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我省蚕茧主产区——安康地区,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布局也在逐步改变。以安康县为例,1965~1974年的十年,夏秋蚕发种量平均占到全年的33.3%,蚕茧产量占全年的22.7%;1975~1979年,夏秋蚕发种量上升到41.77%,产茧量占到28.94%;1980~1982年的三年夏秋蚕发种量增到51.3%,产茧量占全年  相似文献   

2.
重庆蚕业历史悠久,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建国四十多年的历程曲折艰辛,几度兴衰.1995年以来,丝绸市场极度疲软,茧贱伤农,更兼农村劳力缺乏,养蚕设施落后,养蚕水平低下,蚕病爆发,蚕农收效甚微,因而导致全市蚕桑生产一落千丈.以铜梁县为例,发种量由1995年的12.8万张下降到今年的6.5万张,产茧量由1995年的197.9万公斤下降到今年的约85万公斤,发种量、产茧量分别下降了49.2%和57%,发种量退到了1979~1980年的水平,产  相似文献   

3.
(前略)为了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要求各省克服右倾松劲情绪,增加中、晚秋发种量,大力防治蚕病,提高单位产茧量。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发挥桑叶潜力,除按计划发足蚕种,迅速落实到队,做到发一张,养好一张外,在桑叶多余地区要增加发种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蚕桑生产波动规律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时间为维度,分析我国历年桑蚕茧产量、价格、桑园面积、发种量、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产值、盒种产茧量和产值的变化,总结我国蚕桑生产波动规律,提出稳定生产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蚕茧价格、拓展市场需求等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在蚕桑生产处于低潮时期,蚕农思想情绪低落时,海安县各级政府由于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并向群众反复做好“行情”解释工作,全县蚕桑生产比较稳定.1996年春蚕、中秋蚕发种量分别为16.57万张、15.89万张,分别占全省总饲养量的1/9、1/6,比过去几年发种量占全省比例提高45%左右.在全省桑园面积急剧减少,发种量不及往年一半的情况下,海安县发种量及产茧量在全省减幅最小.全县蚕桑生产之所以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格局,与近几年采取一系列举措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一、1990年全国共发放蚕种1733万张,产茧46万吨(920万担)。发种量和产茧量均比1989 年增长6—7%,现将蚕茧主产省(区、市)产量情况(以万吨为单位)摘录如下:四川13.50;浙江11.60;江苏11.45;广东2.40;安徽1.65;山东1.30;陕西0.95;湖北0.60;广西0.60;山西0.33;湖南0.25;云南0.23;江西0.19;新疆0.18;贵州0.09;河南0.08;河北0.06;上海0.03;甘肃0.02。  相似文献   

7.
<正> 砖窑山村位于吴堡县东部,黄河沿岸土石沟壑区。全村92户360人,占有粮作物耕地800多亩,现有桑园200亩,一万多株桑树。该村自1978年起,发种量逐年增加,产茧量连续上升。1988年春养蚕38张,产茧1846公斤,平均张产达48.6公斤,比1987年同期张产蚕增产15.27%。分折春蚕高产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夏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25%,秋蚕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的35%,二者合计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其产茧量占全年产茧量的50%左右,夏秋蚕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年蚕桑生产状况。夏秋蚕生产特别是夏蚕生产由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与春蚕相比,长期存在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等有关资料统计,记述了浙江省1949~2010年各年代及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普通种的制种量、发种量、产茧量,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六五"期间,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我省蚕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全省产茧量比1980年增长30%,比1984年增长20.5%.蚕茧收购量比1980年增长24.47%,比1984年增长15.75%.亩桑产茧量比80年提高15公斤;蚕桑产值比1980年增长70.2%.生产白厂丝比1980年增加11.4%,织绸比1980年增长62.5%;出口创汇比1980年增长90.74%;创汇额占全国丝绸创汇的21.4%.  相似文献   

12.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13.
罗国忠 《四川蚕业》2002,30(2):33-33
<正> 2001年,兴文县九丝城镇蚕桑生产狠抓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纸板方格蔟等科技推广应用,取得了蚕茧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该镇全年发蚕种2296张,产茧71710kg,折合1434担,单产31.2kg。发种量比去年减少了127张,产茧量同比增加了17240kg,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起,国际市场生丝走俏,国家对收购蚕农的鲜茧价格作了相应的调整,调动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养蚕需种数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蚕茧产量也不断地随着发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蚕农养蚕的单张产茧量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损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蚕种的品种、数量都不能满足养蚕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逐渐蔓延增多,因烧种而造成蚕种更紧缺。据报道:1988年全省烧种达53  相似文献   

15.
蚕桑生产是长寿农业的骨干项目之一,蚕业的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财税收入和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蚕桑生产形势急转直下,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普遍下降,桑树被毁,发种量锐减,产茧量大滑坡。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其问题所在,研究出对策,以稳定和促进蚕桑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康树仁  刘兴松  张万治 《北方蚕业》2012,33(1):33-34,51
针对镇巴夏、秋蚕饲养易发蚕病,产茧量低和发种量急剧减少的现状,从消毒防病、气候条件、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夏秋季蚕在我省乃至全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夏秋季产茧量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因此,夏秋用蚕品种的质量对整个蚕茧产量、质量的影响都极为重要。由于我省夏秋气候较为恶劣,对夏秋用蚕品种要求较高,加之全省各地气候开差较大,对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单一的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从品种质量上看,我省夏秋用品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七”字号品种的年发种量不足1%甚至更少;夏芳×秋白及洞庭×碧波均系省外引进品种,很难在气候开差较大的四川各地遍地开花,生产上已反映出了两品种存在的部分问…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康地区蚕种场是安康地区蚕种生产的主要场家,发种量占全区发种量的70%,占全省发种量的60%,1991年生产普种26.25万张,比1985年的12.6万张翻了一多,平均年增长18%,三级原种生产按普种生产需要同步增长,基本自给有余。近几年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三年  相似文献   

19.
<正> 秋蚕是我市一年四季养蚕的大季,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 30%以上,与春蚕基本持平,但产茧量仅占全年总产量的 23-28%与春蚕相比要少15-20%。从单产来看,秋蚕单产比全年平均单产少2-5公斤,比春蚕单产少4-10公斤,而且茧小、茧层薄,茧丝长短,平均只有700多米。可见,秋蚕效益较差,这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因此,很有必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春蚕的产质量水平日本春蚕期除个别地区易受早霜影响桑树的生长发育外,常年春季气象条件比较优越,温湿度比较平稳,壮蚕期和上簇期一般无特殊高温,桑树肥培管理良好,叶质充实,准备工作充分,消毒彻底,所以春蚕蚕作安定,均能获得高产优质的成绩。 1976年日本春种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38.6%,春茧量占全年产茧量的40%左右。每盒以20000粒计,单产平均68斤(1970年后,种场为满足蚕户高产要求,实行蚕种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