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EI30)为1508.0mm和602.1[100J·cm/(m2·h)],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加;林地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雨和暴雨两种降雨类型所引起,充足的前期降雨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旱季;炼山的杉木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的年分布特点而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炼山林地水土流失均明显大于不炼山林地.因此增加地表覆盖和选择合适的营林作业方式和时间是防止炼山林地大量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建立28个径流小区,对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林地植被覆盖层的破坏是导致林地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迹地采伐剩余物具有较大的涵养水源功能.保留采伐剩余物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及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迹地的土壤侵蚀量分别可比炼山迹地减少99.14%、98.80%和98.20%,在杉木炼山后及时间种绿肥可减少林地17.57%~52.25%的土壤侵蚀量,四种林地套种方式中以日本草×决明豆混播类型防治水土流失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绿肥栽植对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8个径流小区,对杉木幼林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林地在杉木炼山后及时套种绿肥可减少林地17.57%-52.25%的土壤侵蚀量,4种林地套种方式中以日本草×决明豆混播类型防治沙土流失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杉木世行造林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建立28个不同营林措施的径流小区,对杉木世行造林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造林导致了林地严重水土流失,林地6年的水、土、肥流失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3.1、19.7和6.1倍;穴状整地造林可比全垦、带垦整地减少37.65%和23.42%的土壤侵蚀量;扩穴连带抚育水保效果不明显.杉木世行造林模式可比传统造林模式减少7.76%的土壤侵蚀量和11.35%的液体径流量,造林后林地表层养分指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林地水土流失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杉木进入中龄林后对林地土壤养分消耗大的缺点,在17年杉木林分中进行不同施肥量对杉木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对林分生物量有较大的影响。施肥抚育是杉木中龄林分重要的营林措施,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施肥处理对连栽杉木幼林单叶面积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第三代杉木幼林地上施用9种不同处理的肥料,并分析其对杉木幼林的单叶面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单叶面积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其中M处理(NPK+微量元素)对单叶面积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对维护全球森林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分析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方法,在论述不同立地类型、连载代数、林分密度和营林措施对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杉木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生长方程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提出了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杉木萌芽更新的速生丰产措施,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选择生长优良的一代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控制萌芽株数、施肥、盖土的营林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萌芽株数、施肥、深翻及盖土等营林措施来促进杉木萌芽更新,林木生长良好,5年生林分的胸径在5.64~9.65 cm,平均7.31 cm;树高在4.34~7.58 m,平均5.63 m;单株材积在0.0075~0.0330 m3,平均0.0162 m3;单位蓄积在27.75~65.18 m3/hm2,平均40.87 m3/hm2,均超过了杉木丰产林的指标,效果显著。在三项营林措施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中,以控制萌芽株数最重要,其次为施肥,深翻与盖土影响较小。三项营林措施的最佳组合为每个树桩选择两条最好的萌芽条、每个树桩施肥2000 g、每个树桩进行深翻+盖土培育。  相似文献   

9.
针对杉木进入中龄林后对林地土壤养分消耗大的缺点,在17年杉木林分中进行不同施肥量对杉木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施肥量越大越好。不同施肥量对杉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施肥是杉木中龄林分重要的营林措施,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有效措施,施肥量以1000~2000g/株为好。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杉木人工林主要以实生苗造林为主,不仅造林成本高,而且会造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与此同时,森林经营目标也发生变化,由过去那种高投入、高产量、低效益,转而注重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萌芽更新不仅造林成本低,而且可以避免因整地等带来的种种弊端,在这种情形下,萌芽更新又受到人们的青睬。本文分析了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工具对杉木萌芽林培育的影响,并从林地清理、补植、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等方面提出了人工杉木林萌芽更新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地表径流量于降雨期间的每日8:00、20:00观测;雨量点观测参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泥沙量测定:在测量蓄水池水位后,将池水搅拌均匀,用量筒取1 000 ml,过滤、烘干、称重,并换算成1次降雨产生的径流悬移质量。土壤取样与相关指标测定参照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 ~11月,其中6 ~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 ~5月、7 ~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 ~4月、7 ~8月、9 ~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 ~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 ~5月、6 ~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青山不同植被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内蒙古大青山6种植被为对象,在不考虑林冠层作用的条件下,于2006—2007年用人工降雨方法,以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地表的产流产沙状况,并就降雨因子、坡度、凋落物、地被物、土壤等因子与产流产沙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青山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4种林地间凋落物特性和土壤物理特性差别较大,白桦山杨林的减流减沙功能最好,落叶松林次之,油松林最差;② 6种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不同,差别较大,产沙量大小依次为油松林>未封育荒草坡地>落叶松林>虎榛子林>已封育荒草坡地>白桦山杨林,油松林的产沙量是白桦山杨林的218倍;③ 坡度、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对产流产沙影响较大,随坡度、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④ 降雨季节不同,产流量也不同,主要取决于活地被物层干燥度和凋落物层自然含水率;⑤对于荒草坡地,产流量与坡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产沙量与径流量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对于森林植被,产流量与凋落物厚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产沙量与径流量和凋落物厚度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黄土区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抗冲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该文以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农地、草地、道路边坡为研究对象,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的方法,以地表径流含沙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的抗冲性,并就坡度、地被物、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以及流量和土壤抗冲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的抗冲性为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草地>道路边坡>农地.林草措施的抗冲效果与坡度密切相关,且随坡度的增大林草措施的防冲效果变小;地被物对土壤抗冲性有显著影响,没有地被物的土壤抗冲性明显小于有地被物的土壤;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与冲刷水流的流量密切相关,冲刷水流的流量较小时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黄土区水土保持的关键是分散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11月,其中6-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5月、7-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4月、7-8月、9-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5月、6-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锦祥 《农学学报》2015,5(5):57-61
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区的土地侵蚀地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通过样地和径流小区的观测,分析林地、坡耕地、茶果园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林草治理,随着治理年限的增长林草覆盖度明显提高,林草覆盖度2号(95%)>3号(80%)>4号(50%)>1号(35%);并且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增强了土壤肥力;从径流量及侵蚀量可以看出,鱼鳞坑种植油茶+生物带措施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显著,径流量及侵蚀量分别达到61.09%、97.33%,为宁化县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宁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纳帕海高原湖泊湿地面山不同地类的水土流失规律,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对坡面不同地类的产流与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荒草地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坡耕地的产流量分别是二者的3.6倍和2.7倍,产沙量分别为二者的13.8倍和6.7倍;云杉人工幼林地的产流产沙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42.2%和81.2%。不同地类的坡面产沙量均随径流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坡耕地显著相关。人工林不宜树种单一,乔灌草结合的空间配置方式是水土保持防护林营造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红水河流域地区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时间的马尾松和红椎混交林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益高于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2005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总产流量、总产沙量分别为2012年营造的马尾松纯林的84.54%、68.20%;混交比例为9∶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总产流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12%,总产沙量为马尾松纯林的86.79%;混交比例为6∶1的马尾松红椎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越来越好,产流量排序从2下降到5,产沙量排序从2下降到4。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森林植被不同层次对降水影响所引起的径流量、径流能量和径流的挟沙能力及其减小的效应。研究得出:植被保持水土主要是由其不同层次同时连续消耗径流量所致;不同的效应叠加使土壤侵蚀量急剧减小,实现了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生长于不同环境的桉树幼林地径流特性。[方法]通过在广西钦州市低丘地区选择不同更新方式的巨尾桉幼林地建立径流小区,进行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量的定位对比监测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均地表径流量为灌草坡(215.930mm)〉萌芽林(168.499mm)〉实生林(122.455mm),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395.043mm)〉春季(96.343mm)〉秋季(19.452mm)〉冬季(0mm),与该区降雨量的季节分配相吻合。不同植被类型年土壤侵蚀量依次为实生林(7.220kg/hm2)〉灌草坡(6.345kg/hm2)〉萌芽林(6.285kg/hm2),土壤侵蚀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强度。水土主要养分流失量为实生林(0.0955kg/hm2)〉灌草坡(O.084okg/hm2)〉萌芽林(0.083okg/hm2),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显示出K〉N〉P。[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幼林地表径流差异显著,其养分流失量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砂页岩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不同坡度下生态措施对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相应的裸露荒地相比,坡度5°时,坡改梯、横坡种植、杨梅林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10%、18%、37%和94%;10°时,坡改梯、刺槐、枫树和枣树林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7%-60%和15%-86%,而林间除草的藤茶林增加30%和77%;15°时,草地恢复结合谷坊工程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30%和40%.坡改梯、横坡种植、经果林和水保林可在较低坡度(≤10°)降低水土流失,但须减少土壤扰动、增加林间或林下植被覆盖;人工或自然植被恢复结合谷坊工程可在较大坡度(15°)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砂页岩紫色土的地表径流系数与土壤侵蚀模数呈显著指数相关(R2=0.73-0.98,P<0.01),说明地表径流系数可用于指示和评价易分散岩性土壤的水土流失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