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葛钼  肖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19-3922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纳米氧化锌暴露下大肠杆菌的生长、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以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以及可能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生长;纳米氧化锌浓度越高,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越大,其半效应浓度(EC50)为251 mg/L。在纳米氧化锌暴露下的大肠杆菌的细胞中ROS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这说明氧化损伤是纳米氧化锌的重要毒性机制,同时大肠杆菌能够通过提高酶活性对纳米ZnO暴露做出应激的反应以减轻其对细胞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以氧化锌精矿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方法制备出ZnO纳米晶须,并就具体的精矿提纯及晶须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酸溶精矿,净化除杂先得到纯净ZnSO4溶液,然后在70℃以3.1mol/LNaOH溶液沉淀1.25mol/L该ZnSO4溶液合成ZnO前驱体。最后经干燥煅烧可制得ZnO纳米晶须.通过TEM形貌观察和XRD物相分析,所得ZnO为针状结构,直径20~30nm,长度可达350nm,其物相是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微米氧化锌与纳米氧化锌对底栖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肝脏自由基、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14 d暴露时间内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微、纳米氧化锌均可诱导中华圆田螺产生羟基(·OH)自由基;微米氧化锌暴露抑制SOD活性,纳米氧化锌则显著诱导SOD活性;纳米氧化锌对田螺肝脏羟基(·OH)自由基、CAT、MDA和Zn富集量的诱导程度高于微米氧化锌;微、纳米氧化锌均显著抑制GST活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更强的毒性效应,但当微米氧化锌达到一定浓度后能够产生和纳米氧化锌相似水平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在饲料中添加氧化锌(ZnO)和纳米氧化锌(ZnO NPs)对小鼠肠道肠球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将试验小鼠分为A(对照组)、B、C组,A组饲料不做处理,B组饲料添加500 mg·kg-1 ZnO NPs, C组饲料添加1 600 mg·kg-1 ZnO,在饲喂25、30和50 d时采集小鼠粪便进行肠球菌的分离鉴定,测定肠球菌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检出率和基因突变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ZnO和ZnO NPs可逐步提高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等抗生素药物的耐受性,逐步提高erm(A)、erm(B)、tet(L)和tet(M)等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两株环丙沙星耐药肠球菌出现gyrA和parC基因的单点突变.综上,高锌饲喂会提高小鼠肠道肠球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分别制备的掺杂Bi,Sb,Co,Cr,Mn和多元掺杂对纳米ZnO粉末晶粒度和相结构的影响,发现经500℃/h热处理后,掺Bi,Mn,Co和Cr的粉末晶粒度没有明显变化,而掺Sb的ZnO粉末晶粒度随S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掺Bi的粉末除主晶相ZnO外还有BiOCl相,掺Sb的粉末有主晶相和尖晶石相,所掺Mn,Co,Cr均固溶于主晶相ZnO;多元掺杂晶粒度均为30nm,相为主晶相和尖晶石相。  相似文献   

6.
纳米ZnO粉末在土壤全氮测定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境全氮的测定中,以金属氧化物ZnO的纳米粉末为催化剂取代传统混合催化剂K2SO4:CuSO4:Se,后进行消煮,测定其全氮值,结果准确,数据稳定且重现性好,说明纳米ZnO粉末在土壤全氮的测定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可应用于土培全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出四针状ZnO纳米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研究.进而,将辣根过氧化酶(HRP)与四针状ZnO纳米结构混合修饰到玻碳电极上,并滴加Nafion作为保护层,以此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电子媒介对苯二酚存在时,对H2O2有快速响应,灵敏度为475.33μA/(mmol.cm2),响应时间小于5s,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150μmol,检测限为0.3μmol.该传感器还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出四针状ZnO纳米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研究.进而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了ITO/ZnO/ITO结构的紫外探测原型器件,测试了器件的电学特性和紫外响应特性,并讨论了相应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四针状纳米ZnO的器件对紫外光(365nm)具有非常灵敏的响应特性,响应度约为0.8A/W,在1V的偏压下器件稳定的光电流与暗电流比高达104~105,光响应度峰值在372nm波长附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品添加剂纳米氧化锌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10、25、50、100、250μg/ml)的纳米氧化锌对HL-7702细胞进行染毒;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纳米氧化锌对HL-7702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应用荧光探针活性氧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结果]纳米氧化锌可引起HL-7702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显示,纳米氧化锌对HL-7702细胞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荧光探针活性氧检测发现,染毒后HL-7702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增加。[结论]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锌源,建议控制其添加量或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产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导致污染的可能大大增加,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生物安全值得关注。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gnus)为指示生物,采用藻类生长抑制、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等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毒理学效应。结果显示:纳米ZnO在低浓度时(5 mg·L-1)对斜生栅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升高,逐渐表现为抑制;在最高浓度50 mg·L-1时,细胞色素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引起显著细胞氧化损伤。纳米 TiO2也表现为低浓度(1 mg·L-1)促进、高浓度(200 mg·L-1)抑制藻类生长的趋势,同时高浓度还导致细胞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同样引起氧化胁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效应不容忽视,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其环境健康和生态毒性研究,为纳米材料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工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综述了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纳米金属及氧化物、碳纳米材料以及半导体量子点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研究,同时归纳了纳米材料对藻类的致毒机制,并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脂多糖的浓度、刺激时间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和不同的刺激时间处理猪肺泡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脂多糖浓度(1~1000ng/mL)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刺激时间(1~24h)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且蛋白的表达水平迟于mRNA的表达水平。脂多糖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曲登峰 《北京农业》2012,(24):82-8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发展迅速.由于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控释、吸附以及吸收效应,纳米技术在畜牧业以及兽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锌是动物体内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实验用葡萄糖酸锌、硫酸锌、氯化锌和醋酸锌给小白鼠饮水,锌浓度为100PPm。结果表明:肝脏、肾脏、眼球和血液中锌含量均以葡萄糖酸锌组最高,达峰值最快,依次为硫酸锌、氯化锌和醋酸锌,100PP锌对小白鼠有轻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锌胁迫对柑橘砧木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锌浓度如0 mg?L-1(锌缺乏)、0.005 mg?L-1(锌低量)、0.05 mg?L-1(锌适量)、0.5mg?L-1(锌过量)条件下枳壳、酸橙与红橘的相关生理指标及不同部位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锌胁迫显著抑制了枳壳及酸橙的生长,而对红橘生长的影响较小。2)与锌适量处理相比,锌缺乏和锌低量处理时枳壳、酸橙根系POD活性均明显降低,各锌处理间红橘根系C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锌胁迫下三者叶片与根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适量锌处理,不同锌处理下枳壳叶片MDA及其根系脯氨酸含量均相对低于酸橙与红橘。3)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升高,三者根、茎、叶的锌含量均趋上升,且根系锌含量显著较高。锌过量处理下三者的叶/根、叶/茎、茎/根比均显著低于其他锌处理。可见,三种柑橘砧木对锌胁迫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内酯醇对AD细胞模型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会玲  张小红  周晓春  王冰  王晓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40-15641,15713
[目的]以Aβ1-42寡聚体为工具药建立AD细胞模型,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10)对AD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10(10-11、10-10、10-9、10-8mol/L)预孵育小胶质细胞12h,然后加入10μmol/LAβ1-42共孵育12h,ELISA法检测上清TNF-α、IL-1β的含量,收获条件培养基,加入海马神经元中,作用24h,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结果]在体外T10可减少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的释放,提高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结论]T10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发可能是中药朝着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纳米中药的特点、研究现状、制备、应用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中药上应用的可能性,并对中药纳米化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用小白鼠饮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8CdSO_4·3H_2O)和锌(ZnSO_4·7H_2O),结果表明,镉对小白鼠有较强的损害作用,锌能拮抗镉的吸收,减少镉的蓄积,减轻或抑制镉的毒性,锌、镉的生物学作用及锌对镉的保护效应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且与锌、镉浓度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硫酸锌袋控缓释对桃幼树锌素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袋控缓释肥是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结合果树养分需求特性,改变一般控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利用控释袋包装达到控制养分释放的一种肥料。本试验研究了5排孔、20 g/袋的硫酸锌袋控缓释肥的田间养分释放规律和桃园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硫酸锌袋控缓释肥在105 d养分释放量达到80%以上,可以在1个生长季内稳定、持续地为桃树提供锌素;对鲁星1号幼树进行施肥,与不施肥处理G及分两次散施处理D(ZnSO440 g/棵)、E(ZnSO460 g/棵)、F(ZnSO480 g/棵)比较,不同施肥梯度的袋控缓释处理A(2袋/棵)、B(3袋/棵)、C(4袋/棵)不同程度提高了根区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并且土壤有效锌含量波动小,能够维持较稳定状态,同时叶片全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生长末期也维持较高水平,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较高。袋控缓释处理A、B和C之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经超声波处理,经电镜及粒度分析仪检测,所得粒子为单分散、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28.5±54.3nm。将苦参碱纳米制剂、苦参碱原剂、印楝素分别配成800倍液和1200倍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九里香蚜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纳米制剂的功效最好,用药后7d,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5.9%、89.8%,印楝素原剂次之,苦参碱原剂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