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哲轩 《植物检疫》1993,7(4):262-263
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于1978年承接进口小麦检疫任务,至1990年的13年中,共检疫进口小麦280船次,824万吨。主要产地为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来、阿根廷、希腊等国。13年检疫中,发现检疫对象有小麦矮腥病菌、毒麦和假高粱等。一般病菌10余种,发现一般仓虫4目、14科、20种。发现杂草籽近百种。  相似文献   

2.
一、检疫情况1987~1988年底,福州口岸共进口小麦8船,计21万多吨,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在开展杂草检疫工作中,检出假高粱3个船次,出口国均为美国,其中一船同时检出毒麦;检出毒麦2个船次,另一船为沙特阿拉伯小麦。除上述检疫对象外还发现我国尚未记载的杂草如:东方贡林菜、挨节落、皱匕果芥、宾州蓼、毛田莨等10多种。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袁克  吴新华  郑光华 《植物检疫》2001,15(4):242-243
随着中国加入WTO时间的临近 ,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有大量粮食包括来自疫区的粮食进入我国。进口粮携带疫情复杂 ,必将给我们的检疫、检疫处理及监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笔者就进口粮的监管方式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供商榷。1 进口粮的检疫特点1 .1 疫情复杂 ,检疫风险高。进口粮中可能带有一、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玉米霜霉病菌、大豆疫病菌、谷斑皮蠹、大谷蠹、毒麦、假高梁、黑高粱等。江苏口岸曾在进口小麦中截获小麦印度腥…  相似文献   

4.
一.进口粮疫情现状 近几年全国各港口动植物检疫所从美国、阿根廷、法国、希腊等国的进口粮食中,不断检出我国对外检疫对象-假高粱。如连云港所1989年进口31船小麦(计1141916吨),有16船(计599217吨)带有假高粱,其中超标对外出证索赔6船(计232063吨),带假高粱的量占进口总量的52.47%,对外出证的量占进口总量的20.32%:1990年进口29船小麦(计1071457吨),有12船(计479718吨)带  相似文献   

5.
在旅检工作中应注意防止危险性杂草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罗湖口岸曾几次发现检疫性杂草——毒麦,从发现的经过看,往往是在截留后的物品里复检时查出的居多,而且又是出现在容易被检疫人员忽视的药用植物,或带有小麦瘿粒混杂物品的小包里。如1981年我们检出毒麦,是在一小包麦粒与其他混杂物里发现的,又如1986年12月份,我们又在重检一包含有小麦瘿粒混杂物里发现毒麦、假高  相似文献   

6.
天津口岸是我国接运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口岸之一,自1987年以来每年进口粮食均在200万吨左右。近几年,天津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从国外进口粮食中陆续截获一些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害。1988年12月进口加拿大东部地区小麦31500吨,经检疫发现带有小麦矮腥黑穗病。1990年  相似文献   

7.
假高粱检疫和监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孙洪刚黄玲玲(蛇口动植物检疫局518067)近年来,经蛇口地区进口的原粮数量较大。仅1995年1~9月份,已分别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进口玉米、小麦、大豆等大宗粮26批次,其中检出假高粱14批,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假高粱在桂林发生情况和适生性的初步分析王湛军江其福(桂林动植物检疫局541003)近年来,由于从美国及阿根廷等国进口粮食中常发现携带有假高粱种子致使假高粱传入到广西的局部地区。桂林面粉厂由于加工带有假高粱的进口小麦,假高粱随之也传入桂林。作者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进口原粮的数量不断增加,仅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由深圳蛇口口岸进口的原粮就有小麦、大豆、玉米等27批次73.46万吨,产地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德国等。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绝不放松检疫把关,一年来,检出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一批次;检出假高粱15批次,检出率为59.3%;  相似文献   

10.
据国家对外检疫部门反映,近些年来在进口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中,常发现混有假高粱籽粒。大连、青岛等地,曾发现侵入的假高粱植株;近年连云港也发现丛生的假高粱,还有其它地方也有发现。1984年我们在重庆朝天门长江  相似文献   

11.
实施植物检疫注册登记 强化植物检疫源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农作物种子苗木和其他农副产品贸易中,个别单位和个人无视检疫法规,违章调运,使一些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产地不清,未能实施检疫检验,导致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草等疫情传播机会增加,疫情传播蔓延的隐患时刻威胁着农业生产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违章调运,使毒麦、水稻白叶枯、美洲斑潜蝇、菟丝子、假高粱、葡萄卷叶病毒病等检疫对象先后在调入粮食和种苗中发现或随调入粮食和种苗传入,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加强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植物检疫源头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进行了植物检疫…  相似文献   

12.
毒麦及其近似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麦Lolium temnulentum L.是我国在杂草方面唯一的一个对内、对外检疫对象。1955年前后,在进口粮食和引种中也发现。1957年发现黑龙江省一些县的麦地里混有毒麦,继而扩展很快,到1967年在吉林、辽宁、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西及陕西等省区都发现了毒麦。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毒麦,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麦种植区。  相似文献   

13.
改进检疫方法,提高假高粱的检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检疫方法,提高假高粱的检出率1995年以前,从黄埔进口的大宗货物,主要是小麦、大麦等,1995年开始才有大宗的玉米、豆粕进口业务。这些玉米、豆粕主要来自美国、阿根延、巴西。刚开始我们习惯于沿用小麦的检疫方法,但是假高粱的检出率远低于美国小麦,经过...  相似文献   

14.
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假高粱和三裂叶豚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假高粱和三裂叶豚草1995年3月14日和5月20日,防城动植物检疫局分别对“比萨克”轮和“基伟尼特”轮承运的进口美国玉米进行检疫,均发现我国禁止传入的二类危险性杂草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L.)Pers.和有害杂草...  相似文献   

15.
检疫杂草假高粱随进口粮食从国外传人我国,并造成扩散蔓延。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假高粱的生物学特性、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和防除措施等进行综述,并对南繁基地假高梁的检疫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甘肃是一个缺粮省,国家每年调拨国外进口粮食数万吨。自1993年以来,共调进从阿根廷、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口的带有假高粱的疫粮3批次,共计35200吨。我们根据对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原则,对带有假高粱的疫粮(简称疫粮)的运输、储存、加工及下脚料处理等工作全程采取了严格的检疫监管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假高粱的扩散、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一、情况连云港进口粮食是从1978年4月开始,至今已有11个年头,共检疫进口粮食825.6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六位。主要粮食品种有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绿豆,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阿根廷,泰国、沙特阿拉伯、滓巴布韦等8个国家。经检疫发现检疫对象:小麦矮腥(占进口小麦批次的1.2%)、毒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5月 6~ 7日 ,上海局动植食技术中心在对外高桥局送检的薰衣草香料进行检验检疫时 ,发现其携带 12种杂草 ,其中包括二类危险性杂草假高粱 ,此外 ,还包含大量的薰衣草种子。这是我局首次从薰衣草产品中发现假高粱和其他有害杂草。该批薰衣草香料由土耳其的一家公司向中国出口 ,产地是保加利亚。目前正对该批种子检疫监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进口香料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类似携带假高粱等有害杂草的可能性也将随之增加 ,因此应加强对薰衣草等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上海局在进口薰衣草香料里发现假高粱@印丽萍$上海出…  相似文献   

19.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也称约翰逊草、阿拉伯高粱等,属禾本科高粱属,是一种危害严重、难于防除的恶性杂草,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 1988年我市在陇海铁路沿线发现30多处假高粱植株群落,最大面积已达20多平方米。经调查分析,是随进口粮食夹带而来的。1989年我省先后又多次购进带有假高粱的美国小麦。由于进口的批次多,数量大,且比较分散,目前又缺乏简便、有效的处理方法,因此存在着假高粱随进口粮食扩散蔓延的危险。为了防患于未然,除各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进口粮食、种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动植物检疫所于1975年建立。1978年开始承受粮棉检疫任务。截至1985年底,八年来共检疫检验进口粮食191船次,总数量4644337吨。其中粮食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泰国等地;棉花主要来自巴基斯坦、美国、叙利亚等地;渔粉来自智利;废钢船来自挪威、苏丹等国。截获到的检疫对象有小麦矮腥黑穗病孢子和毒麦。一般病菌有光腥、网腥孢子,还有交链孢属、有色二包属孢子等;虫害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