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6个家蚕原种、2个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重点探讨了4个原种1~2龄颗粒饲料育对其生长发育、产卵性能和叶卵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极大差异,从24 h疏毛率来看,杂交种高于原种,日系品种高于中系品种。原蚕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1~3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对照显著延长,但5龄期发育加快,差距缩小。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虫蛹生命率无明显影响,全茧量高于全龄桑叶育,但茧层率低于对照组。造卵数1~2龄颗粒饲料育略少于全龄桑叶育,但残留卵率显著降低,平均产卵量与全龄桑叶育基本相同,良卵率也无明显差异。小蚕颗粒饲料育的5龄食下量均低于全龄桑叶育,4个品种平均减少11.0%,叶卵转化率比全龄桑叶育平均提高15.6%。  相似文献   

2.
3.
人工饲料中脱脂大豆粉的精制度对小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精制程度不同,色泽自淡褐至白色,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2.4%(A)、48.9%(B)、54.2%(C)和65.8%(D)的4种脱脂大豆料,配制成人工饲料饲养小蚕。收蚁后24小时疏毛率分别为52.1%、88.0%、100%和98.5%;收蚁后第10日体重分别为0.204、0.245、0.274和0.209克,第10日的存活率、三眠与四龄起蚕占蚕百分率均以含C饲料为最高,分别为96.1%和68.8%,而以含A饲料为最低,仅为54.4%和38.9%。结果说明小蚕饲料用大豆粉以精制程度适中的淡黄白色C为最好。A经甲醇、乙醇或水抽提后,蚕的疏毛率、存活率和生长发育速度均得到显著改善,其3种抽提物均对小蚕的取食和生长发育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栗蚕自然交配与人工助产对产卵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俐  刘凤云 《北方蚕业》2008,29(1):35-36
栗蚕自然交配♀蛾前两日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98%,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在95%以上,大批制种时产卵2d即可;自然交配和人工助交产卵粒数和产卵量存在差异,小区留种时以自然交配产卵为好。  相似文献   

5.
以6个现行家蚕原种为材料,探讨了5龄期添食“蚕用营养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原蚕添食营养饲料对发育经过无影响,虫蛹生命率比对照区有所提高,全茧量和茧层量略有降低,对造卵数、产卵数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日系品种优于中系品种,残留卵率均比对照区显著降低,对蚕种质量无影响,5龄食下量显著减少,叶卵转化率平均比空白对照提高16.9%,比清水对照提高9.0%,单位面积桑园的制种量可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6.
杨开治  程飞能 《蚕桑通报》1991,22(4):26-27,29
原蚕饲养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蚕卵,蚕卵的多少取决于幼虫期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转换为卵的效率。产出卵的多少则有赖于品种的产卵性能和人们对制种交配、产卵环境的控制技术。为此,我们对浙江现行原蚕品种产卵性能作了初步调查剖析,供生产参考。一、现行原蛋品种的产卵性能调查1988年春蚕期,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浙江省现行原蚕品种进行饲养比较,调查各品种的产卵性能。试验调查的主要方法是: 1.供试蚕品种杭7、杭8、菩松、皓月、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贵蚕七号组合原蚕781×57A和7532×826的羽化和产卵性状,进行了原蚕羽化发蛾习性研究以及原蚕雌蛾产卵速度和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原蚕羽化集中,雌蛾拆对后7h盛产卵,产卵快而集中,卵质优良。两原种对交时间在1—4h,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不受精卵减少,产卵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音乐对家蚕生长发育及交配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湘和9·芙两个家蚕品种为试验对象,五龄蚕期和制种交配时分别放音乐,探讨音乐对家蚕成长及交配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1)音乐对7·湘五龄蚕体重有一定显著积极影响,但对9·芙不明显。音乐可提高7·湘的上中茧量,对全茧量、茧层率有显著良性影响;可以降低9·芙的下茧量和死笼茧率,显著提高全茧量。2)7·湘×9·芙产卵量,对照区交配时放音乐比不放音乐提高23.74%;试验区交配时不放音乐比放音乐产卵量提高18.31%。9·芙×7·湘产卵量,试验区交配时放音乐比不放音乐提高21.08%;对照区交配时放音乐与不放音乐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宜的音乐对蚕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产卵有一定的良性影响,但不同家蚕品种,音乐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小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颗粒人工饲料育的饲养方法和饲育环境对小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龄最适给饵量为50mg/头,适宜饲养密度为1.5头/cm^2,增加给饵次数有利于小蚕的生长发育,温度和光照对小蚕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以29-30℃黑暗饲育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10.
11.
桑树叶面喷施磷钾肥对原蚕产卵量及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品质的优劣对家蚕的体质及茧丝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蚕种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超着基础性的作用,而桑叶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桑树品种,以及桑对获得的养分.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家蚕4龄眠起与5龄眠起时推迟饷食以及在5龄第3天进行饥饿处理,调查蚕体的生长发育、产茧和产卵情况,为制定新的家蚕共育模式技术规范以及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发蛾调节技术规范等提供试验依据。4龄起蚕推迟8 h饷食对幼虫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及蚕蛾羽化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均没有不利的影响;推迟16 h、24 h饷食,雌蚕的5龄经过延长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蛹体质量等性状成绩显著下降(P0.05),对雄蚕的影响较小(P0.05)。5龄起蚕分别推迟8 h、16 h、24 h饷食,5龄经过延长,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及产卵量、良卵数量等均显著下降(P0.01)。5龄第3天幼虫分别饥饿12 h、24 h,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饥饿48 h后结茧率显著下降(P0.01),雌蚕和雄蚕分别仅为60.67%、42.66%。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农村养蚕如采用集中共育至4龄起蚕的模式,为方便共育蚕的分发配送,可适当推迟4龄起蚕的饷食时间,但推迟时间不应超过8 h;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可将4龄起蚕饷食时间推迟8~16 h,调节对交品种发育进度;无论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不宜使旺盛生长期的5龄幼虫遭受饥饿,需预先调节好桑叶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料含糖量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用糖和纤维素含量比不同的5种人工饲料饲育1~3龄蚕和5龄蚕.结果指明:用含糖量0%、4%、8%、12%和16%的饲料饲育1~3龄蚕,疏毛率、收蚁第11日的存活率、发育速度、体重等指标,均以4%为最好,其次为8%处理.用含糖量0%、5%、10%、15%、20%5种饲料饲育5龄蚕,结果雌雄平均体重、茧重、茧层重均以5%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蚕品种对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摄食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正> 目前采用的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中,桑叶粉占较大的比例。从实用角度出发,必须降低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日本近年来成功地开发了低成本人工饲料,低含量桑叶粉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并用这类饲料对蚕品种进行适应性选拔,育成了广食性蚕品种。借鉴日本的经验,我们收集了61个蚕品种,进行人工饲料蚕品种适应性研究。以探明蚕品种对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同时为今后选育广食性蚕品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16.
2002年我区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蚕病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病面广;二是发病时间早,有的农户在2龄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不仅在迟眠蚕中有病蚕,即使在大批蚕中也有蚕病发生;三是发病情况严重,损失较大。据对城区八里店镇调查,有3%农户的210张蚕种因暴发蚕病而颗粒无收;25%农户的1600张蚕种因发病严重,张产仅10~20kg;40%农户的2500张蚕种发病较轻,张产在25kg左右;只有30%左右的农户少量发病,张产在32kg以上。因血液型脓病危害,八里店镇饲养的6431张秋蚕,平均张产仅32.5kg,与去年同期比,平均张产减少3.4kg,损失蚕茧21.9t,估计全镇发病损失率在1…  相似文献   

17.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锡超  吴小锋 《蚕桑通报》1994,25(2):43-43,17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浙江农业大学丁锡超,吴小锋人工饲料的实用化,涉及人工饲料的成本能否降低,以及有无适应人工饲料的蚕品种。关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指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今...  相似文献   

18.
<正> 养蚕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80年代我国蚕丝出口量年达18万~2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90%以上,年创汇能力达9亿美元以上。除了蚕茧用于丝织产品外,蚕蛹是优质的蛋白质,蚕蛹油是化工及化妆品的优质原料,茧丝头是丝棉的来源,蚕沙是饲料工业的原料之一。因此发展养蚕业是一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极高的事业。养蚕长期依赖桑叶,而香用人工饲料在我国尚未推广应用。因此迅速进行蚕用人工饲料的开发研究,是我国饲料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原蚕微量农药中毒后对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4年,我场秋期繁育菁松、皓月.收蚁日期皓月8月25日,菁松8月27日.笔者驻点里半村,在饲育过程中,先后两户(两饲育批)发生轻微农药中毒,原因是没有掌握好高效长毒的甲氨磷、杀虫双残效期造成的,中毒症状表现明显.为了解微量中毒对制种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有关调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