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菌株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干重和芽生孢子浓度为测试指标, 对球孢白僵菌DZDC-9菌株液体发酵营养需求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菌株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 适宜氮源为酵母粉, 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0.000 5 mol/L KCl可以显著提高菌丝和芽生孢子浓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设计对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在培养温度26 ℃, 培养液装样量1/5, 初始接菌量107个/mL, 转速200 r/min的培养条件下, 菌株液体发酵能在60 h达到最大菌丝生长量(13.184±0.328 6)g/L。利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液固双相发酵试验, 得到的孢子粉产量为(22.30±1.78)g/kg大米, 显著高于优化之前的产量(13.04±1.90)g/kg大米。  相似文献   

2.
卵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皿中测定了不同碳、氮源,温度,pH值和微量元素对卵孢白僵菌单5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加入微量元素铜、锌对生长和产孢有明显促进作用。最适pH值为5~6;最适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3.
白僵菌分生孢子急性毒性及其在动物体内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证明:白僵菌分生孢子的LD_(50),通过腹腔注射小白鼠为181.78mg/kg,大鼠为116.92mg/kg。大鼠气管注入白僵菌混悬液,除肺脏在接种1和3天培养出白僵菌孢子外,心、肝、脾、肾和血均未培养出白僵菌。由此结论,白僵菌分生孢子不能经肺脏进人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卵孢白僵菌NEAU30503在固态培养中的产孢量,采用单因素筛选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卵孢白僵菌NEAU30503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含水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出最佳固态培养条件为:固态培养基含水量为55%,接种量为15mL/100g,培养温度为27℃,培养时间为7.5d,在此条件下卵孢白僵菌NEAU30503烘干前单位产孢量达到36.72×10~8孢子/g。此方法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生产单位对白僵菌的快速生产。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目前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白僵菌农药的发展,开发低成本的白僵菌发酵方法或优化其发酵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尝试以木耳菌糠作为主要培养基液体发酵球孢白僵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糠培养基配方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废弃菌糠适宜作为球孢白僵菌的主要培养基,当料液比为1:4,补充0.3%硫酸锰、0.5%硝酸铵,接菌量10%,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4 d时,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达到了2.0×109个孢子/mL。研究证实了木耳菌糠培养球孢白僵菌的可行性,希望为低成本发酵其他生防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布氏白僵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70年代以来布氏白僵菌的生物学、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等基因研究以及该菌的规模征税和田间防治应用地综述。目前已发现该菌能寄生7个目的70种昆虫,特别对鞘翅目害虫具有独特寄生效果,已在林区、农田、草地、果园中用于防治各种金龟子和天牛。在法国、瑞士等地,用布氏白僵菌连续多年防治林区的西方五月鳃金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防治效果和生态效果,日本用该菌防治杉树天牛、我国用该菌防治农田及苗圃蛴螬都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白僵菌的致病性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白僵菌的致病性、侵染过程与致病机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柑橘灰象甲一株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灰象甲Sympiezomias citri Chao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可危害多种经济作物,而当前对其防治主要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为寻找一种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从15株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对柑橘灰象甲成虫高毒力的菌株Bb2-1。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利用1.0×108孢子/m L菌株Bb2-1孢悬液处理(26℃)柑橘灰象甲成虫的LT50值为3.77 d;处理7 d,柑橘灰象甲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僵虫率为97.78%;其LC50值为4.55×104孢子/m L。综合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r 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Bb2-1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和产孢量,研究了5种培养基类型(PDA、PPDA、1/4 SDAY、SDAY和Czapek)、5个温度梯度(15、20、25、30和35℃)、7个不同p H值(p H 4.0~10.0)和7种光照条件(0L:24D、24L:0D、18L:6D、12L:12D、6L:18D、先黑暗7 d后光照7 d和先光照7 d后黑暗7 d)对菌株Bb2-1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AY培养基、25℃的培养温度和培养基p H值7.0对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最有利。此外,虽然光照时间对菌株生长速率影响不大,但充分的光照时间是提高产孢量的保证。柑橘灰象甲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将为今后大规模生产该菌来防治柑橘灰象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不同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对15株白僵菌菌株的ITS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并对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单芽管平均长度和长芽管平均长度等多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变化范围在11.91%~96.03%;单芽管平均长度和双芽管平均长度分别为6.28-21.43μm和10.338~19.902μm;各菌株间孢子萌发率差异很大,变化范围22.09%-86.32%。对菌株的培养特性(孢子萌发率、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率)与孢子萌发特性(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芽管总平均长度和芽管整齐度)这两个主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两性状集团总体相关不显著(P=0.341),而孢子萌发率与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相关显著,菌落生长速率与芽管总平均长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白僵菌粘膏的研制和林间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和生态维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白僵菌Beauveria spp.是昆虫病原真菌的典型代表,经长期大量地研究、发掘和试验,逐渐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杀虫剂。该文从研发白僵菌杀虫剂的角度,对其分类鉴别、菌种选育、大量培养与发酵生产、产品制剂化与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菌种基因层面及与植物互作角度对提升产品功效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白僵菌杀虫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也为其他杀虫真菌的研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及其伴生菌发酵液对线虫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发酵液浸没法,以4种线虫作为靶标,对6株白僵菌、7株伴生菌菌株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筛选,以期获得新的、高效的杀线虫生防菌资源。其中:处理24 h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及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达80%以上的菌株仅有白僵菌Snef2598及伴生菌Snef5;供试菌株对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毒力均较低,其中仅有1株白僵菌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处理48 h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的菌株有白僵菌4株和伴生菌5株;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超过90%的菌株有白僵菌3株和伴生菌1株;供试菌株对水稻干尖线虫毒力均较低,校正死亡率达60%以上的菌株有白僵菌3株和伴生菌2株;几乎所有供试菌株,对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sp.的毒力均很高,处理24 h及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7%以上,且被杀死的小杆线虫体壁以及虫体内部物质均被不同程度地消解。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Snef2598及其伴生菌菌株Snef5对4种靶标线虫的毒力均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脂肪酶及其与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12株球孢白僵菌脂肪酸、酯酶和脂肪酶的产生水平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毒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酯酶产生水平(E)、脂肪酶产生水平(L)及豆蔻酸百分含量(X)等与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LT50)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方程分别为:LT50=2.0931/(lgE-5.1165)+0.4091;LT50=-6.68L^2+31.9886L;LT50=13.5192-8.7042X。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玉米螟幼虫筛选了高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时采用人工或机械喷雾方式防治一代和二代玉米螟幼虫,每亩用量是100~120 g,药后14~20 d防效达到61%以上,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美国白蛾僵虫的虫生真菌Bb08 12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及致病性测定。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将其初步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26 ℃恒温、高湿度下对1龄中期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107 孢子/mL剂量饲毒处理幼虫72~120 h,幼虫死亡率可达25.47%~79.32%,120 h的LC50 为1.169×106孢子/mL。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沙氏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10 d产孢量可达到5.59×108孢子/cm2,极显著高于PSA、查彼培养基和5%麸皮 蔗糖固体培养基上的产孢量。24 h光照和24 h黑暗两处理间的菌落生长量差异不明显,而在培养的最初48 h,24 h黑暗处理可显著促进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白僵菌粘膏的研制和林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粘膏新剂型是以白僵菌孢子粉与废糖蜜、甘薯粉混合拌匀而成。菌膏直接涂于蛀干害虫排粪孔口,对多纹豹蠹娥和相思拟木蠹蛾,小区试验防治效果达93.6~96.8%,但对防治星天牛三无效。林间大面积防治木麻黄多纹豹蠹蛾583.7公顷,死亡率达88.5~98.4%。白僵菌膏成本费0.128元/公顷。菌膏在宣温下贮藏90天仍有效。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胞外蛋白酶的测定及其与酯酶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明胶琼脂培养法和营养液振荡培养法测定了白僵菌不同酯酶型菌株的胞外蛋白酶,并用前一种方法测定了同一酯酶型菌株的胞外蛋白酶。发现不同类型菌株间和同一类型菌株内个体间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都有差异,少数几株差异显著。测定蛋白酶方法不能单独用来鉴别菌株。明胶琼脂培养法比营养液振荡培养法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比较其不同世代之间毒力及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用LT50和LT90作为毒力评价标准来检测不同世代之间毒力的变化情况.为了明确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力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以18S rDNA基因为内参,利用半定量RT-PCR对蛋白酶cdep1基因和几丁质酶chit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107孢子/mL供试浓度下,随着世代的更替,两个供试菌株F2代相比于F1代,其LT50和LT90降低,说明其对玉米螟的毒力有所增强.而两个供试菌株F2~F5代对玉米螟的毒力呈下降趋势.在内参基因稳定表达的情况下,两个供试菌株L1-1和D62的cdep1基因和chit1基因在F1和F2代表达稳定,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供试菌株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对亚洲玉米螟毒力测试的结果呈正相关性.[结论]F2代毒力和毒力酶基因表达最强,F1代与F2代基本相似或略低于F2代,F2~F5代毒力和毒力酶基因表达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了191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初羽成虫的毒力,筛选出61株高毒力的菌株,其LT50均小于4.1 d;对该61株球孢白僵菌用48 ℃热胁迫的方法进行耐热性的测定,将分生孢子丧失50%活力所需的时间,定义为LT50,作为耐热性的指标。结果表明,所测61株球孢白僵菌经受热胁迫后LT50平均值为34.28 min(6.94~53.67 min),其中有10株菌LT50大于45 min,作为耐热性较强的菌株,将该10株菌继代培养5代,继续进行耐热性测定,发现其中6株菌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耐热性出现了退化,有4株菌耐热性保持稳定,分别为菌株XJWLMQ-49、XJWLMQ-32、JLGZL-14和SCWJ-9,因此,该4株菌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东亚异蚤蝇及其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斌  曾宣利  王国良 《植物保护》2011,37(4):106-111
[目的] 明确利用蚤蝇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结合室外释放的方法研究蚤蝇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蚤蝇携菌法、直接撒粉法等不同方法比较球孢白僵菌MA0813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经形态学鉴定确认寄生松墨天牛的蚤蝇为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 Schmitz)。该虫人工饲养、繁殖十分容易,活动能力强,飞行扩散超过400 m,在宁波全年发生10代,以蛹越冬。球孢白僵菌MA0813菌株滴涂法防治松墨天牛4~5龄幼虫,LD50为(0.145 5±0.110 5)×104孢子/头。菌蝇法防治松树内松墨天牛1~2龄幼虫,室内校正僵死虫率为46.4%;7月上中旬在山林中试验每隔100 m放菌蝇2次,校正僵死率达35%,优于其他防治方法。[结论] 菌蝇法能明显提高对松墨天牛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