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滏阳河武强段滨河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滏阳河武强段滨河景观规划,从设计构思、河流生态改造、植物规划等方面,对"有序的多元"型的综合性生态滨水景观的营造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认为须根据规划创意理念,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展现滨水绿地空间景观特色,建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创造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廖春艳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24-3425,3797
以重庆万州区双松组团核心区景观规划为例,分析了万州双松组团的发展概况及生态景观,提出了其生态景观规划的构思理念、定位以及功能结构。将规划地块空间结构划分为"一心、一廊、两轴、两带、三社区;"将区内交通系统构建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3级道路系统;将规划区分为扩散式景观滨水环带、滨水步行空间、核心生态绿岛三大圈层结构;最后提出区内主要生态建筑的规划构想。该研究探讨的城市核心区域组团生态景观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3.
沛县滨河公园(二)规划以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在充分展示汉文化的主题中,规划形成了"入口广场、泗水归渔、汉风广场、汉韵广场"等节点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滨水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3个方面简述了国外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从城市滨水区的价值导向、滨水植物的种类划分、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与特点、滨水植物群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与评价5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总结了我国滨水植物群落景观在近10年间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框架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滨水街道空间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从空间、交通、尺度和行为四个方面展开数据采集与分析。总结出"收入低、通勤时间长、爱交往及追求环境空间"是滨水街道空间的四个基本特征,其街道尺度具有具有"宜人性、多样化和亲水性"的特点。笔者决定主要从滨水街道空间的规划设计原则和对国内外优秀的滨水区空间设计案例入手与红谷滩新区滨水空间进行纵向比较,对赣江两岸的滨水街道空间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提升红谷滩新区滨水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冷水滩河西长丰段防洪堤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沿江风光带设计的一些方法,充分采用绿色设计理念,沿江留绿,构建连续滨江绿带,形成以风光带为主体的滨水绿化空间,并对水生态环境进行充分地修复,对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60-8162
强调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根据滨水植物景观的特点进行问题分析,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滨水景观植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荆门市凤凰湖滨水公园良好的湿地自然环境,并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景观配置模式方面具体分析了凤凰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研究了其植物景观营造的策略,强调只有充分研究凤凰湖湿地的特点,根据滨水特性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才能保证滨水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才能促使植物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从而为荆门市凤凰湖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创造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刘建平  罗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60-12361,12424
解析了信丰桃江滨水景观空间的规划目标及规划布局,详细介绍了各景观节点,同时分析了交通、灯光、绿化的设计思路。在尊重和充分理解规划意图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历史元素,挖掘民俗文化特征,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到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力求创造富有本土文化内涵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分析京杭大运河城市滨水景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景观标识系统"的概念和苏州城区段景观标识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分析并提出了景观标识系统的概念,然后结合景观标识系统的功能,以景观标识系统设计的原则、组成和设计内容为依据,从形象标识、信息标识、导向标识和管理标识的角度出发,最终完成了京杭大运河苏州城区滨水空间景观标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通过京杭大运河景观标识系统的建立,帮助游玩者顺利地完成游览活动,并获取可信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针对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单一性、片面性以及雷同化现象等问题,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从城市规划、防洪、保护性设计、地域文化、滨水植物规划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滨水慢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存并进的背景下,二者的组织方式深切影响着滨水地区的长远发展.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必须综合分析道路的交通、景观功能,并从道路平、纵、横三个方面,以及按照道路的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要求来规划设计,力图将城市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成为最能体现出城市形象的精品.  相似文献   

12.
分析并总结城镇滨水空间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以生态性、集约性、整体性、地域性为设计原则,通过对驳岸设计、景观空间塑造、景现细部构造及植物造景提出设计方法及控制条件,达到集约型滨水景观的要求.最后通过郴州市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作为案例,在设计原则、规划布局、景观风格控制、驳岸设计及景现材料选择等方面,对集约型景观为前提的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理论予以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滨水慢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存并进的背景下,二者的组织方式深切影响着滨水地区的长远发展。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必须综合分析道路的交通、景观功能,并从道路平、纵、横三个方面,以及按照道路的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要求来规划设计,力图将城市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成为最能体现出城市形象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浏阳市长兴湖滨水景观设计以湖光山色、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结合浏阳当地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特产文化、名俗文化,形成"一环五区八景"的明快结构特征,将打造成集游憩、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和重要的城市型滨水景区。文章就长兴湖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构思与原则以及景观与功能分区进行探讨,以期为类似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福源  王培元  孙丽娜  陈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14-14316
在分析传统滨水绿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滨水绿地生态建设的理念和原则。以南湖荡为具体的研究案例,探寻了新时期滨水绿地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滨水区绿地建设应该将水、陆域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背景下的滨水区绿地生态建设。应用多边形指数法对湖泊滨水区绿地进行定量评价,以找出影响滨水区绿地建设的主导因子,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以"地域文脉"为切入点,通过对商丘市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历史文化的探寻,采用隐喻与象征、引用与重构、对比与融合、保护与再现等特色手法,展示了商丘市日月湖滨水景观的地域文脉特征。并探讨了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历史人文的作用、景观的亲水性和景观植物的配置,为构创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了解线性滨水空间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分级效能结构的滨水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合并使用Delphi法对指标层及权重进行确定,构建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评价体系.同时以郴州城区5条主要河流的滨水空间作为调查对象实地踏勘,对使用人群和相关专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及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结合;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突出场地景观特色的景观优化.  相似文献   

18.
滦河承德市双滦区段景观总体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滦河双滦区段河道现状情况,根据《承德市双滦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大避暑山庄"旅游规划要求,从景观分区、道路、建筑及绿化等方面,对滦河双滦区段滨水景观进行了全面规划,旨在开发双滦区的旅游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适于双城市城市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公园、滨水和道路3种绿地作为设计实例,对双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公园绿地主要强调生产要素和景观要素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空间;滨水绿地主要是为双城市增加景观多样性,打造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短暂停留空间;道路绿地主要是与防护、生产绿地结合,塑造生态性与景观性相融合的城市绿线。  相似文献   

20.
周口淮阳龙湖湿地滨水景观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滨水景观是最具活力和生态价值的城市景观组成部分。选取周口淮阳龙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要素、社会要素和景观要素三方面对淮阳龙湖湿地滨水景观进行分析。在龙湖湿地滨水区域内选取20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一套针对龙湖湿地的滨水景观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淮阳龙湖湿地滨水景观整隶属度为2,处于中等水平,其景观建设中较好的是人文景点的数量、空气质量等,较差的是植物色彩与季相变化、运动健身设施的设置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注意季相搭配和色彩变化等优化建议,以期为龙湖湿地今后的发展规划和其他相似地区的滨水景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