入地附着于肠壁上,使固着部位发炎,坏死、溃疡和形成豌豆大小的结节,使猪的生长发育受阻,肠管不能作肠衣,甚至导致肠穿孔、肠梗阻而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此虫我省各地均有.武陟、郑州、许昌、遂平四地猪的感染率为6-18%.目前尚无驱此虫的特效药,故调查其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种类,摸清其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棘衣棘头虫 ( Pallisenfis celatus ) 对黄鳝(Monopterus allbus)的寄生机制,为防治该寄生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与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新棘衣棘头虫的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新棘衣棘头虫吻突较小,吻钩呈牛角状,表面光滑无痕,基部粗大,尖部指向体部后方;新棘衣棘头虫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中央没有消化道。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机械挤压作用非常明显,寄生部位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及部分肌肉层消失;同时新棘衣棘头虫也受黄鳝肠道挤压,与黄鳝肠道黏膜接触段严重变形,部分虫体表面与黄鳝肠道黏膜紧密接触,难以区分。【结论】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初期感染,吻突的吻钩起重要固定作用,随着虫体的生长,其局部体表与黄鳝肠道组织融为一体,吻突失去实际作用而缩回棘头虫体腔内。  相似文献   

4.
正猪大棘头虫病是由少棘科、巨吻属的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全国多地都有存在,在辽宁省散养猪多发,规模化猪场猪少发,本病还可感染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猪大棘头虫病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猪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内含有幼虫——棘头蚴,被中间宿主——金龟子或蛴螬(甲虫的幼虫)吞食后,棘头蚴逸出,穿过其肠壁进入体腔中发育为棘头体,  相似文献   

5.
1994年4月下旬,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桥屠宰场采集羊鼻蝇幼虫时在羊副鼻窦部位发现一种周围透明的黄褐色柔软虫体。经酒精固定检查,见虫体呈舌形,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前端有一口孔,口孔两侧有两对淡褐色口钩且边缘白色锯齿状中间黄褐色;虫体内充满虫卵.对其中的两条虫体进行观测.一条虫长95 mm,最宽处14 mm,有45条横纹;另一条长60 mm,最宽处亦为14 mm,有44条横纹,虫卵为卵圆形,平均大小为97.99μm×66.95μm,经新疆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分院徐显增教授鉴定该虫为雌性舌形虫.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际上统一的干银染色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等方法对泸州市经济鱼类寄生车轮虫进行调查,结果在乌鳢鳃上发现一种新的车轮虫,其显著特点是:齿钩呈三角形,齿钩连接很长,齿棘连接很短,齿锥顶点超过y-1轴,齿棘位于y及y-1轴之间。在形态上,此车轮虫相似种重寄生车轮虫和翠鳢车轮虫差异很大,由于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寄生在乌鳢身体上的新种车轮虫,故命名为乌鳢车轮虫(Trichodina argus sp.n.)。  相似文献   

7.
猪棘头虫病是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能造成生猪消化不良,发育停滞,长期消瘦,危害十分严重.我县试用苦楝皮注射液对猪棘头虫病进行治疗,效果很好.一、苦楝皮注射液的制作方法:苦楝树根二层皮60克、大蒜15克、95%酒精500毫升。  相似文献   

8.
贻贝棘尾虫最适温度及半致死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也称亚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处理条件下贻贝棘尾虫在24℃时的分裂速度最快,在最适温度24℃条件下贻贝棘尾虫的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333±0.071.贻贝棘尾虫的半致死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9.
裂棘四棱线虫是主要寄生在水禽前胃中的一种胃线虫 ,偶尔也可寄生于鸡、鸽、鹌鹑等禽类。雌雄异体 ,雄虫白色细长 ,约 3~ 6mm ,雌虫长 2 .5~ 6mm ,宽 1~ 3.5mm。雌虫寄生在前胃腺体中 ,全身因血液渗透而呈鲜红的圆球形 ,雄虫常在前胃腔中 ,只有交配时跟着雌虫一起侵入组织内。裂棘四棱线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 ,如枝角目的介蚤及端足目的钩虾以及蚱蜢、蜚蠊和蚯蚓等 ,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经 2次蜕皮约 10天发育为第 3期幼虫 ,鸭吞食后 ,雌虫幼虫侵入前胃底部腺体 ,约 18天左右发育为成熟的雌虫。据报道 ,裂棘四棱线虫分布在我国南部…  相似文献   

10.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研究 ,揭示了新棘衣棘头虫种群生态学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 ,多集中于前肠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种群的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其回归方程为M =7.6× 10 -9L3 .3 83 0 ;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中的频率分布的尾不断增长 ,即感染较多棘头虫的黄鳝所占比例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组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棘头虫的种群平均丰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16.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