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目前山区开发治理中存在的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典型村镇的农业生态经济开发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太行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六大开发模式:特色产业型发展模式、立体治山的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以河北省保定市太行山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保定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保定山区分为了四大农业生态区,结合开发模式的分析,对不同农业生态区域提出了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库开发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工处理,建立一个太行山植物资源管理系统。技术核心以Visual Basic6.0作为程序的开发工具,使用Access2003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工具,建立一个可以提供植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搜索等管理和应用功能的数据库,建立河北省太行山区电子植物志。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根据太行山区的生态系统特点,强调土地的综合性因素,提供了简明、整体、标准的生态系统分区方式。按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指标,利用GIS技术按照分区的原则,生成农业生态分区,并用生态电子地图和分区表的形式显示分区结果。用图的形式把自然实体的生物和环境特征抽象化、综合化、标准化和整体化表示出来,来指导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涉县石岗村以生态旅游为主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而形成的"涉县石岗模式"的探析,以期从科学决策、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4个方面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创建生态文明村有所启示,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太行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河北省太行山区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太行山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2.526 731 hm2,而实际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376 7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15 hm2,太行山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因此,从区域长期的发展战略看,太行山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种植业和林业的结构,使其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7.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北省太行山区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其发展受到生态、经济的双重制约。自然灾害、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严重、缺乏科学发展规划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提出通过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依靠现代科技力量、调整山区产业结构、密切与外界联系、选择适宜的山区开发组织形式、制定特殊经济政策等措施,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太行山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但自然资源丰富,如何针对这种情况,稳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对山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农业机械化现状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意见。作者认为,山区机械化的发展速度要扎实,方法要稳妥,要特别讲求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山区,发展山区经济中发挥农业机械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太行山区主要野生草本花卉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桂芳  李孝伟  孟丽  王鸿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80-2381,2507
河南太行山区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草本花卉约40余种,其中主要早春花卉4种,春夏花卉8种,秋季花卉14种。太行花与太行菊是太行山区特有的草本观赏植物。大百合、荷青花、千屈菜、乌头、红花龙胆在河南太行山区的分布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对于加快河北太行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山区特色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调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对太行山生态旅游业发展效益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评价与测算,并基于河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河北太行山区生...  相似文献   

11.
韩九皋  唐伟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03-404,407
河北省境内太行山区蕨类植物资源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18科29属62种,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盆景配置,切花配叶,盆栽观赏等方面,并对其进行了引种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对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岩下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邓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671-5673,5676
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岩下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了该区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该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有33个,占总属数的78.6%,说明有较高的热带亲缘。从种来看,以东亚地理成分占优势(42种),加上中国特有成分(5种)占总种数的42.3%。表明岩下蕨类植物区系属东亚区系。  相似文献   

14.
岳麓山风景区野生藤本植物共计45种,隶属于23科34属。其基本特点是: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3科3属5种:双子叶植物19科30属39种。在其科属纽成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最多,大种科和大种属缺乏。区系成分分析表明.泛热带成分居首位(21.21%),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15%)、东亚及北美间断成分(15.15%)和热带亚洲成分(12.12%),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性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生活型以高位芽藤本29种(64.4%)占优势,其后依次为地上芽藤本7种(15.6%)、地面芽藤本4种(8.9%)、一年生藤本3种(6.7%)和地下芽藤本2种(4.4%),这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谱相接近。藤本植物中以大中型的较多.大多攀附在群落的先锋树种之上。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计算湖南省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各类用地的绿当量和总绿当量,探讨了生态旅游系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生态标准,以评价其生态旅游环境。结果表明,目前岳麓山生态旅游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略低于最佳森林覆盖率,林地分布不均,生态体系不够完善,但其整体绿当量(1.13)高于最佳森林覆盖率对应的绿当量(1.00)。岳麓山生态旅游景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较为合理,但林地分布不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措施,1)通过提高岳麓山脉以外地区的绿地面积,促使岳麓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理想水平;2)在符合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行人文景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景观的韵律美价值与景观对原始人类的战略意义相一致,这是景观韵律美评价的基本原理。本文对南太行山典型峡谷景观(王相岩峡谷景观)的空间结构及其意义、韵律美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围谷及其绝壁上的悬岩和洞穴,预示着一种潜在的、原始人的理想领地和直接生境;峡谷走廊与围谷的结合而形成的串珠式空间序列和每一围谷中的倒塔式竖向空间序列,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空间探索欲和求知欲,产生多种景观感受和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整体环境认知图。这些结构正是自热景观美的韵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太行山区丘陵旱地发展烤烟种植的可行性,对种植烤烟所要求的各项生态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我省烤烟生产现状基本确定了太行山区发展烤烟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