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日野游,捡得几块碎石,均系石灰岩石,青灰色,上有数条白色石纹。端详之余,顿觉其具山峦叠嶂、皴纹奇特,实为作山水盆景之佳石。我曾入伍铁道兵多年,难忘“襄渝”线上的战斗岁月,眷恋巴山蜀水的朝朝暮暮。诗仙李白曾感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在我们铁道兵的手中化作大道通途。几年来,我就想制作一盆山水盆景来表达自己对这段往事思念之情。秦岭巴山,山势陡峭,巍峨壮丽;江河交汇,险滩密布,水流曲折;气象万千。我想在咫尺盆中,用捡取的几块山石,展现秦巴叠嶂,蜀水流连。立意之  相似文献   

2.
山水盆景的创作,应在景字上下功夫。要以情写景、以景传情。情是靠景来表现的,景是言情的语言和手段,景是情的凭借和载体。我在创作山水盆景《回归》时,就是受情的驱使,力求以情写景,做到情景交融的。在创作过程中,体会至深。现在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从过去采挖的根料中,一个偶然的发现,创作了这件作品《追求》(见上图)。偶然的发现是灵感的推动。以前这件根料也不知在我的手中观察过多少次。但每次苦思冥想之后,又放回到了原处。一天,我又拿起这件根料,观察了很久,仍没有发现理想的型体。就在我准备把它放回原处时,透过阳光  相似文献   

4.
嶙峋的枯峰,老态龙钟,在枯峰之上,又“飘拂”着一片片绿色的“浮云”。婀娜多姿、层次分明的片子似在险峰上绝处逢生,显示出一派枯木逢春的景象,这就是枯峰式树桩盆景的魅力。好的枯峰式树桩盆景犹如活的山水盆景一样,具  相似文献   

5.
仲济南同志有意识地将盆景作品在不同生长期的树相拍摄下来,这对于总结和提高创作水平大有益处,是值得提倡、推广的一种好方法。希有条件者都这样去做。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畔》的创作,是作者多次到云南的西双版纳,观察、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对那片美丽神奇土地产生爱恋之情而创作的。作品构思较早,只因一时难于寻到适合主题需要的制作树材。正当我苦苦思寻之时,我惊喜地发现,在不起眼处的盆内,生长着几丛棕竹,虽叶色、叶形、高度都还不太理想,但我认为,只有采用棕竹才能将创作主题充分表现出来。我对棕竹采取换浅盆、  相似文献   

7.
《苍龙飞渡》是一棵较大型对节白蜡树桩盆景,笔者经过5年培育制作,现已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该树桩健壮,规格适度,底部直径22厘米,干长90厘米,粗细变化均匀,收尖过渡好,虬曲自然。在制作过程中,除对树干底部做了剪截处理之外,对树干其他部位顺其自然,未作任何加工。在栽培的第一年,加强水肥管理,促使枝叶萌发,一般不  相似文献   

8.
大型榆树盆景《黄昏恋情》(见第五期彩页)是笔者的习作。该桩10年前从农友那里获得,时已地栽一年成活。其主干粗大,部分已枯死,上有不少突瘤和空洞,可惜一本四干,整个树相上重下轻(见左栏桩坯图)。当时,笔者按原桩植入马槽盆内,作常规造型,但效果不佳,只好暂时“搁置一边”。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是制作盆景的上好树种。但它稍长粗点就直呆呆硬绑绑的,不随人意。我的这棵桩,原先就是这个样。对于有缺陷的桩,特别需要耐心。且要扬长避短,再加点想象力,就肯定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这件榔榆盆景的桩坯主干粗大,几达30厘米,根基直径近45厘米。树高40厘米处分叉成两干,一高一低,中有口径6厘米左右的空洞。主干前部及两干内侧已经枯死,显得苍老古拙,不失为好桩。缺憾是左干粗而低,右干高却相对粗度不足。经地栽两年育坯,上盆施艺时作斜栽。一是可裸露右侧粗大根盘,使根基壮实有力,稳如泰山;二是使双干一高一低,呈一正一斜态势,以求变化。总体设想是造就古朴而充满生机的大树树相。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展现了一幅“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秋景,使人面对寒山秋叶毫无萧瑟悲凉之感,而是陶醉留连,并从中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它为人们千古颂吟。就是在祖国开放改革的今天,吟读这首诗也会激励老一辈更加珍惜晚节,“不待扬鞭自奋蹄”,使年轻一代懂得“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  相似文献   

12.
解决盆花、盆景积水、不透气的问题,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用松针叶作排水层。盆小,盆底铺一层即可,厚薄自己决定;盆大又深,可盆底铺一层,还可绑成把(粗细自定)。最好用易腐烂的绳子绑。松针把如需加长,可把松针用卫生纸卷起来再绑,不要绑得过紧。然后将松针把竖起来对准盆底孔立在中间,底端与铺放的针叶连接;四周填上营养土与松针把同高时,用小捧对准松针把斜插,将卫生纸划破,其上再填适量的营养土即可栽花和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往往把盆景比做“立体的画”,而绘制这些“立体画”,往往比平面绘画有更大的难度。它不能先有了构图再安排形象,而更多的是因势利导,树桩盆景更是如此。它们既要在原桩上施以刀斧,又不能给人以凿痕。总之,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应有神斧神工、天成地就之感,它的一树一石如自然生成,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小溪在那边》在参加漯河市首届"经投杯"盆景展览中,有幸荣获银奖。此作品选用的女贞都是经过5年的修剪养护而成。每一小组都是一小盆盆景。那怕是最小的点缀小树,也可独立成景。作品大大小小共采用23株女贞,反反复复的组合,通过对主与次、高与低、大与小、远与近、呼与应、粗与细、疏与密、收与放、动与静、露与藏、斜与正等这些矛盾关系的反复揣摩,最终定格于此图照形式。此作是先立意而后创作,创作动机"蓄谋"已久。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生我养我的小村子及村周小河深深的爱恋;也是我对生命、对自  相似文献   

15.
1987年4月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本人创作的水旱盆景《鹅池留踪》入选参展,此盘景的主要造景材料为福建黄杨和风化石,盆长80厘米,卷高约65厘米。  相似文献   

16.
中型桩景《伟岸如汉》(见图1)高75厘米,宽60厘米,基部粗15厘米。此作采用主干刚直的章法,利用原桩坯主干的粗度、力度,见机取势,因桩造型。枝条处理,以刚为主。经四年养护、造型,现在已基本成型。此榔榆生坯于91年4月觅到,当时的桩坯立根过长,主干基部右侧长一粗分枝,左侧上部又长一粗分枝,形态不甚理想(图2)。经锯截后,此桩才脱衣换锦,一改原来面貌,呈现出粗壮有劲的直干大树型形态。  相似文献   

17.
山水盆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总是以特定的意境和蕴含的诗情画意取胜。作品《静寂的世界》,虽然表现和平、宁静的意境,但它塑造的并不是一座空山,一潭死水,而是生机勃发的大自然。且看那气势磅礴、刺破青天的群山,还有那一草一木之姿态,都隐喻着一种激奋向上的力量。整个作品是以“静”为基调,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船一屋,乍看无疑都是静的标志。然而仔细品赏,便会发现有一种势不可挡的爆发力。看山,层峦叠嶂、  相似文献   

18.
这盆盘旋而生的《惊蛟搏浪》原是一株直干黑松树桩,主干瘦长,缺乏变化,两托一顶,轮枝互生,第一轮出枝离基部有40厘米,第二轮出枝离第一轮有30厘米。要做文人树造型,分枝基部离针叶太远,且针叶厚重,实无文人雅气之感;如做大树型培养,不但没有壮实的隆基,而且树身瘦高,节间稀疏,是一个弃之可惜、留之头痛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初秋,笔者觅得四块龟纹石,如墨线图A、B、C、D所示。其中B为上尖下宽的“L”状空心石。A、C为环状空心石。D为半月形走向的实心石。将上列四石制作成山水盆景(盆长110厘米,主山高40厘米,山长75厘米)(见照图)。今将创作过程介绍如下: 一、山势:将山势设计成东高西低、东徒西平,呈东西偏南走向的群山。共有三种设计方案,如图E、图F、图G所示,图中两山均呈俯仰之势,座落于白雾迷蒙、微波粼粼的东湖之滨。 E图,高山矮山相互眺望,山势壮观,但山体分数,占盆过大。F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