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草剂催熟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催熟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残留量的影响,选用华油杂62常规种植,于角果七成熟时(终花后35d)进行除草剂(草甘膦、百草枯和苯磺隆)催熟处理,分别在7d及14d后调查角果层含水量、千粒重、含油量、籽粒除草剂残留量。结果表明:(1)随除草剂催熟后天数的增加(处理7d至14d后),角果层含水量持续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下降幅度随除草剂浓度增加而增加;3种除草剂中,百草枯对角果层含水量影响最大,草甘膦次之,苯磺隆对其影响最小。(2)除草剂催熟处理后,油菜粒重及含油量均下降,且上层角果粒重降幅高于中、下层角果;随除草剂浓度增加,产量和含油量降幅增大;3种除草剂中,以百草枯对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影响最大。(3)百草枯(2、4、6m L·L~(-1))处理后7d和14d,籽粒农药残留均超国家标准,苯磺隆(0.1、0.2、0.3g·L~(-1))处理后7d和14d,0.2、0.3g·L~(-1)处理下残留量超国家标准;草甘膦在3种用量条件下(2.5、5、7.5m L·L~(-1)),7d和14d均未检测出残留。角果期(终花后35d)用除草剂催熟,导致籽粒产量、含油量下降,部分存在农药残留。因此,油菜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如采用除草剂进行催熟应考虑除草剂种类、用量对油菜产量、产油量及籽粒中药剂残留量的影响,确保除草剂安全、高效施用。综合考虑油菜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油菜机械化生产中,角果期不适宜采用上述除草剂进行催熟。  相似文献   

2.
油菜花角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去叶处理,研究了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油莱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角期叶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是随生育阶段的推进而不断减小的;主茎叶对角果数影响较大,分枝叶对每角粒重影响较大,并且主要是分别影响了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每角粒重;对主茎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主茎叶大于分枝叶,对分枝上籽粒产量的影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而对全株产量的影响仍是分枝叶大于主茎叶。  相似文献   

3.
施氮提高直播冬油菜主序不同部位角果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播(密植)油菜主序籽粒对全田产量贡献率大。为充分发挥主序增产潜力,通过对大田直播油菜(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9号)进行施氮处理,将主序角果按形成时期(终花期、盛花期和始花期)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角果,从产量构成因子、库源关系以及籽粒充实过程三个方面分析施氮对油菜主序不同部位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升主序各部位的籽粒产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油菜主序上部、中部和下部角果籽粒的产量分别增加了73.3%、138.3%和108.6%。角果数的增多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主序各部位角果数分别增加了53.4%、37.9%和25.2%,同时氮肥施用提高了中部角果的千粒重和上部角果的每角粒数。氮肥的投入增大了上部和下部角果皮的干物质重和粒壳比,促进了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与不施氮处理相比,籽粒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和速率明显提高。籽粒干物质充实的持续时间是决定油菜角果数和每角粒数重要因素,而籽粒的千粒重则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氮肥施用改善油菜后期各部位的源库关系,促进籽粒的充实进程,进而增加油菜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结实期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节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6种种植密度下直播甘蓝型油菜结实期的源库关系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宽分别在开花后19d和25d左右达到最大值,角果大小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及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籽粒重(PPA)都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每角粒数和角果长度或角果面积都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均下降,但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角果面积增大,产量增高。密度继续增加,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和角果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B、Mo、Zn三种微量元素对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华双4号角果发育进程中干物质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锌缺乏阻碍了主茎和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影响籽粒干重的增加;三种微肥以及硼、锌配施利于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促进籽粒增重。华双4号主茎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4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38d达最大值,主茎籽粒干重在开花后5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籽粒干重在开花后49d达最大值。各处理主茎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8d出现明显差异,而第一次分枝的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3d开始出现明显差异。硼钼锌配合施用有利于油菜籽增产,对产量影响顺序为,完全处理(NPKBMoZn)>-Zn(NPKBMo配合)>-B(NPKZnMo配合)>-Mo(NPKBZn配合)>CK(NPK)。  相似文献   

6.
2007~2008年度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以及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系)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6类,并研究不同类型材料间干物质生产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总生物量、果壳干重和籽粒产量、一次分枝数和角果数可以作为NUEg的初步筛选指标。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生产方面,成熟期籽粒和果壳干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重点是提高花后角果干物质积累,尤其是籽粒干物质积累;在农艺性状方面,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首先应提高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  相似文献   

7.
油菜的源库关系研究Ⅰ.角果大小对油菜后期源库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试验于2001-2002年度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不同油菜品种后期的源库大小测定结果表明:(1)角果皮面积占油菜后期总光合面积的比例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增加,茎枝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则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下降,果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2)每角粒数随角果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单个籽粒的体积和每角籽粒总体积则随角果增大逐渐增大.(3)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和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随角果增大而呈指数曲线下降.  相似文献   

8.
敌草快对成熟期油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机械化收获对种子成熟的要求,研究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对油菜角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阳光2009在油菜成熟期进行田间喷施敌草快试验,测定菜籽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品质和敌草快残留。结果表明:于油菜角果黄熟期主花序角果转色时用1.8L/hm2的敌草快水剂喷施处理6d,与自然成熟(喷施等量清水)的对照组和人工割晒组相比,油菜脱水效果显著,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为7.8%和10.49%;与对照组相比,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下降52.66%和24.84%。该浓度处理下对油菜发芽率、千粒重及品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发芽率达99%,贮藏2周的油菜种子中敌草快残留量为0.13mg/kg,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安全标准;贮藏3周未检测到敌草快残留。建议加快敌草快在油菜催枯用途方面的农药登记,推进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15N标记方法研究氮素的吸收、分配、再分配与油菜早熟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中油116(ZY116)生育期比中晚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ZS11)短9d,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短5d和4d。早熟品种ZY116在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比中晚熟品种ZS11更多的向籽粒中转移,而中晚熟品种ZS11则是花期吸收的氮素向角果皮中转移的更多,角果期氮素从角果皮转移到籽粒的更少,均达显著水平。早熟品种中油116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素在后期的分配速度明显快于ZS11,如ZY116苗期吸收的氮素从花期生长到角果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22mg/d,从角果期生长到收获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71mg/d,而ZS11分别为2.48mg/d和3.10mg/d。  相似文献   

10.
油菜结实特性与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以4个油菜品种的结实特性研究表明,开花后20d内油菜角果体积和表面积急剧增长,角果和籽粒干重随成熟进程而增加,籽粒干重在开花25d后增重加热,40d左右超过果皮干重。具有生殖生长优势品种的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生产力(PPA)和单位角果皮表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较高。果皮与种子的生理代谢进程不同,二者的全氮,叶绿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角果形态及干物质积累转化进程有明显的相关性。初花期去叶处理可使4个品种明显减产,去叶对分枝产量的影响大于主花序,主要减少分枝的每角粒数;去短叶的减产幅度大于去无柄叶。  相似文献   

11.
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含量得出:秦油二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含氮率呈下降趋势,氮素积累总量在初花期出现一个高峰,初花后有所下降,终花至成熟又略有回升。氮素在开花前主要分布于叶中,终花后则主要分布于角果和籽粒中。与常规品种相比,秦油二号植株体内氮素的转移率较高,单位产品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少.施氮水平对植株的含氮率、氮素积累总量及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皖油10号不同施硼水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各器官NPK含量、蕾薹期各器官PK含量、盛花期花蕾和茎NP含量及各器官含B量、成熟期角果和籽粒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0~0.6mp/kg)而升高,再增加施B量,各元素含量均下降。籽粒NPB含量亦如此,其最大施B量为0.7mg/kg。蕾薹期和盛花期各器官含B量及叶含N量、花蕾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而升高,而苗期植株含B量和盛花期根含N量、茎叶含K量却相反。不同生育期各元素分布是地上部分>根,其地上部分在盛花期各元素分布是花蕾>叶>茎;在成熟期NP主要集中于籽粒,角果次之;KB主要集中于角果,籽粒和茎次之。  相似文献   

13.

通过15N标记方法研究氮素的吸收、分配、再分配与油菜早熟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中油116(ZY116)生育期比中晚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ZS11)短9d,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短5d和4d。早熟品种ZY116在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比中晚熟品种ZS11更多的向籽粒中转移,而中晚熟品种ZS11则是花期吸收的氮素向角果皮中转移的更多,角果期氮素从角果皮转移到籽粒的更少,均达显著水平。早熟品种中油116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素在后期的分配速度明显快于ZS11,如ZY116苗期吸收的氮素从花期生长到角果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22mg/d,从角果期生长到收获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71mg/d,而ZS11分别为2.48mg/d和3.10mg/d。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磷高效油菜品种,分析了不同油菜品种磷素籽粒生产效率(PUEg)。采用大田试验,以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2006-2007年度73个品种,2007-2008年度98个品种,并在2007-2008年度设置不施氮肥和150kg/hm2纯氮两个氮肥处理)为材料,通过测定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各器官干物重和磷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品种的PUEg进行聚类(分为A、B、C、D和E五类),研究了不同PUEg类型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PUEg与茎枝和果壳重相关不显著,但与籽粒重相关极显著。PUEg与茎枝干重占全株干重的分配比例呈负相关,与籽粒重占总干重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2)一次分枝数、角果数和总籽粒数与PUEg相关性较大,可以作为筛选高PUEg油菜品种的初步指标。(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籽粒重对PUEg的正向作用最大,茎枝重通过籽粒重而间接影响PUEg。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PUEg均有正向作用,同时影响作用相互削弱,其中角果数对PUEg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秦油2号角果长、宽的增长及其亮、籽粒重量变化。角果长度在花后12—15天定型,宽度在花后21—28天定型。当长度达到最大值时,宽度的增长速度达最大值;当宽度达最大值时,果壳的鲜重、干重及籽粒的鲜重也达最大值。秦油2号籽粒增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栽培因素对杂交油菜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组成部分角果数的影响,1996 年,以油研7 号为材料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5 个因素对群体中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的影响呈多因素的数学关系,而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变化很小。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4.32% ,63.58% ,22.10% ,85.68% ,77.90% ,且都与群体角果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群体角果数的增加是群体中各组成部分角果数共同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油菜后期的源库大小,结果表明:(1)群体中角果皮面积占总光合面积的比例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茎杆和分枝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但其变化幅度较小;(2)每角粒数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密度较小时下降的幅度小,密度较高时下降的幅度大;(3)单个籽粒体积、每角籽粒总体积、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和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对角果遮光,每角饱粒数严重下降,整枝则略有增加。籽粒形成的临界期在球体期(胚各部组织原分化期),约在静止期结束后3—4天至8—9天,是对光照最敏感的时期,光照不足,空粒增加。角果形成一般粒数所需的光照强度,约为自然光强的15%。  相似文献   

19.
赵继献  王华  任廷波 《作物研究》2002,16(3):126-129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二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栽培因子与 3个目标性状间不存在多因子的数学关系。分析各单因子对目标性状的影响发现 ,播期和施磷量对二次分枝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密度和施氮量对二次分枝数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各因子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二次分枝角果数与二次分枝数间 ,二次分枝产量与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间 ,群体产量与二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14C示踪技术研究有、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及花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无花瓣性状促进了中下层分枝和角果的发育,有利于增大分枝茎皮面积和角果皮面积,促进中下结角层多结角果和籽粒,并提高下层角果的质量,14C示踪也证明无花瓣性状促使花期同化产物向下部分枝和角果运转。无花瓣性状可用于构建油菜理想株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